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革宋-第2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论心情,李云和徐庆辉其实一样。听了战友的嘟囔,对李云也是於我心有戚戚焉。不过他好歹是李鸿钧家里出来的,见到徐庆辉嘟嘟囔囔,立刻想起老爹李鸿钧遇到此类事情也会回家时嘟嘟囔囔长吁短叹,然而过了一段时间之后,他又会发自内心的的告诉李云‘你以后遇事不要着急,千万不要自以为是,那对自己和别人都不好’。

    回想起老爹,即便同样因为失去辛苦训练出来的军队而心疼,李云没有做徒劳的行为,而是静静听陈再兴说些什么。

    陈再兴的确没有沉默,他对两位师长说道:“大宋已经不再是募兵而是征兵,自然就有兵役期。每年征兵一次,退伍一次。但凡什么都有第一次,以后你们就习惯了。”

    面对如此明确的说法,徐庆辉沮丧的不再吭声,仿佛希望自己的沉默能够延缓兵役法的实施。李云反倒开口了,“新兵何时送到我们这里。是在老兵退役之前还是退役之后。”

    陈再兴对这个问题很满意,他爽快的答道:“现在是战时,自然不能在退役之后才到达。所以你们攻下许州之后就不用参加南下,老兵与新兵交接完,部队在许州进行训练。倒是你们两个可否安排好了作战训练人员?”

    李云没回到有关作战训练的事情,他问道:“就没有把军中骨干留下的办法么?”

    “自己看兵役法。里面有义务役与志愿役的分别。不过太尉可是交代过,决不许强迫。还有件事,学社要在军队发展成员。”陈再兴接二连三的讲了好几件事。

    听的徐庆辉有些摸不着头脑。李云听出事情比较繁杂,他也不知道怎么做,便问道:“那陈监军可否留在这里主持这些事。”

    “我不是监军。”陈再兴有些无奈的强调,“我乃学社在军队里面的代表。”

    从地图上看,归德府向左,也就是向西350多里是许昌。这两地的上边,也就是北方是汴梁。汴梁是北宋首都,在金国与蒙古时代,汴梁都是非常重要的城市。

    从许昌到汴梁的直线距离有两百里地,从归德府到许昌的直线距离是350多里。宋军一路前行,出发没多久,对宋军行动非常在乎的蒙古探子就开始向外送消息。汴梁守军只知道宋军出发向西,并不知道宋军的目标是那里。在这么一个大平原上,宋军想怎么走就可以怎么走。

    确定宋军扑向许昌是宋军出发后第四天的事情,第五天,蒙古探马精疲力竭的驰入汴梁,带来了宋军进攻许昌的消息。汴梁守军的将领猛力花赤听到这消息也不敢完全确定,他很谨慎的下令再探。于是蒙古军探马花了两天时间在两百里的距离上跑了个来回。

    探马疲惫的都有些摇摇欲坠的模样,他勉强打起精神说道:“启禀万户,宋军已经到了许州城下。应该是在攻打许州。看他们的人数,在两万左右。”

    许州城有三千人马,万户觉得虽然危急,还不至于到无法抵挡的程度。他这几天也没闲着,已经让部队做了出战的准备。听到准确消息,猛力花赤万户便命刘埏万户带领一万人马前往援助。

    得了军令,刘埏万户立刻领兵出征。终于有了能与宋军交战的机会,刘埏万户心中非常激动。他爹是蒙古的水军万户刘整,战败被俘之后被宋军处死。现在被确定是蒙古伐宋战争中已知级别最高的蒙古军官。刘整是在水战中战败被杀,刘埏知道自己没有办法在水战中报仇。终于能在陆战中与宋军一战,万户下定决心要为父亲报仇雪恨。

    此时的蒙古军已经不是成吉思汗时代的蒙古军,骑兵比例在军中大大降低。刘埏万户带领的一万人马当中骑兵只有两千,剩下的八千都是步兵。步兵行军每天也就是三十几里,平原容易行军,也不过走了四十几里。

    走了两天,蒙古军才走了不到一半路程。第二日傍晚安营扎寨,刘埏万户准备吃饭之后巡营,外面急匆匆就进来了贴身亲随,一见到万户,立刻禀告:“万户,有人从许州逃出来。”

    桌上一堆香喷喷的食物,刘埏万户全然没了食欲。出发前万户满心考虑的是进入许州,利用当地的城墙对攻城的宋军大杀特杀。若是许州真的失陷,他再前进就没了意义。

    “带他进来。”万户命道。

    逃出来的蒙古兵们看着就是着急赶路的模样,站立的位置距离万户不算远,甚至能闻到这三人新鲜的汗味与身上的尘土气息。给刘埏行礼之后,为首的赶紧说道:“将军,宋军每天猛烈攻城,我们在城头上的兄弟伤亡很大。还请万户赶紧援助。”

    已经验过这帮人的身份,刘埏并不担心这些人是探子。在他仔细询问了消息之后立刻派出探马加强对宋军的监视,蒙古军则继续保持现在的行军速度。

    蒙古有了动静,宋军也开始感受到。首先受到压力的就是宋军骑兵,即便两千蒙古骑兵只维持了一百多骑兵的平均侦查数量,宋军的两百骑兵就开始吃不消了。为了驱逐蒙古骑兵,两百宋军骑兵必须时时刻刻绷紧神经。只坚持了不到两天,连续不断的战斗损失以及体力不支的情况下,宋军骑兵出勤人员跌倒30名骑兵。只能在步兵视野边缘进行侦查活动。

    这让李云与徐庆辉都感觉大出意料之外。倒是两位师参谋长还能稳定住情绪,“我们在明,敌人在暗,坚持下去得靠数量优势。现在我们的骑兵数量优势还不如敌人,有这结果很正常。若是觉得担心,就别搞什么围点打援,老老实实在敌人抵达前夺下许昌。”

    李云毫不迟疑的答道:“我觉得可以。”接着转向徐庆辉问道:“你觉得呢?”

    看徐庆辉的脸色,他是很不乐意的,然而不乐意又能如何。若是这么耗下去,骑兵大概两天内就要消耗殆尽。见徐庆辉这般模样,李云拍拍他肩头,“马匹会有的,骑兵也会有的。先让大家都活到那天。”

    这话不中听,徐庆辉却没反驳。他现在一道命令就意味着好些人的生命,如果是步兵正面作战,徐庆辉会毫不迟疑的处决任何临阵脱逃者。但那是因为宋军拥有步兵战斗能力,牺牲是胜利必然要付出的代价,而不是某些特定的人才会面对死亡。现在非得和蒙古军在骑兵上争胜负,那就是逼着骑兵送死。如果牺牲和送死是同一个意思,这两个词早就会被标注为同义词。

    蒙古万户刘埏没想到自己一道非常普通的命令影响了宋军的判断。在距离许州还有30里路,只要一天时间就能抵达之时。侦查骑兵带回几个身上带了枪伤的蒙古兵回来。其中一位伤势严重的蒙古兵只喊了一句‘我弟弟还在城里,求将军救救他……’便吐血而亡。

    得知宋军加紧攻城,已经突破城墙。刘埏万户只能命令蒙古军早早休息,第二天天没亮就出发,等中午时分顶着大太阳气喘吁吁的赶到许昌,只见城头已经全是宋军旗帜,见到蒙古军赶来,宋军立刻开城出兵。

    下令骑兵遮掩住阵列,万户万般无奈的命令蒙古军撤退。根据南征时逃回来的蒙古水军所讲,刘埏万户的老爹就是死在不够谨慎上。若是他没有热血上头的与宋军水师激战,大概能活下来的。

    一万对两万,蒙古万户刘埏认为自己没必要重蹈老爹刘整的覆辙。

第41章 停战使者() 
蒋光头要是有前世的话,一定名叫杜充。此人先是在南宋做官,金兵南下时掘开黄河,试图用泛滥的黄河水挡住金兵。结果金兵没挡住,泛滥的黄河向南冲入泗水夺淮入海,当时就淹死了二十万百姓。从那时起,黄河到汴梁后转而南下,汛期分好几股入淮,干旱期只有一股主流。河道变迁十分频繁。加上战乱,大宋富裕的江淮之地被搞的惨不忍睹。

    与下游的变化相比,汴梁向上的黄河还勉强算是安定。所以宋军夺下许昌之后,蒙古在黄河河南段的据点就剩下汴梁一个。蒙古大汗忽必烈得知这个消息之后很是烦躁,接下来的消息让蒙古大汗更加烦躁。

    宋军没有傻乎乎的在许昌待着,攻下许昌之后的宋军向许昌以南的地区进发。蒙古军在那一带只有些县城据点,被宋军轻松夺下。不过两个月时间,蒙古在许昌以南只剩下名义上臣服蒙古的淮西地区。蒙古朝廷里面有的是久经沙场的将帅,他们很清楚赵嘉仁这是摆明了要夺回淮西。

    朝会之上的大汗忽必烈面如寒霜,他开口说道:“我想派人去宋国问问,赵嘉仁在河南与山东用兵,他这是要重开战端,让我军南下么?”

    这番指责赵嘉仁破坏了蒙古与宋国之间安定现状的话,从宋国的角度来看的毫无道理。然而听在蒙古朝廷的群臣耳朵里,他们觉得自己的大汗简直化身为和平天使。没人嘲笑忽必烈大汗,在蒙古的文化传统当中,与有实力的敌人议和绝不是值得羞耻的事情。若是敌人实力强大到无法抵抗的程度,投奔敌人也不稀奇。

    听闻大汗有派使者的意愿,孛儿只斤?郝仁心中激动,差点冲动的当即表示愿意为大汗出使宋国。若是心中的渴望如郝仁这般强烈,普通蒙古人早就开口了。可郝仁毕竟是读过好多书的蒙古人,基本的涵养功夫还是有的。他闭口不言,等着听其他人都说些什么。

    “是不是先与宋国打一打?”阿术元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这个打一打只是通过战争让宋国知道厉害,再用派出使者和谈的方式获得和平。对蒙古人已经是非常鸽派的立场。

    “怎么打?”忽必烈问阿术。

    元帅也一时语塞。宋军此时的行动与蒙古军非常类似,都是追求野战。阿术元帅进攻扬州,城内的宋军根本没有守城,直接开出来就和阿术元帅对干。这就是赵嘉仁与之前宋国大大不同的地方。只是元帅毕竟是元帅,阿术元帅最终没有选择沉默,他答道:“须得把宋军拉到野地里打。不能让他们靠着城池。”

    现在这帮宋军非常棘手,他们不会脱离城市太远,却也不会窝在城里不出来。蒙古军的骑兵在这种战术层面的战斗中没办法占到上风,那就只能遇到城市就绕着走。城市之所以出现,就是因为这里交通便利,是人力物力与商品的聚集地。蒙古军若是见到城市就绕行,他们打仗又是为了什么呢?

    “可否围点打援。”阿里海牙元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自从输给宋军之后,他也一直在考虑解决办法。

    “能围住么?”阿术元帅反问。

    于是阿里海牙元帅彻底无语了。两万宋军就敢出城主动出击,围城变得毫无意义。即便派遣重兵围住,也只是要让蒙古军遭到城内雄狮和城外猛虎的夹击而已。

    忽必烈在军事上的造诣不在这帮元帅之下,元帅们考虑到的,忽必烈也已经考虑过。蒙古大汗严肃的说道:“我只派这一次的使者。若是宋国执迷不悟,那就只能再南征。那时候我们就没办法如之前的南征般客气,所到之处全部杀尽。”

    “大汗,我愿做使者!”孛儿只斤?郝仁觉得时机已到,马上出来表态。即便知道这么急急忙忙的表态会让人觉得自己是主和派,郝仁也不想失去这次出使的机会。

    众臣看着孛儿只斤家的千户主动表态,便知道这位的心情到底有多急迫。有些人以为这是因为孛儿只斤?郝仁知道了孛儿只斤?忽必烈大汗的想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