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三国纵横之凉州辞-第34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雒阳地区有关隘之险,邻近的河内又已经攻取,弘农的段煨也成为了阎行的盟友,阎行在雒阳犒赏过裴潜、翟郝等文武吏士之后,才又继续启程,前往弘农的陕县,与段煨相见。

    段煨筹划的第四件事情,也是与阎行有关的。两人将会联名上表,请求长安朝廷,授予段煨以弘农太守之职,授予常林以河内太守之职,授予裴潜以河南尹之职。

    这其实也就是一个程序性的礼仪问题,弘农、河南地、河内郡都相继落入到了段煨、阎行的手中,他们欠缺的也仅仅只是大义上的合法统治性,实际上不管有或者没有,这几块地盘都已经被纳入他们的囊中了。

    此举更深层的,是在于试探李傕、郭汜两人的态度,两人虽然在长安构隙不断,底下的士卒还发生了几场小规模的械斗,但是两人之间大规模的交锋还没有爆发。

    值此时候,弘农、河东等地突然发生巨变,他们昔日三校尉之一的张济丧师失土,只剩下几百残兵败卒狼狈逃亡长安投奔李傕、郭汜,这绝对已经引起了他们的警惕和注意。

    李傕、郭汜会不会因为此事,秉着“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的原则,调转兵锋,对准弘农、河东,也难以预料,故此才需要有此试探,也好早做防备。

    除了联名上表此事外,阎行和段煨也相继约定了结成同盟,共同防备关中的李傕、郭汜,若一方遇上李、郭大军的进攻,另外一方需要召集兵力,及时救援,不可坐视不救,隔岸观火。

    在陕县停留了两日,接受了段煨的宴请之后,阎行则渡河返回河东,刚刚入境,阎行就收到了来自郡府的急报。

    蝗灾来了!

    古代的中国对于蝗灾的发生根源还不认识,但根据历代蝗灾爆发的经验,也总结出了一条“旱极而蝗”的宝贵经验。

    若是承平之时,严师、卫觊等人还可能未雨绸缪,防微杜渐,及时防范蝗灾的爆发,可是这几个月来,兵戈不断,到了张济率大军入侵河东的最紧急关头时,安邑城中更是一日数惊,城中的丁壮被组织训练,准备危急关头时,也要上城头防御。

    各县也忙于调集士卒、征发民役、转运粮草的事情,少有人去关注这旱灾期间土地上的渐渐出现的变化。

    以至于,蝗灾开始爆发之后,各城的官吏都有些束手无措的感觉,纷纷派快马向郡府告急。

    阎行闻讯,也快马加鞭赶往安邑,回到了郡府之后,顾不得休息,更换了一套衣衫之后,就连忙召集了府中的掾史,紧急商议如何应付这已经开始兴起的蝗灾。

    时人对于蝗灾的认识不足,有的认为是“神蝗”,有的认为是“蝗入海则化为鱼虾”,如果再将儒学那一套“天人感应”结合起来,就会变成是对为政者的暴戾恣睢的一种惩罚,由此所诱发的一场天降灾难。

    灭蝗的措施若不及时,民间的舆论若不引导,难免就会有一些有人之心,将这些蝗灾归结到了河东近来的“打压大姓、大兴刀兵”的暴政上面去,甚至乎就聚集舆论,倒逼郡府,迫使郡守罢黜浊吏,禳灾祈神来安定民心了。

    幸好,阎行的目光比时人要看得更远更广,郡府之中的严授、贾逵、卫觊、孙资、裴徽、裴辑等人,也不是只知经书、不通实务的腐儒,对于阎行的召集军民灭蝗的决定,他们都是不同程度持赞同态度的。

    在与府中的掾史商议中,阎行也知道了,虽然古人因为对蝗灾爆发的不了解,致使得“天意”的神蝗论断大行其道,但这并不代表没有眼光卓绝、身体力行的前人,在灭蝗防灾上做出大胆的实践。

    前汉平帝时期,青州的蝗灾大规模爆发,朝廷就曾“遣使者捕蝗,民捕蝗诣吏,以石、斗受钱。”从朝堂之上派遣了专门的捕蝗使者,前往灾区指挥扑灭蝗虫的政务,并且鼓励民众自主积极灭蝗,将捕抓到的蝗虫上交给官吏,按照石、斗的标准来领取赏钱。

    本朝的王充,也曾在他的《论衡·顺鼓篇》中,记载了“蝗虫时生,或飞或集,所集之地,谷草枯索。吏率部民堑道作坎,榜驱内于堑坎,杷蝗积聚以千斛数,正攻蝗之身。”的灭蝗方法。

    虽然记载的这种驱赶法、沟坎深埋法,在阎行看来,还算不上高效,但是这已经证明了两汉吏民,对于蝗灾的爆发,并不是束手待毙,而是大胆地寻求策略,去捕灭这些害民的蝗虫了。

    灭蝗的措施前朝、当代都有迹可循,这就更加使得安邑郡府上下都协同一致,下定决心要通过人力补救来扑灭蝗灾了。

    河东境内,以北屈、蒲子两地的蝗灾最先爆发,并且有逐渐向北境的平阳、临汾等地扩散的趋势,而南境的大阳、河北等城的蝗灾则相对轻微一些,还没有造成大规模的灾害。

    阎行当即下令,以贾逵为南部使者,卫觊为北部使者,率领吏员、士卒赶往河东南北,主持灭蝗的事宜。

    白日则使用鸣金驱赶法、沟坎深埋法以及趁清晨,蝗翅露湿难飞用器具的抄掠法等手段,夜间则使用诱光捕击法、火烧法的手段,并且防微杜渐,采用在蝗灾严重地区,采用掘种法,防止蝗灾来年的再次爆发。

    并且将这些方法传授给民众百姓,鼓励黔首黎庶自动自发地扑灭蝗虫,以蝗虫的尸体前到官寺按石算斗领赏钱。

    安邑郡府的檄文很快就会通过重修起来的亭驿邮舍,快速下达到全郡。于此同时,阎行也会同时修书向弘农、河内、河南的段煨、常林、裴潜说明情况。

    旱灾所诱发的蝗灾,绝不仅仅只有河东一处,相信河南、河内、弘农等地也会相继爆发,各郡有山川地形、郡国地界之分,但是蝗虫可不会理会这些地域分界,它们所过之处,寸草不生,邻近的郡国遭殃了,河东同样也难以独善其身。

    议事完毕,府中的掾史纷纷回归各曹办事,阎行则踱步来到了堂外,望着这晴空中的白云苍狗,久久不语。

    群雄逐鹿,州郡割据,各州各郡之间或许互为敌手,但他们也都是汉人,是生民性命所系的州郡长吏,这些遮蔽空日、铺天盖地席卷而来的蝗虫,才是汉末州郡群雄,乃至整个汉帝国共同的敌人。

    skbshge

第420章 各方粮尽暂休兵() 
如果说河东灭蝗的措施,还算是及时的话,兖、豫地区的蝗虫则已经是泛滥成灾了。

    吕布在河东、河北大军的先后攻击下,不得不狼狈地渡河逃奔陈留,投靠了陈留太守的张邈。

    进入兖州的吕布虽然实力衰微,但曹操的兖州同样也并不稳固。

    曹操最初入主的兖州,还有陈留太守张邈、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济阴太守吴资、东平相李瓒等大大小小的郡守国相,曹操实际上能够真正掌控的,还是原来的东郡之地。

    但这些郡守国相之中,也有与曹操交好的济北相鲍信、东平相李瓒、陈留太守张邈等人,在青州黄巾大举来袭之际,兖州上下同仇敌忾,曹操临危受命,击败并收降了大量的青州黄巾,并从中择选精壮,编练出了一支“青州兵”。

    只是经历了青州黄巾的危险过后,入主兖州的曹操与各郡之间的郡守国相、豪强大姓,也渐渐产生了诸多构隙分歧。

    曹操想要削弱各郡的兵力、财力,加强州兵的优势,与各郡太守国相产生的矛盾,安置青州黄巾与兖州豪强大姓所产生的矛盾,树立威刑,推行法术,强化州府的控制,与边让这等地方名士所产生的矛盾······

    曹操担任雒阳北部尉,上任伊始就用用五色棒处死了蹇硕的叔父蹇图,于是“京师敛迹,无敢犯者”。

    上任济南相,则大力整饬,废除了境内数代以来不曾断绝淫祠,奏请罢免十分之八的长吏,济南震动,贪官污吏纷纷逃窜,号称“政教大行,一郡清平”。

    拥有这样铁腕手段的政治强人,又怎么可能会被各郡的太守国相、大姓豪强、衣冠名士所掣肘阻拦,曹操一如既往地推行州府的政令,陆续收取了各郡国的兵力财力,大力核查豪强大姓的逾制田宅,安置了数量众多的黄巾、流民,诛灭了名士边让一族,使得一州震慑、嗫嚅不敢言。

    在内部大力巩固自己统治的同时,曹操联合袁绍,北击于毒,南败袁术,东击陶谦,连战连胜,所向披靡,将兖州的外敌逐一击破,立下了赫赫武功。

    只是在曹操的强势底下,同样有一股暗流在慢慢成型。

    陈留太守张邈,出仕州府的陈宫,济阴太守吴资,从事中郎许汜、王楷等一众太守、掾史,暗中联结了兖州境内不服曹操统治的大姓豪强,准备在曹操东征陶谦之际,聚兵起事,推翻曹操在兖州的统治。

    人力、物力、财力,张邈、陈宫等人都不缺,他们缺的只是一位骁勇善战,能够率领士卒与击败曹军的将领罢了,吕布虽然势力衰颓,但这并不妨碍兖州张邈、陈宫等人的起事,因为这在根本上,就是兖州本土势力与曹操阵营的一场斗争。

    也因为这场争斗,使得兖州彻底分裂成两半,留守兖州的荀彧、程昱、夏侯惇为曹操守住了鄄城、范县、东阿三城,使得曹操能够顺利回师,并且不会面对举州皆敌的窘迫境地。

    曹操回师兖州,力主夺回濮阳,可是他夺回兖州的兵锋虽然犀利,但吕布领兵作战,也不是无能之辈,双方围绕濮阳发生了一连串的交锋,最后在蝗灾面前终于不得不粮尽退兵,各自罢兵休战。

    和兖州一样,关中的蝗灾同样严重,因为补救措施的不及时,关中在这一年里,难免也陷入到了大饥荒的困境之中。

    郭汜已经无法在长安驻军,不得不率部返回左冯翊,就食高陵等城邑,与李傕暂时言和。

    而李傕之所以言和,却也不仅仅是因为粮尽之事,也是为了弘农、河东之战所诱发的剧变。

    段煨、阎行两人联名上书已经到了长安朝廷,想要朝廷授予他们的各郡的太守之职,以承认他们在弘农、河内等地统治的合法性。

    李傕为此事又恼又怒,他为此又摔碎了府中几件名贵器玩,踢翻了堂上的一条矮几。

    然而,恼怒发泄归发泄,如何处置这桩事情,才是当务之急。

    李傕召集了李儒、李祯、左灵等人,来到了自己的车骑将军府中,商议这桩事情。

    身为尚书的贾诩,则没有被李傕召来。贾诩对于李傕欺辱天子大臣,纵兵剽掠城邑的暴行多有规劝,但是李傕却没有采纳,而是一意孤行,贾诩反而因为规劝而遭受了冷遇。

    同时贾诩与段煨、阎行也互有书信往来,这在经历马腾起事的李傕看来,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因此表面上对于贾诩,李傕虽然依旧还是敬重有加,但实际内心里,对于他的猜忌却是越来越深了。

    贾诩没有与会,李祯、左灵又没有卓越才识,李儒这个时候就起到了主要作用,他仔细为李傕分析了形势,并重新规劝李傕与郭汜言和。

    若是往日,李傕自然不会同意,在他看来,他已经击退了马腾、韩遂等叛军,消灭了樊稠、李蒙等势力,麾下又有杨定、董承、羌胡骑兵等人马相助,实力力压郭汜一筹,这个时候郭汜依旧还妄想同他平起平坐,他当然要趁着郭汜粮草枯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