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革宋-第6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我晓得。我晓得!”见赵嘉仁如此坚定,赵勇连连点头。

    “到下一个码头,我就下船寻回去的船。你自己路上小心。若是有人敢为难你,就大胆的说我的名号。”赵嘉仁叮嘱道。

    “三公子,你一个人上路,我不放心。”赵勇为难的说道。

    见赵勇去临安的心思这么坚定,赵嘉仁笑道:“我这次出来可是带了剑,想打劫我,只怕那些歹人是找错人了。”

    半个时辰之后,在一处小码头,赵嘉仁下了船。船只启动,赵勇挥手道别,又觉得不放心,便高喊道:“三公子小心!”

    赵嘉仁左手撑伞,右手举起刺剑向赵勇挥动。既是告别,又是让赵勇看到赵嘉仁有武器傍身。

    梅雨季节天色昏暗,船只开出去几十米,即便是目力强劲的赵嘉仁也开始看不太清船上的赵勇。在心里嘀咕了一句‘重色轻友’,赵嘉仁把刺剑挂到腰间,转头去码头上的小客栈等待回庆元府的船只在这里停靠。

    浙东运河船只往来繁忙,刚进了客栈没多久,就有船在这里停泊。赵嘉仁只想尽快回去,也不管船只很不怎么样,赵嘉仁硬着头皮上了船。到了第二天中午,船只便回到庆元府。

    在庆元府待了几天,就进入宋历七月。随着东南风拨云见日,梅雨季节终于结束。赵嘉仁告别父母回到华亭县。那些棚子下面的木料依旧湿润,却没有刚从船上拆下来的那种往下滴水的模样。对这些木料进行了半个月处理,花了七八天就造出第一艘内河用船。

    这艘船与在福州造的内河船一样。平底,有很小的水密结构。船身修长,尾部有个小尾楼。动力是一面横帆,每一边各有十个桨位,桨手们头上有凉棚。船头有门两斤炮,船尾也有一门。船吃水很浅,看起来倒是有些像龙舟。

    谢无欢看着水手们以划龙舟般的模样划船,让整艘船在华亭县海边的海面上跑的飞快,他忍不住叹道:“若是用新木料,定然能将船造的更好。”

    “然后让大家从福建划到这里?”赵嘉仁笑问。

    此时谢无欢明白赵嘉仁为何要如此做,他苦笑着问:“提点,为何一定要跑来这里。”

    “因为我们都是大宋的人,大宋遇难之时,我们必须出来。”赵嘉仁说的认真。

    谢无欢一愣,他能理解赵嘉仁所说的话,但是他不理解赵嘉仁为何要说这些。

    赵嘉仁也不想多说什么,此时已经进入了八月。赵嘉仁吩咐谢无欢抓紧,自己就乘船返回福建。如果赵嘉仁这个变量没有太大影响的话,要不了多久,贾似道就会通过朝廷要赵嘉仁到贾似道麾下助战。决定大宋命运的战争就将上演最激烈的部分啦。

    若是朝廷的使者到了福建,见到福建路提点刑狱赵嘉仁根本不在福建。那可是要出大事滴。

第25章 南下北上() 
开庆元年八月初三,身材有些矮胖的王东陆骑着匹蒙古马进了黄陂县城。城内的街道上只有蒙古兵马往来,城内家家闭户。以王东陆的经验,要不了太久,蒙古军就会有组织的进屋抓人。这些被抓的人口会分派给诸军,充作苦力之类的工作。

    想到那时候的惨状,王东陆叹口气。他圆乎乎的脸上露出些无奈,同时驱动坐骑继续向前。没走多远就见街上贴了告示,王东陆不认字,本对文字有关的事情没兴趣。此时觉得纸张挺好看,下马过去准备扯下来看看。没等他动手,就听到背后有人喝止。扭头一看,就见几个汉人从后面急匆匆赶过来,他们将告示仔细揭下,又急匆匆的走了。

    对着那几名汉人的背影‘切’了一声,王东陆继续上马前行。身为蒙古大汗蒙哥弟弟忽必烈的侍卫,王东陆有些看不起那些汉人。只是他只敢‘有些’看不起。

    身为大理人,王东陆是六年前随大理国国王段誉一起被俘,送去了在漠北的蒙古大汗金帐。大理国段誉被封为云南总管,再次回到大理。王东陆却被留在了大漠,先是分配到大汗蒙哥部下,后来又被送给了大汗的弟弟忽必烈。这样的出身比起那些臣服蒙古人的汉人,也谈不上有什么优越感。

    在黄陂城内逛了一圈,王东陆骑马回到忽必烈的大帐,向忽必烈复命。南征之后,忽必烈经常让自己的侍卫们到占领的地盘巡查。目的不是为了阻止蒙古军队抓人,而是阻止蒙古军队滥杀。在忽必烈身边的那些儒生们都强烈向忽必烈进言,蒙古太爱杀戮,所以宋人为了自己不得不拼死抗争。如果蒙古能够停止杀戮,不去扰民,灭宋就不会遭到激烈抵抗。

    虽然禁止杀戮的命令下达之后还会发生杀戮,但是王东陆一直态度坚定的阻止‘兴之所至’的杀戮。身为一个被俘的大理人,王东陆本人看到蒙古人玩乐式的杀人,心里面就本能的反感。然后王东陆就得到了忽必烈的赏识,从一个最低级的随从升为近身侍卫。

    刚到大帐旁边,就听到大帐里面的忽必烈开心的笑道:“此事前所未有,愿如其言!”

    进了大帐,王东陆就见那几名汉人垂手侍立在忽必烈面前,忽必烈手中拿着那份告示,满脸欢喜。王东陆不识字,也不去看告示。他按照蒙古礼节给忽必烈行礼,接着报告了自己巡查时候的所见。

    忽必烈原本就高兴,听到黄陂城内没有出现屠城之类的行动,满意的点点头,让王东陆下去了。王东陆出门之后圆乎乎的脸上有了轻松的表情,带着这种完成困难差事后的轻松心情,他回到了自己侍卫班。此次巡查刚被蒙古军拿下的黄陂城是临时受命的差事,作为侍卫,现在得赶紧吃饭睡觉。到了晚上,王东陆还得继续值守呢。

    距离黄陂还有几千里的福州,赵嘉仁接过来自临安朝廷的调令。打开一看,果然是命令赵嘉仁到贾似道帐前听令。此时贾似道以枢密使为京西、湖南、北、四川宣抚大使,算是南宋对蒙古作战的总帅。如果稍微再进一步,贾似道就可以开幕府。但是他并未得到这个任命,看得出这位贾相公并未得到朝廷内各派系的共同信任。

    不管心里面怎么盘算,赵嘉仁对传旨的使者说道:“福州有些民团愿上阵杀敌,报效朝廷。我此时还需带他们一起走,无法随大使同去。”

    使者呵呵笑了几声,看来他是不太相信。从临安来,使者很清楚此时的局面很不好。赵嘉仁想推脱一下也是人之常情。此时也不好说破,使者就先听从赵嘉仁的安排,到官方的驿站休息。

    第二天使者刚起来,就有人送信给他,信封上的落款是赵嘉仁。打开一看,只见信上写,为了急于带兵出发,赵嘉仁已经出海前去联络福州的民团。所以请使者自行回临安,赵嘉仁会按照约定,直接前往贾似道所在的扬州。

    使者看完信,气的一掌把信给拍在床上。朝廷都知道赵嘉仁年龄小,使者没想到这个小兔崽子居然如此奸猾。说是联络民团,他往外面一跑,到底是一天就联络上民团,还是三个月才能联络上民团呢?

    可有了这封信,赵嘉仁也可以说自己已经有了回应。倒是把使者给撂在这里。把拳头攥的咔吧咔吧直响,使者觉得自己受到了极大的侮辱。等此事结束,一定要找赵嘉仁算账。使者心中发下誓愿。

    赵嘉仁此时并没有离开福州,他调动部队需要时间。之所以这么做,只是不想让使者看到他的实力。此次北上一共要调动一千五百名部下,把这些人送上船需要时间,而且一出去就需要至少半年,在福州老窝也需要安排。

    不敢在福州露面,赵嘉仁就在马尾安排。三天后,十艘战舰装载着大量人员和物资北上。到了华亭县,几乎瘦了一圈的谢无欢指着海边沙滩上的船只对赵嘉仁说道:“提点,我已经尽力了。”

    “辛苦你了!”赵嘉仁诚恳的说道,“接下来几个月,大伙就到扬州休息一阵。双倍的月薪按时给。”

    “为何不让我们回去?”谢无欢讶异的问。扬州虽好,却不如故乡福州。特别是谢无欢等人已经出来几个月的现在。

    “若是我等伤亡过大,还需你们继续造船。福州太远,不能让你们回去。”赵嘉仁也不讳言。

    谢无欢认识赵嘉仁这么久,知道赵嘉仁做事就要有结果的态度。听他竟然说的如此坦承,他忍不住想反驳这么不吉利的话,“这些船……这些船……,提点,这些船绝不会败。”最后,谢无欢也不敢打什么必胜的保票。这是战争,还是内河水战。两者都是谢无欢陌生的领域。

    经过七八天的训练,到了八月二十日,赵嘉仁带着船队开始北上。他们从海上进入长江口。这批船分两类,一类是四十艘安装两斤炮的小船。另一类则是六艘一共安装了八门三斤炮的双桅纵帆船。全部是适合内河航行的平底船。

    谢无欢乘坐的是纵帆船,居高临下的看下去,就见小船里的水手被海浪打得浑身透湿。而位于最前面那艘小船上,居于第一位的桨手就是赵嘉仁。龙舟是用鼓声来调节划桨的节奏,小船船队上除了鼓之外,还有声音尖锐的哨子。有赵嘉仁带队,众人都拿出了划龙舟的劲头,即便全身被打湿也没有丝毫松懈。

    福州的船都是海船,造内河船只并非谢无欢的长项。或者说,他并没有这方面的经验。见到小船船队终于驶入相对平稳的长江河道,谢无欢长长松口气。

    双桅纵帆船非常适合在内河航行,大船船队跟在小船后面,仅靠了风力就驶入长江。此时已经接近傍晚,巨大的火红日头已经可以直视。就见江水呈现金红色,那些逆流而上的小船也被染成了同样颜色。

    船上的水手们整齐的扳动船桨,一艘艘修长的船只仿佛是一只只美丽的天鹅,展开翅膀在水上飞行,在船后划出道道美丽的金红色轨迹。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在赵嘉仁的学校里也学了些课程的谢无欢突然想起了这样的诗句。以前他读诗的时候觉得那是文人的事情,总有些隔阂感。此时他才觉得只有这样的诗句才能描述出眼前的美景。

    一时间,谢无欢沉浸在江上的美景中,沉浸在诗情画意里。他完全忘记了美景中的人们正拼尽全力赶往战场的现实。

第26章 迎敌于长江之上() 
开庆元年九月初七,贾似道登上了汉阳的港口。刚上岸,他就觉得脚下的大地一阵晃动,随即站立不稳。赵嘉仁很及时的扶住了贾似道,让贾似道没一下子跌倒。

    在搀扶下站立了好一阵,贾似道觉得脚下大地的剧烈晃动变成了轻柔的摇动。轻轻推开赵嘉仁的手臂,贾似道努力挤出了个笑容,“没想到从扬州到汉阳竟然能如此迅捷。”

    赵嘉仁没有说话,他对划桨的船只没研究,没想到自己的船队竟然用18天就从长江口跑到了汉阳。代价也很巨大,即便是每天四班倒,即便船桨也有腿蹬的设计,赵嘉仁只觉得自己的手臂与腿都很很沉重。

    汉阳已经有别的部队抵达,当地官员得知枢密使兼京西、湖南、北、四川宣抚大使贾似道带兵前来,几乎是热泪盈眶的出来迎接。

    “你等可还有住处?”贾似道问。

    “这……,住处已经都被援军住满。”官员有些喏喏的说道。

    眼见贾似道准备发作,赵嘉仁赶紧插话,“贾公,既然如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