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舌尖上的大宋-第29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皇帝这么威风的职业,在北宋有点变相的成了一种摆设,所以像赵煦这种年幼的皇帝,就很容易被外戚夺权。

    不过有一点不得不说,这种制度下,也造成了别人想抢皇帝的皇权,也是极其不容易的。

    极致的制度和思想观念的约束下,文人对皇权还是相当忠诚和认可的,听起来这话有点好笑或者矛盾。

    可是在文人心中,我就是忠君爱国的,但是皇帝也不能左右我的思想,我有什么政见,皇帝必须得认可才行。

    于是文官集团开始逐渐因为政见的分析或者各自的利益,逐渐分为模糊的两大派系,而之后朝堂上的党同伐异,相互攻讦也就不足为奇了。

    杨怀仁也不好从一个已经知晓了历史发展进程的后世的角度,去给高太后分析她想夺得皇权,从这一点上就行不通的。

    只能转换角度装作去给她分析利害和优劣。

    “文官们嘛,本来就是赞成太皇太后殿下的,太皇太后殿下当政这七八年时间里,也得到了他们的一致支持,这么说来,文官上的阻力是不大的。

    而五官呢,本来在朝堂上就没有话语权,而掌控军队的大权都在枢密院和三司手中,太皇太后现在要做的,就是让武将们也能像文官们一样赞同太皇太后您继续执政。

    武将们不想文官们思想复杂,他们头脑简单的很,到时候只要我这个大胜西夏的功臣站在您这一边,相信大多数武将也就不会站出出来闹事了。”

    杨怀仁这几句话说的其实逻辑上有漏洞的,但是高太后似乎考虑不了那么多。

    在她意识里无论文官还是武将,都是墙头草一类的人,只要到时候有几位在朝中具有代表性的人选择了站边,其他人也会跟着风向站,选择顶风的人一定会是少数,大不了除掉他们就是了。

    “这第三个重点嘛,就是财富。这一点就更不用担心了……”

    杨怀仁对于第三点就简单说了这么一句,就不再往下说了。

    高太后是明白人,她早已经将掌管朝廷钱粮的三省和宫廷财政的内府监都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

    话说有钱好办事,手上有钱,心里不慌。不仅如此,高太后私下里也在民间拥有数额不小的秘密财产。

    这些财产都是暗中交给叶公公,让内卫来打理的,一开始是内卫的行动资金,后来内卫里的人经营的好,反倒成了一项给高太后提供巨大财富的资金来源。

    高太后越想越高兴,脸上忍不住露出了一丝骄傲的笑容。

    杨怀仁偷偷抬眼睨见了她的神情,意识到这时候正是说第四点的好机会。

    “第四个重点,正是赵姓皇族的支持。”

第532章:四点关键(下)() 
杨怀仁说到第四点的时候,抬起头来一脸笑意地望着高太后。

    高太后对于他提出的这四点,都非常的认可,只是对于杨怀仁既然也认为赵姓皇族的支持是关键点,那为什么又去招惹了濮王,还要把他一踩到底呢?

    站在门口的叶公公似乎也觉得杨怀仁说的话和做的事情,似乎有些前后矛盾,他今天在濮王府门前受了杨怀仁的气,这时仍不住插话道,“杨公爷,你说的有理,那么你今天这么做可就没有理了啊。”

    说着瞅向了高太后,好似这话是说给高太后听的。

    高太后脸色也凝重了起来,“听叶公公说,你今日在濮王门前执意要讨回公道,却跟他说你做的一切全都是为了本宫,又是何道理?”

    杨怀仁没有慌张,缓缓说道,“微臣说的和做的,看上去自相矛盾,其实并不是像殿下想的那样。

    赵姓皇族百年以来,到如今人数已经上千,虽然眼下他们大多数人都没有参政,看上去也没有影响力,但实际上他们无论财力还是势力,都是不可小觑的。

    或者说从他们当中随便提起某一个人来,势力都不见得有多么大,但是如果他们团结起来,那势力就足够大了,大到谁也无法撼动他们赵姓的江山。

    且先不说民间,单单是朝中,有哪一位文臣武将和他们没有关系,没有利益连接,没有交情?

    也许太皇太后殿下之前的打算,是拉拢赵宗晖,并许以高位重金,让他去说服其他的赵姓皇族,眼下的官家并不是一位合适的官家。

    可太皇天后殿下有没有想过,即使能让他们跟官家作对,好处也不一定是太皇太后殿下的,而极大的可能,最终的好处还是他们赵姓皇族自己的。

    就像赵宗晖今天在微臣面前反复强调的,这天下是姓赵的,是他们赵家的。

    这样的意识是根深蒂固的,是与生俱来的一种骄傲,您觉得他会支持一个外姓人而推翻他们赵家对天下的统治吗?

    就算像赵宗晖这样心怀不轨之人,他暗中联络大辽,为的是什么?当今的官家做不成官家,赵宗晖就会借助外力,然后鼓动赵姓的皇族,把他推向皇位,而不是一个外姓人!”

    虽然杨怀仁预想的情况和高太后的计划有些出入,但是道理上,杨怀仁说的很清楚,也打动了高太后。

    她现在也觉得之前自己确实小看了赵姓的皇族们了,现在看着他们一盘散沙似的各顾各的利益,他们之中也大都是些纨绔子弟的脾性,可万一他们把力量凝聚到一起,也是一鼓非常强大的力量。

    之前还好说,当她知道了赵宗晖和辽使耶律迪迪的关系并不是表面上那么简单之后,她不得不怀疑,赵宗晖一直以来都支持她的目的,或许不想她原本想象的那么简单。

    她本来生性就多疑,从今天的事情来看,有没有一种可能,她心里是在利用赵宗晖,而赵宗晖同样是在利用她呢?

    赵宗晖或许把自己的内心隐藏的很深,但仔细想想,谁也不能保证赵宗晖就对权力没有一丝的欲望。

    假如她站出来夺取本就属于赵姓皇族的皇权,赵宗晖忽然翻脸,再借助来自契丹人的巨大的外力,会不会自己抓住这个机会坐上皇帝的宝座呢?

    高太后想到这里,忽然感到后背一阵彻骨的凉意,有点后怕,说不定她酝酿了好久的计划,差一点就变成了替赵宗晖做的一件皇帝的新装。

    要是这么看来,杨怀仁今天的举动,还真是为了她好,无形中帮助她事先解决了一个极大可能在关键时刻给她反戈一击的对手。

    但问题也随之而来,赵宗晖通番卖国,现在已经被杨怀仁用一种另类又冒险的方式给整倒台了,可至于他刚才说到的第四点关键,她又如何能压制住来自赵姓皇族的反噬呢?

    杨怀仁偷偷的观察到了高太后的表情变化,虽然不清楚她心中到底都想了些什么,但是从这些或忧愁或喜悦的神情变化中,他似乎捕捉到了高太后的想法。

    不等高太后开口问,杨怀仁先开口说道,“如今濮王是倒了,可濮王府却依然存在。而濮王府这个金字招牌,就是太皇太后陛下可以掐在手中的可以应对赵姓皇族的一个最大的筹码。”

    高太后一时没想明白这句话的意思,疑惑地问道,“此话怎讲?”

    “很简单。”

    杨怀仁接着说道,“这些皇族之中,的确是各有各的想法,各有各的利益,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就是他们在整个皇族中的地位,是分高低的。

    倒不是说他们头上顶着的一个贵族的爵位高低,而是在赵姓皇族当中的话语权,这个话语权,就代表了在皇族中的实际权力和地位。

    太皇太后殿下,您说这个话语权,又是什么能代表的呢?”

    高太后恍然大悟,原来杨怀仁早就想清楚了赵姓皇族的突破点在哪里。

    众所周知,仁宗赵祯在位时,并无长成年的子嗣,于是过继了当时汝南郡王赵允让的第十三子赵宗实为子。

    后来赵宗实继位成为皇帝,更名赵曙,也就是宋英宗,高太后的丈夫。

    英宗在位时,为了他生父赵允让的身份界定问题,当时还发生了一件举国上下持续争论了十八个月之久的大事,也就是被后世历史学家称为“濮议”的皇考名分事件。

    最终的结果是英宗不得不贬斥了当时朝堂上近半数的官员,才为自己的生父得到了一个应有的名分,当今的两位宰相范纯仁和吕大防,正是在这个事件中被贬斥的两位代表人物。

    赵允让也被追封为濮安懿王,他的次子赵宗朴成为第一任嗣濮王,同时兼领大宗正寺,成为赵姓皇族的名誉族长。

    而这件事最眼前的影响就是,皇族当中谁能得到嗣濮王的名头,谁便可以任大宗正寺,作为皇族的名誉族长领导整个赵姓皇族。

    高太后完全明白杨怀仁说得濮王府还在的意思了,一个没有濮王的濮王府,就是高太后可以利用起来控制赵姓皇族的关键所在。

第533章:宽容与理解() 
杨怀仁已经把他的分析讲了出来,向高太后证明了他今天的所作所为,并不单纯是为了自己的私仇而对付了赵宗晖。

    单纯从逻辑上讲,杨怀仁如此的解释,在高太后的心里是可以过关的,这一点杨怀仁还是比较有信心。

    只是高太后想明白了这件事中的一切,看向杨怀仁的眼神里,却有了一种担忧。

    这个杨怀仁,和以前的杨怀仁有所不同。他是一直就这么机灵,还是进了官场之后,慢慢变的机灵了呢?

    如果答案是后者也就罢了,如果是前者的话,那么起先的那个傻不愣登的杨怀仁,难不成是故意装出来给本宫看的?

    这样一个人,如果是站在了自己的对立面,将会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

    高太后虽然这么想,但她还是非常有把握杨怀仁是站在她这一边的,因为她有绝对的自信,杨怀仁起码现在还没有足够的胆子敢跟她作对。

    从发生在他身上的一件件事情来看,这个人的弱点,就是那些被他看做了是家人的人,为了他的母亲、娘子或者兄弟,他往往会不计后果地做出一些不合常理的事情来。

    有时候觉得他这个人太天真,太莽撞,也太没有头脑了,而有时候他的想法确实那么缜密,让人不得不佩服他的胆量和计谋。

    高太后更笃定了她最初对杨怀仁的看法,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小厨子,就是她成就大业的一颗关键的小卒子。

    虽然是一个小卒,可是只要他过了河,就是一个可以横冲直撞的搅局者,而在此同时,既然让他过了河,他也没有可能回头了。

    这想法若是让杨怀仁知道,那他一定会笑出声来,哥们明明就是杆车,你看哥们走到哪里不是横行无阻?

    你个老太婆竟然把我当做送养入虎口的小卒子用,真是暴殄天物。

    天已经擦黑了,高太后又装好人对杨怀仁劝慰了几句,让他老老实实留在庄子里修身养性一段时间,等这一阵风头过去自然会有差事给他。

    杨怀仁听了心里叫苦,赵煦这么说,老太婆也这么说,真把哥们当毛驴使唤了?就不怕哥们石头倔毛驴随时尥蹶子?

    是叶公公把杨怀仁送出宫来的,跟下午接了杨怀仁去寿安宫的时候一样,叶公公一路无言。

    叶公公已经清楚杨怀仁在高太后心中的地位了,即便今天杨怀仁不给他面子的事情还让他耿耿于怀。

    所以他就装聋作哑不说话,杨怀仁偶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