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最强大军师之诸葛亮-第1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很多洛阳附近的百姓,为了逃避董卓之乱,都来到了彭城这个地方。

    后来曹操的父亲曹嵩,被陶谦的部将杀死。

    报仇雪恨的曹操,像疯狗一样扑向了彭城,和陶谦展开了决战。

    数万无辜的百姓受到牵连,被曹操杀死在泗水之中。

    ——“水为不流!”

    之后曹操又一连屠了取虑、雎陵、夏丘数县,杀死了数十万百姓。

    这件事情才过去三年。

    徐州就连基本的人口都没有恢复,更谈不上什么繁华了。

    一路行来,到处都是毁坏的村落。

    倾倒的茅屋里,偶尔有衣衫褴褛的人伸头往外看看,随后快速的躲藏起来。

    加上周围静谧的环境,和时不时露出来的人骨。

    让诸葛亮很有置身鬼片现场的错觉。

    庞季的心情慢慢沉重起来,对诸葛亮说道,“这里的百姓,宁可在破屋烂瓦中生活,也不愿意改变什么了。”

    诸葛亮叹了口气,“田野都抛荒了,还能有什么指望?”

    对于土里刨食的百姓来说,如果对土地也绝望了,那就真的不剩下什么了。

    曹操对徐州的杀戮,已经让徐州西部的大片土地变成了废墟。

    彭城国是不能待了,诸葛亮也不想冒冒失失的直接去下邳国,那里是吕布并州兵的老巢,如果两眼一抹黑的扎进去,还不知道会落个什么下场。

    诸葛亮想了想说道,“走吧,咱们去东海郡,那边的情况要好一些。”

    徐州一地,共拥有两郡三国的地盘。

    分别是东海郡、下邳国、彭城国、琅琊国和广陵郡。

    东海国的郯城原本是徐州刺史部所在的位置,陶谦为了抵抗曹操,也为了激励士气,于是把徐州牧府挪到了彭城。

    后来彭城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

    狼狈逃窜的陶谦,意识到自己想的实在太多了,又把治所搬回了郯城……

    所以整体来说,郯城的情况要好一些。

    中途改道,难免耗费时间。

    今年的气候,也有些邪门。

    腊月之前,雨水一直稀少,结果一进腊月,茫茫大雪就开始下个不停。

    诸葛亮等人还没出彭城地界,就被大雪困住。

    徐晃冒雪出去探路,好不容易才寻到一个完全废弃的荒村。

    诸葛亮对庞季和黄叙这俩货不抱什么指望,和贾诩、徐晃商量过后,决定在这里等到雪停后再上路。

    徐晃果然不负诸葛亮的期待,把驻扎的事情安排的井井有条。

    他将义兵分成多支。

    一部分全副武装的士兵负责搜索村落,看看有没有活人,或者别的什么隐患。

    一部分士兵负责尽可能的在大雪彻底覆盖之前去搜寻木柴。

    粮食倒是不缺,离开曹操势力范围的时候,有过充分的补给。

    搜索的结果很快出来,整个荒村已经一个人都不剩。

    在其中一处相对完好些的屋子里,倒是发现了一窝狐狸。

    出去伐木的士兵,很是尽心尽力。

    有足够的柴火取暖,日子倒还不难熬。

    徐晃趁此机会,好好把手下的义兵训练了一番。

    诸葛亮在练兵的问题上胡咧咧了几句,可惜却惨慒无视。

    徐晃在当时的评价,最中肯的就是四个字,“俭约畏慎。”

    这几个字如果形容文官,那绝对是一个极有操守的良臣形象。

    但如果用来形容武将,那就显得有点怂。

    徐晃用兵以严苛齐整著称。

    一旦驻扎就会花费大量的时间来修造牢固的营地,他手下的士兵往往被折腾的疲惫不堪。

    凭着这份谨慎,徐晃也从未出过大错。

    徐晃打仗的时候则非常小心,斥候要放出很远侦查情报,打仗之前也都是先衡量吃败仗的情况,然后斟酌完了再上。

    然而一旦让徐晃咬住,却会像是疯狗一样,死活都不肯松口。

    这种战斗风格,在整个三国时代都很独特。

    原以为雪下不长,众人都没有加固房屋,谁想到一直到了入夜雪都没有停的意思。

    白日里温度降得缓慢,又有大堆的柴火烤着,众人也没觉得什么。等到晚上温度骤然下降,才觉出这四处漏风的房子简直是要了老命。

    众人瑟缩的围着火堆坐了,仍旧难以抵挡这透骨的寒意。

    雪一直下个不停,到了第二天傍晚的时候,众人终于丢下了侥幸心理,忙活着加固房屋。

    第三日一早,诸葛亮就被冻醒。

    昨夜临时补的房顶,已经被厚厚的积雪压垮了一角,寒冷的北方从口子里直灌进来。

    诸葛亮和贾诩、徐晃等人出来看了看天色,仍旧乌沉沉白蒙蒙的,一时也看不出要放晴的意思。

    徐晃主动请缨道,“诸葛先生,看样子也走不了了,我带人出去转一圈,摸摸周遭的情况。”

    诸葛亮提醒了一句,“再多弄点柴来,这雪就算停了路上也不好走,咱们看看再说。”

    徐晃应下,随即带着近半的义兵出了荒村。

    一直到临近傍晚的时候,出去四处打探的徐晃才回来。

    诸葛亮闻讯连忙赶了过来。

    “情况如何?”

    徐晃用力的拍着身上的雪,对诸葛亮叹了口气,“看来这彭城地区真是够荒凉的了,走了许久才又找到处有人烟的地方。我打听了打听,这彭城县如今归吕布麾下大将郝萌管理,他既不懂得治理地方,又一味横征暴敛。现在整个彭城国,只有吕县附近的情况稍微好一点。”

    诸葛亮一听徐晃这话就有些意外,“你说哪个?”

    徐晃讶异,“什么哪个?”

    “就是治理彭城国的。”

    徐晃听了连忙答道,“是吕布麾下大将郝萌。”

    诸葛亮一听有点不淡定了。

    “怎么是这货?他怎么还没死?”

    诸葛亮皱着眉头盘算了一下,自言自语道,“奇怪了,建安元年,没错啊!这货莫非还没有造反?”

第208章 无利不起早() 
历史现在分明是有些乱套了。

    竟然又出现了一个该死未死之人。

    郝萌反叛吕布应该是在六月的事情,没想到这都腊月了,郝萌还好好的活着。

    按照史料记载,郝萌应该是勾结了陈宫,和袁术暗地里有些来往。

    随后在袁术的怂恿下起兵造反,攻打下邳。

    郝萌有陈宫做内应,轻易的进了下邳城,随后猛烈的攻打吕布的徐州刺史府。

    吕布措不及防之下,被打的十分狼狈,几乎是光着腚从厕所里翻墙逃了出去。

    ——“直牵妇,科头袒衣,相将从溷上排壁出。”

    这件事诸葛亮印象还挺深的,没想到如今郝萌还安安稳稳的。

    诸葛亮对徐晃的成果有些兴趣了。

    “说来听听,还打听到了什么?”

    徐晃闻言苦笑,“这么大风雪,好不容易才找到个百十人的村落。能打听到什么?也就是知道了这块归谁管而已。”

    诸葛亮见徐晃疲倦,宽慰道,“能知道这些已经很不错了,屋里有热粥,先去喝两口暖暖身子。”

    待到徐晃进了房间,诸葛亮看着纷纷的大雪,目光悠远了起来。

    沛国、下邳、郝萌、吕布、陈宫……

    诸葛亮脑海中闪过这几个词,接着又想起了史料中的某一个记载,脸上露出一丝玩味的笑容。

    “有趣了。”

    庞季也知道徐晃回返了,这时刚好赶过来。

    瞧见诸葛亮一脸猥琐的贱笑,不由愕然,“你、你这是怎么了?”

    诸葛亮嘿嘿一笑,“咱们先不用急着去东海国了,先在这彭城待一段时间吧。”

    庞季听了很是赞同,“这倒是。外面的雪层已经太厚了,行路都困难,何况咱们还带着这么多的粮食辎重。停下来倒是稳妥,只是怕要耽误不少功夫。”

    诸葛亮盘算了一下,宽慰道,“无妨,咱们粮食充足,也不怕耽误时间。我不指望雪都化尽,等到土地冻硬了,不妨碍粮车就行。”

    庞季见诸葛亮拿定了主意,提醒了一句,“还是要和贾先生商量一句。”

    庞季虽然相信诸葛亮,但贾诩老爷子在他心中才是真正的定海神针。

    诸葛亮提起贾诩就有些不满,“那老货,老子才懒得理他。”

    庞季松了口气,“我去和他说说吧。”

    贾诩的态度自然是支持的。

    外面天气这么糟糕,他的老胳膊老腿儿可不耐冻。

    诸葛亮又把徐晃和黄叙叫来,宣布了自己的决定。

    两人也没有什么意见。

    倒是徐晃提醒了一句,“现在夜里太冷,如果真的要驻扎一段时间。那就要把住的地方好好修整一下,这么四通八敞的,也不是回事儿。”

    诸葛亮对此大为赞同。

    别说晚上了,就算是白天,温度也够低的。

    为了取暖,众人只能燃烧大量的木头,用来烤火。

    烟熏火燎不说,烤的久了,皮肤也都燥的慌。

    诸葛亮对徐晃说道,“公明,这件事就交给你了,如何?”

    徐晃听了,盘算半晌,满脸无奈的说道。

    “诸葛先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呀。现在天寒地冻的,什么材料都找不到,想要加固恐怕没那么容易。。”

    诸葛亮想了想笑道,“这好办。材料的问题就交给我吧。”

    徐晃犹豫了一下,又说道,“天气这么糟糕,士兵们冻得连手都伸不出来,恐怕就算有了材料,成果也未必称心。”

    诸葛亮微微一笑,“放心,都交给我就是了。”

    接着,诸葛亮看着徐晃,有意提点了一句,“只要方法得当,恶劣的天气未必不是你的帮手。你快去叫人吧。”

    徐晃去召集士兵的功夫,诸葛亮拿着一根木棍,在院子外面的一块平坦土地上画出了一个圆形。

    等到那百十号人的到了。

    诸葛亮指着那块圆形的空地,对那些人吩咐道,“你们去取上几口铁锅,架在旁边。然后把我画圈范围内的积雪,都给我铲到锅里去烧。”

    士兵们听了,赶紧行动。

    把诸葛亮画圈范围内的积雪都挖了出来,随后烧起大锅,用铁锅化开雪水。

    等到大锅中的水开始沸腾,诸葛亮又指了指挖到积雪露出土壤的那个圈子说道,“来人,把锅里的开水都给我倒在那块土地上。”

    士兵们听了连忙上前,把沸腾的水浇在土地上。

    滚烫的热水泼出,那块被诸葛亮圈出来的土地上立刻冒出了白眼。

    水蒸气不断地升腾着,地上的土壤也吸饱热水泡的松软。

    诸葛亮指了指被热水浇过的土地,喝令道,“趁着热乎,赶紧挖吧。挖出来后,去堵住墙上的裂缝,捣的严实一点。”

    那些士兵听了连忙去挖取大块儿的湿泥。

    接着,直接把还冒着白烟气儿的湿泥,糊在墙体的裂缝上。

    因为泥巴上面还有余热,士兵们忙活着四处补缝,手上团着热乎乎的泥巴,倒也没觉得有多冷。

    那些湿泥被按诸葛亮的要求捣得极为严实。

    现在外面的天气寒冷,士兵们干完没多会儿功夫,那些糊在墙上的湿泥就冻硬了。

    水结冰体积要胀大,诸葛亮让士兵们用的是湿泥,自然紧紧的挤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