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明海图志-第9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降弥隆!

    顿了顿郑冲又补充道:“今后我郑氏要打造三大舰队远航,以现下的码头、船坞及造船作坊来说,格局都太小了,我本来就像建议父亲扩建一应码头、船坞,现下正好,一场大风来了,旧有的都倒塌了,正好重新建造新的船坞、码头!正所谓,旧的不去,新的不来!”

    郑氏诸将听了都佩服郑冲的远见,别人只能从这场灾祸中看到绝望,而他却能从灾难中看到希望。

    郑芝龙哦了一声问道:“新的船坞、造船作坊?”郑冲道:“正是,其实孩儿早前已经有了全盘的建造计划,我们郑氏要打造新式的泰西大帆船,还要打造更加快速的飞剪船,还有新式火器、火炮。原有的船厂、火器作坊格局都太小了,因此只有扩建。我们要造五千料的大帆船,比龙须号还要大,我们要造更快的飞剪船,这飞剪船去最远的泰西诸国只需要三个月时间!”

    此言一出,郑氏诸将一片哗然。此时的帆船航速奇慢,泰西诸国的大帆船来到远东最快也需要一年的时间,对于在场的航海商贸老手们来说,他们都知道这种航速对于海上贸易意味着什么。

    郑芝龙都有些激动的问道:“真能造出这么快的帆船?”郑冲毫不犹疑的道:“是的父亲,这类船有小的干舷,较少的上层建筑,不仅改善了船舶稳性,而且可以充分发挥帆的作用。船几乎贴着水面航行,体型修长,船身长度为船宽度的六倍,这样能减小海水阻力,以提高航速。在船首部水线面有内凹,长长而尖削的曲线剪刀型首柱,在海上能劈浪前进,故曰飞剪。首柱也延伸了船体的长度,沿首柱外伸一斜杠,就可在首部多悬一些支索三角帆,有利于扩大撑帆之体。空心船首使船在浪中便于抬首,提高了此船在浪中的航向稳定。后体逐渐变廋的有倾度的水线十分协调地过渡到狭窄的圆尾,与优美的船首型式和谐地混成一体。这类飞剪船更明显的是帆面极大,一般使用三至四根桅杆,全装备泰西软帆,往往用高桅,其高度达船长之八成,在顶桅帆上还挂有月亮帆和支索帆,有时在船之两侧还有外伸帆桁,称翼帆杠,可挂翼帆,更加大了帆的横向帆面。因此,这种飞剪船能跑出极快的航速来!今后我郑氏一旦有了这种帆船,不论是海贸、海战,都能以快取胜!”

    在场的都是郑氏心腹大将,也都是航海的老手,虽然郑冲的描述中还是参杂了一些后世词汇,但他们还是听懂了郑冲对这种船的描述,纷纷惊叹起来。

    郑芝龙则兴奋的连连搓手道:“这种船真能造的出来?”郑冲道:“一定可以,但需要改造船坞和船厂以及所需的木料加工场等等。如今灾民成千上万,我们可以召灾民替我们修建,而且所需工钱只是平时的一半即可。”

    郑芝龙一拍桌案道:“好,这赈灾的事我们郑氏一定要做。”郑冲嘴角微微一笑,接着说道:“以工代赈除了替我们郑氏修建所需的船坞、码头、船厂之外,还可替百姓重修各地城内损毁的建筑、清理街道,尽快恢复各地民生。当然这些重活都是要青壮灾民来做,而老弱妇孺也可做自己力所能及的防备疫情之事,便是灭鼠灭蝇,熬制防瘟疫汤药,四处泼洒石灰灭瘟疫等等。这样将会让每一个灾民都有事可做,也都有能力赚得养活自己的口粮,一家所得也可有积累的钱粮,足够他们熬过寒冬,支撑到春耕夏收的了。”

    郑芝龙哈哈笑道:“好、好、好,这种善事我郑氏一定要好好做好才是!”

    郑冲闻得郑芝龙连说三声好,知道已经说服了郑芝龙,也不必说最后这一个好处了,但郑冲还是说了出来,便是想更加坚定郑芝龙出钱粮救灾的决心。

    “父亲,还有最后这一样好处,这才是我郑氏这趟最大的好处。”郑冲缓缓又道。郑芝龙连忙说道:“你快说说看。”

    郑冲沉声道:“父亲做这福建总兵已经快一年时光了,但在这福建各处军伍之内,不服我郑氏的将佐其实还有许多。我郑氏如今能真正控制的军营、兵将,除了我郑氏旧部之外,也就是沿海几处州府卫所兵将是我郑氏心腹,其余都是面和心不合的。”

    郑芝龙缓缓颔首,面色凝重起来,郑冲说的正中他的要害。自从郑芝龙受招安以来,先是官封游击,而后逐渐靠剿灭海寇的战功才升至福建总兵的。此前剿灭海寇,一直是在沿海几处州府用兵,福建八府一州之地,只有泉州、福州、金厦等地卫所军兵听命于自己,而福建内地几个州府的军将兵马大多都是阳奉阴违。

    在明末这个时代,卫所军将大多都是世袭的,你爹是千户,你长大了可以继承你爹的千户之职,而你要是个卫所小兵,长大后也只是个小兵。所以这个时代的明末,领军大将一样是要看出身的,所为将门就是这么来的。

    而郑芝龙出身海寇,本来就不是什么好出身,加上之前郑芝龙为寇时,一直在与福建官军作战,与许多将领都结下过梁子,是以除了沿海之地的兵将这些年被郑芝龙用各种手段收服之外,内地一些州府的军将却都不是郑氏的心腹。

    郑冲缓缓说道:“这一趟赈灾,父亲大可上禀巡抚衙门,以总兵官的身份调动各地驻军参与救灾,要是谁救灾不力,或是还与父亲阳奉阴违,父亲大可借此机会铲除!此乃以仁善之名,排除异己,谁也无话可说!”

第111章 郑冲的打算() 
听完郑冲的话后,郑芝龙目光一寒,食指轻叩桌案沉声道:“福建八府一州,福州、建宁、延平、邵武、兴化、泉州、漳州、汀州八府,加福宁州一州,算来也只有福州、泉州、金厦诸地为我郑氏所掌,余者皆貌合神离之辈。冲儿计较得是,本来此趟与红夷和谈之后,为父也打算抽出手来,好生整顿麾下各部军务,免得我这福建总兵总是令不出水师。此刻借调集各路军兵救灾为名,正好剪除异己,一举两得!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郑氏诸将一起赞道:“大帅英明!公子多智!”

    父子俩受了一顿马屁后,郑芝龙却忽然皱眉道:“不过赈灾这件事我郑氏还是不方便直接出面,特别是以为父的名义,冲儿你可知为何?”

    郑冲微微一鄂,赈灾就赈灾,还有什么不方便的?当下老实道:“还请父亲指点。”

    郑芝龙缓缓说道:“为父官拜福建总兵,这赈灾之事总归是属民政之事,该巡抚衙门管的事,为父插手太多,终归不好。”

    郑冲明白过来,这里面还有官场的门道在里面,当下急忙冥思苦想起来,跟着眼前一亮,已经想到办法,当下急忙道:“父亲,孩儿的师尊不是正在府上做客么?若是能说动他出面来挑头做这件事,我郑氏在背后钱粮支持,是否妥当?”

    郑芝龙闻言笑眯眯的说道:“玄扈公德高望重,三朝老臣,如今又是致仕归家的身份,正好适合。冲儿,玄扈公那里,便交由你去说服,为父先给你三十万两银子,稍后你拿出个详细章程来,赈灾重建之事便全部交给你去办理。”

    郑冲喜忧参半,赈灾重建需要多少银子,郑芝龙如此小气,只给三十万两银子,但喜的却是他想要的主持赈灾重建的大权终于到手,当下道:“父亲有命,孩儿自当遵命!”

    郑芝龙便对一旁的郑府管事殷牟道:“稍后你去账房调三十万两现银给公子。”殷牟应了。郑芝龙随后又对诸将吩咐道:“教传令各地,冲儿稍后办理赈灾重建之事,各路将领皆需听他号令,不得有误!”诸将一起大声应了,心头均是暗想:“看来这大公子极得大帅信任,已经是郑氏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人物了,今后当好生结交才是。”

    随后郑芝龙又吩咐道:“此趟我郑氏也损失颇重,二弟,从速整备商船,将剩下的货物尽快运到台湾出售,换回银子来。卖了货物后,多收购些台湾粮食回来,嗯,还有药材也收购些回来。”

    郑芝虎大声应了,跟着轻轻碰了碰身旁的郑冲,低声道:“你放心,这趟二叔把你的货一并拉去出售,定会帮你多买些银子。”

    郑冲却还在盘算如何赈济灾民,这时候才回过神来,是啊,自己那批货物也是折损了一半,原本已经与包德尔谈好了,能卖九十二万两的货折损大半,只怕连五十万两都卖不到了。

    商议完大事后,郑冲与郑芝虎一道辞出四海殿,郑芝龙则乘船赶回福州去了,这趟他要借赈灾之名,整顿军务,铲除异己,便要先得福建巡抚沈犹龙的支持,他需要回福州亲自坐镇与沈犹龙等人周旋。

    郑芝虎边走边道:“阿冲,这趟赈灾只给你三十万两,是不是太少了些?要知道多少灾民等着吃饭的,实在不够,二叔这里还可以给你十万两。”

    郑冲闻言,心头一暖,急忙道:“我怎么能用二叔的钱?二叔你不必担心,我自有办法。”

    说罢,郑冲辞别郑芝虎,自回清乐斋去了,郑芝虎看着郑冲背影笑道:“年青人就是倔强,看来这趟大哥是有意让他磨练磨练,三十万两去赈灾重建?杯水车薪呐,嗯嗯,年青人太顺了也不好,是该吃点苦头,遇些挫折了。这天灾岂会是那么好救的?大哥定是想让冲儿受些挫折,最后再出手相助吧。”

    赈灾、重建、防疫三件大事需要多少银两呢?郑冲心中已经粗略估算过,仅安平镇一处就需十五万两,泉州那里估摸需要八十五万两。

    这还只是安平、泉州两处?金厦呢?漳州呢?需要多少?郑芝龙只给了三十万两,郑冲何尝不知道这是郑芝龙又再给自己出难题了。

    郑冲没听到郑芝虎的话,心头却很明白。回清乐斋的路上,他都在盘算着银子缺口如何弥补。回到清乐斋后,张灵素急忙将郑冲迎入屋内。郑冲三天没回来,此刻回来,只见他衣裳脏乱,脸上倦容满面,心头颇为心疼,急忙命映雪打来热汤水给郑冲梳洗沐浴。

    郑冲洗浴之后,脑中还在不断思索,最后实在是困乏了,倒头便睡,一觉睡到天黑才醒。起身后,张灵素已经准备好了饭菜,见得热腾腾的饭菜,郑冲心头又是一暖。

    郑冲请来徐光启、艾儒略一道用饭,张灵素一旁陪坐,要请徐光启出面筹办赈灾之事,便要说服徐光启。徐光启忧国忧民,这等赈济灾民的大好事,或许不须多费唇舌吧。

    当下在饭桌上,郑冲便将赈灾之事说了,但并未直接开口请徐光启出面,而是委婉的道:“这赈济灾民之事,我已经与家父说了,但家父总是顾虑重重,而且只给了我三十万两银子,便要办这赈灾之事。徒儿自觉身上担子重,特来请教两位先生的意见。”

    艾儒略听了之后先是夸赞了郑冲的善心之举,随后表示他会号召在福建的信徒一道捐献钱财,帮助赈灾,他还会号召来明国做生意、传教的外国商人们也捐钱,多募捐一些来替郑冲分担压力。

    郑冲却对艾儒略老师的热心表示了礼貌的谢意,他并不看好基督徒的捐献,福建能有多少教徒?脚趾头都能数过来,这些人能捐多少?更何况他们自己也遭灾了,能自保就算不错了。至于来明国的西方商人、传教士,那个不是冲着利益来的,能捐点算是给艾儒略面子,实在不可能捐多少。

    徐光启闻言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