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革宋-第5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下次一定要多带些衣服。”李云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接着就抬头看着著名的野狐岭。就李云见识过的各地,野狐岭除了在盛夏时节给人很强的凉意之外,本身也没什么特别的地方。这里并不特别适合伏击,也不特别适合展开阵型作战。

    看了好一阵子,李云问参谋长,“要是让你在这里作战,你会投入多少兵力?”

    参谋长也在看地形,听了这个问题之后,他答道:“要是我,就在这里建立营寨。放两三千人就是极限。我是不明白金国为何要在这里放上十万兵力。”

    李云叹道:“战史课上讲,金国想玩一锤子买卖。我原来觉得金国想法很扯淡,现在我倒是有点理解他们的想法。在这里维持十万军队,大概自己先被吃垮。若是没有蒸汽车船运输粮草,我们在幽州驻扎四万兵马,都只能靠军屯才能活下来。更别说从幽州调集粮食支援武城。”

    参谋长都非常熟悉后勤,任何一次作战计划都要将后勤计算在内。此次能打到四百里外的武城,靠的就是在幽州城的大量粮食。即便如此,此次部队只准备在武城留下一个师的兵力。便是一个师也已经有很多讨论,觉得后勤负担很重。这个师自己也得承担一部分生产才行。

    所以参谋长也叹道:“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以前觉得守边很威风,现在才知道兵车行所写的才是真实。在这种地方时刻准备与胡虏打仗,真的令人叹息。”

    大宋军队是一支很正常的军队,一支正常的军队自然有正常人的反应,见到艰苦的环境之后就会对守边有质疑。经历了惨烈的战争之后就会渴望和平。李云自然不会去指责参谋长扰乱军心,大家都不是傻子,见到阴山的情况之后自然会有想法。他笑道:“那咱们就继续北上,尽早到阴山以北看看。”

    在野狐岭附近休息一夜,第二天部队继续北上。通过了最后的几个山口,眼前的风景突变,在阴山山脉以北竟然是广袤的平坦草原。穿行在山间许久,面对草原的士兵们都不自觉露出了笑容。

    李云也忍不住微笑起来,他胯下的阿拉伯马也忍不住用前蹄刨着地面,好像是想在那土地上跑一趟。参谋长则人不胡感叹起来,“怪不得!怪不得!怪不得我汉人军队只要有机会就要杀到阴山以北。只要力所能及,谁肯放过这样的地方!”

    “好,咱们就到这力所能及的地方跑一趟!”李云大声说道。他此时也不再想保持什么司令的风范,他亲自来到这里就是要看看未来必须拿下的土地到底是什么样子,怎么能干站着。

    部队随即前进,李云则带领骑兵向前进发。一个小时之后,马蹄声再不是蹄铁与石头山路碰撞,而是踩在厚实土地上的声响。然而就在此时,远处就见到一些骑者身影,看他们的装束完全不是汉人模样。

    见到上千骑兵的行动,那些骑者们就远远看着。李云一挥手,一队使用22式步枪的骑兵就向着那些骑者方向去了,有些骑者立刻催马离开。还有几个明显是艺高人胆大,看到宋军之后并不走,而是让宋军到了他百米左右。

    骑兵们勒住马匹,端起步枪瞄准,一个排枪过去,那几名骑者就被打下马去。马匹听到枪声之后受惊而跑,大宋骑兵很快就将那几个被放倒的家伙拎回来。这几位一共有四人,两个被击毙,一个重伤,一个轻伤。

    李云问道:“可否懂汉话?”

    那个轻伤的家伙叽里咕噜的说着什么,李云是一个字都听不懂。既然如此,李云也不废话,对部下交代“毙了”。李云催动马匹开始在草原的边缘开始驰骋。

    历史课上讲过,贞观四年,野狐岭以北的地区归于大唐。大概五十年后,这里落入契丹之手,距离现在已经有六百年。六百年来,汉人的骑兵再次驰骋于此。

    清脆的枪声响起,应该是部下在处决掉那两个也不知道操持什么语言的异族。李云继续纵马前行,根本没有回头去看。阿拉伯马许久没有见到平原,此时终于可以尽情奔跑,它四蹄迈开,如同一颗流行般在草原上奔行。

    在李云上将在草原边缘尽情跑了一趟马的半个月后,带领部众北上的郝仁万户就接到了宋军抵达草原边缘的消息。

    郝仁万户对此有预料,他知道大宋绝不会满足于只收复河北与幽州,继续北上只是迟早的事情。可这一天真的到来,郝仁万户心中依旧极为伤感。几百年来,都是北方势力压在南边的汉人势力之上。经过几百年的时间,这个局面终于被彻底扭转。

    在此时,郝仁万户想起一首千年前的匈奴民歌。

    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

    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

    失我焉支山,令我妇女无颜色。

    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

    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

    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

第70章 护送(一)() 
大宋323年宋历7月初一,第三批直属忽必烈大汗的蒙古部族抵达巴格达城。负责领军的大将兀立托山前往大汗金殿,就见城内街道上一队队穿着上明显有真神教风格的劳工在蒙古监工下劳动,也就觉得这城市中充满活力。

    金殿工程已经进入尾声,曾经残破的墙体已经补齐,剩下的是简单的粉饰。在亲军侍卫带领下,兀立托山万户到了金殿之上。就见忽必烈大汗高坐蒙古风格的龙床之上,龙床旁边是书记官低矮的桌案。书记官们没有座位,须得盘腿坐在垫子上。

    跪倒在御阶之下,兀立托山万户给忽必烈大汗行礼。忽必烈大汗喜道:“带着这么多人前来,你也辛苦了。”

    “为大汗效力。”兀立托山万户大声答道。

    接见时间并不长,之后这支队伍里面的那些工匠官员之类的人等都被接进了正在兴建的汗八里城。忽必烈大汗早就期盼技术人员抵达巴格达,在偏殿中的桌面上,从巴格达到大马士革的地形图画的清楚。

    “这形势……真的是山河之美。”郭守敬忍不住赞道。巴格达的地名源自波斯语,含义为“神(bagh)的赠赐(dād)”。这座城市位于两河流域的精华地区,非常适合人类生存。现在又是小冰河时代,巴格达的室外气温在夏天最高也就40度多点而已。以巴格达为中心,占领两河流域,的确比蒙古高原强,至少不比河北平原差。

    忽必烈挥手让人搬上沙盘,整个巴格达的地形以及旧城被制作出来。指着沙盘,忽必烈说道:“新的王城分内外两重,内城是汗八里城。外重到底要设计成何种模样,须得尔等努力。”

    “遵旨。”一众工匠官员应道。

    看着这帮家伙,忽必烈心中也对他们有些期待。抵达巴格达之后,大汗越来越喜欢这座城市。这里地势平坦,商贾众多。便是不太下雨,却又不缺水。这一带还产阿拉伯马。对于在寒冷地区生活几十年的老人而言,这里实在是太令人满意。

    让这帮工匠官员商议新城如何建设,忽必烈又把伯颜叫来询问:“第三批人到达之后,在巴格达的部众就到了20万,其中可战之兵有七万人,是不是可以前往大马士革。”

    “大汗,逆贼贴古迭儿应该是逃去了北边的金帐汗国。北边的金帐汗国勾结真神教,与南边埃及的马木留克结盟,夹击位于他们之间的十字教诸国。对付他们,至少得有十万兵。”

    听了伯颜这么谨慎的回答,忽必烈眉头微皱。大汗手下汗国首领的兵马就不归大汗直接管理,现在整个蒙古直属大汗的部族满打满算也就是两百万多点。按照伯颜的建议,既然没办法与宋国对抗,不如就果断的把两百万之众迁移到两河流域的新月地带,建立从巴格达到大马士革之间的大汗领地。

    眼瞅局面就要打开,伯颜的建议竟然是等待。忽必烈大汗心中就忍不住着急。没等他出言表态,就听伯颜继续说道:“臣想趁着送玛利亚公主返回君士坦丁堡之时,联络一下东罗马。”

    “哼,那些十字教的规矩就是太多。”忽必烈大汗语气中颇有不满。按照蒙古风格,这位玛利亚公主的丈夫阿八哈去世,公主就要嫁给阿八哈的兄弟。

    作为虔诚的十字教教徒,伯颜大帅当然不希望玛利亚公主受到蒙古婚姻制度的制约。出于个人的角度,伯颜大帅更不愿意玛利亚公主被黄金家族永远束缚。大帅淡然说道:“若是有东罗马相助,我军也许能少用六七千兵马。”

    “一定要你去么?”忽必烈问,在这个时候他很需要伯颜在身边提出建议。

    “这一来一回,等臣回来,大概第四批第五批人马就已经到了。”

    一年多前,伯颜等人商议决定。将大汗忽必烈的部众分为四十批,一批批的西迁。这些人迁走之后,大汗直属草场就空了出来,愿意去这些草场的贵族和部落首领就变成大汗的直属部族。直接听从大汗忽必烈以及忽必烈继承者的命令。

    第四批第五批人马一旦抵达巴格达,在这里的蒙古部众就达到30万人,大汗亲军有五万之众,剩下的25万人中逢五抽一,也能集结五万兵马。有了十万兵马,就足以和金帐汗国的术赤后裔作战。

    看着忽必烈迟疑的神色,伯颜继续建议,“大汗也可以先派人去金帐汗国、白帐汗国、蓝帐汗国,要他们派人来参加忽里台大会。”

    提及忽里台大会,忽必烈再无迟疑,他果断答道:“你速去速回。”

    宋历七月是西历九月,此时又开始进入小冰河天气,寡居的玛利亚公主全身都是丝绵面料衣服,感觉非常凉爽舒适。在这样的舒适的秋日,玛利亚公主喝了一口来自遥远南方僧伽罗狮子国的红茶,神色恬静淡然。

    如果没有面前几个教士和修女的话,玛利亚公主其实是很想欢喜的在花园中走动。一个小时之前,伯颜大帅的信已经送到玛利亚公主手上。得到大汗许可之后,伯颜大帅带领自己的亲军前来大不里士城迎接玛利亚公主,护送公主前往故乡君士坦丁堡。

    没等公主欢欣雀跃,已经约定见面的教士与修女们已经抵达。这些人询问公主,可否愿意前去参观新建成的修女教堂。要是几天前提及这个话题,玛利亚公主也许会觉得想去看看。按照十字教公主们的传统,她们一旦守寡,就要返回娘家准备再嫁,或者返回娘家之后进修道院。

    “殿下,留在伊尔汗国吧。这是教民的期待。”修女诚恳的说道。玛利亚公主已经做了好多年伊尔汗国十字教信徒的组织的精神领袖,绝大部分信徒都不希望这位根正苗红的东正教公主离开伊尔汗国。如果公主能够留在伊尔汗国的话,这个神圣正统就能继承下去。

    公主态度坚定的的回答让这些人失望了,“我要回到君士坦丁堡。”

    教士修女们忍不住垂下头去,不管东罗马现在如何落魄,它依旧拥有千年法统。那是罗马帝国的千年法统,也是基督教世界的东正教法统。所以这些年有东罗马帝国公主的加持,伊尔汗国的十字教教众们都很有自信,祈祷的时候也觉得自己距离上帝更近一些。

    “殿下还会回来么?”虽然知道这是不可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