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革宋-第36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能告知他们,想来这几天他们收到消息之后,也都该来买货。”

    “嗯。”郝仁万户应了一声。从杭州回大都之后,这是他收到的唯一好消息。然后郝仁就听属下说道:“万户。我想把针线和锥子卖到草原去。不知道万户可否有认识的人?”

    “草原啊……”郝仁万户有些迟疑的说道。草原是他的故乡,然而那个故乡已经如此陌生,郝仁觉得自己都记不清楚那里到底是什么模样。

第41章 各人选择各人路(四)() 
    

    大宋319年八月,大元至元四年八月。大元太子真金领兵北上,前去攻打围攻和林的察合台汗国的首领海都。

    真金出发之前还见到了郝仁,两人是在史天泽的灵堂里见面的。和上次相同,郝仁也挑选了一个不会和许多人撞上的时间,然而他刚到史天泽的灵堂门口,太子真金就到了。虽然懒得和大都的官们交流太多,郝仁也不能故意躲开大家,于是他就只能在门口等着太子真金。

    孛儿只斤·真金与孛儿只斤·郝仁两位堂兄弟都是托雷一系的子孙,两人见面之后还是堂兄真金先开口说道:“郝仁兄弟,你从江南回来之后也不来见我,弄得我很是着急。”

    着急也没见你派人来找我。郝仁心里面腹诽一下,却笑道:“这不是刚回来,家里事情积攒了几个月,也得一件件先处置了。忙起来倒是忘记派人给燕王你报个平安。”

    忽必烈学汉制学的还算马马虎虎,至少知道给太子封王。说了这话之后,郝仁想起赵官家只是给他两个哥哥封为忠王与宁王,还没个他儿子封王呢。

    真金笑道:“说起来倒是我该先派人去请你。这次耽搁了,下次定然不会落下。”

    说完之后,真金就领着堂弟一起进去史天泽的灵堂。两位孛儿只斤家的人前来,史天泽家人立刻跪了一地。

    跟在真金背后,郝仁想起出发前去祭拜去世的姚枢,那时候遇到了史天泽。没想到就这么几个月后,史天泽就驾鹤西去。人生的无常让郝仁也有些唏嘘。再想想,这几年郝仁参加了不少葬礼。曾经跟着忽必烈大汗的好些重臣纷纷离世,便是没有离世的,要么如廉希宪这般身体不好,要么就如郝经这样已经开始离开权力中心,只是个咨询的身份。此时开始承担起重担的已经是三十来岁的真金与郝仁。

    而太子真金很得体的与史天泽的家人对谈,表达了真金的哀悼,以及愿意照顾史天泽家族的意思。这让郝仁很是佩服,换成郝仁自己,就没办法用如此细腻的手腕。

    等谈完出来,郝仁本想着就要与堂兄各奔东西,没想到真金还叫住了郝仁,要郝仁到他府上去。拒绝当然不合适,郝仁就跟着真金前往燕王府。在车里面真金就问道:“不知现在府兵准备的如何?”

    “鹰扬府的军校已经派下去了,现在应该能聚集起几千人了吧。2yt。org”

    “这几千人可堪用否?”

    “不知道。我刚回来,还没来得及下去。府兵每年要到鹰扬府进行两番训练,到京城尚有一两次的教练时期。每年冬季还有一次试阅。既然是初创,想来不会太好。”

    “我听闻府兵也在征战中训练?”

    听了堂兄的话,郝仁才知道堂兄这是有备而来。府兵的确可以在征战中训练,这还是郝仁专门考证出来的内容,上表的时候写过。

    “燕王,难倒你准备让我们蒙古军在前面打仗,那帮府兵在后面看。若真的敢这样,蒙古军大概很想拿刀砍了这帮府兵吧。”郝仁很含蓄的表达了自己看法。

    “无妨。只要能约束好蒙古军千户百户即可。”真金态度很坚持。

    “大汗可否知道太子的想法?”郝仁做着最后的挣扎。

    “我已经禀报父皇。”

    “组建府兵乃是陛下的旨意,若是太子想调动府兵,也得有陛下的旨意才行。”

    “郝仁兄弟真的是认真啊。”太子真金笑道。

    “呵呵。”郝仁干笑两声,他自己也是想借着府兵捞取政治资本,在汉地的蒙古军都归大汗统领,想拥有相对独立的势力,现在看府兵是最好的办法。看得出,太子真金也有同样的想法。

    话说到这里也就没啥好讲。郝仁突然想起家里还有些事情,真金也没有强求郝仁,兄弟两人就此分手,各奔东西。

    坐上自己的马车,郝仁心里面叫个不爽。他辛辛苦苦操办此事,事情刚有了个结果,立刻就有人蹦出来要摘果子。他们就这么看不起郝仁么?他们认为郝仁就守不住这份果实不成?对这些人,郝仁万户下定决心,无论如何都不会让这帮人得逞。

    回到家,却见到阿合马的亲信竟然在郝仁府上等他。这位亲信带来了阿合马的话,太子已经看上了府兵,想将其控制在手中。作为真金太子眼中的大奸臣,阿合马郑重告诫郝仁,府兵乃是忽必烈大汗的军队,任何兵权的转移一旦不慎,都会出事。

    送走了阿合马的亲信,郝仁只觉得想苦笑。他郝仁不是三岁小孩子,对兵权的重要性非常清楚。若是大汗忽必烈不清楚军队的重要性,府兵制度就不会审慎的议论再三才会最终同意。

    府兵本身并非是私军,这支军队的选拔是地方推荐,军府审核,训练是由鹰扬府的校尉执行,军队指挥官又是另外一波人。如果府兵不堪使用,自然按照制度对责任人实施惩处。这是一支完全依照制度建立的军队,是一支国家的军队。所以忽必烈大汗思忖再三才会答应。

    然而当府兵刚开始组建,很多人就尝试插手进去。这让郝仁不得不感叹权力斗争真的是无时无刻。

    阿合马的亲信走了没多久,郝仁的老师郝经派人要郝仁到他家去。虽然心里面已经从唯心的理学门徒转为朴素唯物主义的荀子门徒,郝仁对老师郝经还是有足够的尊重。哪怕没去堂兄真金家,老师郝经家还是得去。

    郝经家还是那么的简朴,至少与他执政的身份相比,院落与家里的摆设都很普通。师徒两人面对而坐,郝仁静静的等着老师开口。

    “府兵到明年大概就能用得上了吧。”郝经率先切入话题。

    “只怕还是不够。到制度运行顺畅只怕得三四年时间。”

    “善始者不必全功,郝仁,你已经为国家立下了大功。”

    听了老师的意思,郝仁语气坚定的答道:“此事乃大汗交给我来做的,我自己不会辞退。”

    “这又是何必?”郝经的语气中满是遗憾。

    “老师,因为我就是这样的人。”郝仁的语气里都是坚定。

第42章 各人选择各人路(五)() 
    “董文炳也死了。”

    “早年跟着大汗远征大理国的人已经不剩下多少了。”

    “唉……”

    郝仁万户的师兄王东陆听着众人的感叹,他自己闭口不言。忽必烈大汗远征大理国乃是26年前的事情。大理国国王投降之后,大理人王东陆就作为俘虏跟了忽必烈大汗。

    在郝经家谈论此事的人都是胜利者的一方,只有王东陆作为失败者,他实在是拉不下来这个脸参与讨论。

    感叹之后,郝经说道:“我已经尽力说服郝仁。然而他坚决不肯放手,府兵之事便只能如此。”

    到这里来的都是郝经的门徒或者大元朝廷里面太子派的骨干,大家都知道孛儿只斤家的万户有多尊贵。孛儿只斤·郝仁是托雷系的子孙,更是亲贵。郝经敢把主意打到郝仁头上,已经让众人心里颇为惊叹啦。

    “董文炳的遗表里面讲,宋国不可信,赵嘉仁尤其不可信。以往的宋国官家和执政对大元开战,或者是意气用事,或者是为了党争。赵嘉仁所图乃是混一华夏,所以他言必信行必果。只要停战期一到,就会再次开战。我是深以为然。”郝经讲述着他的看法。

    那些学生以及太子党们微微点头,黄河战役的结果大出大元朝臣们的意料之外。皇帝忽必烈没有渡过黄河,在黄河以北被宋军打得大败,蒙古大军所向无敌的神话被彻底打破。

    更糟糕的不仅是战败,而在于宋军竟然能让黄河改道北归。如果不是十几万人亲眼所见,如果不是活着回来的几万蒙古军都能作证明。以理学的尿性,是一定要把这么巨大的自然变化当作上天对天子的警示。

    “当下奸佞横行,朝纲混乱。我等必须为民除害。”廉希宪恶狠狠的说道。

    被廉希宪称为奸佞的自然不是孛儿只斤·郝仁万户,而是大元当今右丞相阿合马。郝仁虽然可恶,他却是忽必烈大汗的人,这帮太子党当然不敢对郝仁万户动手,更何况郝仁万户的政治立场与太子党没有冲突。至于阿合马,早就是太子党的最大政敌。

    “董文炳死前上表,讲述阿合马控制农具局生产劣质农具,让百姓大受其害。然而陛下受阿合马蒙蔽,竟然对此不闻不问。”廉希宪说的痛心疾首。

    一众太子党听了这话,纷纷表示赞同。

    就在太子党们表示痛心疾首的同时,郝仁万户的管家正在对郝仁万户禀报,“万户,这农具局生产的东西是真的没办法用。各地的田庄都是用的宋国农具。”

    听了这话,郝仁忍不住苦笑起来。大元是采取铁器专营制度,凡是铁家伙都要从朝廷指定的地方去买。原本大宋也是采用的这个制度,据说这两年已经开始废除,虽然铁器还有诸多限制,譬如不能制造武器,不能向大元出口,然而大宋本国很多铁器领域都已经放开。

    譬如郝仁万户从事的针线锥子买卖,大宋就没有干预的意思。

    看着万户面露苦笑,官家以为是万户不相信这话。他连忙拿出了两件镰刀,又招呼人去搬两个铁犁过来。

    有俗话讲,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宋国的农具与大元的农具放在一起,便是郝仁万户这种不种地的都没什么好评价的。宋国的农具看着亮闪闪,同样是造型简单的镰刀,看着就充满金属光泽。

    假如郝仁万户学过点金属知识的话,大概就能知道,宋国的农具采用的是白口铸铁。中国早在春秋时代就制成了抗磨性良好的白口铸铁,用作一些抗磨零件。这种铸铁具有高碳低硅的特点,有较高的硬度,但很脆,适用于制造冲击载荷小的零件,一般用在犁铧等部件上。

    白口铸铁的好处除了比较硬之外,还比较耐腐蚀。在宋国也是使用这种材料做镰刀。而大元这边就不用,农具局使用的是生铁来制作农具。生铁和白口铸铁有很多地方类似,然而生铁更脆的多,很容易就发生折断的情况。

    大元并不知道这个方面的技术,不过大元的农民在实践中深知大元农具局生产出来的金属农具不靠谱。所以他们宁肯使用自己能生产制造的木质农具,也不肯购买金属农具。

    至于郝仁万户这种贵人,他们的官家为了能够维持比较高的生产效率,则会选择购买走私的宋国农具。

    “真的差这么多啊。”郝仁万户也找不出拒绝走私的理由。他身为万户,就实实在在的受封一万户百姓。不是一万名百姓,而是一万户百姓。

    看着郝仁不情不愿的模样,官家连忙劝说道:“万户,前天才去世的董文代史氏两万户为邓州光化行军万户。据说就是因为被宋国夺走河南地,这才气死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