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宰执大宋-第30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人实在太多,比他资历高的也太多,他和王安石、司马光这些仁宗朝后起之秀还要慢慢熬资历,等到神宗朝和哲宗朝才能大显光芒。
吕希哲不禁汗颜道:“惭愧,惭愧,原明只是托庇于父祖余荫,实在汗颜!”说着吕希哲也问钟浩道:“不知文轩兄父祖官居何职啊?”
钟浩心道:我爷爷和老爹都是国营工厂的工人,倒是都曾混到过车间主任,这算是职务不?
当然,钟浩也就是一想,自然不能说出来!这要说出来,这车间主任的职务估计能让吕希哲懵逼半天。
钟浩有些尴尬的道:“为兄父祖都是闲居于野的白身百姓,不曾出仕!”
吕希哲一听钟浩这话,不由的立即对他刮目相看,很是敬仰起来。
一开始吕希哲听钟浩说他如今年纪轻轻是正六下品的朝奉郎,比其自己父亲本身就有恩荫官,又在中进士及第之后,熬了十年资历才升到从六品的起居郎高时,虽然有些微微惊讶,大是还没有说是刮目相看的地步。
毕竟如过有父祖恩荫的话,而且恩荫都给他的话,多恩荫上几次官位大概也能升到七八品!他父亲之所以官位有些低,是因为他祖父的儿孙太多,均摊了那些恩荫的机会去。而若是集中给一个人恩荫的话,定然官职升的高。若是朝廷给派个差遣,他又能做好的话,怕是还能升上好几级。若是再能中进士的话,能升到正六品下也不是没有可能的!
不过吕希哲听钟浩说他的父祖都是闲居在野的白丁,那钟浩自然没有任何恩荫了。那他如此年轻就做到如此高的官位,就是在是让人佩服之至了,怕是整个大宋也没几个这么年轻的官员,就凭着自己的本事做到如此官位的。
当下吕希哲很是客套的问起钟浩的情况来,他实在太好奇钟浩如此年轻,却能做到如此高位的。因为这在大宋官员迁转非常困难的情况下,钟浩的这种情况实在是太少有的情况了!
反正暑意难消,一时半会睡不着,钟浩也就跟吕希哲吹牛扯淡起来。
钟浩吹嘘自己是被富弼和欧阳修举荐为官的,又有进献土豆和地瓜的功劳,得以加官受爵,而后他又随着狄青统帅的西军大军南下平叛,又得以升官。随后他中进士后,又原地迁转两级,于是便到了正六品了。
钟浩倒也不算是吹嘘,基本上是实话实说。除了他的举荐人他把范公稍微省略了一下,主要是他记得范公和吕希哲的祖父吕夷简好像是政敌,钟浩怕不必要的尴尬,是以将其名字稍稍隐去。
不过在别人听来,他这一串履历也很炫目的,关键这些事情是钟浩不到三年内做到的。钟浩这一番讲述,不由的听吕希哲是不是的一阵惊叹。
吕希哲听了钟浩这一连串的履历,不由的也是佩服万分。人家文轩兄十七岁时,已经在河西之地,带领一群乞丐般的厢军,白手起家,建立其静羌寨,而且带领一群乞丐般的厢军竟然还能全歼党项骑兵营。而自己真是得祖父恩荫,得授一个从八品下的散官,比起人家来,实在差距太大了!
吕希哲对钟浩好一番崇拜,倒是让钟浩着实很是自豪了一番。
吕希哲出身名门,却没有一点架子,为人很是随和,谈吐也是异常幽默风趣。而钟浩也是为人随和之人,又是两世为人,天南海北都去过的人,见识很是广博,两人倒是越聊越投机。
二人聊得兴起,吕希哲非得喊过驿卒来,给他们准备一壶好酒和几碟小菜,他要和钟浩把酒言欢。
虽然天色已经不早了,但是在吕希哲的五两银子丢过去后,驿站的驿卒倒是异常痛快的去给他们准备去了。
果然是有钱能使鬼推磨,在银子的刺激下,驿站的驿卒的动作异常麻利儿,很快便给钟浩和吕希哲端上几碟冷拼小菜和一盘羊肉,外加一壶好酒。天已经不早了,驿站的厨子早就回家了,热菜自然不好淘换,有冷拼小菜就不错了!钟浩和吕希哲二人虽然都算是身份颇为贵重之人,但是却都是很是随和之人,倒也没有非得讲究那么多!
当下二人就就着这冷拼,把酒言欢,天南地北的畅快聊起来。
吕希哲讲起家乡淮南的风土人情,钟浩很是配合的饶有兴趣的问这问那,令吕希哲的谈兴大浓。
钟浩听吕希哲一直说他家是淮南人,却又要去莱州祭祖,忍不住问起这其中的原由来。
吕希哲一听钟浩问起此事,不由的又起了谈兴。他们吕家可是一直以他们祖宗为荣的。在吕希哲看来,他们东莱吕氏也是很值得自豪的。
当下吕希哲给钟浩讲解起他们这大宋吕氏一门的渊源来。
吕希哲其家虽定居寿州,但是族望却是东莱吕氏世家,齐太公吕尚后裔。一直是以莱州为其郡望的。吕希哲这一支,实在他的玄祖吕龟祥在大宋太宗年间迁居淮南的。
太宗皇帝太平兴国二年其玄祖吕龟祥“登进士及第,为殿中丞,知寿州。有惠政及民,民爱留之,不忍舍去,遂家焉。”从此,他们这一支吕氏家族成员,便定居寿州,成为淮南人。但是东莱吕氏每次重大祭祀,他们寿州吕氏都会派人来共祭的。
说吕尚钟浩还一时反应不过来,后来一琢磨才想起吕尚就是姜子牙。先秦以前,姓和氏是分开的,吕尚是姜姓吕氏,名尚,字子牙,所以俗称姜子牙。
姜子牙辅佐武王伐纣建立了周朝,是齐国的缔造者,周文王倾商,武王克纣的首席谋主、最高军事统帅与西周的开国元勋,齐文化的创始人,亦是中国古代的一位影响久远的杰出的韬略家、军事家与政治家,也是后世耳熟能详的一个传奇人物,据说活到一百三十九岁。
钟浩心道:最近怎么老是想到这些长寿人物啊。当然,这姜子牙是事迹年代实在太为久远,离现在都两千多年了,是真是假都很难考证了。
说起齐国,钟浩自然是知道的。自己之所以穿越就是因为在青州的清凉山地区,触碰了一块石碑而引发的。虽然那块石碑像是宋朝的,跟齐国没什么关系。但是钟浩确实知道齐国国君的陵墓便大部分在清凉山地区。钟浩虽然是考古研究所的宋文化专员,但是既然去清凉山地区考古挖掘古墓,对这齐国的知识做些了解,自然也是必不可少的。据资料上记载:姜齐的国君的陵墓,基本全是在清凉山地区。当然,田氏代齐之后,他们的国君是另外有陵地的。胡说在大宋青州临淄县和益都县交界的齐陵镇。这个镇子的名字,据说就是因为田齐的国君陵墓在此,而得名。
钟浩知道历史上齐太公姜子牙尚的后代有虽然同是姜姓,但是后来繁衍出很多不同的氏!只是齐国公族吕氏之外,高氏、国氏两家也是出于姜姓,皆为齐太公之后。在齐国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高氏、国氏世代为齐国上卿,天子所任命,齐国形成吕氏、高氏、国氏三家共保姜姓社稷的局面。除了这吕氏、高氏、国氏三家,还有十几个氏。到了后来姓氏逐渐合一,大都是以氏为姓。是以这些同时出于齐太公姜子牙的这一支支姜姓,到最后却分为十几个姓。吕希哲特意强调他们是齐国的吕氏,自然是强调他们是齐国国君这一支。因为姜齐的国君这一只最后姓了吕。
钟浩听明白了吕希哲的技术,不由的腹诽:你直接说这东莱吕氏,是齐国国君的后裔便是,用得着非得把自己两千年前的老祖宗拿出来唬人吗?再说,姜子牙这都过去两千的事儿了,就是姜齐被取代,也有一千多年了,谁知道真假?!当然,这年代人们喜欢给自己弄一个很牛的祖宗也是正常,都好往远古的名人身上扯!就连大唐的国君,不还说老子是他们祖宗嘛!实际上,大概根本就是嘛关系没有,硬扯上的。
不过钟浩印象中,田氏代齐也是一件很有名的事情了。他记得《史记》中记载:田氏代齐之后,迁最后一代齐国姜姓国君齐康公于莱州海滨,使食一城,以奉先祀。齐康公卒后,“无子”,“绝无后”,吕氏遂绝其祀的。这东莱吕氏怎么来的?
钟浩不禁问了出来。反正睡不着,闲着也是闲着多听听这些事情还能打发时间的。
吕希哲司马迁写错了,他们东莱吕氏的《吕氏宗志》中记载载:“康公在位十九年,大夫田和篡位,迁康公于海滨,至此吕氏亡国。康公子祁,避居于莱。庆公子进奔韩,居阳翟,今之吕氏皆祁、进两公子之后也。祁居莱生光大,光大生敏。敏生子二,长不韦,秦相有政绩,封文信侯,著《吕氏春秋》。次不伐,始迁晋,故吕氏有东莱之号。”
齐康公死后,其子吕祁,避居于莱。后来东莱吕氏也是因为他在莱州避居,这才有了东莱吕氏这个族号!
而且除了他们东莱吕氏自己的《吕氏宗志》中又记载,后晋是修定的《旧唐书》宰相世系表也记载载:“吕尚字子牙,号太公望,封于齐,十九世孙康公贷为田和所篡,迁于海滨。康公七世孙礼,秦昭王十九年自齐奔秦,为柱国、少宰、北平侯。二子,伯昌、仲景。伯昌生青,以令尹从汉高祖,封阳信侯,谥曰胡。唐有隋州刺史仁宗,即其后也。”
所以太史公司马迁说他们姜姓吕氏在齐康公卒后,“无子”,“绝无后”,吕氏遂绝其祀的记载是完全错误的。
说起此事,吕希哲还对司马迁说他们姜姓吕氏绝祀还是很是有些不忿的。不过他毕竟是文人,对太史公司马迁这为文人和史家都很很尊敬的先贤,倒是没好意思破口大骂!
钟浩听了吕希哲的话,对他讲得他们东莱吕氏辉煌的过望,倒是不感兴趣。不过对他说得吕不韦也是姜齐国君后代,倒是颇长见识。钟浩以前虽然对这吕不韦的事迹耳熟能详,但还真不知道他也是姜姓吕氏,出自姜齐国君吕氏这一支。
听吕希哲讲完了东莱吕氏的事情,钟浩又跟吕希哲闲聊了许多别的事情。直到那一壶酒喝净,这夜里的气温也凉了下来以后,二人这才尽兴回房。
……
……
第三四七章 东莱风情()
清晨起来,吕希哲邀钟浩同行。
钟浩其实本来就打算取道莱州去登州的,从潍州经莱州,去登州的话,也不多绕路,他正嫌长路漫漫,很是无聊呢,能有个聊得投机的同伴,他自然也很是很乐意。
从青州一路到昌乐,虽然能和译使李光旭和差役张十三、柳风聊天,但是说实话,双方身份差别实在太大,钟浩跟他们能聊的东西实在太少。就只是来得路上,走到弥河,钟浩在那赏赏美景,他们三个却对那景色无感。他们怕是觉得还不如去青~楼看个红姑娘跳舞有意思,不就一些河水上有些荷花嘛!
而钟浩和吕希哲则是颇为脾气相投,两人都是为人风趣且随和之人,昨晚一番畅聊,倒是互相觉得很是投机,大有相见恨晚之意。
于是,钟浩这一路到莱州,便和吕希哲同车。这吕希哲为人颇为风趣,倒是健谈的很,两人共乘一车,互相天南海北的聊天,倒也不算太寂寞。吕希哲这次出行只带了一个老仆,钟浩便安排译使李光旭和他同车。至于,这驾车的活计,自然就成了张十三和柳风的。他们本来只需驾半天车的,这一人一辆自然要驾一天车!不过他们倒是没什么怨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