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三国小侯爷-第5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呲啦!”
刀锋和邹睿身上的甲胄碰触。
甲胄碎裂,刀锋破入了胸膛的肌肤。
一刀破入,邹睿被开肠破肚,直接就倒在地上,身体抽搐两下,便再也没了气息。
“贼将已死,降者不杀!”
黄忠率领着骑兵冲锋,大吼着。
随行骑兵,也不断呐喊。
而魏国的士兵忽然间,真的没有看到邹睿,又有看到邹睿被杀的魏军投降。
一时间,魏军兵败如山倒。
在骑兵掩杀下,邹睿麾下的魏军彻底被冲散。
朱治在城楼上指挥,他看到黄忠麾下的骑兵冲散了魏军,也不再犹豫,下令道:“擂鼓,打开城门反攻。”
到了这一步,朱治也不再担心。
命令下达,很快就响起轰隆隆的战鼓声。
“嘎吱!”
城门打开,吊桥放下。
城内的所有士兵迅速的杀出,直扑城外的魏军士兵。
两军夹击,魏军更是难以抵挡。
逃散的逃散,投降的投降,被杀的被杀,一时间,吴县的危机顿时消弭。
黄忠带着士兵掩杀了一个时辰,最终不再掩杀,回到吴县。
而此时,朱治已经安排士兵清扫战场。
战死的士兵全部焚烧,所有死去的魏军士兵也是如此。
战场打扫完,都已经是傍晚时分。
张昭、朱治等人把黄忠迎入城内,在署衙落座。
张昭捋着颌下胡须,感激道:“此番吴县能转危为安,多亏了黄将军及时救援。如果黄将军再晚个半天,吴县估计都守不住了。”
黄忠笑道:“张公严重了。”
对于张昭,黄忠是知道的,他并未因为张昭投降刘修,就轻看张昭。
“报!”
忽然,有士兵进来,禀报道:“大人,有大批军队抵达吴县,是我们楚国的军队。”
黄忠微笑道:“应当是本将麾下的士兵。张公,本将先出城安顿士兵,如果有其他的事情,我们稍后再议。”
“好!”
张昭和朱治等人,送黄忠离开。
几人回到署衙。
没用多长的时间,又有士兵回来了。
士兵禀报道:“大人,这一战的结果已经清点出来。我们总计五千八百余士兵,只剩下六百余士兵,其余五千两百人,全部战死。而这六百人中,还有许多人受了伤。”
张昭、朱治等人闻言,都很是沉重。
战死的士兵,大多是各大家族的私兵,都是各家的人。
张昭道:“依照抚恤,该抚恤的抚恤,该救治的救治,不得推脱。”
“喏!”
士兵应下,转身就下去了。
张昭看向朱治,微笑道:“朱治,吴县能守住,多亏了你。老夫向楚王陈词时,会将所有事情一并告知楚王的。”
朱治道:“多谢张公。”
“报!”
忽然,又有一名士兵来了。
士兵进入房间中,禀报道:“大人,刚有哨探来传达消息。楚王的大军,已经进入吴县境内。预计今夜子时之前,楚王的大军能抵达吴县。”
“知道了!”
张昭挥手让士兵退下。
张昭脸上神色严肃起来,看向朱治等人,道:“看样子楚王也得到了吴县的情况,所以急着来了。楚王来了,我们准备一下,今天晚上迎接楚王。”
朱治、陆绩、顾雍都重重点头。
几个人心中,都很是期待,但也有忐忑。
刘修到底会怎么安排他们,还是位置的情况。
第783章 迎接()
在城外安顿士兵的黄忠,很快也得到了消息。
黄忠安顿好士兵,就进入城内,和张昭、陆绩等人商议迎接的事情。
时间一点点的流逝。
夜色渐晚。
城内已经陷入寂静中,街道上早已没了人。
而在吴县的西门城楼上,却有着一群人聚集着。
黄忠、马良、张昭、陆绩、顾雍、朱治等人,全都聚集在此。
所有人在西门,是为了等刘修的到来。
夜色深沉,冷风呼啸。
只是众人心中,却是一片期待。
“哒!哒!”
忽然,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从城外的官道上传来。
一名哨探飞奔而来,直接入城,然后来到城楼上,禀报道:“大人,楚王距离城池还有两刻钟所有的时间。”
“知道了!”
张昭挥手。
哨探退下,张昭和黄忠等人继续等待着。
时间一点一点的流逝。
张昭抬头忘却,虽然看不真切城外的情形,但他看到了远处官道上有了火光。
明亮的火光,缓缓移动。
来了!
张昭的心,骤然提了起来,道:“黄将军,楚王的王驾快到了。我们在城门口等待吧。”
“好!”
黄忠直接应下。
两人带着主要的文官、武将下了城楼,在城门口等待。
此时,火光距离城楼越来越近。
当双方距离不足百丈时,借着城楼上和城外行军士兵的火光,终于能看清楚赶来的军队了。
最前方的军队,赫然是飞虎营的骑兵。
然后,是沙摩柯的蛮兵。
两支军队开路,而中间是刘修的王驾,最后是步兵断后。
大军距离吴县不足百步时,骑兵停止前进,让出了一条道路,供刘修前进。
刘修的王驾缓缓向前,来到最前方。
马车在城外停下。
马车门帘卷起,刘修走下马车。
这时候,张昭、黄忠等人迎了上来,来到刘修的面前,拱手行礼道:“拜见楚王。”
刘修道:“诸公不必多礼。”
看着这么多人迎接,刘修吩咐道:“夜深了,诸公也不必再守着。黄忠、马谡、张昭、朱治、顾雍、陆绩留下,其余人都散了,各自回府休息。本王会召见诸位的。”
“喏!”
众人闻言,纷纷散去。
有张昭、朱治等人留下,他们倒也不担心。
一个个官员散去后,刘修让军队在黄忠的营地内扎营,然后直接往中军大帐行去。
宾主落座。
刘修、法正、黄忠、张昭等人落座。
刘修看向张昭,道:“张公,吴县遭到攻打的事情,本王已经知道了。此番多亏了张家、陆家、朱家和顾家精诚合作,不吝调遣私兵抵挡。”
“楚王言重了,这是分内之事。而且四家家族也没有守住,关键时候,还是黄将军率军抵达,才化解了吴县的危机。”
张昭连忙自谦。
朱治、陆绩、顾雍也纷纷开口。
四个人是投降的人,不敢在刘修的面前摆架子。
他们派遣家族的人防守,的确有功,但如果没有黄忠,也难以守住吴县。
刘修对于四大家族,颇为赞赏。
如果吴县遭到攻打,而张昭带着人撤离,吴县丢失后,影响会很大。
如今守住了吴县,吴郡的大局就不会受到影响。
刘修看向黄忠,道:“汉升,此番多亏了你。”
黄忠抱拳道:“大王谬赞了。末将有功劳,但如果不是张公等人誓死抵抗,恐怕末将到了吴县,即使夺回吴县,那也是一片残骸废墟了。”
刘修微微颔首。
这一战,少了张昭等人不行,但少了黄忠也不行。
刘修话锋一转,说道:“此战诸公的功劳,本王自有安排。张公,关于吴国各郡各县的官员,你有何看法?”
这一问题,涉及的是官员的调整。
吴国归降了,官员必定会调整,否则刘修难以放心。
只是怎么调整,又是极为重要的。
张昭抬头看了刘修一眼,他心中思虑着,刘修这是真的询问,还是另有意图呢?
刘修说道:“尽管说,本王想听听你的看法。”
张昭听了后,深吸口气道:“大王,老夫认为吴国官员的安排策略,应当是郡一级小调整,县一级大调整。”
刘修问道:“此话何解?”
张昭解释道:“吴国各郡,虽说地方不宽阔,不能和楚国、魏国相比,也是下辖几个郡。”
“如果要撤换所有官员,楚国方面,恐怕一时间无法抽调这么多人。”
“而且全部更换,也容易造成动荡。”
“所以老夫的建议是,原吴国郡守一级的官员,在吴国各郡范围内交换。”
“如此,他们的反应不会太大。”
“至于县一级的官员,这是根本。为确保各县都在大王的掌控中。老夫建议,从楚国抽调各县能力出众的县令,全部和吴国县令交换。”
“吴国的县令,去楚国做县令。”
“楚国的县令,到吴国各县做县令。”
“如此,各郡的太守虽然还在吴国,但实际上,对县一级的掌控会削弱很多,而大王能直接掌控各县。”
“时间一长,各县心向大王。而进入楚国各县任职的吴国县令,很快也会被同化。”
“至于小调整的太守们,小范围调整后,再缓缓调整即可。”
张昭侃侃而谈,说了一个大体方针。
刘修听完后,眼睛明亮。
张昭的建议很不错,如此安排,刘修就能在短时间掌控吴国各县。只要平稳过度,吴国的各郡很快就全部心向刘修。
刘修夸赞道:“张公不愧是孙氏的老臣,能力出众。张公的计策,本王采纳了。”
张昭道:“大王圣明。”
刘修心中思考着,道:“张公才能出众,便调入楚国中枢任职,担任楚王府长史吧。张公可愿屈就?”
张昭拱手道:“老臣愿意!”
楚王府长史,是接近刘修核心的官职。
虽说,这暂时不是楚国的核心中枢,但这是楚王府的核心。
只要他在楚王府立足后,进一步成为楚国中枢的大臣,那就是指日可待的事情。
陆绩、顾雍、朱治等人闻言,都是欣羡无比。
张昭可谓是一步登天了。
不过想一想,也不奇怪,张昭辅佐孙氏两代主君,在江东立下汗马功劳。
归顺刘修得到重用,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刘修说道:“张公,吴国官员调整的事情,就由你亲自负责。需要调整的地方,直接找蒯良、伊籍即可,他们会协助你的。”
“喏!”
张昭拱手应下。
刘修的目光,落在了陆绩、顾雍和朱治身上。
张昭有所赏赐,陆绩、顾雍和朱治自然是不能漏掉的。
第784章 嘉奖令()
刘修沉声道:“陆绩听令!”
“卑职在!”
陆绩站出来,拱手行礼。
此时,陆绩的心中也颇为兴奋。
作为一开始就归顺了刘修的人,如今刘修论功行赏,陆绩自是有大功的。
刘修说道:“楚国和吴国交战,你在吴国后方穿针引线,促成张公归顺楚国,促成张辽、荀攸送入楚国,你之功劳,本王都记在心中。今日,本王任命你为扬州刺史,主政扬州。”
陆绩拱手道:“臣比不负大王厚望。”
此刻的陆绩,心头兴奋无比。
他心中想着刘修会嘉奖,却没有料到,会有这般的赏赐。
让他担任扬州刺史。
换句话说,他现在便是主政扬州的人。
顾雍、朱治此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