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三国纵横之凉州辞-第5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辛毗沉吟之间,偷偷抬眼看向上首的阎行,刚刚阎行一直不置可否,任由身边的谋臣与自己争辩,这让辛毗心中更加捉摸不透这位雄踞关西的骠骑将军的心思,内心一时也犹豫踟蹰起来。

    “先生所说的若只有这些事情,那就先请回吧,出兵关东之事,孤自会考虑。”

    就在辛毗犹豫之时,一直没有说话的阎行终于开口,一听到阎行逐客的话语,辛毗脸上顿时变色,这些天来他费尽心思、散尽金帛,为的可不就是说动阎行出兵么,千方百计终于得到阎行的接见,若不能够趁此机会说动阎行出兵,那只怕接下来再无机会,此番出使也要无功而返了。

    “且慢!将军,毗斗胆猜测,长安不愿出兵关东,莫非是认为袁青州之言不可信,打算坐观虎斗,用兵巴蜀么?”

    事到临头,辛毗只能够冒险一搏,大声说出了自己的猜测。

    阎行呵然一笑,目光炯炯看着这个有趣的青州使者,暂时没有了继续逐客的意思。

    辛毗借着这个空隙,迅速调整了自己的情绪,脸上也恢复了常色,他继续说道:

    “将军无问信与诈也,直当论其势耳。袁氏本兄弟相伐,非谓他人能间其间,方今二袁不务远略而内相图,此可谓乱矣;兵革败于外,谋臣诛于内,兄弟谗阋,国分为二,连年战伐,介胄生虮虱,加以旱蝗,饥馑并臻;天灾应于上,人事困于下,民无愚智,皆知土崩瓦解,可谓亡矣。此乃天亡尚之时,以将军之威,应困穷之敌,击疲敝之寇,无异迅风之振秋叶矣。天以尚与明公,明公不取而伐巴蜀,失用兵之要矣。益州丰乐,国未有衅,三军恐有顿兵坚城之忧。”

    “昔时仲虺曾言:‘取乱侮亡’,袁氏内讧,人思明主,今因其请救而往取之,利莫大焉。且四方之寇,莫大于河北,河北平,则六军盛而天下震矣。若待他年,袁尚一合河北,曹操攻取青州,关东合纵,将军虽有良平之奇谋、贲育之武勇,已失取天下之势,悔之晚矣!”

    辛毗这一番话让堂上众人刮目相看,上首的阎行也是啧啧称奇,他看着辛毗笑问道:

    “先生之言,倒是出乎孤的意料。只是先生现今所谋,是为了青州,还是为了自己?”

    “毗所谋,是为当世之明主,为天下之苍生!”

    说完之后,辛毗下拜,再无一言。

    ···

    众人走后,阎行单独留下荀攸,君臣二人站立在舆图面前,袁谭献上的图册已然挂起,阎行沉思良久,方才问道:

    “公达以为,辛毗所言可信否?”

    荀攸没有立即回答,而是问道:

    “明公以为,河北、巴蜀于天下,孰轻孰重?”

    见到阎行再次面露沉思,荀攸接着说道:

    “天下方有事,而刘表坐保江汉之间,刘璋割据巴蜀一隅,此二人无四方之志可知矣。而袁氏据四州之地,带甲数十万,袁绍以宽厚得众心;使二子和睦以守其成业,则河北不可骤定也。今兄弟交恶,势不能两全,若有所并则力专,力专则难图也;及其乱而取之,北方可定矣,此时不可失也。”

    “况且明公就算不担心袁尚一统河北,也该防备曹操攻取青州之后蚕食河北,曹孟德乃乱世之枭雄,若使其据河北、中原,则关东势大难制,到时候就算明公拥有了巴蜀之地,但想要兵出太行,恐怕也不是一桩易事了!”

    “这些孤也知道,但公达你有没有想过,汉中乃兵家必争之地,失汉中则巴蜀危,汉中为孤所得,于蜀中而言,乃危急存亡之事。若孤不趁胜攻取巴蜀,而引军向东,一旦蜀兵全力来袭,则汉中危矣。”

    “之前幕府筹备攻取巴蜀多时,不敢擅发,全因巴蜀之地易守难攻,一旦汉中失守,不仅前功尽弃,数万将士劳师远征之功付之东流,而且日后再想收复汉中,虽发十万之卒,蜀兵只要扼山守险、以逸待劳,大军想要拿下也不容易了。”

    这位战无不胜的骠骑将军不无担忧地说道,汉中之战他虽然没有亲自率兵前往,但从阎兴不时从军中传回来的文书却可以知道汉中、巴蜀的地理概况。如军书中所言,“南郑直为天狱,中斜谷道为五百里石穴耳”,大军兵马沿着栈道逶迤前进、历尽艰险,步骑、器械的优势根本就无法发挥,而等他们耗费大量粮草辎重抵达山险隘口时,敌军却早已以逸待劳,疲惫不堪的士卒们仰攻山砦,往往需要付出惨重的代价才能够拔出敌军的一二据点,更多时候则是损兵折将、徒劳无功。

    这些沉重的代价,实在不是关西兵马能够多次承受的。

    荀攸听了阎行的担忧,也陷入到了沉思之中,过了一阵子,他似有所悟,突然又说道:

    “既然明公担忧出兵关东,汉中空虚,为蜀兵所袭,那不如遣使成都,与刘璋商议归还汉中之事!”

    阎行闻言眉头顿时挑起,眼中的光芒不时闪动。

    “公达的意思是——”

    ···

    成都,州府。

    体态微胖、白面短须的刘璋坐在上首的席位上,愁眉不展,转动着一双小眼睛,狐疑地观察着堂上争议的众人。

    作为益州牧刘焉的幼子,才德俱不出众的他原本与父亲留下来的基业是没有什么干系的,刘璋也无意与众多兄长相争,奈何他的几个兄长要么死于李傕之乱,要么死于疾病,竟在刘璋之前先后死去,到了最后,只剩下他这个幼子还留在父亲刘焉的身边。

    因此,性格孱弱的他在父亲病逝之后,就这样莫名其妙地被蜀中众多文武拥戴继位,接过了执掌益州的大权。

    只是继位刘璋很快就发现,自己执掌益州终究也不过是名义上的事情,益州治下的各郡县可谓是暗流汹涌、危机四伏,那些父亲麾下的部将、巴蜀的豪强、五斗米道的张鲁、南中的蛮人,没有一个是甘心屈居自己之下的,他们之所以拥戴自己,不过是权宜之计,看中的恰恰好就是自己的暗弱无能。

    而事情也确实和刘璋所想的相差无几,枝大于干的后果就是益州先后发生了沈弥、娄发、甘宁、赵韪、张鲁等人的叛乱,若非依仗父亲留下的东州兵,刘璋差点都要被反叛的赵韪等人率兵砍下了脑袋。

    时下叛乱虽然先后平定,刘璋也勉强坐稳了州牧的位置,可是益州的形势依旧严峻,在内有庞羲、李异等部将拥兵自重,在外有攻取汉中的西凉兵虎视眈眈,尤其是后者,据说已经有了南下巴蜀,攻打成都的计划,自己治下的蜀郡随时都有可能再陷入战火之中。

    skbshge

第661章 奇货可居() 
当然,作为被动的一方,不通兵事的刘璋其实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只能够授命守卫关隘的将士严防紧守、据险不出。

    只是让刘璋没有想到的是,处境危险的自己等来的不是战争的号角,而是加官进爵的喜讯,有两支来自北方的使臣队伍,一东一北先后入蜀,抵达了成都城。

    第一支北方使臣队伍,是中原曹操派出的,他们借道荆州,从江水溯流而上,一路经秭归、江州赶到了成都城,这一行人数虽少,却带来了朝廷的诏书,他们想要与益州结盟对抗关西阎艳,并授予刘璋镇西大将军、益州牧等尊贵的名爵。

    第二支使臣队伍,则是关西阎艳派来的。他们是从汉中出发的,队伍人马不少,造成的声势也大。按照他们的说法,骠骑将军阎艳准备上表朝廷授予刘璋振威将军、益州牧等名爵,并且关西、益州两家今后结盟交好,关西愿意归还从米贼手中收复的汉中郡,当然,作为回报,益州刘璋必须奉阎艳为盟主,委质输币,唯关西马首是瞻。

    这顿时让刘璋陷入到了两难的抉择之中,一方面刘璋垂涎于两家许诺的名爵,他性格暗弱,既无武功、也无才德,骤然继承益州基业而没有朝廷任命,可谓言不正名不顺,以往沈弥、甘宁、赵韪等人起兵,多就打着这个理由反叛自己,如果能够得到朝廷的任命或者强大势力的承认,那自己这个益州牧的位置相对就好坐了许多。

    可另一方面,刘璋又对高官厚禄背后隐藏的风险心怀忧虑。

    如果与曹操结盟,那就会惹怒关西阎艳,巴蜀之地恐怕就会遭受西凉兵的入侵,面对关西阎艳这样一个北方的庞然大物,刘璋对治下蜀兵能不能抵挡得住充满了担忧。

    如果与阎艳结盟,两家结成盟友,益州就暂时解除了威胁,按照关西使者的说法,益州甚至还能够讨回一直没能收复的汉中郡,可却需要输币委质、拿低作小,一旦关西阎艳使诈,只怕巴蜀之地仍然会保不住。

    心中没能拿定主意的刘璋苦恼之下,只能够聚集州府的臣僚商议,可惜在阎艳、曹操派出的这两支使团面前,平日里号称智谋出众的诸多臣僚也没有统一意见,他们各有见解,有的主张联曹,有的主张和阎,七嘴八舌的场面让刘璋脑袋阵阵发痛,到了最后他只能够将目光投向一旁的别驾张松,求助似地询问道:

    “别驾,你平日里素有高论,如今结盟之事,你以为呢?”

    随着刘璋的询问,下首一个臣属缓缓起身,他身材短小、相貌平平,与其他臣僚格格不入,正是刘璋新近任命的别驾张松。

    张松似乎早有预料刘璋会求助自己,他脸上带着一丝得意,看向刘璋,口中悠悠说道:

    “明公,松以为,现下决定与哪一家结盟,还为时尚早。”

    “哦,怎么讲?”

    刘璋对张松颇为信重,连忙问道。

    “蜀中资讯闭塞,只知道关西阎艳曾大败袁、曹两军,兵马为北方之冠,所以臣猜测,关西使臣想借汉中之地迫使益州委质称臣,而曹操实力弱于阎艳,需广结盟友,合纵相抗,因此借着朝廷之名,厚赐名爵,想要借机联合荆州、益州一同对抗关西兵马。”

    “没错,确实是这样的。”

    刘璋点点头,张松微微一笑,又接着说道:

    “可是对于关西、中原等其他情况,蜀中却一无所知,因此阎艳、曹操两家的其他图谋,吾等无法猜测,这也是今日堂上诸君争议不休,却迟迟无法争出个结果的原因。”

    “子乔所言甚是。”

    刘璋跟着张松的思路,不断地点头。

    “所以臣以为,现下争议与哪一家结盟,为时尚早,明公不如暂时应允两家,并厚礼款待两家的使者,跟着派出使臣前往长安、襄阳、鄄都,若是阎艳真的无心攻取巴蜀,并愿意归还汉中之地,那与之结盟也无妨,若是曹操、刘表当真是有心结盟相助,那三家结盟对抗关西,蜀中就不用担忧阎艳图谋了,明公也可以高枕无忧了。”

    “大善!”刘璋听了张松的话,想了想,顿时转忧为喜,他哈哈一笑,由衷地称赞道:

    “别驾当真是我蜀中翘楚才俊,哈哈,吾得别驾之谋,高枕无忧矣!”

    刘璋眼见着张松转眼间就帮自己想好了对策,而且是在短时间内好处都可以拿到,两家又都可以先不得罪,今后借力打力,还能够长久保得益州的周全,他心情顿时变得畅快,率先哈哈大笑起来。

    只是过了一阵,刘璋才又想到了一桩事情,他又问道:

    “别驾,话虽如此,可阎、曹两家终究也并非无谋之辈,吾等如此行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