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末风云起-第69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傅、穆师傅、吴大夫、何大夫等一众具有卓越贡献的匠人和医师,则是都被封了子爵。还有军中功劳卓著的中下级军官也得了男爵的封赏。
而前朝的周王朱恭枵,则因为是皇后的父亲,被封了一个祥符伯。因为主动迁府而居,又被赏了五千银圆,作为新居翻建的补偿。当然,周王府的价值,是五千银圆远远不能比的,这也只是表示李岩的一个姿态而已。
受封的人员基本都有军职,都在军中职守,所以大多数都没有在北京领赏谢恩。这些爵位,包括王爵,都没有食邑,没有宅邸,只是每年能领到政府的一份俸禄。依爵位高低,从五千圆到两百圆不等,特权也仅仅是在同级别官员中位次靠前而已。至于世袭什么的,诏书里一个字都没有提。
入夜之后,在奉天殿与群臣宴饮。好在奉天殿足够雄伟,能放得下数百人分桌而食。不过中间还有一些小瑕疵,因为宫中的太监宫女人手不够,所以宴会上的菜肴都是极其简单的菜式,而且每桌也只有四个菜而已,只有一个肉菜,还是水煮肉。
不过参加宴会的都是在前朝见过世面的官员,知道朝廷大宴的规矩,不是冲着吃饱喝足去的。而且他们一个个都沉浸在即将起复为官的喜悦当中,自然不会对菜色酒食再做挑剔,反而大赞新皇节俭,实是万民楷模。
第二天一早,李牟就在武英殿里同李岩抱怨开了。
“四哥,”李牟还是直愣愣的说着:“这偌大的紫禁城,只有不到八百太监,不到一百的宫女,刚能勉强照顾到后宫。你看昨天的宴会,多寒酸呀,这可是咱们大梁的开国宴会呀,要是进了史籍,还不遗笑后世?我和你报了几次了,宫中的太监宫女不够,该填一些了,可你就是没有同意。”
李岩没有计较李牟的失礼,毕竟他才刚称帝,李牟一时半会儿改不过来也是常理。而且在这里伺候的都是他原来的护卫随从,都习惯了李牟的风格,也不会有人想要刻意表现,来纠正李牟的礼仪。
李岩笑着说道:“你没听他们说吗,说咱是勤俭节约,是万姓楷模。其实都是走个过场,天下百姓,看的就是一纸诏书而已。而且这皇宫被烧了大半,将来宫中居住的也不过是几个人而已,养那么多太监也是无用。”
“这么大的皇宫,这么多的宫殿,也是要人打理的嘛。”李牟还是劝着:“再说,太监也好找。那些自己净了身的,还有之前李闯和清兵进来时混乱逃出去的,都在京城好几个破庙里聚着,足有好几千人。这些人既没有营生,又不能与普通百姓相处无间,迟早是个祸患。而且,现在宫里这些人都是前朝的奴才,四哥不是也要找些信得过的嘛,早些准备没坏处。”
李岩摇头,解释道:“我不打算用太监。后宫清誉是一回事,另说。虽说这些人中也不乏忠义之士,可是更多的还是贪婪,弄权,卑劣之人。外人看见他们是皇帝的亲信,可是他们做的事,有几分是秉承皇帝的意思,又有多少是他们拉大旗作虎皮?他们虽然没有子嗣,可是哪个没有几个亲戚?他们手中有了权,也一样给他们的亲族牟利,甚至比世族有过之而无不及。这种亲信,不要也罢。”
李牟想了一会儿,才开口:“四哥,咱们是亲兄弟,我就直说了。你这里自然没有问题,可是将来呢?元征将来继承大统了,他可不像咱们这样一路亲力亲为走过来,手下弟兄都是可以交托性命的兄弟。没有这些皇家鹰犬帮衬,你让他将来怎么办?”
李岩很欣慰,他能感觉到,李牟是真的没有野心,是真心为他着想。之前的嗣子问题,现在的太监的使用问题,都能说明他真诚的态度。此时李岩倒是对李牟有些内疚了,不过瞬间的犹豫之后,他还是没有改变初衷。
第七百一十章 初步设想()
李岩解释道:“这要靠教育和培养。儿孙们若是从小到大只圈养在这宫墙之中,自然不会有什么长进。不但要教给他们知识、经验,而且还要让他们有机会接触各类人和事,有实践的机会。他们自己不糊涂,才能不被别人糊弄,只要军队不乱,绝大多数官员,还是能实心办事的。至于那些在外边的太监,把他们安排到皇庄去劳作,要是不甘寂寞犯事了,那也就不用对他们客气。”
李牟摸着胡须,说道:“就是说这个军队嘛,咱们不会把仗留给孩子们打吧?”
“这世界大的很,还愁找不到对手?总归是有机会让他们锻炼就是了。要不然,就像明军一样,空有几百万的数额,可是有多少人是能战的?这都是教训,要有合适的制度,来杜绝这样的事情发生。”李岩语重心长的说着。
李牟皱眉道:“四哥,这话可不对,也不能老打仗呀。钱粮是一个麻烦事,再说了,不论百姓还是士兵们,也没几个愿意拿命去换官爵和薪饷呀。以前因为打仗,可没少亡国的。所以还是趁现在,百姓跟士兵们还都没有安稳下来,还愿意去拼命,赶紧打出一个太平盛世来。要不然,等过个二三十年,部队的战力自然会下降。”
李岩笑着摆手,说道:“算了,这个先放一放,以后再说,我自己也没有想清楚。”
他停了一下,之后严肃起来,问道:“牟弟,如果王爵不能世袭罔替,你会怎么想?”
李牟先是一愣,等听清楚李岩的问题之后,才认真的考虑了起来。虽然王爵不世袭明朝之前也有,可是毕竟明朝三百年这么延续下来,即使是封分的诏书上没有说,他也没想别的可能,依然是觉得他的儿孙今后都有了保障。可是被李岩这么一问,他才开始仔细的权衡起来。
李岩见李牟在思考,于是接着说道:“你再想想,老朱家封在各地的藩王,是个什么下场?而老朱家的子孙,又都是什么样的物件儿?要是再过三百年,咱们李家的子孙也遇到同样的局势,咱们是不是该做些什么,不要让后世儿孙再遭遇同样的惨祸?”
“那四哥是什么章程?”李牟来不及思考,只好开口询问。
李岩慢慢解释:“我的想法,是宗室爵位的袭承,除了一个世子降等袭封之外,其他子嗣降两等受封。若是有功者,自然能够加爵封赏,要是有罪的,也可以将爵位剥夺。”
“降两等?是不是对儿孙太苛待了?都是自己骨肉,还平白差出一级来,这~”李牟皱着眉头说着,显然对李岩的设想有不同意见。
李岩笑着说道:“你别急,我还没说完。亲王、郡王之下,我打算只设置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恩中尉、承恩中尉四级。再以下的,就没有爵位和俸禄了,与平民百姓无异。”
“这,这,这~”李牟马上就要发表意见。
李岩抬手示意一下,制止了李牟的话头,继续道:“虽然儿孙们没有明朝的宗室过的安逸,可是我不打算禁止他们出来做事。不论文武,也不限制商农,他们自己有多大本事,就做多大事业。但是,与其他官吏商农一样,不能滥用职权,不能偷逃税赋。有功会升赏,有过也会受同样的责罚。他们凭自己的本事过活,不比顶着一个宗室的名头,被圈养在城里要好的多?儿孙们想要过的好,就要自己知道上进努力,总比一个个都变成盛世安逸享乐,乱世被屠戮取财的废物要好的多吧。当然,这个制度不独你们,就是我的儿孙,也一样遵从。”
李牟深深的皱着眉头,还在思考着李岩的设想。他也是孩子的父亲,给孩子们创造一个美满的未来,是每个父亲的心愿。同样的,他也不想让自己的后世儿孙遇到明朝宗室那样几乎被屠杀殆尽的惨境。同时,他也觉出里面可能有些危险的东西。
于是他说道:“四哥,这个事情我还要想一想,毕竟是关乎后世的大事,最好能把二哥也找来,咱们兄弟好好商量一下。还有,我觉得这个办法似乎有些问题,若是让儿孙们都能出来做事,万一出一两个能力出众,而且又有野心的,那岂不是会有社稷动荡的危险?那为了巩固皇权,是不是会演变成皇室之间的自相残杀?而且,四哥,你没有说嫡长继承,看来是想走立贤的路子,那将来为了皇位,为了世子之位,是不是兄弟之间也要上演勾心斗角乃至同室操戈的惨剧?四哥,你这个章程不行,太危险了。”
李岩笑了笑,点头道:“嗯,你说的没错,这中间确实是有一些风险。不过这也是我的一个初步设想而已,后面还可以继续完善,从制度上来防范风险事件的发生。但是,前明的制度,却是不能完全照搬的,宗室绝不能一个个都成为废物,重文抑武的思想也要摒弃,否则军备废弛,亡国不远。”
李牟无奈的摇头:“四哥,你这个章程可不容易实现,平衡之道才是困难。咱们还是都好好想想,毕竟是关乎万世的基业和后世子孙的大事,不能草率。”
之后他岔开话题,问道:“对了,昨天的封赏,所有的公侯爵位都是流爵?这样的话,是不是会让军将们失望呢?”
“暂时只封流爵。”李岩解释道:“现下咱们只不过占据了三成的疆域而已,北边的清国蒙古,南边还有残明、李闯、张献忠,战事还多着呢。若是现在就封了可世袭的爵位,将来难道还给他们封王不成?至于军中的士气,这个你不用担心,等后天我就启程,去巡视长城防线,亲自给军将们解说。”
李牟一拍脑袋,笑道:“对呀,我自己给想岔了。只想着他们心里会失望,把现下的情形给忘记了。”
李岩点头,吩咐道:“好了,不说这些了。你回去准备一下,明天我要先检阅一下京城的军备,尤其是皇城的护军。我记得以前护军里可都是京城里的土著,吊儿郎当混差事为数不少,我看看整顿的怎么样了。”
李牟一听是军务,马上就变得自信多了。答应道:“行。那些家伙,早就被练的换了模样。现在京城户籍登记完毕,要是敢偷奸耍滑,监守自盗,自然将他们开革出去。要是干犯律法,不但他们自己,他们全家都跑不了。同时护军中也调入了三成各部兵将,战斗力也有了很大提高,护卫京城皇城,完全能够胜任。”
“嗯,做的好!我大梁的军兵,就应该没有一个是混饭吃的。”李岩笑着夸赞。
第七百一十一章 分路南下()
几乎是同一时间,杭州的李自成等人也在商议军情。
他们从进入杭州以来,李岩就一直没有给他们压力,所以他们很快就把浙江大部,江西一部都收入治下。
本来李自成想着让他的部队恢复到流寇状态,既然不是李岩的对手,那就四处游走,就像对付明军一样,把李岩也拖垮。可是他的想法却是没有办法实现了。有了在西北的安定经历之后,就连之前一直觉得流窜比较自在的刘宗敏都不愿意再过四处奔波的日子了,其他将领就更不用说了。
尤其是杭州繁华,资财充盈,女子秀美,更是让手下的将领兵士们走不动道了。以至于对于南明监国朱常汸的追击,都没有人愿意去。李自成只得派了田见秀带了一万多人追击,但是部队士气不高,所以尽管追击了几个月,可是始终无法将朱常汸一举消灭或是擒获,还让看起来弱不禁风的残明继续存在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