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舌尖上的大宋-第9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赵佶简直好色的有点过分了,历史上能在皇宫的城墙根地下挖地洞,然后半夜三更偷偷溜出去和小情人小聚的皇帝,也找不出谁来了。

    喜欢奇形怪状的石头搞得全国百姓都给他运花石纲的,这小子虽然不是第一个,但却是最过分的。

    因为写字画画、蹴鞠捶丸出类拔萃就大肆提拔起来的官员,如果能把一个国家治理好了,那才是真见了鬼了。

    杨怀仁一想到这里就开始头疼,要是赵佶真继位成了原本历史里的那个徽宗皇帝,杨怀仁怕他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白费功夫。

    所以即便赵佶平时对杨怀仁很好,甚至像一个兄长一样尊敬,杨怀仁也决定到时候不论如何也要阻止他成为皇帝。

    但问题还是没有结束,如果赵佶不继位,那么赵煦剩下的几个还在世的弟兄们,好像也不是什么好货色。

    赵煦虽然算不上什么明君,但在用人等方面,还是没有很离谱地,章惇等人虽然喜欢争斗,但在治国方面还是有些本事,就更不用说赵煦重用杨怀仁了。

    不论是灭西夏还是收回交趾,在开疆拓土方面,赵煦通过知人善用而得到的功绩也是可圈可点的。

    变法虽然到如今也进行的磕磕绊绊,没有解决北宋根深蒂固的弊端,但也起到一定的成效,让整个大宋的经济文化在这个时期同样取得了很大的发展。

    但他的几个兄弟和他比起来,恐怕连这点东西也拿不出手了。

    另外两个很有机会继位的皇族兄弟是二十一岁的申王赵佖和十七岁的简王赵似,其他几个皇子,如今还未成年。

    赵佖是赵煦最年长的兄弟,以前也提过,可惜在他是一个独眼,又因为这种特殊的眼疾导致他脸歪,长得有点丑陋,所以向太后以及朝中重臣都不太待见他。

    赵佖其实暗中经营多年,结交禁军将领也将门勋戚等人,实际掌握了一定的军方的力量。

    但是这个人因为样貌丑陋从小就性情暴戾,如果他当了新皇,怕是史上又要多出一个暴君出来。

    简王赵似是赵煦的同母弟弟,他倒是深居简出,从来不掺和朝堂事物,也不喜欢结交朝臣,虽然杨怀仁和他接触不多,但知道赵似起码性情上倒是温和谦恭。

    可正因为这样,说明赵似也不是个当皇帝的材料,他太软弱了,但是指望一个赵煦同母弟的地位,似乎并不能让朝中众人信服。

    说白了就是他背景不够,实力不行。和赵佖和赵佶比起来,他背后只有一个没有实权的朱太后,让他当皇帝,那就是等着被他两位兄长推翻的命。

    杨怀仁本无意去管这些皇帝家里的破事,但这些事却无时无刻地让他开始担心了。

第1716章:皇帝的密旨(上)() 
这一天是中秋佳节。

    或许是因为感觉到离那个特殊的日子越来越近,杨怀仁也越来越感觉到他留在杭州的日子不多了。

    于是今年的中秋,杨怀仁把兄弟们和武德军中的主要将领,以及他们的家眷都叫到家里来,大家一起过个热热闹闹的团圆节。

    这下可了不得了,二十几个将军,带来的孩子们就好几十个,杨家院子里很快便变成了孩子们的乐园。

    杨母倒是很喜欢孩子,看着孩子们在院子里追逐打闹,乐得合不拢嘴。

    大官算是这些孩子里边最大的,自然而然的成了孩子头,其他孩子也很敬佩他,所以也很听他的话。

    只是也不知是哪个调皮的孩子起的头,让大家称呼大官为大哥,一群孩子们喊出“大哥”这个名字来,别看听起来还有点奶声奶气的,倒也有几分派头。

    可惜杨怀仁听了觉得好笑,大官这个大哥当的,可是一点儿没有江湖大佬的气势,更像是个替大人们看孩子的男保姆。

    其实大官这一点很让杨怀仁喜欢,身上有傲骨,可并没有傲气,对待弟弟妹妹们也是非常细心,谁若是摔倒了,他都第一时间跑过去察看,颇有大哥风范。

    院子里早就被装饰一新,天色刚黯淡下来,一轮皓月当空而照,让整个院子里都充满了圆满和谐的气息。

    美食、美酒和美景,众人开怀畅饮把酒言欢之时,杨府的护卫忽然凑近了杨怀仁的耳边小声说了几句。

    杨怀仁脸色忽然有些紧张起来,众人见状也表情严肃,又不好直接问,只得望着杨怀仁,等待他的说明。

    杨怀仁立即站起身来,做了一个双手下压的动作,示意大家稍后片刻,他随着那名报信的护卫离席出门而去。

    众人讶异,不知发生了什么,黑牛哥哥道,“诸位稍待,大帅一会儿定会告知大家的。”

    另一间偏房里,杨怀仁急匆匆地走进去,看见来人的时候,便知道京城出事了。

    黄公公本来神情慌张,见了杨怀仁,忽然鼻子一酸,竟哭了出来,身子也瘫软了一般,眼看就要给杨怀仁跪下。

    杨怀仁紧赶了两步,上手扶住了黄公公,“黄阁领这是怎么了?可是京城出事了?”

    来人正是之前的武德军监军黄泉,虽然黄泉地位上没法和杨怀仁相比,但毕竟他也是赵煦身边的伺候公公,杨怀仁也不好让他轻易给自己行如此大礼。

    黄公公颤颤巍巍被扶了起来,带着哭腔道,“咱家见了王爷身体康健,可算是心中有了依靠了。”

    这话说的杨怀仁浑身不自在,不过他也没多说什么,而是又问了一遍,“黄公公客气了,不知黄公公中秋佳节忽然造访杨府,可是京中发生了什么新的情况?”

    杨怀仁急于询问,也是因为黄泉出现的太突然,也太不合时宜了。

    当初黄泉跟杨怀仁去交趾立了功劳,给赵煦的内库带回去许多银钱,自然是立了大功的。

    他也从一个专职伺候皇帝出宫如厕的公公,成了负责宫中采买的太监总管,对于一个太监来说,这种职业生涯上的变化,就等于是人生飞跃了。

    一个宫中的太监总管,忽然出现在杭州,还是中秋佳节的夜里造访杨府,这也太奇怪了,如果不是宫中有什么大的变故,那实在是说不过去了。

    黄公公稍稍平静了心情,才屏退了众人,杨怀仁也吩咐亲卫出门,当房间里只剩下杨怀仁和黄泉的时候,黄公公忽然开始脱衣服。

    杨怀仁下意识地后退了一步,才发现黄公公并没有别的意思,而是脱掉了外袍,从他贴身的内衬衣物里,撕破了一个缝死了口袋,从中取出一封信来。

    黄公公小心翼翼把那封信双手供到杨怀仁面前,“王爷看过这封陛下的亲笔书信,便什么都明白了。”

    杨怀仁早猜到了这封信被黄泉藏得这么隐秘,便应该是赵煦给他的密旨。

    杨怀仁走到油灯下坐下,仔细把信封打开,取出三页纸的信笺来认真阅读。

    第一眼看到信笺上的笔记,杨怀仁就皱起了眉头,那字迹他倒是很熟悉,的确是赵煦的亲笔。

    只是字写的已经失去了赵煦以前年轻有力的样子,而是显得字很虚浮,说明写字的人身体状况不佳,使不上劲。

    几处本不该断笔画的地方,赵煦这种书法很好的人竟也写断了,明显这些地方是后补过的,更说明了杨怀仁的猜测——赵煦的身体已经不行了。

    信里的内容倒是相对简单,一上来先细数他和杨怀仁之间的亦君臣亦朋友的情谊,搞得杨怀仁十分尴尬。

    杨怀仁心说这都啥时候了,你的身体都啥情况了,还不赶紧说正事,扯那些也太耽误时间了。

    看到第二页,赵煦才进入正题,他自知他身体状况一天不如一天,而他身后又无子为继,感叹天意弄人。

    如今唯恐晚节不保,整日担心有人要篡夺他的皇帝之位,连那些朝堂上的近臣他也看谁都不像能信任的,只得写一封密信,信中夹带一份手书密旨,招杨怀仁带兵进京勤王。

    第三页纸便是正式的密旨了,上边说任命杨怀仁为枢密院参知政事,同时擢升杨怀仁为左卫大将军,统领天下兵马。

    另特诏武德军还为龙武、虎贲两卫,重归禁军编制,令左卫大将军杨怀仁率龙武、虎贲两卫禁军五万之众立即进京。

    旨意其实很简单,但简单的内容里,却是包含了太多的信息。

    先说枢密院参知政事,枢密院在北宋的行政体系里,就相当于军事委员会,可以说是军政方面最高的指挥机关。

    枢密院参知政事,也就是枢密院中的最高领导了,相当于军委会主席,不过因为出于相互制约和监督的必要,这个职位不会由一个人来担任,而是有多人同时担任。

    按照当时的习惯,由朝中几位宰相和大学士同时担任,民间一般听到枢密院参知政事这个职位,就会理所当然的当做此人是朝中的宰辅了。

第1717章:皇帝的密旨(中)() 
所以这个职位,除了在大宋开国年间由武将出身的大功之臣担任过之外,到后来近百年里一直都是文官来任职的。

    仁宗年间北宋著名的将领狄青,地位已经是独树一帜了,即便如此,狄青将军最高也只是担任过没有实权的枢密院副使而已,而正职,是从来都没有武官担任过的。

    杨怀仁是御赐的同进士出身,可以说是文官入仕,但后来杨怀仁可没怎么当过文官,办的却一直都是武官的差事。

    从这方面来说,杨怀仁实际上是个高爵位的武官,更接近勋爵将门的那一帮人,赵煦让杨怀仁这样的身份来出任枢密院参知政事的差事,有点破格任命了。

    再说左卫大将军,这个差事是中枢之外最高的武将职位了,一般只有禁军的最高统帅,才会任命这个正二品的最高武职。

    之前杨怀仁的右卫将军名头,是出征时才任命的出征军的最高武职,品质也非常高,像是从二品上的。

    不过这个职位一般是暂时性的,平时若是被皇帝任职,基本商业相当于一个虚职,只有名头,手里是没有军权的。

    杨怀仁当时领兵下江南,后来又率军征伐交趾,才被赵煦封了右卫将军的名头。

    后来得胜归来,赵煦特意没有收回,目的也很明显,一是让杨怀仁在外有一定的军权可以不受某些文官大员太多的挟制,二也是方便杨怀仁的练军强军计划。

    所以右卫将军的名头实际只在武德军中有效,其他地方也不过是个唬人的名头罢了。

    从右卫将军到左卫将军,虽然两个职位只有一字之差,品秩也只差了半级,但实际权力上,确实天差地别了。

    右卫将军只能管制几军几卫或几厢的军卒,左卫将军却是禁军最高统领了,麾下将士二十余万。

    而且赵煦的密旨里特别说了赐封杨怀仁的这个左卫大将军可以统领大宋的兵马,这更是破天荒的头一遭。

    第三件事,赵煦特诏武德军重新回到禁军的编制序列,这也是大宋开国以来从来没有过的。

    当初龙武、虎贲两卫禁军为什么会撤卫改藩,这里就不再赘述了,赵煦现在消除了心中的成见,打算让武德军重新回到禁军编制,实际上就是给了地方军队进京的权力。

    地方军进入京城百里范围之内,那都是死罪,也只有把武德军重新编入禁军,这些将士们才有资格进京。

    杨怀仁看到那个数字,也是心中苦笑,按照正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