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革宋-第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问:‘饮食之间,孰为天理,孰为人欲?’曰:‘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

    ‘饮食,天理也,山珍海味,人欲也,夫妻,天理也,三妻四妾,人欲也。’

    这些也是朱熹对于‘存天理,灭人欲’的解释。在朱熹这个时代,此种观点也不能说全都是错的。只是在赵嘉仁眼里,朱熹所说的话就是不懂得现代科学的人才能说出的傻话。

    赵嘉仁不想挑起矛盾冲突,所以他没有去批评朱熹,“我在这里先讲,我并无和李县令争执的意思。我觉得我等考科举之辈,求的就是当官,一展才华。而大宋磨勘严谨,层层皆需实绩。若是不懂理学之外的事情,哪里能脱颖而出呢。”

    李勇原本因为老师刘黻的原因对赵嘉仁非常敌视,双方现在能坐到一起喝酒聊天,固然因为赵嘉仁愿意和大家分享食物,分享之时从无高高在上的意思,也没有卖好的企图。这种为人的作派实在是没办法让人讨厌。

    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则是赵嘉仁懂得如何实现政绩。磨勘是很严酷的,县令一任三年,任期结束之后都要调走。在人生地不熟的异地他乡想干出实打实的成绩来,靠理学根本没用。

    食物可以填饱饥饿的胃口,政绩则是能够让大家的权力之旅得到强力推动。李勇一个三十岁的人,有着很强烈的食欲和权力欲。

    面对赵嘉仁不那么与理学抵触的观点,李勇心里面不爽,却也不去抨击。李勇也是要面子的人,他的理学造诣未必比赵嘉仁深,在理学之外的造诣远不如赵嘉仁。在这种情况下强词夺理,除了自取其辱之外,貌似也没有别的结果。李勇随即说道:“赵县尉,依照磨勘的规矩,你我二人后年元旦过完,就要准备回临安。收购菊花之事不知道能否让赵县尉赚到钱?”

    这话说的客气,赵嘉仁笑道:“我能不能赚到钱姑且不论,我大哥给县里的税金绝不会少一文。”

    李勇连忙摆手,“唉……,赵县尉想的太多。你做事讲信用,钱绝不会不到。我只是在想,以我的能耐,这一任之后大概还是要做流官。若是不在福建做官,而是到其他离这里不太远的地方,令兄可否到我那边去种菊花。”

    听两位官员讲话,赵嘉信眉头皱了起来。李勇在此次大规模种菊花的事情里面没有使绊子,却也谈不上真的出了多大力气。眼看赵嘉仁和县里面有意种菊花的百姓谈妥,赵嘉信对李勇此时厚着脸皮为他以后的官位做打算很是有些鄙视的。

    赵嘉仁并没有鄙视,他甚至有些欣喜。让李勇这么率直的表态并不容易。除非李勇明着用示好来麻痹赵嘉仁的警惕,准备背后下狠手。否则的话,李勇这么讲的意思就是他在严酷的官场现实面前屈服了,准备和赵嘉仁进行官商合作。

    有了判断,赵嘉仁当即笑道:“大话我不敢讲。若是李县令到了商旅不便之地为官,种菊花的事情就罢了。不过只要李兄真的有意合作,只要李兄能到水运方便的地方为官,我家一定派人去李兄履新之地种菊花。”

    李勇先是一愣,随即也释然。若是被分到山高路险的地方为官,根本不用考虑运货的事情。赵嘉仁要求的只是有方便的水路交通,这样的要求无论如何都谈不上苛刻。

    只是赵嘉仁答应的这么爽快,李勇反倒有些不安。这种菊花的声音真的这么好做么?若是李勇到湖北路为官,水路倒是通畅。可赵嘉仁真的能到湖北收购菊花?李勇并不相信。

    饭吃完,酒喝完。李勇告辞。等这位县令走了,赵嘉信带着嘲讽的语气说道:“这位李县令倒是所谋者远。”

    听了大哥的抱怨,赵嘉仁微微一笑,“大哥,这位赵县令需要我们相助,难倒我们不需要和更多人合作么?那些权相们能权倾朝野,的确靠了门生故吏相助。不过能到临安做官的门生故吏又能有多少。权相们真正依靠的还是为官之时结交的各路人物。大宋成为相公之人,在地方州府为官之时都名震天下。想名震天下,光是得罪人可不行。”

    弟弟赵嘉仁语气平淡,他所讲的话一点都不平淡,赵嘉信听了之后眉头再次皱起。为官的道理并不复杂,即便没有当官,赵嘉信也早就看出李勇对弟弟赵嘉仁有敌意。平心而论,赵嘉信并不喜欢为了一己私利就改变初衷的李勇。赵嘉信甚至感觉,他并不喜欢弟弟这种为了官途而深似海的心胸。

第34章 菊花种植上了规模() 
自打县尉赵嘉仁和县令李勇达成了利益上的一致,两人的交往看着还是君子之交淡如水的模样,甚至比以前看上去更加生分一些。

    宋历六月是西历七月,此时骄阳似火,赵嘉信带了斗笠,和当地大户们一起种菊花。李勇只是来这里露了个脸,和大家打打招呼,接着就消失的无影无踪。赵嘉信对李勇没了好感,对李勇这种表现更是生出负面的感受。

    那些大户们并没有按照最初的计划在公地上播种,他们在自家的坡地上模仿赵家用石头砌出石墙,开辟了不太多的梯田。大的不过七八分地,小的只有不到一分田。

    附近没参加种植菊花工作的百姓则从赵家挑了大量蚯蚓土到这里,一层蚯蚓土,一层当地的土壤,一层草木灰,一层蚯蚓土,把苗床的土壤建好。没有修建梯田的当地穷人只是轻轻用手拍拍石块垒成的墙壁,却不知道该说什么。

    倒是那些来看热闹的娃们快活的跑来跑去,不时爬到石墙上,再蹦下来。当娃们不小心跩松一块石头之时,他们家的大人就把娃拽下来对屁股上狠打几下,然后在小心的尝试把石块尽可能的恢复原来模样。

    大户们就是大户,说是几家人弄出一百亩地。到了种植的时候,因为突然有几家也加入了请赵嘉仁讲课的团体,十几家人共同努力,大概弄出了一百五十亩地。赵嘉信在不同的地方来回跑,可是把他给累坏了。高兴的人也有,那些负责运蚯蚓土的力工原本预定三天的工期延长到了五天,每个人多挣了三十几文。

    晚上回到家,精疲力竭的赵嘉信饥肠辘辘,他啃着个头很小的烧鸡,对赵嘉仁抱怨起李勇是多么不负责任。

    “大哥,此时李县令不方便出面。他是县令,这帮大户开垦了梯田,他这么急哄哄的跑去仔细打量,这是告诉那些大户该按照田亩数来增加田税么?”赵嘉仁忍不住给李勇做了些解释。

    赵嘉信听了之后先是一愣,然后也慢慢想明白了其间的道理。他没有回答,心里面忍不住有些遗憾。自家弟弟对于官场颇为精通,精通的根本不像是这个岁数的少年。那个痴迷官位的李勇令赵嘉信讨厌,然而这个讨厌的李勇同样知道官场的规矩。想到这里,赵嘉信又问了一句,“三弟,李勇这么做,对我们有什么好处?”

    “大哥,福建这个地方土地稀少,很大一部分人家都是五等户。他们和纳税无关。”赵嘉仁生怕自己的大哥不理解,就先从南宋的税制开始讲。

    南宋时代户籍管理分为主户,客户。凡属有常产的税户﹐都划为主户。其中一小部分居住于城镇﹐称为坊郭主户﹐根据房产等的多少区分为十等。乡村主户根据常产的多少划分为五等。

    一二三等是上等户,人口约占总人口的百分之六七﹐但所占有的土地﹐约占全部垦田的百分之五十至六七十。而其中占总人口不过千分之二三的大地主﹐占田达全部垦田的百分之四五十左右。南宋晚期的一等民户有的收租达到百万斛,端的是富甲王侯。

    第五等户占田一二亩至二三十亩﹐所纳税钱在五百文以下﹐他们当中的大多数靠租佃部分土地为生﹐构成半自耕农民阶层。在南宋﹐自耕农民﹑半自耕农民约占总人口百分之五十左右﹐而所占土地仅占全部垦田的百分之三四十。按照国家规定﹐根据占田多少﹑户等高低承担国家的赋役﹔占田越多﹑户等越高﹐承担的赋役也就越重。

    福建这地方作为‘高考省’,科举之风极烈。这并非是福建人对当官有天生的渴求,而是福建这地方土地稀少,在这么一个农业时代,福建人民最好的摆脱贫困的手段就是读书。

    介绍了大宋的税收,赵嘉仁继续说道:“莫看只是多出这么点土地,很可能百姓就从五等户变了四等户,税收立刻提升许多。清理隐田又是县令的责任所在,他若是敢清理隐田,那帮人只怕就敢拆了梯田。在梯田里面种菊花,难倒还比在野地里种菊花更难么?”

    “……看来我还错怪了李县令。”赵嘉信有些闷声闷气的答道。知道了这些税收以及官场的内容,赵嘉信情绪倒是更加消沉。

    看着大哥无精打采,一副昏昏欲睡的模样,赵嘉仁连忙提醒道:“大哥,明日里可就是那些穷人家,他们家里穷人丁少,修建梯田更加不易。更何况他们有胆量花这么大力气,也拜托你能更认真点。他们才是真的缺钱。”

    “晓得。”赵嘉信边说边起身回屋睡去了。

    赵嘉仁微微摇摇头,在南宋两世,他确定南宋远没有自己所想象的那么富裕。赵氏南渡之前,江南已经开发,却远不如河南河北。南宋时时刻刻承受着巨大的军事压力,而且始终没办法出现军事突破,击败北方强敌。

    此次在福清,与赵嘉仁合作的富人看上的是梯田,所谓讲课,不过是为了拉近与赵嘉仁的关系。一些修了四五亩梯田的中等家庭看上的是能让家里的孩子上赵嘉仁的官船,如果能混个差役,也能对家庭在县里的地位有帮助。

    少数穷人倾尽气力,每家大概修了那么一亩两亩,至多三亩的梯田。他们之所以如此努力,完全是想多些土地,多些粮食收入。这些穷人的窘境让赵嘉仁忍不住更加关心起穷人来。

    和相当一部分出国的青年一样,赵嘉仁到美国之后才更加爱国,所以他经常看国内论坛。穿越前的时候国内网络的五毛们对‘穷人之所以贫穷是因为懒’这个话题大加抨击。赵嘉仁觉得这个话题怪怪的,怎么都没办法找出自己的答案。

    在宋代,赵嘉仁觉得自己终于找到了答案。为何富人们看着更加勇敢,更加有闯劲,这是因为他们有人教。他们本就不担心衣食,他们追求的是更加成功。当这些人接触到赵嘉仁这种能够提供新思路新方法的人,他们自然就寻求到了学习的机会。那帮穷人根本就不敢找到赵嘉仁门上求教。

    即便富人们失败了,也不会给富人带来毁灭性的打击。因为他们输得起。甚至一部分很出色的富人家庭出来的人,还能归纳总结失败的原因,在之前的项目里面继续投入,进而获得成功。

    失败是成功之母,这话是赵嘉仁从小就学过的。然而小时候的赵嘉仁并没有意识到这句话其实有预设前提,那就是参与者要有足够的抗打击力才行。对于穷人,任何失败都会把他们一口吞下,让他们再无丝毫机会。

    希望这梯田可别把穷人坑了才好。赵嘉仁心里面暗自祈祷。

第35章 和谁站一起() 
小嫩芽在梯田湿润的土壤里破土而出,看着那些细线般的黄绿色植物幼苗,赵嘉信觉得鼻子都有些发酸。

    自从菊花种下去,赵嘉信就没能睡安稳觉。最初的七八天福清一直比较干旱,接着就来了一场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