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海图志-第20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甲。”
郑冲闻言大喜过望,当下一行人跟着独杖和尚来到粮库后面查看,果然这里修建了许多木屋,里面放满了各种旗帜、战袍、铠甲、兵器等等,甚至还有生铁、硝石、硫磺等物资。看来铁山大营内不但存粮丰富,各种物资后金军也囤积了不少。郑冲便命人清点这些仓库,并派人看守好。
傅青主随手拿起一件后金军铠甲后,皱眉道:“公子,这许多建奴战袍、铠甲、旗号在此,不如再冒一次险如何?”
郑冲闻言一愣,跟着道:“先生的意思是,我军换了这些建奴军服,接着去偷袭铁山邑?”
要夺下铁山半岛,必须夺下铁山邑。待得夺下铁山邑后,沿海岸往南便是宣川,距离皮岛海路只有八十里,距离铁山陆路也有百余里,那里是沿海之地,地势平缓,广有良田。当年毛文龙占据铁山、宣川之地,便是多在宣川开垦田地养民。若能夺下宣川,便可屯田养兵,招收更多的辽民守土,东江镇便可自给自足。
自从后金军夺占铁山后,宣川之地的明军便不战而走,他们是走海路撤回皮岛的,如今明军复占铁山大营,的确可以考虑重占铁山邑,进而窥视宣川。虽然铁山和宣川都是朝鲜之地,但在两个大国交锋的前沿,这两个地方便注定会成为战场。
郑冲沉吟片刻后道:“昨夜厮杀,也不知有没有建奴兵卒逃走,若是有漏网之鱼,只怕回去报信后,铁山邑的建奴便会有了准备。”
傅青主颔首道:“不错,所以我才说是赌一赌,若兵临城下,赚不开城门,那边强攻好了。铁山邑始终越早拿下越好!”
郑冲嗯了一声道:“这倒是,现下建奴铁山大营主力兵马被我军歼灭,铁山邑那里料想军马不多,可趁冬日建奴援兵迟缓,顺势拿下。若是等到开春之后,建奴军马源源不断东援,那就棘手了。还有沈世魁那里,夺取铁山邑,还需他麾下兵马为主力,我还得与他商议才是。”
傅青主思忖片刻后道:“公子,现下先派俞硕明领夜不收小队前往铁山邑查探敌军虚实,再命于孟熹拷问建奴俘虏,查问建奴部署,两边消息对照后,再做定止。”
正说话间,独杖和尚、俞硕明两人匆忙赶来,俞硕明气急败坏的道:“公子,沈世魁派人来强行接掌了粮库和其他仓库!”
傅青主等人均是面上变色,傅青主急忙道:“公子,先前皮岛受困,大敌当前,沈世魁有求于我等,自然会言听计从,如今大敌一去,他定然会防备我等。他手下有一万余兵马,我等兵少,不可与他正面冲突!”
傅青主是担心郑冲年少气盛,受不得这种气,不想郑冲却淡淡一笑道:“我早料到他会这般,换做我是他,也会这样干。如今缴获这么多粮食,定然是要在自己掌控之下,方才会心安。”
当下郑冲对独杖和尚、俞硕明、于孟熹三人道:“请僧兵营收兵回皮岛上屯驻,勉之(俞硕明字),你领夜不收小队前往铁山邑哨探,于七你带领亲卫队找沈世魁所部讨要几名建奴将佐前来拷问,问明建奴军情!其余我部兵将皆收兵回皮岛驻扎,将粮库仓禀交给沈世魁所部,我们不可与皮岛明军起冲突。”
于孟熹皱眉道:“公子,但若是他们欺负到我们头上来呢?”郑冲淡淡说道:“若是敢欺负到头上来,你们打回去便是了,何必来问我?!”于孟熹等人当即领命,各自分头行事。
第254章 战功如何分()
就这样郑冲所部让出了粮库仓禀,也不与沈世魁所部起争执,郑冲也没去找沈世魁理论什么,只是在大营内外查看此处地形。中午时分,沈世魁或许是心中有愧,主动差人来请郑冲前往铁山大营赴宴,说是要商议大事。郑冲知道沈世魁想商议的是什么大事,无非是战后这些红利如何瓜分,战功如何申秉,当下欣然带着傅青主等人前往。
来到铁山大营最大的帐篷之内,这里原本是阿山的帅帐,可惜现下已经换了主人。到了帐内,只见沈世魁领诸将起身迎接,沈世魁更是热情的拉着郑冲的手道:“此战得胜,皆是郑守备功劳,请我与一同上座。”
郑冲微微皱眉,只觉得沈世魁这份热情有些虚伪,而皮岛诸将自副将金日观、沈志祥以下人等,也均是面色不一。有些将领面带崇敬之色,有的则是面带愧色,有些则是目光中不怀好意,带着深深的戒备,总之不一而足。
侯隆侯大监军也被沈世魁请来,正坐在沈世魁帅位右侧,沈世魁左侧的位置悬空,看来是给郑冲留的。
当下郑冲也不客气,在沈世魁引领下坐了帅位左侧位置,与侯隆一左一右坐在沈世魁两侧,傅青主则坐了客位首席,其余诸将各自坐定。
坐定之后,沈世魁喜气洋洋的说道:“昨夜一战,战果颇丰,今早打扫战场,记点战果,忙碌了一上午,未曾与郑守备会面,还望见谅。”
郑冲淡淡说道:“不妨事,战后诸事繁多,沈将军忙碌也是情有可原。”
沈世魁见郑冲如此沉稳,微微有些惊讶,当下客气说道:“现下战果已经点算出来,侯监军也在,便请郑守备来,商议一下,看看该如何上奏朝廷报捷。”
侯隆这时候才开口道:“沈将军,你说吧,咱家也等着听战果呢。”
沈世魁取出一纸文书朗声道:“昨夜激战,阵斩建奴贼将正白旗固山额真阿山、镶红旗副都统叶臣,杀甲喇章京、牛录章京十一人,取下建奴首级两千五百余级,生擒建奴三百余人。这些可都是真鞑子,并非建奴汉军!只因许多尸首被火器轰碎,有些沉入海底,未能取得首级,但据被擒建奴口供,此趟建奴出兵五千余人,该是全军覆没了。这捷报上,我们呈奏取得首级之数便按两千五百余级上奏,但杀敌人数还是按五千奏报,不知两位意下如何?”
郑冲点点头道:“昨夜以火箭破敌,许多尸首或被轰碎,或被烧焦,还有些沉入海底,未能获得首级,这是实情。建奴出兵五千有余,最后也没逃出几人,奏报五千乃是实数。”
侯隆听郑冲这般说了,当下也道:“本监军也没意见,就按五千奏报便可。”
沈世魁笑了笑接着说道:“另外昨夜杀尚可喜所部叛军两千余人,投降我军的也有两千余人,更捉得尚可喜、许尔显、班志富等贼将,救出被其裹挟的百姓五千余人。这奏捷文书上,也照实上奏,不知意下如何?”
郑冲与侯隆也没有意见,昨夜攻破铁山大营之后,尚可喜所部临时营地也很快被明军攻破,里面五千余辽民百姓也都被成功解救出来,郑冲说过的话成了现实,他真的带领明军救出了被尚可喜裹挟投敌的百姓,这让投降的叛军们心安不少。
接着沈世魁又道:“昨夜一战后,阵仗上缴获兵器铠甲极多,更夺下建奴大营内的粮仓府库,计点得各种粮食十万石,布匹五千匹,铠甲五千副,兵器……”沈世魁将缴获的各种物资都细细念了一遍,以示他没有藏私。
念完之后,沈世魁合上文书,看着郑冲说道:“此趟多赖郑守备那新式火箭发威,方能战胜建奴。报捷奏章中,郑守备自然是首功,除此之外,那两千五百余级真鞑子首级中,分五百级的战功与郑守备及贵部将士。另外击杀叛军的战功之内,再分一千级首级战功与贵部。所缴获的粮食及其他物事,分两成与贵部。不知这般分配,郑守备意下如何?”
沈世魁的话才出口,侯隆侯监军就不满的重重哼了一声,沉声说道:“沈将军,你这般也太欺负人了吧。昨夜一战,郑守备领亲卫一直在前沿厮杀,咱家在阵后是看得真真切切的,也是靠着郑守备所部炮队发射火箭,方才扭转局面,最后也是郑冲领军一马当先,追杀建奴溃兵!就算郑守备所部军功不占七成,但至少也要两家平分战功才是,何以真鞑子首级才给五百级的战功?”
此言一出,帐内大多数皮岛明军将领都面带羞惭,昨夜一战,除了一直坚守最前沿的三千明军外,其余皮岛明军多是最后追击时才上阵的,甚至许多后面赶来的明军连活着的八旗兵都没见到,就只看见满地的尸首而已。而三千明军中起到中坚作用的,还是郑冲所部,最后击杀建奴最多的,其实还是郑冲所部的炮队,至少一大半建奴是死在火箭之下的。
是以侯隆这般说来,许多皮岛将领也觉得沈世魁这般分配战功,也太有失公允。很多人都认为侯监军说得不错,至少两家对半平分战功,才算是合理的。
说起明军战功分配来,明军各部将领都很熟悉,郑冲却是头一次遇上,只因前面郑冲参加的战斗都是郑氏一家海战所获,因此没有这种分配战功的矛盾。
明朝实行以斩首来论军功的制度,这是效仿秦朝曾经实行的军事制度。秦朝以斩首授爵,而明朝则赏银或论军功升级。一颗首级可换赏银多少两,总无一定的价值,随具体情况而定,从5两到30、50两的都有(市价在变,首级价值也在变,可见人头真是有市、有价的)。
敌人首级论军功,怎么论,各边情形和不同时期,也不一样。有斩首一级就升一级的,也有要攒2到3颗脑袋升一级的。攒脑袋不是说把人头存起来,明军出征,有专门的官员纪功(主要是兼负监军任务的御史或给事中),把首级送他那里验看了,记录在案即可。
但很多边军、水师之内,如何分配首级则多数都是主将说了算,记功的官吏也只是统兵大将的文书而已。至少之前郑冲只在郑氏水军内待过,郑氏军中如何分配军功,就是各级将领和郑芝龙说了算。
每次战斗都是将首级统一收集起来,然后各级将领按麾下将士表现奏报军功,也就是说每个有功将士名下可分得几个首级的军功。一般首级可换赏钱,也可积攒后换得军职升级,这就看将士自己决定了。
统一分配军功有利有弊,好处就是战场厮杀混乱,士卒不会因为忙着割首级而贻误战机,坏处也显而易见,战功分配被主帅大将把持,会有失公允。
明朝主要是防御作战,斩获首级不易,所以斩首一百、二百级就是大捷。据说明中期明武宗亲自率军与北虏大战,冒着“銮舆失陷”的风险,辛苦一场,只带回来16颗敌首,虽然武宗的功勋或许有后世满清修史时的歪曲,但明军对首级军功的重视却是实实在在的。由于首级重要而稀缺,于是成为军中一种可以用来交换的商品。
有些军官(尤其是那些主将大官带到军中的亲随),自己打仗不敢向前,看见别人获首级,又艳羡,就要么用强夺取,要么开高价买过来。他们的目的只为升级,而有些士兵更重现财,也乐意交换。这就使斩获敌首失去了激励将士的初意,在军队中形成首级交易的歪风。
同样的在郑氏水师之内,也有这股歪风,不过郑芝龙所部还算略微公允,不会贪墨将士战功。不过郑氏之内用钱财换首级的事还是有,有些为了钱财的将士也乐意将首级换取赏银,这在郑氏之内并不禁止。
还有更坏的一种风气,也是古代军队中常见的习气,就是杀平民冒功。大军出师,最遭殃的总是百姓,敌方之民自不必说,就是己方小民,也往往无辜遭难。明代有一句民谚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