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革宋-第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些官员对于上司赵嘉仁并无信赖,所以公文如同雪片般的送到赵嘉仁这里。

    对于这帮下属的推诿,赵嘉仁也不敢小看,他只能暂时放下手里的事情,全身心的投入到提点刑狱的本职工作中来,也就是通过各种文件来评判下属的工作,以及对地方上的事情做出判断。

    半个多月后,赵嘉仁和往常一样,怒气冲冲回到家。赵夫人看了看儿子的表情,对儿子说道:“我听你大哥讲,你在福清县收菊花。这也一个月了,福州也逛了好几次。我想带着你大哥派来的人去”

    “娘,你别添乱好不好!”赵嘉仁强忍怒气,用尽可能温和的语气劝道。

    赵夫人淡然一笑,然后从容说道:“现在你要么去福清,要么留在福州。我也想帮你,这才愿意去福清帮你看着局面。若是你觉得我去福清不合适,那我就留在福州处理提点刑狱的事情。你觉得如何?”

    赵嘉仁听的莫名其妙,过了好几瞬才明白自家老娘竟然是想处理政务。这下赵嘉仁连生气的感觉都没有了,他苦笑道:“娘,你真的懂政务?”

    “那些官员送上来的文书,基本都是胡扯。他们要么想在地方上有好评价,所以就讲他们完不成税收。要么就想升官,便讲地方上一定能交上该交的钱。我虽然不是官身,这点事情还是知道的。”赵夫人傲然说道。

    赵嘉仁心头一震,他老娘的说法极为正确,所有地方的文书都有自己的目的。最终目的都是一个,博取利益。他们的不同仅仅是官员聪明与否,官员期望取悦的对象到底是谁。在这个时代,除了大实话之外,官员们什么都肯讲。

    “我留在福州帮你处理政务,你定然不放心。我也想去看看你离家几年,到底干出了些什么。你大哥把你吹的天上少见地上全无。三郎,就让为娘看看你的成就。”赵夫人远没有赵嘉仁那般紧张,她的语气中全是母亲那种令儿子无法拒绝也不愿意答应的高高在上的俯视感。

    然而赵嘉仁思索片刻,终于答道:“便请娘到福清帮我。”

第54章 表哥是个又蠢又勤快的人() 
“为政须有爱民之心。自我大宋开国以来,历代……”

    赵嘉仁靠坐在椅子上,静静的听着面前的陈县令说话。这种冷静只维持了不到三分钟,赵嘉仁抬起手示意陈县令停下官腔。结果陈县令好像不理解赵嘉仁的手势,他稍微愣了愣,试图继续讲下去。

    这下赵嘉仁不得不开口了,“你,先停住。”

    终于让这位陈县令闭嘴,赵嘉仁觉得让赵勇陪自己老娘去福清是个错误的选择。老娘可不是单身一个人来的福州,她在泉州只留下两个老家丁看家,其他的侍女家丁都带来福州。根本不缺乏随行的家丁。不过这个抱怨的原因和老娘无关,而是赵勇若是没走,此时正好可以让赵勇出声让这位县令闭嘴。

    地位高如当朝相公丁大全,或者是被文官集团看好的下任宰相贾似道,又或者地位并不非常高的福州知州徐远志。三个人在赵嘉仁面前从来没有打过官腔。在福清县一起搭班的县令李勇,那可是个心思透亮的机灵人,他只有在对赵嘉仁表示不满的时候才会打官腔。即便如此,三年里面不过两三次而已。又或是被老娘称为满嘴官腔的老爹赵知拙,面对赵嘉仁的时候也是直奔主题。痛骂赵嘉仁的时候也是直截了当。

    习惯了这些人的做法,赵嘉仁对自己的表兄陈县令非常不满。赵嘉仁的老妈娘家是福建陈家,这位福清县新任县令的爷爷和赵嘉仁的外公是亲兄弟。赵嘉仁万万没想到表兄居然在自己面前瞎BB起来。

    面对终于停下官腔的表兄,赵嘉仁正色说道:“表兄,三皇五帝还有诸子们都已经安睡地下,咱们谈的不过是点县里的公务,不用去惊扰他们。”

    “这……”陈县令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应对。

    看着自己表兄一副书呆子的模样,赵嘉仁觉得理解不能。陈家是福建望族,虽然远不如当年的王谢家,虽然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可瞅瞅自家母亲,再看看这位表兄,赵嘉仁真的无法相信两人居然是同一个家门出来的。

    陈县令貌似有些理解赵嘉仁的意思,他再次组织了一下语言,“赵提点。福清县在前任李县令治理下非常安定。只是……百尺竿头更进一步,难。”

    “福清县去年大修梯田,人人田亩都有所增加。”赵嘉仁对福清过去三年的事情很了解,稍微讲了讲基本变化后,赵嘉仁加重了语气,“这些新修的梯田里面都种上了菊花。”

    赵嘉仁没有明说的意思是,县里主动修梯田的百姓多了,这就扩大卖花基数。也扩大了税收范围。即便以赵勇的办事认真,他也没办法从没参加种花行动的穷人手里收到钱。

    “正是如此。”陈县令立刻接上话头,“那些百姓种菊花,只怕耽误农事。”

    陈表兄的话让赵嘉仁下意识的瞪大了眼睛。他害怕自己的弄错了,连忙解释道:“菊花收购的价钱差不多是种粮食的两倍,很多梯田都不是熟地,种花乃是皆大欢喜。”

    听了赵嘉仁的话,陈县令忍不住摇摇头,“这……若是这些地都能造册为农地,对朝廷才是好事。历代为何要重农抑商,就是有地有粮才是国家根本。当年……”

    对于那些圣人如何如何,历代如何如何,赵嘉仁从来不在乎。大宋的科学最终没有成为一个体系,不过文人好歹有些‘六经注我,我注六经’的狂气。‘我注六经’是指阅读者去尽量理解六经的本义,有点原教旨主义。而“六经注我”却是阅读者利用六经的话来解释自己的思想,哪怕是故意误读。就有革新派的味道。

    赵嘉仁很清楚先贤们早就去世,根本没有和他们本人抬杠的机会。值得关注的只有活在世上的众人,就如自己的这位表兄。赵嘉仁原本以为这厮是个书呆子,没想到这厮不仅呆,更是野心勃勃。

    李勇功利心那么重的人,最后也只敢选择顺势而为,满足于足额缴纳全县税收款项的功劳。这位表兄完全不同,足额缴纳全县税收款项看来已经满足不了他的愿望,这位貌似有意把县里民众开辟的梯田都登记造册,归为收税的田亩。

    此事李勇都只敢想想,喝多的时候才偶然吹牛说对此有期待,正常情况下李勇对此问题闭口不言。把这些土地登记为农地,那就要按照面积交粮税。在这样沉重的税收压力下,福清县人民哪里还会狂种菊花。

    陈县令看着赵嘉仁越来越难看的脸,声音忍不住有些惴惴,不过表兄还开口了,“表弟,你在福清县的时候已经把功劳都给挣到,我若是想一鸣惊人,就需有大功。难倒你不想帮我?”

    赵嘉仁转开脸,不去看自家表兄,这才把‘滚你麻蛋’四个憋住没骂出来。表兄真的是精明似鬼的陈家人?确定不是从鬼知道哪里的穷山僻壤捡回来的么?

    看这位表兄的意思,他居然敢期待牺牲福建路提点刑狱赵嘉仁的利益来实现他福清县陈县令的利益。赵嘉仁别过脸,不敢直视自己的表兄。他害怕直视自己的表兄后,真的会忍不住破口大骂。

    好不容易靠平稳呼吸暂时稳定住情绪,赵嘉仁转过头,冷漠的说道:“陈县令,你先把这两年的税收足额交齐。想立功就不要急于一时,若是你连着两年交齐了税收还不能评为优等,那时候在想别的办法。”

    不等表兄再说话,赵嘉仁立刻起身以公务为理由出门去了,出门的时候让表兄赶紧回福清县。百姓手里可不是什么时候都有钱的,当福清县县尉赵嘉仁给人民群众发钱之时,福清县县令李勇一步不离的守在旁边,尽可能把该收的每一文铜钱都给收到口袋里。正是这般认真与辛苦,李勇才能三年考评优等。

    离开自己的办公地,赵嘉仁就去了齐叶那里。要了沓纸,他先给自己老娘写了封信,把陈表兄‘该关心的事情不关心,不该想的事情瞎球想’的表现讲述一番,赵嘉仁叮嘱老娘千万小心这个不知轻重的表兄。

    给老娘写完了信,赵嘉仁余怒未消,他又提笔给自己的舅舅写了封信。这位舅舅是赵嘉仁母亲的亲表哥,也是陈县令的爹。信里面把表哥的所作所为写了之后,赵嘉仁给舅舅建议,是不是派个可靠的幕僚来帮助陈表哥做出判断。或者舅舅有空的话,亲自到福清县来督导表兄。

    刚把信写完,却听到不太远处有人喝彩:“银钩铁画,赵提点真的是一手好字!”

    抬起头,赵嘉仁觉得不太远处那名中年人貌似见过,却记不得那人是谁。

    那人喝彩之后也没有去看赵嘉仁写的信,他盯着赵嘉仁说道:“下官乃兴化军判官曹少钦。冒昧惊扰,还望赵提点恕罪。”

    赵嘉仁心情不爽,他指了指桌边空着的凳子,说了一个字,‘坐’。

第55章 前来投奔的破船也是船() 
赵家子弟对徽宗评价很一般,赵嘉仁对徽宗的评价中绝无赵氏子弟的怜悯。不过他很喜欢徽宗的瘦金体,练字的时候就选了这种。

    瘦金体的确是银钩铁画,不过赵嘉仁觉得品评字的好坏乃是比较亲近的人才能做得事情,突然蹦出来一个曹少钦判官来品评他的字,哪怕是很正面的评价,赵嘉仁依旧觉得这个中年人太孟浪了。

    曹少钦判官明显没有感受到赵嘉仁的不满,他运气好,和赵嘉仁那位表兄相比,曹判官的所作所为明显具备正常官员的基本水平。在赵嘉仁对面坐下,曹判官的目光始终没有落在赵嘉仁的书信上。他静静的等着赵嘉仁把信收好,才转过脸。

    “曹判官,你怎么知道我在这里?”赵嘉仁冷冷的开口了。

    面对如此凶狠的问题,曹判官一笑,“赵提点,我此次来福州就是想拜见你。得知你出门,按照司里人指的方向走,就见你的车驾就停在这里门口。”

    “什么?”赵嘉仁一愣。他并不爱乘车坐轿,当县尉的时候完全靠两条腿走路。当了提点刑狱之后,他也完全没有自己已经是乘车的自觉。被人这么一讲,赵嘉仁就想起老娘做了充分的安排。

    确定这位判官并没有刻意尾随自己,赵嘉仁才问道:“不知曹判官此来为了何事?”

    “不是为了公事。我去年才到兴化军,没见到赵提点的辛苦。不过见识了北洋,也能想到赵提点开辟的能耐。我听闻赵提点有造船的手段,还想开个船厂。我家在广南东路,家里有几条小船。开船厂怕是帮不上赵提点,不过赵提点若是不嫌弃,我家的船可听赵提点指挥。”

    “几条船可价值不菲,为何曹判官会信我?”赵嘉仁很是警觉。

    曹判官倒是有些激动起来,“赵提点到了莆田,没多久就已经修成三座灯塔。灯塔装上赵提点命人所造的铜盘,入夜之后十里内都能看的清楚。兴化军其他人都只是赞赵提点所学甚广,我觉得以后想做海上的买卖,就得跟着赵提点才行。”

    略加思索,赵嘉仁问:“你的船若是加到我的船队里面,你觉得该如何分红?”

    “……赵提点,你答应了?”曹判官惊喜的说道,“我还以为需苦苦哀求赵提点才行。”

    赵嘉仁苦笑一下,他发觉人生处处都有机会,只是敢不敢接受考验。就跟他勇敢的接过起提点刑狱的差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