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舌尖上的大宋-第30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位第一次上门的老先生一下就给了他近二百文的赏钱,他岂能不开心?他连声道了好几声谢,才匆忙下楼去端茶点,连脚步都轻快了许多。

    对面的老汉看到这一幕,稍稍有些吃惊,头虽然还是朝着窗外的方向,却不自然地斜眼睨了杨怀仁一眼。

    杨怀仁也发现了,好似对方也在打量着他的穿着打扮,猜测这他的身份。

    杨怀仁其实也不是炫富,刚才给小二哥那块碎银,已经是他身上所带的最小的银子了,腰里倒是别着十几枚铜钱,那本事打算进了城随手在街边吃些小摊的小食的,要支付二百文的茶水钱,实是不够的。

    既然茶水上来了,杨怀仁也不好自己喝茶让人家一个老人家在对面看着,同时他也想着,或许眼前的两壶茶水,正好让他可以找到两个人共同的话题。

    “这位老哥哥,咱们今天能同坐到一桌,就是缘分,不如就让我请你喝一壶茶吧。”

    老汉听见对面的老先生模样的人跟他说话,这才转回头来,抬手抱了一下拳。

    “呃……我点的茶水马上就来了,就不必了,多谢这位老哥的盛情。”

    见他想都没想便拒绝,更让杨怀仁确定了他对这个老汉的猜测,这人挺讲究,也挺固执。

    杨怀仁笑了笑,分别拿了两个精致的黑瓷小茶盏,摆到了自己和对面老汉的面前,接着端起一壶茶来,先给老汉倒满了一杯,才又给自己斟满。

    “老哥哥见外了,俗话说相聚就是缘,既然你我二人在此萍水相逢,共饮一壶香茗,无须客气。”

    说罢杨怀仁放下茶壶,左手端起自己的茶盏,右手做了个请的姿势。

    老汉稍微思量了一下,觉得杨怀仁说的似乎有道理,要是一而再的拂了人家的好意,似乎也是折了人家的脸面。

    想想待会儿自己的茶水上来,再请他吃一盏便是,于是也跟着端起自己面前的茶盏来,面带笑意的道了一声,“请!”

第554章:饮茶的正确姿势() 
中国人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喝茶的民族,《神农食经》里介绍中国古代人早期的饮食,就有“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的记载,可见公元前三千年前,中国人已经开始饮用茶叶了。

    用现代的眼光看,茶的饮用或者食用,都可以归类到我们的饮食文化中来,但其实茶最早被我们的祖先食用,其实并不是作为一种饮品,而是当做药物来使用的。

    到春秋时期,茶便有了个雅致的称号——“香茗”,从对茶这样的称呼,我们可以猜测,早在那个时代,或许茶便已经从中药的范畴里分类出来,作为一种独立的饮品了。

    但确切的说,上古时代被称作的茶的东西,和我们现代的茶叶,实际上并不是一回事。

    那时候的茶,或许是一些类似茶的多种植物绿叶复合在一起,人们饮食过之后,达到一种药用的目的。

    直到西汉,从史料的记载当中对当时茶的描述来看,我们才可以判断,这个时期的茶,从植物学上来讲,才跟我们当今的茶,有了紧密的植物学上的亲密关系。

    当时有几位我们如今耳熟能详的历史人物,如司马相如在《凡将篇》中的《荈诧》说茶,以及《九怀》的作者王褒在辞赋《僮约》中“武阳买茶”的故事,都生动的描述了茶叶在西汉的盛行。

    只不过当时的饮茶文化,似乎有种怀念上古的复杂情愫。

    茶叶虽然已经作为煮一锅茶水的主料,但在味道上,由于复杂的调味步骤,甚至加入盐、草药以及各种香料,导致我们想象一下,免不了会觉得当时的茶饮,好像更像是一锅下饭的菜汤。

    即便如此,当时的茶,也不是普及的,由于茶的产地大都是在南方的川、赣、闽和浙一带,所以只有在中国的南方,在属于少数人的文人墨客当中流行。

    而汉朝的北方,这种制作复杂的茶饮也只是被极少数的权贵附庸风雅似的食用而已,至于平常的百姓,其实并不知道,也不怎么注意到茶的存在。

    到隋唐时,由于京杭大运河的开凿,交通的便利,让煮茶的文化逐渐在文人之中流行,这种混合味道的茶,也在大江南北开始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当中。

    唐中还出现了一位奠定了后世茶文化基调的茶艺大家——“茶圣”陆羽。他一生精于嗜茶,又精于茶道,并成书人类历史上第一部茶文化著作《茶经》。

    到了北宋,茶的食用方式,才逐渐有了后世茶流行世间的雏形。

    人们煮茶,不再混合那些多种的香料,也不再加盐,而是单纯的去品味和享受茶叶原有的那种清香的醇香之味,并将整个过程融合到思想当中,追求那种淡泊和纯粹。

    北宋中期盛世之时,这种茶文化发展到了顶峰,开始出现了数量繁多的茶叶种类。

    也正是因为这个时期文风鼎盛,文人们也开始把烹茶饮茶,当做和琴棋书画一样能够证明斯文和风雅的一种方式当中。

    文人之间平时聚会,除了卖弄些诗词歌赋或者笔墨书画之外,也开始比拼茶道和茶艺,这种比赛烹茶的方式,被称作斗茶。

    ……

    老汉享受了杨怀仁的修仁茶,似乎渐渐打开了话匣子。

    他是嗜茶之人,却因为家境没有那么宽裕,也只能隔三差五的来到家附近的这家能提供比较正宗茶水的茶馆,来享受片刻的宁静。

    茶馆的老板伙计也好,经常来二楼打发些闲暇时光的茶客也好,大多是与他相识的。

    所以老汉的爱好,这些人也略知一二,他点的茶水,不过是二十文一壶的平常货色,只是偶尔像是发了些小财,才点上一壶上百文的好茶,在靠窗的位置上,悠然坐上一整天。

    杨怀仁点的两壶茶水,刚被小二哥端上来的时候,老汉其实光靠闻那从壶嘴里袅袅飘出来的香味,便已嗅出了这是百文一壶的修仁茶。

    因此杨怀仁在老汉眼里的,应该是位有钱的茶客,当杨怀仁付了近半两银子的茶钱,剩余的一半打赏给了小二哥却没有一丝犹豫的时候,老汉便知道眼前这人,应该不一般了。

    对方以同坐一桌是种缘分的说辞,要请他喝茶,出于礼节,自然是应当谦让一番的,人家再次言辞恳切的又请,他也不便拂了人家的好意。

    杨怀仁把茶盏送到嘴边轻轻啜着还滚热的茶水同时,也偷偷瞄向了对面的老汉。

    老汉端起茶来请过了之后,却不是像他一样直接把茶盏送到嘴边饮用,而是缓缓地将那精致的黑瓷茶盏在面前晃了几圈,闭上眼睛,贪婪地用鼻子吸着从茶盏里冒出来的香气。

    好似一个虔诚的信徒在举行一场庄严肃穆的宗教仪式,老汉嗅了好一会儿,才渐渐睁开双眼,似是那茶叶的清香之气抚过了他的脸颊,让他渐渐地展露出一丝欢快的颜色。

    他冲着茶水的水面轻吹了几下,吹散了一团热气,又有所目的地吹着茶水面上漂浮起来的茶叶和浮沫。

    至此他还是没有急于把茶水送入口中,而是迎着窗外的亮光,瞪大了眼睛仔细观察着茶沫不断变幻的形状。

    直到那形状好似让他十分满意了,他才把茶盏缓缓放到嘴边,手指还不断地扭转着让茶盏转动起来,这才让茶水徐徐而自然地流入他的口中。

    饮过了一盏茶,老汉的脸上也露出了开怀的笑颜,仔细放下手中的茶盏,又向杨怀仁到了一次谢。

    杨怀仁还以淡然的微笑,又抓起茶壶,为老汉和自己从新斟满了一杯。

    老汉稍稍露出了些受宠若惊之色,才放下陌生人初见的生分,讲起茶叶的历史来。

    杨怀仁以前也没有深入的了解和研究,只是听老汉说得非常有趣,不时的附和几句,也不吝惜对老汉对茶文化了解的赞赏之言。

    老汉说着说着,小二这才把杨怀仁要的几碟茶果和果干小食,以及老汉点的一壶相对便宜的茶水端了上来。

    老汉佯装出些嗔怒之色,对着小二笑骂道,“你们家茶叶是正宗,就是烹茶的手艺,实在是普通的很……”

第555章:驴唇不对猪嘴() 
当着杨怀仁的面上,小二即便心中对老汉的这番话心有不喜,却也不好当面发作,只是勉强挤出一个笑脸来。

    老汉批评店家煮茶不够专业的话,其实也不是刻意说的,只不过是这老汉性子耿直,才说话不留情面,加上他嗓门有点大,倒是惹得临近桌上的客人扭过头瞧了过来。

    另一个看上去同样五十多岁,身材有些发福的胖员外模样的人起身站了起来,笑呵呵地走到杨怀仁这一桌,从背后冷不丁地猛拍了一下老汉的肩头,笑骂道,“老孙头,就你会品茶,我们都没有舌头是不?”

    胖老汉看了看他面前那壶刚被小二端上来的二十文一壶的茶水,笑得更欢畅了,“你就点一壶二十文的茶水,也好埋怨人家店家烹茶的技艺不行?

    让大家说说,这二十文一壶的茶水,还能烹煮出什么花样来不成?哈哈……”

    胖老汉的话语,在杨怀仁听来,是有一丝挑衅的意味的,不过胖老汉笑眯眯的样子也倒不算讨厌。

    听口气,两个老汉相互之间是认识的,相熟的老人之间,开些玩笑,打打趣,差不多也是这样的口气。

    姓孙的老汉却是非常不服气,甩手打开了胖老汉放在他肩膀上的手,不屑地说道,“原来是朱掌柜的啊,我以为是哪位茶道大家来教训小老儿呢。

    换做是个别的人说点什么,小老儿也倒没什么好说的,你朱掌柜的,可是没有这样的资格。

    你是不是年纪大了忘性也大了?年前咱们俩在这里斗茶,小老儿可是记得是你输了呢!”

    胖老汉似是被他说出了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一般,脸上顿时有些难看,可他还有些生意人的那种沉稳,脸面只是板了一下,立即又狡黠地笑道:

    “好汉不提当年勇,更何况此一时彼一时,年前斗茶你不过是侥幸获胜,如今再斗一次的话,那就难说得紧了。

    你也就喝喝二十文一壶的茶水罢了,真正的好茶,你不曾喝过,也不会烹煮,凭空地议论人家店家的不是,委实有些可笑,哈哈……”

    俩老头斗茶是个什么情况,杨怀仁可是不清楚,但是眼下俩人斗起嘴来,可是一个比一个的咄咄逼人,搞得坐在一旁的杨怀仁有些尴尬。

    老汉嗤鼻一笑,“朱掌柜,斗不过就是斗不过,早已经分出高下的事情,你如今这么给自己打圆场,可是为了那点油光溜滑的脸面?哈哈!

    我今天是点的二十文一壶的茶水不假,可要是在咱们二人之间,论起谁喝过好茶来,或者谁的烹茶手艺更好一些,我孙江山,却是你朱老三比不了的。

    想当年……”

    胖老汉听他说到这里,忽然打断了他插了一嘴,“打住,赶紧打住,老孙头,你是不是又要吹嘘你当年喝过贡茶的事情了?”

    他看了一眼旁边的杨怀仁,“是不是每次见到新客来,你都要把这事吹嘘上一番,一点新意都没有,我们老哥几个早都听得耳朵里全生了茧子了。

    再说了,一直以来都是你自己自说自话而已,谁也没见过的事情,你只管口若悬河的吹嘘好了,呵呵……”

    “这还能作假?熙宁年皇宫里修葺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