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宰执大宋-第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渠成。施主遇到姻缘之时,切记要把握住啊,千万不可错过!”说到最后一句时,觉知禅师的目光不断瞥向富若兰。

    听到这老和尚说自己未来的媳妇必定是貌美如花时,钟浩不禁心中大乐。而且钟浩怎么听到这老和尚的话,好像是不断的在暗示自己跟富若兰,好像还要自己一定要把握住她。没想到这老和尚还有做红娘的爱好啊!

    一旁的富若兰听了觉知禅师给钟浩解的签文,虽然害羞带怯,但也是喜上眉梢。

    +++++++++++++++++++++++++++++++++++++++++++++++++++++++++++++++++++++++

    ps:求收藏啦,嘿嘿!

迟来的新书感言() 
开坑一个多月了,虽然章节只有六十章,但字数已经有二十万字了,严格来说,已经不能算是新书感言,就当做是前期的总结感言吧!

    写这本书的念头滥~觞于去年夏天。去年夏天偶然间游览了一次青州范公亭公园内的三贤祠,颇有感触。

    三贤祠是为纪念大宋年间富弼、范仲淹、欧阳修这三位做过宰执的青州知州而建的。游览过后,忽然对这三位推动过“庆历新政”的历史名人很感兴趣,便读了一下他们的一些传记和史料。偶然发现,庆历年间和皇佑年间这短短十三年,先后竟然有陈执中、富弼、范仲淹和文彦博,这四位做过大宋宰执的历史名人,出任过青州知州。因此,忽然有了写本这个时期的历史小说的念头。

    期间几次想开坑,总是为工作和生活的各种事情羁绊,难以落笔。直到今年七月份时间稍稍充裕,才下定决心开坑。

    写了好几个开头都不满意,几经修改,最终选定了主角是身穿,以皇佑元年为切入点,背景是庆历八年黄河大改道,富弼在坐镇青州,广赈河朔灾民的事情。

    不过说实话,会元有些后悔了,个人认为身穿得不如魂穿的好写。

    这本书成绩可以说非常的差,到现在二十万字了,点击、收藏聊聊可数,看来注定是要扑街了。

    会元以前其实写过两本书,成绩还算过得去。但是好几年不写了,对现在读者的喜好不太了解。会元只是按照自己喜欢的风格去写,因为喜欢,所以去写。

    说实话,会元现在连什么是种田文、什么是无限流,什么是小白文、什么是爽文,都搞不清楚。

    会元一直以为自己写得是种田文呢,前几天一个朋友告诉我,我这种文应该属于生活流。

    也不知道成绩太差,是现在喜欢这种文的人少了,还是会元写得太差了?估计九成是因为会元写得太差了。

    有个朋友看了我写得文,说我写的太细了,太慢了,细节描写过多,爽点太少了,不符合如今历史文的流行趋势。

    昨天仔细看了自己的文,好像确实是这样。说实话,一直按照自己的想法单机码字,没怎么去了解别人的文,也没怎么了解读者的看法,有些自以为是了。

    这本书是写到第四章时来得签约站短,当时一度以为自己写得很不错呢,可是一上推荐,却发现自己这本写得太扑了。

    到现在二十万字了,却只有两千点击,只有上本同期的五十分之一。三百收藏,只有上本同期的十五分之一。上一本一直觉得成绩不好,可是才四五万字时上推荐,一个分强就涨了一千多收,而这本到现在二十万字了,还在三百收徘徊,每天看到收藏一个两个的涨,真的很郁闷。有时偶尔一天还会掉一两收,会元立马紧张不已,赶紧找原因。

    唉,说实话,会元真真的有些被这成绩打击到了。码字的热情也从刚开书时的激情满满,到现在渐渐消失了。

    会元码字很慢,平均三千字的一章,大约需要三个多小时才能码完,再加上检查和修改的时间,每章最少要四个小时。码字慢,会元只能靠时间累积,算是以勤补拙吧。个人感觉,其实历史文真的不好写,需要一停不停的查资料,非常的费时间。会元想尽力减少毒点,只能多看书,多查资料,时间也就需要更多。

    前一阵在推荐位上时,会元一般每天都保持两更,平均一天六千多字吧。这六千字,都是每天六点下班,一回家便开始码,一般要码到晚上一两点,对会元这种上班族来说,真得是辛苦异常。

    大神们可能写文气点东西,能信手拈来,随手而就。可是会元写个酒令,都要研究好几个小时,真得很费脑。就是如文中行酒令那章,足足写了一晚上才写出来,自我感觉很好,可是拿给朋友看,他却说很一般。自己回头再看看那酒令,发现其实真的很一般,但是却是自己能力的极限了。可能归根结底,还是会元自己文学素养不够的问题。

    每天上班很忙,下班坚持码字,连陪老婆孩子的时间都没有,身体累,心更累。说实话,看着那点成绩,真的就想放弃了。

    好在几个一起写书的朋友一直互相鼓励,才坚持下来。推荐时两更,没推荐时不断更,会元一直还在坚持之中。

    会元十几年之前上大学时,一直就喜欢看小说,写本自己的喜欢的小说一直是自己的夙愿。大学时就一直想写本小说,但那时没有条件,呵呵,主要是那时买不起电脑。曾经在笔记本上手写过七十万字的武侠小说,后来投过出版社,可惜没成功。其实,大学时码字是最好的时候,没有经济压力,就算拿个全勤,也是一件很乐呵的事情。唉,可惜啊,韶华易逝,青春不在!

    如今会元早就过了而立之年的人了,每个月需要还房贷、需要养家糊口,必须要忙着工作赚钱,没有那么多精力去码字,但一定会坚持的,虽然咱年纪大了,但还有梦。

    唉,现在年纪大了,身体素质真的不如以前了。记得大学时,晚上上个通宵,第二天接着打半天篮球,没有丝毫影响。如今真的体力和精力大不如前了。上一天班回来身体就疲倦不堪,每次坐在电脑前,都需要很大的毅力。

    呃……好像跑题了,说多了……咳咳咳。

    不管怎样,既然把这个故事写开头了,会元就一定会写到结束。

    不过成绩太差,会元最近在修改大纲,把大纲压缩一下,可能字数比预计的会减少很多。至于情节方面,会元会加快一下。不管怎样,会元既然把这坑挖开了,就一定会坚持把这坑填完,请大家相信会元的人品!

    絮絮叨叨的有点多了,勿怪!

    如若您觉得还可一读,麻烦你收藏一下。您的每一个收藏,都是对会元的莫大鼓励,会元在此顿首拜谢了!

第六十四章 云顶赠词() 
解完签,崔烨提议既然到了云门山,便去云门山顶一游。

    钟浩来到大宋青州以后,也是久闻云门山之名,一直未曾得空游览,自是赞同崔烨的提议。

    刘雨夕和富若兰难得出来游玩,此时又有自己的意中人陪伴,也是含羞带怯的答应了。

    一行人出了大云寺大门,沿着云门山上的石梯继续拾级而上。经过建在拐弯处的留弇亭,再走过建在一处宽阔处的闲云亭,往上而行。数十道石阶之后,一行人便来到云门洞。云门洞如云门山的一个巨大的山门,山门上篆刻着“云门仙境”四个古朴的硕大篆刻。

    钟浩和富若兰不是土生土长的青州本地人,崔烨便充当了导游,开口介绍道:“这云门洞近看如拱壁月门,远望如明镜高悬,白璧镶嵌于是山上。每到夏秋季节,云雾缭绕,穿洞而过,将山顶的亭台楼阁托于滚滚云海之上,犹如仙境一般,给人以奇幻无尽的遐想,故被称之为“云门仙境”,又称云门拱璧,实乃天造之胜景,地设之奇观。这云门拱壁位列青州十景之首,实是名副其实!可惜,如今正值初春,雾气淡薄,咱们今日无缘得见云雾缭绕的云门仙境了!”

    钟浩附和道:“可惜了!”

    钟浩来到青州大半年了,这青州十景虽未都去过,倒是耳熟能详。青州附庸风雅的文人士子评选出的青州十景分别是:云门拱璧、南楼夜雨、范井甘泉、驼岭千寻、阳溪晚钓、劈峰夕照、花林野趣、行台秋月、地镜倒悬、石涧冰帘。每处胜景都有典故和传世的诗词,钟浩倒是颇为想一一去游玩一番。

    一行人穿过云门洞,便来到了云门山的北面。北面是一处平整之地,平整处的西侧有一个深通地下的洞窟,洞口用条石垒成一个天井模样,洞窟旁边刻着“寻仙洞”三字,据说此洞深不见底,能通往神仙洞府,相传隋朝开皇年间有个叫李清的人,曾下此洞得遇神仙。

    云门洞北边宽敞处的东侧石壁上则有许多摩崖石刻,其中一块石壁最为显眼,这块石壁上刻着一个巨大的“寿”字。

    崔烨指着那个巨大的“寿”字介绍道:“这个‘寿’字,据说在整个大宋也是最大的摩崖石刻字。这‘寿’字高有三丈,只是下面这个‘寸’字,便有八尺之高。所以,在青州有“人无寸高”之说。”

    钟浩好奇心起,走到“寿”字下比量一番,还真是只是这“寸”字,便比自己高很多。

    崔烨在旁道:“相传,这个‘寿’字以前散发金光,寿光县便是因为这‘寿’字的金光照到那里而得名!”

    钟浩咂舌道:“那么远还能看到?”寿光县离着云门上少说也有四五十里,这个寿字再大,在寿光县怕是也看不到。

    崔烨笑道:“故老相传嘛,至于可信不可信,就靠文轩自己去琢磨了!”

    众人在这处景观游玩一番,便又沿着旁边的石梯,继续向上。在走过百余阶石梯后,便登上云门山的山顶大云顶。

    一上大云顶,但觉得清风送爽,众人登山时出的细汗,顿时化为一丝丝凉意。

    钟浩看着富若兰云鬓被山风一吹,微有凌乱,却更增添了几许别样的风韵,一时看得有些痴了。

    大云顶上甚是宽广,建有碧霞祠、关帝庙、灵官庙、赠怡堂和东西阆风亭等建筑。

    大云顶上各处殿堂亭阁,都有不少的文人士子在雅会。

    阳光明媚的日子,云门山上总是少不了来游玩的游人,而今天是观音诞辰,许多文人士子特地来云门山雅聚文会来,而大云寺上香礼佛的香客来大云顶顺便游玩的更是许多,是以大云顶上今日的游客着实不少。四处都有三五成群的才子佳人在吟诗做对。

    钟浩几人在大云顶各处逛了一圈,最后来到西阆风亭小憩,这西阆风亭内正好无人。

    在西阆风亭凭栏北望,整个青州城内景状一收眼底。跷首西眺,则是层峦叠嶂,浩瀚如波涛汹涌,雄浑如万马奔腾,一片葱翠中杏花白,桃花红,甚是好看。

    钟浩叹道:云门胜景,名不虚传。绿地伴青山,层山叠峦,云门风光真是使人陶醉,令人留连忘返。

    富若兰和刘雨夕趴在阆风亭的青石栏杆上远眺,在悄悄的说着话,也不知道在说着些什么!

    崔烨看到这胜景忍不住开口吟道:

    “十里峥嵘到忽平,兀然如觉梦魂醒。石通幽室心生白,径拥寒云步入青。

    一水下窥疑绝线,两山前列似开屏。重城归去仍堪喜,岁稔人家户不扃。”

    钟浩听了,忍不住赞叹道:“六哥这首描写大云顶的奇观胜景的律诗,端的不凡。六哥出口成诗,让人佩服啊!”

    崔烨笑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