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三国之大周天下-第5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荀攸大笑说道:“你自嫁给我后,饥一顿饱一顿,吃了多年的苦。今夜,我要借皓粼之力,致於青云之上了,以后可以锦衣玉食地养你了,你却怎么反而阻我?怎么?你宁愿吃糟糠,不愿食脍炙么?”

    “夫君此话怎讲?”

    “周皓粼回来了,他必是见我解除了党锢,所以举荐我,故有召也!”

    “周君?在君不是在并州么?”

    “前几日阳翟城中乱了一天,晚上周皓粼到郡,显然是太守遇到了大麻烦。我刚才问了前来相请的方君,皓粼刚到郡里不久。他方到郡府,太守即召我入见,如此急促,说明你的夫君我,要得郡朝大用了!”

    荀攸智谋过人,之所以到现在还没有出仕,不是没有出仕之意,而是因为朝廷党锢,没有机会。

    此前,同族的荀彧虽然先后举荐过他,奈何时任太守给的职位太低,他虽为寒士,自恃才高,却也不屑去要,今夜方悦奉周澈命令前来请他,他从蛛丝马迹中判断出:这一回必是能得重用了,故而毫不犹豫,当即令妻子取来冠带衣服,穿好,又从墙上取下几年前周澈赠给他的百炼长剑,坐在床上,抽剑出鞘,对着室外的落雪,弹了一弹,吟道:“藏剑十年兮,一朝露锋!”

    辞别妻子,带剑出了院门,随方悦前去太守府的路上。

    在去路上,荀攸他细问了阳翟的情况,神情变得严峻起来,叹道:“我向来自负智谋,与皓粼相交数年,今日方知他远胜於我。”他叹的不是周澈在阳翟的应对处置,而是周澈竟然早在几年就未雨绸缪,查清了波才、波连的党羽,这份“远见”让他叹服。

    他不由想道:“前几年,皓粼巡察颍北,至阳城时,似对铁官刑徒甚感兴趣。莫非,他那时就看出了太平道将要造反么?”

    ……

    在中军帐周澈向各部交代完毕,他与荀攸、方悦、王慧四人骑上马,同那小吏齐去太守府。

    正晚饭的时候,经过几天的激战,波才终於带兵退却,百姓暂时放下了心,家家户户炊烟袅袅。若在此时於城中催马疾驰,或会给百姓带来不必要的惊扰。波才的麾下都是乌合之众,虽然算上精壮、连带妇孺号称十万之众,围城亦长达六日,但毕竟不是正规军,缺少大型的攻城器械,对城内的民居并没有造成什么损害。

    现在他兵马已退,行走在城中,除了街上比较脏乱,时不时有巡逻的郡卒经过,并及偶尔会碰上几个负了轻伤的郡卒、民夫闲走之外,大眼看去,竟已与往日并无太大的不同了。

    不管战争多么激烈,战争总有离开的那一天。

    已是三月中旬,不知觉间,天气渐渐转暖。落日余晖洒照街上,闪耀人眼。

    周澈策马徐行,迎对细细的晚风,听着马蹄得得之响,闻着道旁里巷中传来的黍米之香,感受着这难得的战后平静。

    荀攸似乎与他颇有同感,随行在他的马后,一路上亦无一言说出,直到了太守府门外,方才开口说道:“这归来的探骑也不知是否带来了汝南的消息?”

    不管是波才还是刘辟都主力尚存,只要给他们一些时间,他们肯定能把溃散的部众重新收拢,这是郡朝诸人的共识。不管探马带回情报是什么,有一点不会改变,那就是周澈方才所说的:“此贼一日不死,我郡中便一日不得安宁”。换而言之,至少短期内,在朝廷的援军到来前,颍川、汝南的战乱绝无平息的可能。

    公家的事既已不须多想,那么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周氏全族都在安成,周澈很担忧。

    不过荀攸他则更担忧的是整个帝国的局势:“太平道信众遍布天下,作乱者定非仅颍川一郡,也不知探骑有没有带回三河、汝南、南阳、陈留、陈国诸郡国之消息。”

    三河:河内、河南、河东,属司隶校尉部,乃是京畿,或与颍川接壤,或距颍川不远。汝南、南阳等诸郡国则皆与汝南接壤。

    如果在它们的境内也像颍川一样,动辄数万人造反作乱,那么朝廷平叛的大军就算及时出动,怕也难以迅速挽回局面。

    尽管荀攸此前从未出仕过,蛰居颍川一隅,只是一个白衣寒士,但并非只会寻章雕句的腐儒,亦非足不出户、不知天下事的庸儒,他交往的朋友多是名门子弟,常於远行访友的途中观望地方民生,经常与友人议论朝政,对而今阉宦当权、民不聊生的局面还是很清楚的。

    一旦朝廷不能迅速扑灭太平道的叛乱,那么朝中说不定就会有野心之辈趁机而起。

    太平道信徒虽众,皆为乌合,或会得志於一时,迟早会被朝廷扑灭,此为癣疥之疾,而倘若真有握有兵权的野心之徒趁此机会生事,那就是心腹大患了。这汉家的天下,从此怕要危矣。

    通红的夕阳渐落於城下,暮色苍茫。

    荀攸对未来的担忧只是出於推测,这乱的将是大汉的天下,受苦的将是万千黎民。

    在门口戟士的沉默注视中,周澈等人步入太守府中。

    周澈、荀攸二人入到府内,登入堂上,发现一干郡吏等人已经在了。

    二人向颍川太守行礼毕,各入坐席。大约因为有心事的缘故,又同时郡朝有资格参与会议的吏员尚未到齐,太守坐在上首,只闭目养神,并不说话。

    他不说话,周澈是客军,自也不好开口。

    暮色深重,堂内越来越昏暗幽沉。起了晚风,院中槐树枝叶簌簌。一众郡朝的吏员默然静坐,显得堂上的气氛颇是压抑。

    又等了会儿,计吏郭图、贼曹椽杜佐等人络绎到来。

    太守睁开了眼,恍然醒来似的地茫然坐了片刻,向堂上左右两侧看了多时,眼神终於对上了焦,说道:“噢,噢,诸君都来了啊?”

    堂中幽暗,身为下吏,又不能失礼地盯着文太守看,周澈没能瞧清他的模样,只听得他的声音较之白天见时似乎更加疲惫了。

    “这么暗,怎么还不点烛火?”

    坐在左侧最末的贼曹椽杜佐起身,小步行至堂门口,拍了拍手,唤来候在廊上的侍女,吩咐说道:“点灯。”

    堂中几个角落置放的有青铜灯架,上有蜡烛。几个穿着墨绿色襦裙的女婢鱼贯步入堂上,将烛光点亮。随着烛火亮起,驱散了昏沉,堂内明亮起来。

    颍川太守说道:“诸君想必已知,这么晚召诸君来,不为别事,周度辽先前遣派出去的探骑回来了。”

    钟繇应声问道:“回来了几骑?”

    探骑是周澈派出去的,总共派出去了十二骑。

    三骑往东,去长社、鄢陵、颍阴方向。三骑往南,去颍阳、郏县、昆阳方向。四骑往西,其中两骑是去洛阳送“捷报”兼请援军,另外两骑则是去阳城、轮氏方向。向北去的有两骑,出了阳翟向北不远就是颍川郡的边界,这一路最好打探,任务也最轻松。

    把这些探骑派出去后,周澈和太守商量过。堂上诸人当时都在,因此皆知。

    太守答道:“截止目前,共回来了五骑。”

    “都是哪五骑?”

    “最早回来的两骑是去北边打探敌情的,北边并无大股贼兵,只有少量趁机闹事的乡里无赖。……,接着回来的是去南边的。去南边了三骑,只回来了一骑,他们在汝水南岸遇到了贼兵的大队人马,折了两骑。据这回来的一骑禀报,郏县、襄城两县确定已经失陷。”

    “这三骑回来之后,我即马上派人去请诸君前来议事了。就在你们到来之前,又回来了一骑,是从东边回来的,长社、颍阴无恙。噢,对了,元常,公达,你两人可以放心了。”

    钟繇家在长社,荀攸家在颍阴。长社、颍阴无恙,就说明他两人的宗族无恙。

    荀攸松了口气,钟繇亦是面上一松。

    早在波才起事前,周澈因知日后将会有一个“长社之战”,就曾因此劝过钟繇,劝他把族人转移到阳翟。钟繇倒是同意了,奈何他家中的长辈不同意。

    他长辈认为:别说波才尚未作乱,即使波才作乱了,作为地方上的名门冠族,他们钟家也不应该畏敌而逃,不但不能逃,反而应该带头出来,聚集忠义之士,卫护乡里周全。

    对钟家长辈的这份风骨,周澈还是相当佩服的。

    有道是“尽人事,听天命”。该说的话他已说了,钟家的长辈既不同意,他也没有办法。

    周澈听完太守的话,就起身对着众人说道:“某总共往东边派去了三骑,而今只回来了一骑,而另外两骑的消息………东边还算太平,他们在路上碰到的贼兵不多,那两骑因而继续往东去,去陈留、陈国、汝南方向,打探这三个郡国的消息了。”

    周澈派出去这十二骑,除了负有打探本郡敌情之任务外,还有“视情况打探邻郡敌情”的任务。往南去的三骑才刚离开阳翟不到五十里,就在汝南南岸遇到了“贼兵”的大部队,自然无法再继续向南,去打探南边的南阳郡情况,而往东去的这三骑运气不错,既然没有碰上“贼兵”的主力,自然需要继续向东,去打探陈留、陈国、汝南三地的情况。

    钟繇道:“阳翟解围之日,贼兵四处溃散,如今只有去南边的探马遇上了贼兵的大队,去东边、北边的皆报:没有明显敌踪。如此说来,波才应该是正在南边聚拢贼兵了。”

    颍川郡十七县的方位,郡内山川林木的形势尽在他的脑中,不需要地图,他就可以分析敌情。

    他问道:“北边两骑、南边一骑、东边一骑,这是总共四骑。周度辽方才说总共回来了五骑。敢问将军,剩下的一骑可是从西边回来的么?”

    “没错。去西边的总共四骑,两骑去洛阳,一骑去轮氏,一骑去阳城。去洛阳的路远,就算路上太平无事,今天肯定也回不来。去轮氏的亦未归来。回来的是去阳城的。”

    “阳城情形如何?”

    “唉,也已失陷了。”

    钟繇面带忧色,说道:“阳城失陷,轮氏怕也不保了。”

    轮氏在阳城西边,两地相距仅有五六十里。

    贼曹橼杜佐说道:“周度辽刚才说,去南边的三骑折了两骑,只回来了一骑,那么以此类推,去轮氏的探骑至今未归,说不定也是折在路上了。”

    他的这个推断很有道理。从阳翟出发,到阳城和到轮氏的距离相差并不甚远,此时去阳城的已归,去轮氏的却未归,那么确实很有可能去轮氏的已经死在路上了。

    “探骑带回来的情报大致就是如此,诸君,有何见解?”

    这时主簿陈鹤取出地图,铺在地上,首先发言。

    他指着地图说道:“根据探马回报,郡北、郡东皆无大股贼兵,而往郡南、郡西去的探骑则分别都碰上了贼兵的大队人马,并且,郡南的郏县、襄城,郡西的阳城等县也皆已失陷。很明显,波才这个贼子现今肯定就在汝、颍之间,贼兵的主力也就在这里。”

    汝、颍之间,即汝水与颍水之间。阳翟北临颍水,向南不到五十里是汝水。

    计吏郭图颔首,说道:“阳翟北临颍水。波才兵败之日,数万贼兵仓皇夜溃,他们没有足够的渡船,过不了颍水,也只能向南逃窜。且则,南边的襄城、郏县,在波才围城的时候就已陷入贼手,兵败之后,贼兵们下意识地往这个方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