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宰执大宋-第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钟浩在县牢里闲极无聊,整日和钟成谈天说地、讲古论今,靠摆龙门阵打发日子。

    钟成所学甚博,对大宋士林轶事更是所知甚多,钟浩倒是从他身上学到了不少东西,也了解到许多大宋官员的许多轶事。

    高得利带来的消息并不好,据他说:杜大锤如今依旧昏迷不醒,而县里的行人侯三也并不买他的账,坚称自己是据实查勘。县医馆的吴大夫也不怎么理会他,也说自己是据实上报的。

    虽然钟浩已经基本料到这种结果,但听到高得利说出这个消息时,心中还是不由的一沉,难道自己这次真得在劫难逃了?

    钟浩想了想,安排高得利兄弟回去散布:南阳诗会上,作《明月几时有》的才子钟浩,被人陷害入狱的消息。毕竟钟浩这个名字,如今在青州也算小有名气,在士林中多有传播。钟浩希望借坊间舆论,让郑县尉对自己下手时,有所顾忌。天然居顾客如云,传播一些言论,倒是便利的很。

    不过还没等钟浩被陷害的舆论发酵出来,郑县尉便再次提审钟浩了,因为县医馆的吴大夫曾断言过:杜大锤三天醒不过来,便很难醒过来了。三天以后,即便醒过来,也很有可能非痴便呆。

    三天到了后,郑县尉迫不及待的以殴人重伤之罪,判钟浩流配三千里,充军秦州。

    钟浩被继续收监,等待上报的案件审判公文审批后传达下来。

    能判刺配充军的案子,一般都算是大案。这样的案子县尉是不能直接宣判执行的。县尉判决之后,需要找知县副署,然后上报州衙批准,才能执行。

    +++++++++++++++++++++++++++++++++++++++++++++++++++++++++++++++++

    ps:推荐一本好友无敌大水怪的武侠小说,很有有意思的一本书,大家有空可以去看看,书名《武侠之数据悍匪》。

    简介:《十三太保横练》学!《金刚不坏神功》学!《降龙十八掌》学!《龙象般若功》学。。。。。。

    什么你说学贪多嚼不烂!

    哼,技能点在手,天下我有!

第三十六章 崔老教孙() 
阳溪湖畔,风景秀丽,湖面碧波荡漾,岸上垂柳依依,正是青州的一处安宅绝佳好地方。

    湖畔一座巨大的豪邸,庭院深深,足有七进之深。院内设计古朴雅致,假山碧水错落,佳木名花遍植,更显示出邸院悠久的豪门底蕴。

    豪邸的第五进院落中,有一个装修雅致的书房。书房迎面墙上一副笔法飘逸、意境恬淡的水墨山水画,两边各有一个书架,书架上俱都是厚重古朴的书册,窗边几案上摆放着两盆的淡雅清幽的铁皮石斛。角落里摆着一个精美的香炉,上等苏合香的淡淡香气传来,满室氤氲。

    这座豪邸的主人是一个穿着绛紫色织锦直裰的老者,此刻正坐在这个书房内,跟府里的一个青衣管事说着话。

    “查清楚了?”老者肃声问道。如果钟浩在这里的话,就会赫然发现,这座府邸的主人,正是他在南阳湖畔长亭下经常与之对弈的那个棋友崔老。

    自打他们认识后,每天早晨两人都会准时在南阳湖畔的长亭下对弈几局。两人边对弈边谈笑风生,宛若忘年之交。崔老对钟浩的很多见解还是很是欣赏的,待到崔老见过钟浩写的那三本书,便认定钟浩是个人才,便起了提拔、招揽之心,是以推荐钟浩去考松林书院。松林书院其实是崔家出资兴办,和崔家关系密切。最近钟浩已经连续好几天没有来下棋了,崔老不禁有些奇怪,便派人去打听了一番。

    “回老爷,查清楚了。钟公子最近几天之所以没有来下棋,是因为如今他被关在县衙大牢。”回答崔老话的青衣管事名叫崔九,他知道自家老爷对钟浩很欣赏,话语间也就尊称钟浩为钟公子。别看他在崔老面前束手束脚,可要是放到外面,作为崔府管事的他,也是在青州数得着的人物。

    “哦?被关进大牢里了?可查清是怎么回事儿?”

    崔九恭声道道:“回老爷,小人已经查过了。唐家的太白楼掌柜李清曾跟钟公子买过炒菜和烧酒的秘技,被钟公子拒绝,李清在唐家二公子唐威面前说过钟公子的坏话。而钟公子在中秋诗会上做得那首《明月几时有》佳词,又打乱了唐威想捧柳飘飘为花魁的计划,是以唐威对钟公子怀恨在心,。唐威的管家找了个憨人,自己打爆自己的头,却诬陷是钟公子打得。县医馆的大夫吴立升和县里的行人侯三,也被他的管家买通,一个咬死了说那憨人脑袋的伤是他伤,一个说那憨人是重伤,可能再也醒不过来。郑县尉和唐家关系密切,唐威一个暗示,他自然言听计从,于是把钟公子判了个‘流配三千里,充军秦州’”。

    崔家在青州底蕴深厚,势力渗透青州的方方面面。别人或许不知道‘太白楼’和‘小南国’是唐家的产业,但崔家自然一清二楚。至于事情的经过,崔九只要暗中发动受崔家影响的三教九流之人,很快便把事情搞清楚了。

    崔老听完那管事的话,哂笑道:“嘿嘿,唐二这小子办事倒是简单粗暴,不过这招确实够直接,怕是现在那个钟小子吓得不轻啊。嗯,这事儿我知道了,你下去吧,顺便把六郎找来。”

    崔九退下后,崔老在那闭目思索。

    不一会儿,门外响起一阵脚步声,崔老睁开眼,见到是自己最喜爱的孙子来了,不由的露出了会心的微笑。

    从院中进来的正是崔老的长子嫡孙崔烨。

    崔烨身材颀长,面如冠玉,颇有几分风|流倜傥、玉树临风的样子。清河崔氏千年望族,子孙众多。清河崔青州房,也是枝繁叶茂。崔烨虽是崔老长子嫡孙,但在有资格排进青州房正系族谱的兄弟中,排行第六。

    崔烨少而聪慧,性子又稳重,能吃得苦,加之又是长子嫡孙,所以甚得崔老喜爱。

    其实像崔氏这种大家族,之所以能够得以千年兴盛不衰,很重要一点,就是在选择家族继承人方面,并不只看重嫡庶,更看重的是能力。当然同样有能力的嫡子和庶子,肯定是先选嫡子作为继承人。但如果没有能成器的嫡子,就会从有能力的庶子之中选择继承人,而不会一味强调嫡庶。

    世家大族的许多庶子及未被选作继承人的嫡子,很多都纨绔成性,为非做歹的。但作为世家大族继承人培养的嫡子或嫡孙很少有成为纨绔的。作为未来家族的掌舵人,这些嫡子或嫡孙都从小就被要求接受严格的教育,他们大多本就聪慧,心思灵动,又从小接受良好的教育,加之经常被家族掌舵人提点,年纪大些后也会被家族掌舵人派去各种历练,所以其素质大都是相当高的。

    崔烨是崔家嫡房长孙,从小聪慧,自从四岁,便由崔老延请名师做其启蒙老师,教其读书。及至渐长,更是接受各种严格的教育,学习各种本事及为人处世的经验。崔氏出自兴办的松林书院在大宋赫赫有名,崔氏子弟也大都在松林书院进学。但松林书院的水平很高,崔烨却是由崔老单独延请各地名师,亲自来家里给他授课,可见崔老对他寄望之深。如今崔烨已年过十六,放到外边也算是一个能独当一面的人物了。崔老对这个嫡孙,也是甚是喜爱,由成才的嫡孙掌管家业,自然是比从庶子中选拔更让人高兴。

    崔烨进得屋内,望见崔老便行礼道:“孙儿见过爷爷,爷爷喊孙儿来可是有事?”

    “烨儿啊,如今你也年满十六了,也该让你出去独自历练一番了。”

    “真的?爷爷,我可以出去做事了?”崔烨惊喜的道。看得出来崔烨对自己能出去独自做事,很是兴奋。他正直年轻气盛的年纪,学得一身本领,一直盼着自己能出去独当一面,做出点成绩。

    “烨儿,你可知道爷爷为什么给你取名为烨?”

    “烨,日光,火光,光辉灿然的意思,爷爷是希望孙儿能够把我们崔家门楣发扬光大。”

    “那你可知今年你十五岁束发礼时,爷爷为何替你取表字守谦?”

    “所谓刚则易折,盈则易亏,爷爷赐孙儿守谦二字,是要让孙儿谨记,要谦逊待人,切不可自大自满,恃才傲物。”

    崔老满意的点点头,说道:“这些东西,你要用心去体会,自己多琢磨,切不可只是嘴上说说。做任何事都要有度,切不可过火。该读的书你已经都读了,该学的道理我也都教给你了。从今天起,你的功课就是去做事了,在处理各种事务中磨练你自己的本领。”

    “孙儿一定谨记爷爷教诲,必不会辱没咱们崔家的名声。”

    “你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呢,是去帮助一个人,也不能单纯的说是去帮他,而是要你与他好好结交,让他以后能作为你执掌崔家的臂助。此人叫钟浩,这个人爷爷观察有一阵子了,是个人才,如他能为你所用,以后或可成为你一生的助力。如今他被抓进大牢,被县尉郑朗判了流配。你要如何做,就尽管去做,爷爷不会给你任何建议,但我们崔家的各种资源,你都尽可随意支配。具体的事情你去问一下崔九。”崔老语重心长的对崔烨说道。

    崔烨恭声答应,辞别了崔老,去找崔九了解钟浩详细的情况。

    终于能够独立出去做事了,自己多年苦学学到的东西,终于可以派到用场了,崔烨很高兴!

第三十七章 排衙() 
益都县衙每日卯时都会准时“排衙”点卯。

    排衙又叫‘小上朝’。官家在京城金銮殿上大升朝,县太爷们则在地方县衙里小上朝。

    大宋官场流传着一个段子,说外任官与京职官相遇,外任官曰:“我爱京官有牙牌。”京官却道:“我更爱外官有排衙。”可见,很多官员喜欢排衙那类似上朝坐殿的感觉。

    虽然县衙排衙是典型的螺蛳壳里做道场,但就有许多县太爷还就喜欢享受这种比似上朝座殿感觉,对排衙百试不厌。益都县知县宋昱宋大令就在此列。

    每日卯时,益都县衙梆发炮响,益都县的县丞、县尉、主簿、县学教谕、驿丞、税监……这些头戴乌纱的芝麻绿豆官,还有六房的司吏、三班衙役的班头,全都在二堂分班肃立。

    待到二梆敲过,堂鼓击响,有长随出来高唱一声:“大令升堂了!”

    宋知县这才端着方步,从‘海水朝日’的屏风后转出,在二堂大案后坐定。

    一众官吏齐齐行礼拜见,高唱道:“拜见大令!”

    宋知县叫声免礼,请一众佐贰杂官就坐。一众司吏、班头是没资格坐,只能站着听大老爷讲话。

    大老爷在上面讲,众官吏却眼观鼻,鼻观心,心神涣散……只盼着这排衙赶紧结束,好各回各衙,再拿自己的属吏摆威风。

    这种县里的衙参,也跟国家大朝一样,只是个仪式而已。正经的公务,一般都是案牍往来,或是单独面议。只有形成了决议的,才会在这里公布而已。

    寒暄之后说几句套话,宋知县便问众官吏,可有事奏来?

    见众人都不说话,他便微微颔首,身边的长随会意,马上唱道:“退堂!”

    众官吏赶紧起身拱手:“恭送大令。”

    对许多锐利进取的青年官员来说,很讨厌这种形式主义,但对宋知县却对“排衙”很是上瘾。

    宋昱是庆历二年壬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