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三国纵横之凉州辞-第2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严师,你观我这麾下的将士,如何?”

    严师笑吟吟地捋了捋自己颌下的柳须,迎上阎行的笑容,说道:

    “老朽虽不知军争之事,但也听过,自古精兵强将,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震。今日虽然不见风火山林、天阴雷震变幻诸事,但仅从不动如山而言,校尉麾下的兵马,确是一支强军!”

    得到了往日自己招揽不得的严师的赞许,阎行心中也多了几分得意,他正想要开口谦虚一下,然后为严师解说一番徐晃领着兵马操练的阵势。

    却听见严师又开始悠悠叹道:

    “《孙子》言,视卒如婴儿,故可与之赴深溪;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今日见校尉麾下将士,精力充沛、甲衣齐整,可知校尉平日之善养士卒也。”

    “不过,《管子》也曾言,善为国者,遇民如父母之爱子,兄之爱弟,闻其饥寒为之哀,见其劳苦为之悲。老朽想起沿途见到的,绛邑、临汾皆百业蔽寥,民多饥色,而校尉耳中只闻兵马喧嚣之声,不听民众哀嚎于道,营中将士饱食而路有饿殍白骨,校尉又首谈兵事而非民生。”

    “由此可见,校尉仅善为军,却不善为国!”

    严师这样一席话说完,阎行原本还想要和他谈论兵事的热情就像被泼了一盆冷水一样,瞬间熄灭,脸色也变得有些难看。

    他是大汉的荡寇校尉,首职在平定贼寇,安民的事情还有地方长吏,绛邑、临汾的难民多是范镛、白波留下来的烂摊子,阎行接手之后,虽然实力有限,只能够招抚难民中的丁壮及其家眷,但也算是尽到了自己的职责,为此,郑多、黄颇等人已经是忙的焦头烂额。

    可如今,严师一口气,将就这些职责都压在了他的身上,好像这两县的难民,没有及时、完全安置,就是他的罪过一样。

    这个锅,阎行还真不想背。

    可是,阎行在沉默了一会之后,又想了想,觉得严师虽然语气过重,但话中也并非没有道理。

    自己若是想要凭借河东之地崛起,那除了解决境内的白波军之外,那些流离失所的难民也是必须解决的问题,一味地推诿、撇清责任,这既不是谋大事者的胸怀,也只会在重逢的情景下,又让自己和严师、小鹿等人多了几分生疏和见怪。

    “严师之言,行已受教,为国为军之论,发人深省,行亦当谨记,嗯,远足劳顿,还请先到帐中,容行设下酒宴接风洗尘,再向严师请教!”

    说完之后,阎行就派人先领着严师、小鹿往自己的军帐方向去,自己落后一步,想了想,转身向身边的一名亲卫说道:

    “你速去将戏、周二君召来!”

    ···

    大帐中

    酒宴已经设下,阎行身居主位,严师落座在客位,而戏志才、周良两人也陪坐在席。

    小鹿知道他们要谈的事情,自己一介女流,在场难免不当,于是先行退下,跟随士卒,往别帐之中歇息了。

    酒席虽然是用来款待严师的,但阎行刚刚已经略微摸清了严师的脾气,因此倒是没有大加操办,而是军中简简单单的普通饭菜,只是多了新打到的獐肉和寻常薄酒。

    严师在看到这些普通饭菜之后,果然并不生气,原本严肃的神情反而还有所缓和。

    酒过三巡,就在薄酒淡食之间,严师也毫不隐瞒,将自己的来历跟阎行等人浅谈了一番。

    他姓严名授,字公予。本是京兆杜陵人,颇有家赀,性好游历,曾游学于王符、马融门下,自己又遍览众书,少有声名,曾受征召,出任京兆尹府中大吏,后因感于时局昏暗,自家妻儿幼子又先后感染瘟疫而死,性情大变,散尽家财,遁入山林,游历四方,不再过问俗事。

    在牛尾聚的事情之后,严师这一次原本是要带着小鹿,最后一次游历中原,然后就隐入蜀地,以避乱世。

    正好在河东地听到了阎行的事情后,于是又折道绛邑,赶来见阎行一面。

    戏志才和周良面面相觑,交换了一下眼神之后,周良清了清嗓子,口中笑着说道:

    “先生大才,既然遍览群书、游历四方,又眼见河东民生疾苦,胸中自有为国安民之策,不知可否不吝赐教?”

    在周良看来,任凭这位严师说得如何哀悯民生,可如今愿意接受阎行的邀请,多半就是眼看乱世将近,内心不愿彻底归隐山林,也存了重新出仕的念头,才会有了这般说辞。

    当今之世,不仅君择臣,臣亦择君。眼看天下纷纷扰扰,大乱不休,乱世的势头愈演愈烈,只要是自诩胸中有才学的,又不愿意消极避世的士人,哪一个不是在待价而沽,寻觅明主。

    君不见,袁绍屯兵河内,仰食韩馥,却有一大批关东士人,争相投奔,曹操奋勇讨董,独力进军,中牟以任峻为首的各家豪强,也纷纷举家相投。

    既然这位严师自诩大才,又颇为高傲,那周良身为阎行身边的文吏,自然就要先替阎行这位主公试一试对方胸中的才学,看他的本事能不能当得上阎行对他的厚礼,能不能让自己和戏志才两人也心悦诚服。

    安坐在席上的严师闻声也看向这个首先向自己发问的黄脸文士,却也不慌忙,轻启嘴唇,就开始侃侃而谈。

    skbshge

第298章 通渠辟土屯田计() 
“夫讨贼安民之术,在于强兵足食。如今我观营中甲兵已备、将士奋砺,所欠缺者,乃是安民足食!”

    严授将他的看法说了出来后,周良笑了,嘴上虽然不置可否,但心中却是有些不以为然,这些见识,阎行在和他们商谈的时候也多次提到过,若是这个严师只有这点才学,那还真是徒有其表,不过是庸人之才而已。

    周良又继续发问。

    “那又该如何安民足食?”

    “要在屯田!”

    听到了严师说起了屯田之事,周良就不自觉露出了一丝戏谑的笑容,暗道这人果然胸中并无真实才学,他说的屯田,不就是己方近来在做的事情么,这有什么好卖弄的。

    上首的阎行也是淡淡一笑,口中说道:

    “先生有所不知,近来在绛邑、临汾两地,营中已经派遣吏士,着手屯田之事了。”

    严师将眼光转向了阎行。

    “校尉所说的屯田,可是强占肥田沃土,驱使黔首为牛为马,然后搜牢岁末所得,以充军需?”

    额!

    严师的这话说出来,着实又让阎行有些尴尬。

    屯田的事情,说来容易,实行起来却着实困难。

    首先是土地和人口从何而来,阎行眼下实力有限,只能够通过军队强占的方式,先行占据绛邑一些肥田沃土,以及临汾一些近城的田地,然后驱使流民丁壮及其家眷、白波军俘虏在那些田地上耕种。

    至于耕牛和种子,大半都是从白波军的缴获和从绛邑豪强大姓家中借来的。

    制度草创,屯田大体也只是一个框架而已,有众多地方都是有疏漏的,而且实行前期,各种问题层出不穷,郑多、黄颇都是小吏出身,负责起这屯田的事情后,也是忙的焦头烂额,阎行只能够通过这种强硬的手段,来支撑着屯田事情的进行。

    在座的戏志才也知道阎行力主推行的屯田问题不少,比如说那些难民丁壮、白波俘虏都是为求活命、或被迫无奈,才在虎视眈眈的西凉军士卒的监视下,开始在田地之间劳作的,田地里的庄稼收成其实跟他们是一点关系都没有,粮食打上来之后,都是要全部充入军中作为军粮,为此可知田地劳作的流民、俘虏的积极性了。

    其次,田地上的归属问题也还没有解决,阎行让军队强占了那些田地,这种方法可以在战时权宜使用,可却并非长久之计,日后如何让那些抛荒的土地有人开垦、有人精耕细作,亟需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

    这个问题,阎行等人也曾思考过,但具体如何实行,还还没有拿出一套确切的方案来。

    既然这个严师针砭时弊,诟病他们目前的屯田制度,那戏志才也起了好奇心,想要知道这个严师对在河东屯田,有什么好的建议。

    于是戏志才也开始开口。

    “先生既言我绛邑、临汾两县屯田之弊病,却不知可有良策以教我等?”

    严师将目光投向了这个白面文吏身上,缓缓开口说道:

    “屯田之法,不外乎通河渠、辟田畴、制坛宅、劝稼穑、修树艺、务耕织。临汾有汾水之利,绛邑亦有浍水之便,导流通渠,泽润万顷,故而屯田之要,又首在水利上!”

    听到了严师的话后,戏志才有些诧异又看向了阎行,他记得阎行在商议推行屯田之时,也首倡修河渠水利的事情。

    阎行感觉到了戏志才的眼光,他笑了笑,没有出言,其实刚刚严师的这些话,都和他的心意契合。

    从后世的眼光看,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农耕文明的国家,其中小农经济的精耕细作,是推动文明进步的物质动力,而给小农经济的精耕细作提供首要的保障,就是国家的大规模水利工程。

    《管子》在“水地篇”说,“水者,地之血气,如筋脉之通流者也。故曰:水,具材也。”《淮南鸿烈》也谈到了水乃是“上天则为雨露,下地则为润泽;万物弗得不生,百事不得不成。”

    建立一个帝国,治下需要有充足的自耕农,作为小农经济的支撑,故而统治者常常会有相应的保护自耕农的措施,或为恢复生产,或为打击豪强,但这一切,又都需要立足于精耕细作的农事根本,也就是庞大的水利工程。

    这也是帝国稳固的根基。

    须知中国第一个国家的诞生,就是从大规模的治水活动开始的。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导百川而入海”,栉风沐雨,足迹踏遍中原大地,成功治理了大河,中国也由此诞生了第一个国家——夏朝。

    所以,一个强大有力的国家,需要数量庞大的自耕农,而自耕农的精耕细作,又反过来,需要国家大规模水利工程保障。

    这一逻辑,阎行比在场的任何人都要清晰。他也比戏志才、周良两人更能够理解“屯田之法,不外乎通河渠、辟田畴、制坛宅、劝稼穑、修树艺、务耕织”的意思。

    “通河渠、辟田畴、制坛宅”这是实行大规模屯田的基础设施建设,没有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那屯田的规模,就只能够限制在“强占肥田沃土,驱使黔首为牛为马,然后搜牢岁末所得,以充军需”这种彻底盘剥小农的方式上。

    阎行一时间,心思千回百转,想到了很多戏志才、周良,乃至于严师都不会想到的问题,而在他沉思之间,严师也已经不愿仅是在口说比划,而是要来了笔墨纸砚,又撤去酒菜,开始在纸上描绘起他心中设想的河渠、屯田工程来。

    看着严师在案几上奋笔疾书,阎行不仅又笑了笑,当年初次见面之时,严师也在案几上画了一幅画,道明了他的来历,当时严师盯着自己,说出了“此乃陈仓城,城小而坚,能遏西方之金,山高水长,最是凶险,覆军杀将,就在此地!”的话,他至今还记在心里。

    阎行看到严师撤去了酒菜,他干脆也笑着起身,和戏志才、周良两人来到了严师的身边,看他在食几上画下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