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南北大唐帝国-第1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刚从那个叫什么坂合部石积的副使嘴里说出来的,李煜这个倭国历史小白脑袋都差点轰了下,历史教科书上不是说倭国在唐代派遣大量遣唐使带留学生到中国,学习大唐先进的文化、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法律典章。这些留学生学成归国后推动倭国的大化革新出谋化策吗?怎么二十年前倭国就开始了大化革新?那不还是贞观时期吗?自己了解到贞观时倭国就派了一次遣唐使,即使自己父皇登基这十几年有三次遣唐使。但他们都有一个特点,人数非常少,并没有发现有留学生似的人物跟随,更像是倭国对于大唐这个国家的拜访,而且资态还和大唐摆在同等地位上,这第五次他们的资态就明显低得多了,摆出了大唐属国的资态。
由于自己的无知李煜几乎又要在心里骂后世那些无良历史学者了。不过好在抱着及其疑惑的追问下才了解到,倭国的大化革新虽是在二十年前就开始了,但确实是在留华倭国学者学成归国后担任倭国中央高官并协助倭王开始大化革新。
比如圣德太子派到中国留学30多年的高向玄理、留学僧僧旻、南渊请安归国,这三货在前隋时就来我中华了。他们带回隋唐的封建统治制度和思想文化,并传授给王室贵族。他们开设学塾传受中华文化,他们的学生中著名的有中大兄王子和中臣镰足,并最后参与革新派谋划诛杀倭国权臣守旧派苏我虾夷、入鹿父子,是为乙巳之变。
政变后,皇极倭王退位,革新派拥立孝德倭王,以中大兄为王太子,中臣镰足为内臣,僧旻和高向玄理为国博士(顾问),建元大化,迁都难波(今大阪)。新政府以唐代律令制度为蓝本,参酌日本旧习,规定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体制。
第209章 风闻天下()
李煜回到洛阳两天后,皇家周刊洛阳分社就刊登了一篇燕王撰写的文章…安东都护府就海外发现之地处置措施。
一经发售就吸引了诸多人的关注,皇家周刊成立以来,燕王还是第一次亲自撰文登载。
“卖报、卖报啦!重大消息,安东大都护燕王殿下就新近发现的海外之地的土地处置政策发布啦。想去海外屯田者,切莫错过本期报纸,否则后悔晚矣!”
报童一路走边挥着手中的报纸大声叫卖,引得路人纷纷侧目,不少人当既围拢过来掏出五个铜板买一份报纸看起来。
路过的张成绮勒住缰绳,最近几日关于海外之地,因《海外奇闻录》这份杂志而在民间闹的沸沸扬扬,颇为好奇燕王又有什么新动作,便从报童手中买过一份报纸看起来。
“《海外奇闻录》所载海外得之地,皆为本王咸亨元年末遣之东南、乐浪海两支船,跨越万里海疆,历半年探知。所探海外诸岛以北海道、台湾、库页、吕宋四岛最大,土与环境以北海道、台湾二岛为最。二岛有极广袤肥沃之平原,无洪旱之灾;山中藏何累之金,生著名之山参、灵芝;窜于岭之貂、鹿、遍猞猁,一手好箭法乃可取珍之皮毛、鹿茸……”
看着文章前段极富宣染性文字,张成绮不由轻笑起来,叹道:“燕王这是给普罗大众创造了一个美好的梦景。”
“海外所发现诸岛虽肥沃,可缺人力劈开荒野,布予文明之光。本王乃大唐安东都护府大都护,见此不忍视之。决心务要将大唐新之疆土施予文明,数年之外,使国又得数十繁华州县,与中原并之。”
“特此,凡大唐子民自往北海道、台湾、库页、琉球垦荒者,成人可分三百亩,老幼百亩。耕三年既可自安东得契,此三年复。”
“诺有需大额土地者,既千亩以上,每申请五百亩地,当自行组织迁移三户百姓于当地方可,三年田赋同免。此名额仅限有名望的世家与家财万贯的商人。”
“这?”张成绮先前还不以为然,可看到这就不镇定了。当官除了每年的禄米、月俸外,就是职田了。可职田一品官也就1200亩呢,还是朝廷的,只能收个租,离职了职田就不是自己的了。
“不行,得赶紧回去找父亲和祖父商量下,在海外弄块地以做家族基业。”
清河张氏虽是望族,可名头比起五姓七望小多了,最关键的是,家族田产也不多了。曾经再大的家业一代代下来,为各房所分,现归自家祖父这一房的田产已不多。
祖父张文瓘为官清正,重视名节,不贪不纳,虽贵为宰相,可自家这一房就靠薪俸过活,诺没有足够的田产留给子孙,将来他们何以持家修家,维持清河张氏的名望?
长安富商王俊连在家过年都不过了,备着厚礼火急火撩的赶来洛阳,在入洛阳城的城门口报刊亭买了份皇家周刊新一期报刊,刚拿到手上就被首页标题所吸引。
过目之后,王俊一拍大腿哈哈笑道:“燕王殿下此策正中某下怀!”
半月后,早早南下的张越在扬州得知洛阳皇家周刊所刊载的消息后,痛悔不已,将手上的事交给手下人后,又急急忙忙的北返。
一个多月后的江南道台州的乡村小路上,穿着打补丁衣服的少年郞手上拿着从县城里捡来别人看完不要的皇家周刊的报纸,跑回家冲着在田地里种菜的爹娘喊道:“爹娘哎,咱家马上就要有地了。”
台州地处江浙东南沿海,不像北方一入冬田地里就无法种植任何作物。
少年郞的爹娘停下手中的活计,不解道:“二郞,你说啥呢?”
“这是当今燕王殿下在皇家周刊上发表的关于安东都护府政令。咱台州东南海外有一座大岛名台湾,咱家迁往,每人可得三百亩地,三年免税……”
少年郞的爹娘闻之色变,没有人比他们这些自出身就没自家田地,只能一辈子给人当佃户的穷苦人家更清楚,一份自家田地的重要性。
江浙以南诸州,是隋末天下大乱中少有的几处未经大战之地。
当地人口繁多,物产丰富经济发达,当地世家豪强少有在隋末中受到冲击者。故当地社会阶层固定,朝廷所征赋税颇多,农民多不堪官吏贪求及豪强逼掠。
在永徽四年还闹出了陈硕贞与妹夫章叔胤在睦州清溪县率领农民起义攻陷睦州称帝的事件。
当洛阳皇家周刊分社刊登李煜发表的‘安东都护府就海外发现之地处置措施’的报纸传到江浙以南一带时,在农民中所产生的反响比今年受灾的关中更强烈。
原因无他,离得近,江浙河网纵横,百姓普遍会水性,舟船颇多,前往台湾方便,回家乡也方便。
现缺的就是一个领航的舵手,但江浙造船、海贸业发达,多渔民,百姓还找不到熟悉台湾海况的舵手吗?
比起江浙一带的穷苦百姓钟情于台湾,中原、关中一带的穷苦百姓更倾心于加入安东开拓团去那叫什么北海道、库页岛、湄南湖都督府这几个地方。
当《海外奇闻录》和皇家周刊所刊载的李煜文章随着时间推移传遍天下之后,各地的匠人们也是蠢蠢欲动。身怀掘矿手艺,当去掘金发财,岂能留在家乡穷困潦倒?
江南道沿海数州的矿匠们更是在得知消息不久后,就以亲朋乡邻为组织关系,带上吃饭的家伙什,合伙雇常年在海上跑海贸的商船,先一步前往台湾寻金矿去了。
更多的矿匠们不是在路上就是在呼朋唤友准备上路。
受此影响的又岂止对生活不满意、穷困了倒的普通百姓?
不少世家豪门的心也跟着活络起来,比起那些为了改变生活现状的普通百姓。身为有文化有知识有素养,自别于普通百姓而自称士族的世家豪门看重的是更长远的利益,或者说,一个无法拒绝派家族子弟前往海外组织开垦的利益。
燕王的文章里以经明确说了,想要大片土地,付出的代价仅仅是每五百亩自己组织三户百姓移到当地罢了,比起五百亩地的收益来说简直是九牛一毛。
没错,他们就没打算把地开垦出来种粮食,《海外奇闻录》上不是说了嘛,台湾、琉球适合种甘蔗,只要能种甘蔗,那绝对只赚不亏。
因此,对世家豪门来说,此举等于空手套白狼,不得白不得。
第210章 海外田地咨询处()
继皇家周刊出版《海外奇闻录》,登载李煜撰写的文章‘安东都护府就海外发现之地处置措施’之后,李煜又在天下群起议论之时,宣布于两京馨香殿中建立‘海外田地咨询处’。
‘海外田地咨询处’乃为想前往海外之地的屯垦者提供咨询服务,为申请五百亩地以上的豪门世家、富商出具分地凭证,以此凭证可至海外各岛都督府验明无误后,获取凭证上申请的田地。
一时间,不少有意想在海外之地取得田地的世家、商人、市井百姓拥入‘海外田地寻购处’咨询海外各岛情况。
刚刚开业的‘海外田地寻购处’的大厅内,按后世银行柜台分成了四个办事处,既为北海道、台湾、星州…琉球群岛、湄南湖都督府四大办事处。每办事处设两个窗口,窗口外则设有一排供等待的人就坐休息的座椅,共计八个窗口外座椅上坐满了前来咨询的百姓。
“爹,咱家有钱干嘛去海外垦荒啊,在家乡买块肥地不好吗?”大厅内,某少年郞不解的问着正低头看从大厅内拿的关于琉球群岛的宣传册。
“哎呀,爹你干嘛打俺?”
“你脑子笨,不多敲几下怎么灵光。”穿着洗得有点发白的圆领窄袖袍衫,浓眉大眼的中年男子颇有点恨铁不成钢的骂道。在儿子呀呀叫疼中,揪着儿子的耳朵小声道:“让你去私塾多读点书你不去,脑子里都没点墨水,俺今天这么做,可是为了你这小子的后辈着想。中原隔个几十年就会天下大乱王朝更迭,在乱世之中百姓连盛世时的狗都不如。你祖父就是在前朝末年天下大乱中不知死在哪个角落里,你曾祖父是在周齐相争中战死的,你曾曾祖父是……。与其待在中原等那乱世到来,不如乘现在,搬到海外去,到时中原杀他个天翻地覆也祸及不到咱家后人,懂不?”
少年郞揉着被揪红的耳朵迷糊的忙点头,答懂了。
中年男子对其子的一番说教,声音虽压的很低,但还是被坐在旁边的陈仲方给听见了,中年男子似有所感侧过头来对陈仲方笑了笑。
陈仲方回以微笑,心下却怅然道:诺真是天下大乱,躲在海外就真能避乱世吗?
身旁这名中年汉子,看其穿着,也算是家有余财的富农,到颇有历史远见。自汉晋以来,未有立国过百年者,能有五十年国运方能称善。当今大唐难道会像眼前汉子所说隔几十年又将陷入天下大乱王朝更迭吗?
呵呵,真算起来自己也算是亡国之后,陈朝亡后的陈宗室第三代,也算是祖父陈叔达两度识时务,投的都是明主,入唐后,在高祖、太宗二朝皆官至宰相,成为陈宗室之中,最显赫的一脉。
陈仲方不由轻笑起来,今日他是奉父命前来,打算在台湾北部一带申购三千亩地,做为颍川陈氏,他们这一支的海外立足之地。主要是用来种甘蔗,为家族提供钱财之需。
三千亩地的代价不过是移18户五口之家于台湾,供给他们在来年粮食收获前的口粮和农具罢了。这对于三代皆为官的陈仲方这样的世家豪门来说不过是毛毛雨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