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革宋-第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赵嘉仁把他拽起来,“既然周兄前来找我,却不知有何要事?”

    “……在姑苏混不下去,想起赵官人说过,有何难事就来找你。这就厚着面皮来了。”尽管周青不想如此低头,可人到了难处,想不低头都不行。

    赵嘉仁盯着周青看了一阵,这才问道:“你……可是在姑苏摊上官司?”

    周青被这个问题吓了一条,他脑袋摇的跟拨浪鼓一样,“赵官人把俺看成了什么人!俺绝不会去作奸犯科。”

    “那……可是借了别人的钱,还不上了,所以跑来此处?”赵嘉仁继续问。

    周青原本就觉得心里面堵得慌,现在被连问两个对个人人品严重质疑的问题,他先是怒气上涌,就想发作。但是看到站在赵嘉仁身边的赵勇紧盯着自己,想到自己身处人家的一亩三分地上。周青强压下怒气说道:“自然不是因为欠钱,我此次来……”

    赵嘉仁挥手打断了周青的话,“我信得过周兄。既没有摊上官司,又没有欠钱。我欢迎周兄这样的高手铁匠到我这里。谁都难免遇到为难事,周兄的为难之处,以后再讲也不迟。”

    周青被赵嘉仁的率直弄到目瞪口呆,虽然一般人接受别人来投奔,都要问清楚缘由。是否作奸犯科或者被人逼债而走投无路是大事,可赵嘉仁只问这两件事,无疑把标准降到不能再低的地步。如此爽快的就接纳周青,让周青觉得极为不适应。

    不等周青再说什么,赵嘉仁喊道:“吃饭吃饭,我肚子真的饿了。”

    一起吃饭之时,赵勇忍不住问道:“周兄,你在姑苏干的好好的,为什么会跑来福清这么个小地方?”

    “唉……,一言难尽。”方才周青感到委屈的时候是准备把自己的苦处说一说,可现在有不说的选择,他反倒不想说了。

    赵勇也没有再问。等众人吃了午饭,赵嘉仁和周青就谈起来,“周兄,你这样的高手匠人可遇不可求。既然到了我这里,我可不能轻易让你走。咱们便订个五年的契约如何?”

    “五年?赵官人如此看得起俺,五年就五年。”周青回答的有些有气无力。他原本没想到自己居然会被逼无奈的跑到赵嘉仁这里。他所在的铁匠铺炉子爆裂,师父被铁水热气熏晕,险些丧命。幸好遇到赵嘉仁,用匪夷所思的手段救了他师父一命。

    这样神奇的事情却开启了周青的噩梦。他师父有两儿一女,还有三个徒弟。此次事情之后,其他四个男性同辈一起说是周青疏忽弄坏了炉子,害的师父奄奄一息。周青百般辩解也没用,毕竟对方是四个人,他只有一个。

    等周青的师父好不容易保住性命,身体也逐渐恢复后,老先生居然也不替周青说话。铁匠圈子不大,周青的名声在这个圈子里面被彻底败坏了。人的名,树的影。别说在姑苏城,在姑苏城周围一带,周青都知道自己已经无法在铁匠行当里面立足。

    可周青喜欢铁匠这一行,不得以,他横下心前来投奔对他非常友好的赵嘉仁。与那些极力排挤他的人不同,即便当时周青一时激动差点打了赵嘉仁,赵嘉仁也没有放在心里。然而见识了福清的贫困,周青即便谈不上心生去意,也觉得自己的铁匠生涯一片黯淡。

    “周兄,你先在这里待几天。过几日我就和你去福州,在那边开个铁匠铺。周兄这样的高手,放在福清这地方可就大材小用。”

    赵嘉仁的一句话就让周青猛然抬起头,心中又生出了希望。

    县令李勇见到赵嘉仁押送一众土匪前往州城,心里面感觉很不爽。他的老师刘黻前几天又寄来一封信,要李勇注意赵嘉仁这个丁大全的走狗,不能让他再弄出什么急功近利的事情。

    因为老师的缘故,李勇最初并不喜欢赵嘉仁。然而见到赵嘉仁竟然能在莆田搞出那么大动静,让远在临安的老师都不得不关注赵嘉仁,李勇更生出些嫉妒来。等赵嘉仁到了福清县,在捕盗上又显出颇为强硬的手段。

    而赵嘉仁的捕盗手段也没有特别不同,就是在盗匪经常出现的地方多巡逻。同时他还有一条那种上等人家打猎时候用的猎犬。追捕那些利用地形逃窜的盗匪,就靠猎犬引路。官差们吃的比土匪好,又有赵嘉仁监督着死命追赶。几个规模的小土匪几个月内就被赵嘉仁给扫荡了许多。

    现在眼瞅赵嘉仁押着积少成多的土匪前去福州,李勇心里面觉得赵嘉仁的确可以用‘酷吏’来称呼。

    因为心中也不知道该不该把这件事郑重其事的告知自己的老师,李勇感觉颇为烦躁。最后他突然生出个念头来,想趁着赵嘉仁不在的时候前去赵嘉仁住处看看。也许这家伙的家里有些什么需要注意的事情。

第21章 搀扶前进() 
夏末的临安经常有阵雨,半天天空乌云密布,半天天空艳阳高照。一道彩虹横贯东边轰隆西边雨的天空,连躲雨的人都忍不住抬头观看,啧啧称奇。从太学二楼的阳台看出去,太学刘黻对这样罕见的景象也微微点头。

    收回心思,他随手打开弟子李勇的信。信里面先是问安,接着就介绍了李勇最近的局面。剩下一半的篇幅都是关于赵嘉仁最近的所作所为。稽查盗匪,整顿治安。即便李勇描述的时候语气比较沮丧,他还是承认赵嘉仁在这些方面挺能干。

    至于赵嘉仁的阴谋,李勇表示并未发现。唯一的异常大概是赵嘉仁在住处后向阳的荒坡上花大力气垒起梯田。上面栽种了毛豆与奇怪植物。亲手栽种的人则是赵嘉仁的哥哥。

    看完信,刘黻心里面就一阵难受。赵嘉仁的名字带给刘黻的联想属于非常不高兴的范围。董槐在与丁大全的斗争全然无法占据上风,即便是用尽了制度的手段,用尽了人脉,在福建路提点刑狱宋慈抵达前把木兰陂北渠修起。吏部将此事的功劳大部分归于丁大全派系之外的福建路官员,然而官家还是知道了此事。并且知道了细节。

    接下来的事情就变得非常糟糕,官家已经隐隐的开始怀疑起董槐的德操,这中间的复杂纠葛让刘黻想起来就心痛。

    为了化解内心的翻腾,刘黻提笔给给自己的学生李勇写了封信。信中告诫李勇,他身为县令就要好好干县令的事情。万万不要因为过度在意赵嘉仁而影响县令的差事。

    至于赵嘉仁,刘黻引用了北宋的例子。修木兰陂南渠的蔡京,坚持新法,被称为大奸臣的章惇,初入官场之时都展现出令人无比惊艳的才干。即便到了这些人当了相公倒台之时,他们依旧是能力卓绝,才华过人。但是他们并非君子,而是小人。小人得志,就是社稷的灾难。

    写完之后,刘黻觉得心情得到了抒发,就把刚写的信给团了扔掉。再次下笔之时,刘黻率直的告诫自己的弟子李勇。要以自己的县令职务为要务,该自己努力干就努力干。需要和赵嘉仁通力合作之时,就要毫不迟疑的通力合作。

    刘黻写出这些建议的时候并不开心,可他还是违心的下了如此命令。李勇的才干远不如赵嘉仁,刘黻对此心知肚明。历史证明了,那些奸臣们凭借个人才干冉冉升起的时候,没有人能挡得住。

    哪怕是理学占据不小优势的现在,大宋的制度也不允许凭空罗织罪名。士大夫们完全没有底线的互相攻击,睁眼说瞎话,只求扳倒对方。那是新党旧党争权夺利的时代。那次大内斗摧毁了北宋的根基,导致金人南下,赵氏南迁。南宋对于那种惨烈的斗争心有余悸,对任何有可能引发那种党争的行动都戒慎恐惧。

    秦桧要杀岳飞,有高宗的指示,尚且需要说句‘莫须有’。没有官家的硬挺,哪怕是相公想杀某人都想疯了,制度依旧能保护那些被相公恨之入骨的人幸免于难。赵嘉仁的所作所为无论如何都和犯罪联系不上,董槐与刘黻若是表示想除掉赵嘉仁,结果大概是他们两个先被弹劾到丢官。

    刘黻爱古文,行文平铺直叙,简洁明快。他对弟子的期待只有一个,就是顺利的完成三年任期,在磨勘之时顺利经过评定,继续下一个差事。在信中他也明明白白的告诉了弟子。

    写完之后,刘黻把信装好。看着窗外阴云和艳阳同在的天空下那一道彩虹,他突然心生豪气。不管蔡京与章惇如何显赫一时,最终还是被君子们打倒。即便朝中有丁大全,流官里有赵嘉仁。依旧有董槐和李勇这样的忠臣。乌云压不住太阳,雨过天晴之后就是彩虹。

    就在刘黻把东边轰隆西边雨的天空下,把信通过大宋邮政系统发出去的时候,李勇和赵嘉仁互相搀扶着在几乎伸手不见五指的天空下艰苦跋涉。

    台风抵达福清县的时候来的极为迅猛,整个福清县立刻就被暴雨覆盖。令李勇大吃一惊的是,他的县衙房顶硬是被大风掀飞一块,大雨从破洞中倾盆而入。好好的县衙顷刻就变了水帘洞天。

    宋代的官员被称为流官,因为他们三年一任,每次卸任之后就要回到首都接受磨勘。距离首都近的地方还好,在广西路的官员往来一次就要花上几个月。在这样的情况下,县衙作为住两年多就走人的地方,翻新从来不是优先考虑的选项。

    风雨如此之大,李勇也实在是不敢派人上房顶。他只能看着风雨肆虐,并且肉痛的考虑要花多少钱在维修上。虽然翻新从来不是优先考虑范畴,但是真的该维修之时,也不能视若无睹。一室尚不能治,何以治天下。大宋的磨勘从来不走形式。

    “李县令,李县令。”外面的风雨中传来了呼喊声。因为运气不佳而非常失望的李勇听到有人在院里喊,也缓过神来。听声音,是个女人。这下李勇警觉起来了,刮大风下大雨的怎么冲进来个女人?

    片刻后,只见一个女人穿着蓑衣,一身是水的冲到了水帘洞般的县衙内。见到李勇,女人直奔而上,衙役连忙拦在前面。然后女人就说了起来。李勇是江西人,到了福建之后也努力学习当地话。只是福建这地方每个县大概都听不懂其他县的话,这女人情绪亢奋,声音撕心裂肺。李勇不是本地人,差役可是本地人。就听差役先是对女人吼了一阵,女人又对差役嚷了一阵。差役就灰溜溜的转身对李勇说道:“李县令,她男人出海打渔。现在还没回来。女人说赵县尉在海边建了一个什么灯塔。能够指引船只进出港口。这女人想问问您可知道有什么消息么?”

    李勇听完之后觉得头疼。赵嘉仁在李勇的老师刘黻看来是个奸臣的爪牙。赵嘉仁在李勇眼中的形象像是个鬼点子多多的孩子。这个灯塔的事情李勇知道,赵嘉仁当时的解释是灯塔可以指引航向,福清这边海匪甚多,赵嘉仁不仅在肃清陆地上的土匪,更要到海上彻底消灭海上的土匪,还福清百姓一个朗朗乾坤。

    和莆田筹备修渠相同,赵嘉仁又是自己挨家挨户联络福清吃海上饭的渔民,最后说动了这些人。请了有造塔经验的匠人,每家共同出资出力在海边的山坡上建造起一座四丈高的石塔。李勇看过当时的场面,地基挖的老深,用糯米汁混合土夯实,上面的石条缝隙也是用糯米汁混合黏土砌缝。内里则是木料支撑。塔顶是个石屋。里面有个像是大铜锣般的玩意。到了天色变暗之后,在铜锣前面点火,铜锣旋转,光能照出去很远。

    李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