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回到明末玩淘宝-第48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一场辽西收复战,总共投入到关外战场的兵力,接近了二十万,还是大明北疆所能集结的最大兵力,也是大明最精锐的部队。

    十日之后,周遇吉、吴三桂率军从天津卫出发,穿过解冻的渤海海湾,自与辽河只有数十里之隔的营州登陆,打响了收复辽西之战的第一枪!

第700章 顾此失彼() 
盛京

    满清皇帝多尔衮因体弱多病,入冬后又受了风寒,头痛欲裂,已连续卧病在床一个月,经御医多方诊治,也不见好转。

    在多尔衮卧病不起时,却突然收到了四封十万火急的军报。

    第一封军报,来自广宁的阿济格。

    方原亲率十万大军兵出山海关,大举攻入辽西,目标直指辽西重镇广宁。阿济格在山海关的细作探知了明朝大军出关的消息,立刻飞马报送到了盛京,请求派兵增援。

    第二封军报,来自驻守辽东半岛的汉八旗固山额真巴图。

    不计其数的明军骑兵在金州登陆,不到半日就攻陷了金州,并且依照之前偷袭辽东的惯例,开始往北挺进,屠杀辽东半岛的满人。巴图连战连败,已折损了三千汉八旗的军士,只能向盛京传来了紧急军报,请求派兵增援。

    第三封军报,来自驻守定辽右卫的军报。

    一贯畏敌如虎的朝鲜国,突然吃了熊心豹子胆,竟然出兵三万渡过鸭绿江。连夜毁坏了辽东的柳条边,击溃了看守边所的兵士,开始侵扰辽东的腹地。定辽右卫传来紧急军报,请求派兵增援。

    第四封军报,来自营州卫。

    不知数量的明军突然经海路从营州登陆,营州卫势单力薄,只能据城自守。登陆的明军没有围攻营州尾声,而是引兵北上,突袭了辽河防线,占领了沿河的两个军堡据守。营州守将传来紧急军报,请求派兵增援。

    多尔衮早已算计到方原在经过了整整一年的休整后,或许会在开春之后对辽东用兵。

    但突如其来的四路进兵,而且处处告急求援。

    明军的主攻方向必然在辽西的广宁,攻占广宁城,吞并了辽西,这个战略目的是毋庸置疑。但其他三路佯攻到底是什么情况?哪一路是主力牵制,哪一路不过是虚张声势?

    受头痛折磨一个月之久的多尔衮越想越是头昏脑胀,头晕目眩,几乎要晕死过去。

    经御医连夜施救,多尔衮的头痛才稍稍缓解了些,躺在床榻上,找来了范文程、索尼、多铎、鳌拜等人一同前来榻前议事。

    多尔衮摆出了四份军报,令众人传阅了,捂着头强忍着头痛,问道,“方原到底打的什么算盘?为什么四路进兵,处处烽火?”

    范文程说道,“陛下,方原的目的当然是在广宁,出征的主力也在广宁,其他几路不过是佯攻罢了!陛下,我们不必理会其他两路侵扰,当立刻集结重兵援救辽西。先在击溃明军的辽河防线,再救援广宁。若广宁一旦有失,辽西之地再不复我大清所有。”

    明军、朝鲜国两路侵袭辽东,而且专杀满人,按照范文程的说法,对侵袭的明军置之不理,任其杀戮满人,不问不顾,反而去救援远在辽西的广宁。

    重臣索尼是以满人的利益为重,绝不能接受范文程的建议。

    索尼不满的道,“范学士,事有轻重缓急,我认为救援辽东满人在先,辽西丢不丢反倒还在其次!”

    范文程一听索尼竟由放弃广宁,放弃广宁的想法,急道,“万万不可!若分兵去应付其他两路侵扰,便是正中方原下怀,广宁必失!”

    索尼冷冷的道,“范学士是汉人,当然不顾满人的性命。陛下,方原两次登陆辽东,杀戮满人已有二、三十万,已达到满人的十分之一。而且还在辽东传播一首民谣,号召辽东的蒙古人、汉人一起起来屠杀满人。各旗的领地早有零星的争斗,之前汉八旗和满八旗还抢过地盘,发生过械斗。若满人再这么被杀戮下去,人丁不足,靠什么来震慑蒙、汉八旗?!”

    “老臣认为,辽西不过是疥癣之疾,辽东汉人、蒙古人的反抗才是我大清的心腹大患!先帝在时,从未争过广宁一城一地的得失,应该弃守广宁,集中主力防御辽东。”

    两人当众争吵了起来,满清的朝堂是以满人为尊,范文程一个汉人罔顾满人的生死,自是激起了鳌拜、岳乐等满人的不满,纷纷开口支持索尼。

    多尔衮听着二人争吵,还有群臣七嘴八舌的喧哗,脑子里一直在嗡嗡的叫,令人难以忍受的疼痛再次传来,几乎又要眩晕过去。

    多尔衮死死的捂着头,他既知广宁的要害所在,也知在背后侵扰的明军的威胁。

    因明军随时可能登陆偷袭,只杀戮满人,不杀戮汉人。这一年来,辽东的满人根本不敢前去离岸一百里之内的领地居住。久而久之,在临近海疆的领地,就形成了一个个汉人聚居区。

    没了满人的控制,这些汉人聚居区基本就处于三不管地带,再加上方原散播民谣一煽动,更有了皮岛的明军撑腰,和满人的冲突矛盾自然而然的就多了不少,为了抢地盘,抢林场,械斗之事也不时发生。当地的汉八旗旗主也不敢去管理,因此时站在满人一方,明军一旦登陆偷袭,必然会宰了这些汉奸。

    有了尚可喜、耿精忠、孔有德、范永斗这些汉奸被活剐,族灭的前车之鉴,哪个当汉奸的不心惊胆颤,担心随时被清算。

    多尔衮其实也是左右为难,明军是四路前来,之前萨尔浒之战的法子是集中一路,各个击破。但,那是面对明朝毫无战力的豆腐兵。若面对方原统率下的明军,无论机动性、战力,都不可同日而语。莫说放过三路,就是放过一路,满清所受的损失都是无法承受的。

    他唯一的法子也只能是四路迎击。

    “够了!不要再吵了!”

    多尔衮强忍着头痛,厉声打断了众人的争执,也不想再听这些人废话,直接开始调派兵马,“多铎,你率正白旗一百个牛录前去金州追击侵扰的明军骑兵!切记,不要跟着明军骑兵绕圈子,直取沿海港口,断了明军骑兵的退路,再伺机歼敌。”

    皮岛的明军骑兵乃是精锐之师,杀伤破坏力十分的惊人,一日宰杀几百满人是不在话下。多尔衮只能派出最信任的弟弟多铎,率领精锐的正白旗前去迎战。

    “岳乐,你领正蓝旗五十个牛录,前去赫图阿拉至本溪一线迎击朝鲜国的军队。切记,将朝鲜国打退回鸭绿江即刻,不必过河追击。”

    岳乐是阿巴泰之子,在阿巴泰过世之后,正蓝旗便由岳乐继承。正蓝旗战力不强,但对付同样战力差劲的朝鲜国军队是绰绰有余。

    “济尔哈朗,你率镶蓝旗八十个牛录;鳌拜,你率正黄、镶黄二旗一百个牛录,前往广宁解围。”

    济尔哈朗是镶蓝旗的旗主,也是多尔衮的政敌。鳌拜是正黄、镶黄二旗的猛将。多尔衮派这支近五万人的援军前去援救广宁,已是竭尽所能。

    各方兵马调拨完成后,留在盛京驻守的,就只有刚刚编入正白、镶白二旗的原正红、镶红二旗的兵马,一百个牛录。

第701章 大凌河之战() 
广宁城

    阿济格所属虽有两百个牛录,六万军士。但真正属于镶白旗的,只有三万铁骑,还有三万,则是战力不强,装备也差的蒙、汉八旗。

    蒙、汉八旗的军队,守城有余,野战不足。

    阿济格面临的选择只有两个,一是坚守广宁城,以等待盛京的援军到来,再内外夹击。这个是最稳妥的法子,也能最大限度的保存镶白旗的实力,阿济格本人也是倾向于采用这个战略。

    一是率军出城野战,御敌于大凌河之南。与之前的萨尔浒、辽阳、广宁、松锦大战一样,在野战中挫败明军的攻势。这是激进的法子,尼堪等满清的猛将,倾向于这个法子。

    阿济格与尼堪等将商议了一日一夜,仍是迟疑不决,就在拖延的这个时间里,方原已行军到了宁远,正在逼近锦州。

    军情已十分紧急,尼堪大怒道,“我大清勇士遇上南蛮子,从来是纵横无敌,打得南蛮子不敢野战,只敢守城。如今堂堂三万大清铁骑,岂有龟缩广宁城之理,我大清铁骑害怕了南蛮子不成?”

    阿济格思来想去,尼堪的话也是在理。一旦军中传出大清铁骑不敢野战,只敢守城的风声,造成的政治损失,远比军事损失更为可怕。何况,三万满清铁骑全是骑兵,放弃守城,出战野战才是扬长避短。

    众将既然求战心切,阿济格也下了决心,他本人率汉、蒙八旗的军士坚守广宁城,等待盛京的援兵。尼堪率三万八旗铁骑前去大凌河狙击方原的攻势。

    方原亲率的大军赶到大凌河时,尼堪的三万骑兵也已抵达了大凌河对岸,却没有驻扎在河边,而是离着大凌河五里之地驻扎,而且还将大凌河上的浮桥全拆了。

    以满清将领的文化水平,基本不可能看懂深奥的孙子兵法,几乎全是拿着通俗易懂的三国演义当兵书的。

    方原一见尼堪摆出的这个离水源地数里之地的阵势,目的相当的明显,就是想等方原的大军渡河之时,半渡而击,一战而胜。

    尼堪的布阵给方原出了一个不大不小的难题。

    想抢渡渡河就必须在大凌河江面搭建几条临时的浮桥,这对明军来说并非难事。但最大的困难是,这种临时搭建的浮桥,承重量不大,骑兵、步兵可以通过,但重量大的坦克却是通过不了的。要想令坦克过江,必须搭建承重高的正式浮桥,绝非一朝一夕之功。

    换句话说,大凌河这一战,坦克是派不上用场的,只能停留在大凌河南岸观战。能参战的只有赤古台的三万骑兵,郝摇旗的五万精锐步兵。

    大军帐之内,方原、景杰、赤古台、郝摇旗四人在连夜商议,大凌河这一战该怎么抢渡渡河,怎么守住河滩阵地,否则若真的被尼堪三万铁骑半渡而击,那后果不堪设想。

    赤古台朗声道,“摄政王,战场上哪有这许多顾忌,只要连夜搭浮桥,一夜之间至少能渡过五千骑兵。”

    景杰说道,“老大,鞑子的骑兵共有三万,若我军只能渡过五千骑兵,在兵力上处于弱势,怕是会一战而溃。我军的优势在数量,鞑子兵的优势在大凌河,我们强行渡河是以短击长,正中鞑子兵下怀。我建议还是分兵两支,分两个点渡河,便可以分化鞑子兵的兵力,扬长避短。”

    方原沉吟道,“分兵两路?一虚一实,还是两路都是实?!若两路都是实,鞑子也可以分兵两路,兵力还是占有优势。”

    景杰反问道,“老大是想一虚一实?!一路佯攻,一路实渡?”

    方原被他猜中了心思,呵呵一笑道,“一虚一实不好玩,要两虚一实才好玩。我们就和鞑子兵玩一次心理战,看鞑子兵看三国演义来打仗,能看出什么能耐。”

    方原起身冲赤古台道,“赤古台,你派出两个偏将,一人统领一千骑兵分别往大凌河上下游转移。任务只有一个,马蹄踏过的尘土越大越好,能搞出多大动静算多大动静,一千人能搞出一万人的动静,就最好不过。”

    景杰也看清了方原的渡河计划,明军的优势在主攻,可以先下手为强。而鞑子兵是主守,只能被动防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