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清变-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自鸦片战争中被英法坚船利炮轰开国门,大清被迫在天津开埠通商后,虽然漕运逐渐衰落,可洋货云集,繁茂更盛从前,尤其是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李鸿章,把北洋通商大臣行辕设在天津并大力推行洋务,天津不仅渐渐成为北方除京城外最繁华的城市,就是在整个大清版图中,也是仅仅次于上海的国内第二大城市,这让天津人的洋味渐渐浓厚起来。天津不仅洋人很多,就是在租界外也能很随便地看到身穿西服拖着辫子的中国人。

    现在时节已是四月,正是春暖花开的好季节,八点多,在暖洋洋明亮亮的日光照耀下,秦川一边有些新奇地观看着熙熙攘攘或穿着长袍马褂,或身着短衣小褂的各色人等,一边寻着早已打听好的路径,直奔他的染厂而去。

    虽然秦川穿越以来还是第一次走出租界,也第一次真正来到清末的天津卫,很想仔仔细细地感受一下这一时代的风情,可一心想着染厂的事情,秦川一路上并没敢停留。

    染厂坐落在紧邻英租界东侧,背靠海河的一条街面上,这里原来是城边,都是荒地,只是随着近几年英租界里洋行和各国商人逐渐增多,租界里到处大兴土木,靠着租界边上的这片荒地才渐渐汇集了一些大小商家铺户,并逐渐繁华起来,渐渐地这里根据方位便被人们称作东街。

    由于东街是最近几年才在荒地上发展起来的,这条街街道很宽,并排走两辆大车都绰绰有余,惟一的不足就是这街道还是尘土飞扬的土路。

    秦川兑过来的染厂叫南洋染厂,染厂脱手后,那个南洋商人早已经走了。秦川一路寻来,只见东街上杂货铺、饭馆、裁缝铺、布铺、茶楼、大车店、修鞋铺、铁匠铺应有尽有,街上更是商贩云集,有贩卖蔬菜瓜果的、有担着挑子沿街叫卖针头线脑的,还有当街摆摊售卖陈旧器物的,甚至秦川还看到了捏面人的,整条街道人来人往好不热闹。

    秦川询问了街上的商家,顺着街道一直向东,在最东面的街尾终于找到了已经属于他的南洋染厂。

    这个南洋染厂占地面积很大,从契约中秦川已经得知,足足有3100坪。外观看,两米高青砖累就的院墙严严实实地把工厂遮挡住,宽阔的大门进出任何车辆都没有问题。

    看到他自己的染厂就真真切切地耸立在眼前,秦川不由得一颗心激动的噗噗乱跳。

    知道新东家今天要来,账房李先生早已领着重新招来的六十来个工人等在厂门口。

    以现在工厂的规模,原本只要三十多人就足够,可秦川硬是要李先生多招了三十个外地来天津讨生活的十八岁以下的小伙子,这还不算,而且这些人工钱一律月薪十块鹰洋,说是要组织什么护厂队。

    虽然李先生已经从秦川那里知道了这个东家有染布的绝招,不能轻易让人知道,可秦川这么大手大脚地糟蹋钱,李先生还是有些心痛。

    只是秦川一再坚持,李先生也只好按照他的意思办了。

    李先生名叫李明方,是个白净的中年人,在法租界洋行做过,南洋染厂成立时辞了洋行的工作来到这里,秦川接手染厂后,见李明方不仅精明干练,人也很本份,就答应让李明方继续留任,最近几个月,李明方经常去租界里和秦川商议染厂的事,两人早就熟了。

    秦川一到厂门口,在李明方的带领下,六十几个年龄各异的工人齐齐向秦川鞠躬问好。

    “东家好!”

    这举动,让秦川这个前世从没当过领导的穿越者不由吓了一跳,连连摆手制止。

    李明方看出秦川的窘态,笑着打着圆场。

    “东家,这些工人有大半在这里做过,染厂一停工,就都衣食无着,剩下的都是山东、河南、陕西逃荒过来的,也都急着给自己和家人找碗饭吃,东家雇佣他们,自然是大家的衣食父母,大家对东家表示敬意,这也是应该的。”

    秦川想想也是,出来做工的,都是要养家糊口。他在租界这段时间,虽然从没走出来,可外面的事情他还是知道一些的。这两年年景不是很好,豫西、陕西、山东好多地方都遭了灾,天津卫涌来好多灾民。出来逃难的,多是拖家带口没什么财产,小买卖都做不得,只能靠力气吃饭。

    只不过,现在天津卫就是不缺人,现在就是要想在海河边上扛麻包,那都得排着队等着,他雇了他们在染厂做工,实在是救了他们和他们的家人。

    秦川吸了口气定定神:“好,好!大家也好。”

    又没话找话地问:“李先生,大家对工钱还都满意吗?”

    一提到工钱,李明方的脸上笑意更浓。

    “满意、满意!”

    “以前的东家给的月薪是五到八块鹰洋不等,您给的是十到十五块,翻了一倍,大家伙都乐得不得了,都说一定要跟着东家好好干呢。”

    见秦川还是多少有些不自然,李明方赶紧招呼。

    “东家,快进厂里休息休息,然后我再领您巡视一下咱们的染厂。”

    “还有。”

    李明方对着那些还有些拘束地排着队站的规规矩矩的工人们喊道:“你们大家也都别愣着,赶紧帮着把车子推进来,手脚都麻利点。”

    “不急。”

    秦川嘴里说着,脚步并没有动。

    ;

第三章 就这么开张() 
秦川没理会有些莫名其妙的李明方,指着车上红绸裹着的牌匾:“先把咱们染厂的牌子挂上,牌子一挂上,咱们这染厂今天也就算正式开张了。”

    有些愕然的李明方,诧异地看着秦川。

    “东家,这染厂开张可是大事,怎么也得择个吉日,请上几桌亲朋好友,再不济也要放上一挂鞭炮,热热闹闹地开张,到时候再更换牌匾也不迟啊!”

    秦川摆摆手道:“老李,咱们干染厂,一是靠技术。二是靠大家齐心协力。至于其它的,我可没有那么多说道,咱们就抓紧时间赶紧把牌匾挂上,下午咱就开工。”

    李明方张张嘴还想说什么,可见秦川态度坚决,也只好作罢。

    看着几个年轻工人把南洋染厂的牌子摘下,又把那块红绸裹着的黑底金字的震旦染整厂的牌子挂上,秦川才在李明方的引领下,带着他那条名叫黑豹的小狗走进工厂。

    此刻,秦川内心中早已兴奋的不得了,只想着尽快亲眼看看他自己的工厂,看看这个已经不仅仅是他安身立命的本钱,更是承载着他飞腾于九霄之上的那一朵“青云”。

    染厂是一个两进院落,进门就是一个宽敞的小广场,左右两侧是仓库,都是青石垒起,每座仓库都是高高大大严严实实的,只在每间仓库前面高处,门的两侧各开了一个通风的小窗。右侧的两座大仓库,主要存放坯布和染好的成品色布;左侧的五六间小些的库房,则是存放染整物料以及设备零配件及工具的仓库。

    除了仓库,左右两侧靠里还各有一排镶着玻璃的青砖瓦房。

    在李明方的介绍下,秦川得知,右侧那排红砖瓦房靠里两间有套间的,一个是账房,平素外间是两个管帐、管库伙计使用,李明方在里间办公。另一个带套间的是护厂队使用,相邻一个小些的单间是用来接待客商的会客厅;左侧的那排房屋中,稍大些是一个小食堂,另两间是工人午间休息的地方,还有两间暂时空着。

    大门的正面,迎面就是一座青石砌筑的二层西式小洋楼。

    一楼一进门,正对着是会客大厅,左右两侧都是客房,一架宽大结实的木质楼梯通向楼上。二楼除了起居间和三间卧房,还有一个小盥洗室和一个小浴室。

    上下两层楼的地上都镶着地板,里面家具齐全,都擦拭的一尘不染。

    秦川看得出,为了迎接他这个新东家,李明方领着工人们着实狠下了一番功夫。

    由于秦川没有家业,每天都会住在厂里,他一个看相貌还不到二十岁的年轻人,起居照顾总得有个人,李明方早就征得秦川同意,雇了一个女佣,是一个干净利落三十多岁的承德人。

    对于秦川找人愿意尽可能地找外地人,李明方多少有些不解,只是有些话他不好问。

    小楼外面两侧,有砖墙把头进院子和二进隔开,左右两侧砖墙上各开了一道很宽的门,这是进出布匹染料,以及工人们出入的地方,里面则是一座高大的砖瓦结构厂房,这就是染厂的生产车间了。

    让秦川感到奇怪的是,二进院子很大,却只有一座厂房,和一座带着高高烟筒的锅炉房,和锅炉房紧邻的是一间浴室,除此之外再无其它建筑,后面差不多有两个足球场大小的空地上绿茵茵的长满杂草,显得空荡荡的。

    看出秦川的心思,一旁的李明方苦笑着解释起来。

    “前任东家的父亲是南洋富商,那个东家在德国留学学的就是印染,南洋那里不仅本地有很多织厂染厂,西洋货物也在市场上大行其道,印染这一行在那里竞争很激烈,而国内贩卖洋布利润丰厚,那个东家就起了心思回国内发展。”

    “见咱们天津卫现在只有一家日本人开的东亚染厂和两家咱们汉人开的规模都不是很大的纺织厂,色布销路又极好,他就把染厂设在咱们天津卫了。”

    “原本那个东家是很想大干一番的,不仅花重金从德国买来四套新式机器,这洋楼和院落也修建的极讲究,这后面的空地,那是准备日后扩大生产时预留的厂房用地。”

    “只是天算不如人算,这工厂才开了没几天,就。。。。。。谁知道那些天杀的日本人怎么就亏得起?”

    说到这,李明方无奈地摇摇头,再也说不下去了。

    ;

第四章 楚家父子() 
李明方后面没说出口的,秦川却很清楚地知道这其中的缘由。

    南洋染厂没开起来时,天津卫机器印染厂家只有这东亚染厂一家,染制的色布质量要远比那些国内小染坊好得多,洋色布和土色布价钱相差很大,即使这样,东亚染厂的色布仍供不应求,在年关前或者换季的时候,价钱往往还要上调一些,日本人可谓赚的盆满盂盈。

    可南洋染厂开起来后,染的色布质量不仅不比日本人开的东亚染厂的差,价钱也只是跟着日本人,虽然如此,可一个月后日本人还是和他打起了价格战。

    这个时候,国内多是自家用老式织机纺织的土布,西方进来的机器织就的细布称为洋布,国内民族资本开办的织厂很少,只在上海附近,以及广州、青岛、汉口、天津等通商大埠才有为数不多的几家,偌大一个天津,也只有一家叫新华的织布厂算是有些规模。另一家福祥织布厂的规模就小得多了。所以,机器织就的坯布价值不菲,每匹能卖二十块鹰洋。

    染好的色布,根据不同染料染成的颜色不同,价钱也有些差别,不过一般都在二十七到三十块之间,色布的成本基本在二十三块到二十四块左右。

    而东亚染厂不仅出售色布,也做坯布的批发生意,因为本地的两家织厂规模不是很大,对东亚的坯布不构成什么威胁,他们在价格上还有些默契,不仅相安无事,有时东亚的坯布从国内运的不及时,甚至还从新华织厂暂时购进一些应急。

    至于原本最初大行其道的英法美商人贩售的坯布,早就被日本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