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革宋-第7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鲁达转过身来。果然见到队伍里面有几个家伙也不知道为了什么,你推我,我推你。这边的管理人员立刻冲上去,把这几人拉出来。摁倒在地,噼噼啪啪每个人屁股上抽十板子。打完之后把他们拽起来,分到其他队伍后面继续排队。

    经过这样的整顿,那帮人都老实了。百姓们也见多了破坏队列挨打的家伙,不少人都挨了打,便视若无睹的继续排队打饭。鲁达也不在乎挨揍的家伙会继续闹,那些吊在架子上示众的家伙都是刺头。那帮被抓来的百姓吃饱了之后也没闲着,集中营安排他们搭建了不少架子,足够把集中营里面十分之一的人都吊在上头。

    领到饭菜的人们都端着木盘到旁边坐下吃饭。每个人都头专心致志的吃着,连头都不太。吃的无比香甜。鲁达看着这些百姓,心中忍不住感叹,嵩山的百姓日子太苦了。这样的饭菜对于平原地区的百姓而言,什么都不算。且不说那些大农场的百姓,就算是村里的百姓也不至于对这样的饭菜多么在乎。

    知道嵩山百姓们吃饭的时候不折腾,鲁达点了个根烟歇口气。已经六天了,十万宋军围住嵩山,展开一场‘手拉手’的围剿。遇到的嵩山百姓不管是良民或者勾结和尚,统统抓起来送到山下的集中营里。据说这是赵官家定下的作战计划,号称叫‘铁壁合围’。听着名字就气势。

    吐口烟,鲁达心中遗憾。他要是晚些参军,就能参加这次的军事行动。要是早些当兵,就能再赵官家手下打仗。赵官家让黄河改道的河口距离郑县不太远,鲁达好多次从那里经过。现在河南百姓都在传说,赵官家手里有禹王爷留下来的定海神针,只要用这宝贝在地上一划,就能让大地出现河道。当年禹王爷就是靠这宝贝打通黄河河道,让洪水顺着新河道离开。百姓们都固执的相信,如果没有这样的宝贝,怎么可能在那么短时间里头就让黄河改道!

    鲁达很想知道,赵官家亲自提出的计划到底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杨铁心在简陋无比的临时指挥部里,这里便是升上了火,也不觉得暖和。他问参谋长,“到底带走了多少百姓?”

    “得有万把人。”参谋长随口答道。

    “费了这么大劲,才抓到万把人。不应该啊。”杨铁心觉得不解。

    “为何?”

    “少林寺里号称有上万和尚。要是山里只有一万百姓,哪里能有那么多粮食给这些和尚们吃。”

    政委答道:“和尚们又不是靠种地为生。那帮学武的俗家弟子们要交不少钱粮,少林寺的和尚们给其他地方做法事,也要收钱收粮。另外少林寺的和尚也不都是武僧,许多也只是种地做杂役。”

    说到这里,政委问道:“为何到现在还没见到和尚。等咱们拔光他们的外围,这帮人准备当瓮中之鳖么?”

    宋军对和尚们的动向感到不解,和尚也对宋军的做法大惑不解。少林寺里面除了大量的亭台楼阁之外,还有粮食钱库。那帮想去少林寺抢夺的土匪们都是直奔少林寺而去,想抢一把就走。大和尚们判断宋军也会如此,就依照以往的模式在主要道路两边布防。

    没想到宋军根本没有大军直入,而是在周围各种磨蹭。这莫名其妙的举动让和尚们也大惑不解。这帮宋军是吃饱了撑的,这么磨磨蹭蹭。

    这样的局势又延续了几天,各路宋军继续向心推进,从山里带出来两万多百姓。原本口头上所说的‘手拉手铁壁合围’已经从形容变成了描述,即便不至于能够手拉手,每个士兵之间相隔十米,十万士兵组成了一条长一百万米,也就是一千公里的包围圈,将少林寺为中心的地区牢牢封锁起来。

    从嵩山搜出来几万百姓的消息传到杭州,赵嘉仁倒是有些意外。在他脑海里第一个蹦出来的竟然是‘精准扶贫’四个字。同样是山区,在信阳、在福建、僧伽罗以及现在划入大宋版图但是还没有真正占领的阿萨姆地区的山区就可以种植茶叶。但是在嵩山这样的地方,甚至搞林业都未必合适。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在嵩山封山造林,保持水土。封山造林保持水土,可以让少数林业人员生活,却没办法养活大量人口。

    所谓扶贫,最好的办法就是把人口从贫困的地方迁移到比较富裕的地方。譬如迁移到现在还有许多空地的黄淮大平原上。

    不过这并不容易。首先就是故土难离,其次就是如何帮助这些人安家。所谓破家值万贯,想在一个新的地方开始新生活一点都不容易。

    想到这里,赵嘉仁本想把农业部的人叫来。但是话要出口之前,赵嘉仁换了主意,他把组织部部长文天祥给找来了。两人坐下之后,赵嘉仁就把眼下的问题告诉给文天祥,然后问他:“你可有人选能解决此事。”

    “几万从山里抓来的山民……,这个可不容易。”文天祥也觉得有些麻爪。任何事情只要数量单位是万,那就非常不容易。想了一阵,文天祥苦笑道:“官家,若是这样的话,那就只能搞发配了。”

    “现在大宋哪里还有发配这个刑罚。”赵嘉仁笑道。

    “不不不,我的意思是只能用发配这样的手段让那帮人感觉他们必须留在平原上。他们若是不肯留在平原耕地,偷偷跑回到山里,我们难道还要派人把他们给看管起来么。看管这么多人花费的力气,还不如让那帮人在山里受穷。”

    “当然不能让百姓在山里受穷。”赵嘉仁毫不迟疑的说道。

    “官家,我有个问题。为何官家这么有信心,一定能让百姓摆脱贫困。”

    “不是我有信心,是百姓们自己不愿意受穷。”

    听了这个解释,文天祥若有所思。这话的确打动了文天祥,可也仅仅是打动。因为太多人喜欢这么说,但是只有赵嘉仁一个人才真正执行。所以文天祥总有种说不出的感觉,赵嘉仁所做的一切都有可能会人亡政息。

    也许是知道自己很快就要退休,文天祥最近经常会这么考虑问题,他非常希望大宋现在的局面能够维持下去,所以就格外害怕这样的局面维持不下去。

    “宋瑞。你手里没有这样的人才么?”赵嘉仁打断了文天祥的沉思。

    “官家,我觉得这么干花费太巨大。”

    “都已经花费了许多军费解决少林寺的和尚,多花点钱又能如何……。等等,要是让部队带着这帮人屯田呢?”赵嘉仁觉得自己貌似想到了一个解决办法。

    “军队也不可能从始至终的看着这帮人吧。”文天祥不认同这拍脑袋的想法。

    “如果这帮人能够收到第一年的粮食,吃个饱饭,总不至于不心动。”

    “官家,你这有点想当然。就算是吃了半年饱饭,那又如何。这么多年来,他们一直挨饿,难道就饿死了?现在官家下令剿灭嵩山少林寺。按照情报所讲,少林寺是嵩山大地主,如果没有了这帮作威作福的和尚,只要能够平均分配了土地,百姓也不会饿死。留在家,总比在外面强。”

    赵嘉仁一时没说话,文天祥的话的确说服了他。这说法让赵嘉仁想起了一件事。在新中国西南的大凉山,有一种绒毛鸡。这种鸡身上的毛不是羽毛,而是绒毛。大凉山那地方挺适合饲养,就有人去当地想合作。却没想到当地的人根本没办法合作,那位忍不住对地方干部嘲讽几句,然而地方干部却反唇相讥,“多少人拿着钱来俺们这里扶贫,送钱给俺们。你想搞这么点项目,就想让俺们出力,想的太美了。”

    最初看了这个故事的时候,赵嘉仁只觉得穷山恶水出刁民。但是现在的赵嘉仁就觉得这故事其实非常有道理。没有能看清楚人性的,或者说错误看待人性的其实是那位想搞投资的家伙。他以为那些人穷,就要听他安排。这想法的确想的太美。

    文天祥看赵嘉仁没吭声。就忍不住出声问道:“官家,你在想什么?”

    赵嘉仁叹道:“我在想,你说的很对。不能因为那帮人穷,就觉得我们可以对那些人为所欲为。便是穷,也不至于到主动给别人当奴隶的地步。”

    听赵嘉仁竟然这么谦虚就接受了自己的意见,文天祥也有些意外,赵嘉仁性格是极为强硬,便是撞了南墙,也要把南墙撞塌。这就如他在面对敌人的时候采取的手段,正面给彻底击溃,消灭。

    所以文天祥劝道:“官家也不用着急。这就如咱们在江宁等地的土改,现在回头看,两边就是这么僵持,结果那些退役军人有眼界,带着越来越多的人口走了。这人口迁移走之后,长工短工佃户的要价马上就提高,加上朝廷坚持收的土地税,地主们就扛不住了。穷地方若是能够出来些见过世面的人口,想来也会有变化。”

    “嗯。”赵嘉仁点点头,“看来以后得要求每个村子每年都得出兵才行。”

    赵嘉仁语气显得不够正经,但是文天祥又觉得这话的内容非常正经。如果大宋所有的村子每年都有人出来当兵,那就意味着以后每个村子都会有人有可能成为带领乡亲们跟着朝廷走的领路人。就如他方才所说,新的移民潮就是那些退役军人们带动,他们曾经在河南、河北等地打仗,知道这些地方上的敌人已经被宋军杀光,知道地方上的非汉人已经被屠戮殆尽,知道曾经盘踞在这些土地上的异族被彻底打跑,再也没办法回来。所以他们才敢带着家人前往有军队背景的农场去。

    想到这里,文天祥忍不住笑道:“哈哈,官家说的没错。我觉得这法子很好。”

    “嗯。”赵嘉仁点点头。他看过一些书,里面写过,以前新中国当兵是每个村子都有任务。当时赵嘉仁不理解,现在见识到退役士兵的威力之后,赵嘉仁觉得开始理解为什么要那么做。这也是让皇权进入基层的手段。所以他说道:“等战斗结束,我就让在山区建立起征兵站,每年都得有人当兵。”

    想到这里,文天祥忍不住笑道:“哈哈,官家说的没错。我觉得这法子很好。”

    “嗯。”赵嘉仁点点头。他看过一些书,里面写过,以前新中国当兵是每个村子都有任务。当时赵嘉仁不理解,现在见识到退役士兵的威力之后,赵嘉仁觉得开始理解为什么要那么做。这也是让皇权进入基层的手段。所以他说道:“等战斗结束,我就让在山区建立起征兵站,每年都得有人当兵。”

第5章 少林悲歌(五)() 
元性和其他六名武僧躲在一条山沟里,听着远处宋军那些南方口音,他们调匀气息,大气都不敢喘。远处的宋军们正走在通向少林寺的路上,元性等人就在等着这帮宋军过去,然后绕到宋军背后发动袭击。这种手段是少林和尚们对付盗贼的技巧之一,哪怕只有少数的精锐在后面骚扰,都能让土匪们陷入相当的混乱。

    此时已经是大宋333年10月末,以西历来算,已经进入12月。盘腿坐在阴冷的山沟凹处,便是多穿了几件僧衣,元性依旧觉得冷。旁边一起来的武僧一直在呵着手。有个甚至忍不住说道“若是能生火就好了。”

    “生火不就让官军看到咱们了么!”元性低声呵斥着同伴愚蠢的想法。

    但是光反对也没用,大家就是感觉冷。那位建议生火的和尚挨了一阵之后又提出了新的建议,“不如去搂点草垫着,坐在这里是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