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明之雄霸海外-第78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就是把地方治理上把土司弄走,换上朝廷的官员,这招不新鲜,别说明朝文官,唐宋官员都有这样的提议,以解决边陲那些桀骜不驯的土司。

    策略不错,但是这个时候,真是火上添油!

    五位阁老不陪颜常武发疯,一致阻止,颜常武这才遗憾地罢了手。

    高层通过,举朝通过,朝廷明发诏令,布告天下。

    官员对调、监察御史出京,各地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

    进展堪称神速,应天府即南京地区,三个月内各州县全部完成了土地改革!

    半年内,长江、黄河、珠江流域各州县完成了土地改革!

    一年内,几乎整个大明都完成了土地改革。

    与斯响应的还包括了皇权下乡,各县治按照人口、地理形势等分出乡治,到处设乡。

    官员们以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热情,完成土地改革与设乡。

    在中国,改革不容易,一个老大帝国的惯性不容突视,比如王安石的改革,改来改去,最终一败涂地。

    尤其是土地改革,国人最爱土地,爱得深沉,只要有钱,谁不想买地,地越多好,这是国人的根啊!

    进行土地改革,有如虎口夺食,想抢大家的土地,大家与他们拼了!

    而新明朝那个海贼王爷的土地改革,居然成功了!

    他的方法很多,堪称是一手银元,一手火枪,再拖了个垃圾箱,三管齐下!

    银元………他有钱,用奖励激发官员办事,有钱赎买民间的土地,有的地主地很多,无力支付税收,只好卖给国家,而国家有钱支付购下土地。

    银元的好处多多,用它们来发展经济,民间受惠,等于收买民间。

    火枪………敢公然反对的人,造反的人被他直接轰死,绝不手软。

    开国皇帝,最不怕的是杀人。

    垃圾箱反对土地改革,触犯法律但罪不致死的官吏民众,一概流放东南国,有多少人收多少!

    不怕你多,敢来的一概接下来。

    他的策略传遍天下,臣民皆知,谁都不想触他的霉头,更不想为他免费修地球。

    反抗他?

    先不说能否成功,他背后的东南国庞然大物也似,压在大明官吏民众的身上,沉重令人喘不过气。

    真要打不过,他有船票,轻轻松松抬脚就走,在海上看风景,有空就来给敌人打上几炮。

    造他反的人打不过他,要不死掉,要不为他免费打工。

    大家都知道,流放东南国,去时免费,回时船票价钱是成本价的三倍以上

    这是一场不对等,无望的pk,颜常武有不死之身,大明的地主们彻底绝望!

    至于皇权下乡,不用督促,官员们以百倍的热情完工。

    道理好简单,你是县令,开会时一个会场几百人听你讲话和面前只得小狗小猫两三只听你讲话,哪一种情景嗨?

    在中国,宗族势力庞大,皇权下乡无疑触犯了他们的权力。

    然而,官员们义无反顾,宗族权力受损,意味着官员们权力增多,为了权力,他们使尽浑身解数,与宗族斗智斗勇。

    有的硬上,对宗族头子使用暴力,他们的策略与朝廷一拍即合,朝廷需要立威,把那些宗族头子砍头或者流放东南国。

    有的威胁利诱,分化打击,摆平宗族。

    也有的官员发动民众,打土豪分田地,当颜常武看到这份嘉鱼县县令陈余发来的奏折,不由得惊诧了。

    嘉鱼县百分之九十五的土地归属县里的赵、张、王三大族所有,朝廷的土地改革严重触犯了他们的利益,因此他们的手段使尽,竭力与官府争斗。

    陈余到任,了解到情况后,立即发动民众,声明土地归县民所有,大家分了!

    赵、张、王三大族胆敢对抗朝廷,盘剥民众,判举族流放!

    严打时期,一奏一个准,陈余的决定得到了批准,县民也都站在了陈余这边,分猪肉谁不喜欢?

    这人心哪,人们才发现东南王不止是枪炮大王,还精擅摆布人心。

    三大族天大的本事,也是螳臂当车,张族愤起暴乱,但应者寥寥无几,土地被分给民众,完成本县的土地改革。

    这套路好熟悉

    为土地而战的人不是没有,有是有,但是官府没乱、军队没乱、而且普罗大众也站在了官府这一边,造反的人翻不了天!

    以前土地改革不成功根子在官府不作为、怠政,监国公主不敢做大动作。

    但换了她老公来就不同了,这个主儿不怕杀人,杀到人头滚滚鲜血成河他都不在乎。

    流放无数的人,他晚上一样睡得很香。

    “实在不行,官员不听俺的话,军队不听从命令,民众不满意,俺就推翻新明,重炼地风水火,再创一个新世界!”他掷地有声地道。

    问题是他真的有这本事,摊上这样的主儿,大家只好认栽!

    

第1288节 九边() 
土地改革,让新明乃至于华人插上了飞翔的翅膀!

    之前愈演愈烈的土地兼并受到了明显的遏制,更多的农民得到了土地,甚至于社会谣传说超过一千亩地的将交15%的税收、超过五千亩地的将交20%的税收,让地主们如惊弓之鸟。

    靴子落地,朝廷不是加了税收,而是宣布五年内不耕种的土地将免费收归国有!

    由于东南国移民和东北建设移民的压力,使得地主不能把佃租提高,否则农民宁可移民,这地谁想种就种!

    土地改革必须配套“皇权下乡”,只有朝廷的触角伸进农村里,土地改革才能够成功,毕竟一个乡府摆在农村里,他们专做这种事务,乡官天天下乡,岂是城里官吏们蜻蜓点水式的管理所能相比的。

    农民不可能自行进行大的工程,新设立的乡府可以发展乡村经济、开僻道路、发展水利、平整土地,统一管理,把农业种植知识普及化,提高了生产力。

    还建立了学校,开始在中国广大的农村进行扫盲。

    建立了医疗站,医生为农村公共医疗和卫生防疫做出杰出贡献。

    乡府不仅能够调配、动员劳动力和资源用于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乡村工业,也为实现普通农民的政治参与和基层自治开辟了道路。

    你必须扫盲,民智才开,才能推行下一步。

    还有,乡府可以加强人口管理,乡官长年累月在乡村里,别人什么猫腻都做不了,呆久了他们一目了然。

    在这场大规模的土地改革和皇权下乡中,也有反复,有人弄虚作假,但是大的骚动没有,影响社会,动摇国本的大事无,这一场改革居然波澜不兴地完成了!

    朝廷鼓励的是每丁占有土地不得过百亩,超过税收翻倍。

    鼓励生育,本来不超过百亩的土地交税为二十税一,如果该丁口有未成年孩子时,土地税收为零!

    百亩以上的土地无此优惠,铁了心朝廷就是要大力遏制土地兼并,在中国最大的问题是土地问题,上亿农民没土地,哪一个统治者都睡不好觉,即使是颜常武也是如此。

    在一些土地有多的地方,朝廷鼓励种粮大户承包,生产粮食三分之二卖给国家,则可以免税。

    当然,一切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整体的效果还是不错的!

    如此巨大的变革,其实颜常武并没有多费心,他在南京城里坐上一坐,整个大明的形势即时稳定,这就是开国之君的能耐!

    他重点关注在北方,关注着与喀尔喀骑兵对峙的明军。

    ……

    大明明在北方的防御非常完善,1368年明朝建国,设九大塞王,统辖漠南诸卫所。永乐之后漠南诸卫所逐渐废除或内迁只剩九边重镇。九边重镇是指东起鸭绿江,西抵嘉峪关,绵亘万里的北部边防线上相继设立了辽东镇、蓟州镇(天津藓县)、宣府镇、大同镇、太原镇(也称山西镇或三关镇)、延绥镇(也称榆林镇)、宁夏镇、固原镇(也称陕西镇)、甘肃镇九个边防重镇,史称“九边重镇”。

    嘉靖年间明廷于北京西北增设了昌平镇和真保镇,万历年间又从蓟州镇分出山海镇,从固原镇分出临洮镇。

    九边重镇是明朝同蒙古残余势力防御作战的重要战线,之后蒙古衰落,鞑靼人兴起,主要在辽东镇大战,明朝丧师累累,但最终鞑靼人败了。

    然后漠北的喀尔喀骑兵南下,九边重镇诸镇开始变得重要,朝廷着各镇加固城防,补充兵员,边境一线又热闹起来。

    对付游牧民族绝非易事,他们一人数马,一日百里全无问题,上午进攻京师,下午就到了藓州镇,第三天到达山海关,把京师以东都轮一遍,处于你两条腿打不了他四条腿,他想揍你就揍你的悲惨境界。

    明代貌似建立了完善的对北卫所防御体系,而实际上蒙古军队却可以在各城防要塞、卫所之间来回机动,整个明代北方边防便是个大筛子,到处漏水,到处透风。

    游牧民族的骑兵本来难对付了,明朝还自己作死,朱元璋想以屯田兵为防御,一边屯田一边打仗,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分驻各边镇的亲王、TJ、军官等都争相侵占屯田,役使军丁为他们耕种,军丁不堪虐待,逃亡的就更多了。

    “兵员缺乏,粮食又少,边军屯田还不能做到粮食自给,朝廷便下令盐商只能拿边境的粮食来换盐引,于是富商大贾纷纷出钱召募农民到边境开荒垦田,边境的粮仓也因此充足了。

    但是到了孝宗弘治年间,户部尚书叶淇却让盐商纳银换引,而由太仓供给边境用粮,盐商们自然不再管边境的粮仓是否装得满,边地日见荒芜,边境的粮价越来越贵,边军用粮也越来越困难了。

    武宗以后,边将冒饷,边兵逃亡,诸如此类的事已司空见惯,边备日渐废池,虽然朝廷屡次助饷派兵,要不是杯水车薪,要不就是添油战术,终究不成事!”

    “如今朝廷重行旧制,着令盐商只能拿边境的粮食来换盐引,总督大人您看,那边就是盐商资金新开僻的田地!”藓州镇城墙上,知府傅天锡引着北京留守、九边总督祖大寿观看城池远方的田地,农人正在耕种。

    这是傅天锡经手的工作,所以他很清楚。

    “有劳傅大人,本督受益非浅!”已是满头白发的祖大寿谦虚地拱手道。

    “不敢当,不敢当!”傅天锡折腰还礼道。

    两人论官阶,祖大寿是武官正一品,傅天锡是文官四品,新朝新气象,没有以文制武,官大就大,不会象前明那样一个知府敢不鸟一个二品的总兵。

    祖大寿也不会因傅天锡的官小而小看他,这位傅知府是崇祯十年(1637年)丁丑科殿试入金榜,赐进士出身,他的同年有力,就在傅知府后一位的进士叫做堵胤锡,在内阁五相中名列第四!

    堵胤锡爬得如此之快,无形中成为了同年们的帮助,祖大寿乃积年老军头,为人圆滑,自然懂得做人,于是两文武相得益彰。

    朝廷起用祖大寿主持北方军务,是用他的稳,他老资历,弹压诸将,稳定地方不在话下,但指望他能够率军出塞,封狼居胥则办不到。

    两人正沿城墙巡视,突然间,他们看到北方的烟柱升起来,一条接一条,向着蓟州镇扑来,它们就象一条条张牙舞爪的恶龙,沉甸甸压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