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舌尖上的大宋-第25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本想上去拦一下,可转念一想,上次在牧场里吃过杨侯爷烧烤的羊肉,确实美味得有点逆天,如今既然侯爷要亲自下厨做饭,不如就由着他。

    杨世虎是实在人,没有那么多讲究,无论是带兵还是打仗,他都是身先士卒的,吃住上,也是和手下的小兵们在一起,从来没有搞过特殊,所以他也打心底里喜欢性格上和他有点相像的杨怀仁。

    不用打招呼,也不用说话,杨世虎很自然地走近了杨怀仁身边,冲他微微一笑,开始帮忙宰羊。

    那些伙头兵见一位侯爷和一位将军都亲自动手了,他们也不好腆着脸干看着,也开始动手帮忙。

    照往常将士们的饮食定量,伙头兵们宰杀的几头羊就足够了,虽然分到每个士兵头上,也吃不到几块肉,但是起码是有油水的,吃饱了就好,对于口味上,谁也没埋怨过什么。

    但是今日不同,杨怀仁觉得将士们拼死奋战了一天,晚饭不但要他们吃饱,而且一定要吃好才行。

    他在战场上能做的实在是太有限了,战斗结束之后,让累坏了的将士们吃一顿好的,除了让满足他心理上的贡献的需求,也算是一种对将士们英勇杀敌的犒劳。

    其实通远县城里,向中原贩售香料的胡商不少,各色的香味料是不缺的,把他需要香料名字列成单据,吩咐几个会骑马的民壮快马加鞭去城里采购。

    十头牦牛和三十只羊,宰杀剥皮,分割成大块之后投到煮沸的大锅里先行炖煮。

    军营里的盐,是西边秦凤路河州产的矿盐,不论盐度还是纯度都没有中原所用海盐高,托掌柜从牧场带来了不少海盐,刚好可供使用。

    伙头兵们面案的功夫还是不错的,十几口大锅上架起蒸笼叠得一人那么高,蒸的全是细面儿的炊饼。

    派去采购香料的民壮骑术也不错,一个时辰就喘着粗气赶回来了,大锅里的牛羊肉也煮得差不多,虽然还不算很烂,但将士们实在都饿坏了,不能再等下去。

    煮肉的大锅里加了盐巴和配比好的各色香料,杨怀仁尝尝了味道,这才露出笑脸。

    又煮了一刻的工夫,杨怀仁拿围裙擦了擦一头大汗,高兴地宣布开饭。

    煮肉的香气其实早已经在清平关里弥漫,疲惫不堪的军士们闻了这个味道,从战斗之后的麻木和疲乏中挣脱了出来,抄起自己的大陶碗,三五成群地循着香气向厨房的方向汇聚了过来,很快便围了个水泄不通。

    他们伸长了脖子望着冒着蒸汽和肉香的几十口大锅,使劲用鼻子贪婪地吸着香气,抬起手抹了抹嘴角漏出来的几滴口水。

    杨怀仁指挥着伙头兵和民壮们,首先把最好的肉、汤和新出笼的炊饼,盛好了先送去给受伤的将士们,另外又盛了几个大木桶肉和汤,送去给依旧在城墙上值守的兄弟们。

    聚集在厨房周围的将士们没有怨言,很自觉地给送饭的民壮们让出了道路。

    没有人争抢,大家自觉地相互搀扶着,按照先来后到的顺序来盛饭。

    杨怀仁和杨世虎不顾自己的疲累,亲自抄起大木杓给将士们舀肉,比拳头还大的一块牛肉或羊肉舀到他们的大陶碗里,肉汤也尽量盛满,直到快要溢出来,杨怀仁也不舍得停手。

    他一遍又一遍的对脸上带着纯真笑容的将士们说着,“肉管够,不够回来再舀。”

    小兵们也满含感激的点头示意,对杨怀仁报以憨憨的笑脸。

    看着他们的样子,想到两个时辰之前,他们还在城墙上浴血厮杀,杨怀仁不知道该如何形容那一刻的心情。

    这些最基层的小兵,有的还不如他年纪大,脸上却带着无尽的沧桑,只不过是得到一顿还算不上多么丰盛的食物,他们便暂时的忘却了白天的苦难,忘记了刚才的饥肠辘辘和浑身的疲惫与伤痛,面带微笑表达着自己内心最诚挚的谢意。

    他们是满足的,哪怕只有一顿算不得丰盛的,却已经迟了好久的晚饭。

    回忆后世,杨怀仁小时候的语文课本里读到那一篇《最可爱的人》的时候,他幼小的心灵还完全不能理解,可现在,就在刚刚那一刻,他忽然就懂了。

    难以自制地,杨怀仁的眼睛又不争气的湿润了,可他并不在乎,他为这一天的经历,为这些最可爱的汉子们感到骄傲。

第466章:牛羊肉泡馍() 
美丽的语言很多时候会安抚一个受伤的人的心灵,而有些时候,美味的食物用无声的方式,做的比美丽的语言更加出色。

    对于很多边军将士们来说,这一顿最普通的煮肉,在他们眼里是一辈子吃过的最美味的食物,除了肉香,还有一种莫名的劫后余生的味道,划过舌尖,拂过心头。

    也许静静地享受这顿饭的时光,就是他们这几天来最喜悦和惬意的时刻,食物的香味让他们在那片刻里,忘却了满身的伤痛和疲惫。

    杨怀仁作为一个厨子,这种时候对于他来说,就是他最幸福的时刻。

    他端了一碗肉,包了几个炊饼,送到了兰若心的帐篷里。兰若心不方便做起来吃饭,抿着嘴痴痴的望着杨怀仁,不知道在期待着什么。

    杨怀仁恬然一笑,端了个马扎坐在她床头旁边。

    “我喂你。”

    人们总说融化一个女人的心只需要三个字,这三个字里边有“我”和“你”,看来人们总说的事情不是骗人的。

    兰若心的内心就被这么三个普普通通的字融化了,融化后的心,化作一潭清泉从水汪汪的大眼睛里流了出来。

    不用再说谢谢或者别的什么话,有时候一个眼神,胜过千言万语。

    以前杨怀仁分不清楚前世的兰若心和现在认识的兰若心,她们长着一样美丽动人的脸同样让他痴迷。

    这一刻,这一个眼神,他似乎分清了两个人的不同,趴在木板行军床上的兰若心,是另外一个女人。

    她抛弃了自己曾经的梦想,抛弃了自己的一切,只为了和他在一起。

    如果之前他还对兰若心心存芥蒂,或者说看着现在的她,还有前世的那个女人的影子,那么现在,他愿意把心对她打开。

    她就是她,她和那个她有同样的名字,同样的面孔,但她不是那个她了。

    当他手里的木勺盛着肉汤轻轻放入她的嘴里,轻触了她粉红色晶莹如玉的唇瓣,她那一刻的样子是真的。

    兰若心的心里或许没有浪漫这个词,但她感受到的,就是浪漫那种感觉。

    没有鲜花,没有美景,就在一个小小的帐篷里,一个男人亲手喂给一个女人他亲手做的肉汤,是一件浪漫的事。

    或者应该叫做肉麻,让人穿着三层棉袄都能起一身鸡皮疙瘩那种,但是,不身临其境,谁有分得清呢?

    喂饱了兰若心,杨怀仁轻拍着她的后背看着她脸上带着天真烂漫的笑容进入梦乡。

    他走出帐篷的时候,不知不觉夜已经深了,起了些风,不知该说是略带寒意还是略带暖意,但同样带来了倦意。

    吃饱喝足的将士们开始陆续倒下休息,有的吧嗒着嘴,似乎还在回味那些煮肉留在唇齿之间的余香。

    篝火噼啪作响,像是一个吟游诗人念着游走天下的旅行诗,弹奏着心爱的瑶琴,奏出了温柔的小夜曲。

    一切都静了下来,都说天上无数的繁星,都对应这地上每一个人。

    杨怀仁望着深邃的夜空,在浩瀚里寻找自己。有些星星黯淡了下去,有些星星从黯淡里明亮了起来。

    也许这就是人生吧。

    哪怕是我们存在的整个世界,在整个宇宙中都太过渺小了,渺小到像汪洋大海里的一粒砂,被一波浪头打起来,又落下。

    世界都如此,又何况一个人。

    所以不要想太多,就静静的感受这个世界带给我们的欢乐或悲伤,幸福或惆怅。

    杨怀仁觉得自己就算穿越了,有了两次人生可以体会,也不过是苍茫天空中黯淡下去又从新亮起来的一颗星星,有一天还会黯淡下去,或者从新明亮起来。

    既然如此,何必执着?不如做自己喜欢做的事,爱自己爱的人,率性而活。

    ……

    天朦朦亮的时候,杨怀仁发现自己原来昨夜睡在了城头上,身边躺着他的弟兄们。

    谁也想不到,打呼噜打的最响的,是天霸弟弟和小七。这一大一小,一唱一和,闷重和清脆的呼噜声此起彼伏。

    杨怀仁揉了揉惺忪睡眼,不自觉地想笑。要不是昨天大家都累得睡得太熟,估计会被这俩家伙祸害得一夜无眠。

    早饭很简单,干粮掰碎了用牛羊肉汤一泡,像极了著名的西安美食牛羊肉泡馍。

    据说牛羊肉泡馍这样的美味,也是宋代产生的,而且和太祖赵匡胤有莫大的关系。

    相传赵匡胤年少未得志之时,流落长安街头,乞讨了两块榔头一样硬的干馍,却苦于无法入口。

    后来遇到街巷的一家卖羊汤的小摊贩,乞求一碗羊汤。心善的小贩见他可怜,便让他把干馍掰碎了放在碗里,浇了一勺滚烫的羊汤。

    赵匡胤接过来狼吞虎咽,一下子饥寒全消,饥饿之下觉得这就是天下最美的美味。

    到后来他做了皇帝,巡视长安之时,想起少年时的往事,寻找到那位曾经给了他一勺羊汤的小贩,重重奖赏了他的同时,又一次吃到了让他念念不忘的羊汤泡干馍。

    后来因为大家觉得皇帝都爱吃的东西,肯定是好吃的,所以逐渐把这种吃法发扬光大。

    这种说法很有戏剧性,当然至于真实性,还有待考证。不管是正史也好,戏说也罢,牛羊肉泡馍这种食物,倒是的确从北宋开始流行的。

    实际上,羊羹自古有之,基本和中国人食用羊肉的历史一样早。

    而泡馍这种吃法,有史料记载的是在唐末,“安史之乱”之时,唐德宗借大食军队收复两京,平乱之后,大食军暂驻长安。

    大食士兵行军打仗随身携带的军粮,是一种叫做“托儿木”的面食,有点类似于后世的“馕”的食物。

    托儿木便于保存,不过放久了的托儿木会变得很干很硬,无法直接食用。于是大食士兵便把托儿木掰成小块,用滚热的羊肉汤浸泡之后食用。

    随着大食人和当地人的交流,这种吃法也逐渐传播到市井之间,这或许就是有史料记载的真正的牛羊肉泡馍的最早由来了。

    当然,在杨怀仁看来,这之前的牛羊肉泡馍和后世的相比,因为当时许多香料还未被人们使用,做法也相对简单粗糙,味道应该是比较腥膻难闻的。

    而他把最接近后世的一种做法和味道带到大宋,也算是开创者了吧。

第467章:战争与和平() 
享受了两顿美食的将士们果然精神状态好了不少,杨怀仁亲耳听见小兵们说,要是以后天天能有这样的吃食,他们愿意天天打仗。

    当然不能天天打仗,我们是爱好和平的。还有另一个原因呢,是敌人也是肉长的,也有血有泪,有伤有痛,他们也要吃饭睡觉,特别是经历了昨日的惨烈战斗之后,也需要时间来修整。

    所以夏军今天似乎没有什么动静,直到日上三竿之时,远远地看过去,有一骑从夏军大营里缓缓走出来。

    马上的人是个老瘦的男子,身上赤条条地,只披了一条床单似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