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明武天下-第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毛三哭丧着脸道:“少年,救命啊。”他吓得魂不附体,落在锦衣卫手里,有什么下场,三岁的孩童都知道啊。

    张阳顺着声音望过去,见墙边一溜儿十七八人,可不正是他带来的家奴?他气得跳脚:“宋诚,你有种放了我的家奴。”

    宋诚道:“掌嘴。”便有一个番子抡起蒲扇大的手掌,朝张阳扇去。

    这几年,宋诚和张阳打了无数架,输了无数次,早成条件反射,一听宋诚说掌嘴,马上不顾形象往地上一蹲,总算避开了这一巴掌。

    他坐在地上,得意洋洋大笑:“打不着我。”

    “你多大了?”宋诚皱眉:“你看看你像什么样子?堂堂首辅之孙,连个童生都没考中,只会打架斗殴,就不觉丢人?你要真有出息,考个秀才回来。”

    他和张阳,一为勋贵之后,一为文官之后,一是贵二代,一是官二代,算是地位相同,两人又交锋无数回合,宋诚对他有印象。

    张阳笑容僵在脸上。

    宋诚不再理他,吩咐道:“一人十棍,打完放了。”

    锦衣卫施杖,多有讲究,有打得皮开肉绽第二天活蹦乱跳下地的,有外表没什么伤,却一命呜呼的,毛三见要用刑,两眼一翻,吓得晕了过去。

    门前一字摆开十七八条凳子,一片白花花的屁股在寒风中颤抖,棍子着肉声此起伏落,毛三痛醒过来,耳中尽是惨呼声,他也跟着杀猪似的大叫。

    张阳急红了眼,道:“宋诚,我跟你没完!”

    宋诚道:“尽管放马过来。”说完再不理他。

    报名的队伍重新排好,被打的三管家见把小主子得罪死了,干脆心一横,继续排队。

    不一会儿,十棍打完,家奴们屁股上鲜血淋漓,唉哟连声。

    张阳气得想踢他们,见他们这个样子,又下不去手,气得一脚狠狠踢在三管家屁股上,骂道:“还不跟我回府。”

    三管家忍痛道:“十七少爷,小的想谋个出身,求十七少爷高台贵手,放过小的。”

    “你老子娘还在府中。”张阳威胁。这位三管家往上三代,都是张府的奴仆,到他这一代,也是自小在府里当差,因为办事得力,加上忠心可嘉,才破格提升,要不然哪能年纪轻轻就成为三管家?

    三管家一脸黯然,这个结果,他早料到了,可他不想世代为奴,哪怕成为内阁大学士的家奴,虽说宰相门子七品官,可他实在不想依仗张益的权势,而想自己闯出一片天。

    宋诚道:“你是傻的吗?他是你的家奴,他的父母又在你府中,若是他有出息,你岂不也跟着受益?”

    虽说文武相济是大忌,可多少人盼着相互扶持呢,再说,张益的孙子辈,会读书的人实在不多,只有一个考中秀才,余者皆碌碌无为,第二代又只出一个举人,实在后继乏人。现在三管家另找出路,不见得是坏事。

    张阳也不是傻瓜,从小又耳濡目染,有些事平头百姓一辈子不见得明白,他却是一点就透,只是道:“我咽不下这口气。”

    凭什么他输给宋诚?

第89章 人选() 
“咽不下这口气?”宋诚嘲讽道:“咽不下的时候多了,也没见你奋发图强。要不是自小打出来的交情,你以为今天能从这里走出去?也不看看这是什么地方!”

    张阳潜意识里不愿意接受宋诚已是伯爵、锦衣卫指挥使的事实,听到这句话,一股寒气从心底冒出来。毛三惯会察言观色,哭丧着脸道:“少爷,小侯爷已经是指挥使了。”

    再不服软,屁股开花的就是您了。

    张阳咬了咬牙,服软的话终究说不出口,转身走了。一群家奴一腐一拐跟在后面。

    当晚,张益下衙回府,得知此事,缚了孙子过府请罪:“宋大人,你我是并肩头战斗的生死交情,看在老夫面上,千万别跟这小子计较。”又喝令孙子:“还不跪下。”

    宋诚道:“张阁老太见外了。”

    说是这样说,却对跪在地上的张阳视而不见,只是请张益坐下,和张益说话。

    张阳气得咬牙,却一点办法没有。

    “不怕宋大人笑话,我这个孙子,不是读书的料,还请宋大人看老夫薄面,让他在军营中效力。”张益也是豁出去了,笑吟吟道。

    张阳大惊:“祖父,我不当丘八。”

    他自小读四书五经,自以为功名是囊中物,只是志才大疏,考了一次,名落孙山,对考场有心理阴影,对读书本能地排斥,才成天在外胡闹。他是谁?首辅之孙!要是跟那些乞儿、奴仆扎一堆,不如让他死了算了。

    宋诚道:“只怕阿阳吃不了苦,他既然不愿意,张阁老何必勉强?”

    张益怔住,没想到宋诚会拒绝。

    这一天过后,很多朝臣送子侄辈过来,都被宋诚一一拒绝,到后来,干脆避而不见。

    挑选了半个月,定下来三百人,都是身体强壮,出身低微之人。这些人大多为贱籍,不过这个不算什么,自有番子持宋诚亲笔信,为他们脱籍。

    太和殿里,宋诚向朱祁镇禀报新军已经招募完毕,朱祁镇点头。这件事进展如何,他大体上知道。

    “臣想请皇上开恩,让镇远侯戴罪立功,由他训练新军。”宋诚道。

    顾兴祖移到诏狱大半个月,每天在小院子里闲得蛋疼,外面也有风言风语,说顾淳徇私。顾淳是在乎别人说什么的主吗?没人敢当面说,要是敢当着他的面说,他的拳头早就抡过去了。

    朱祁镇道:“顾卿一生征战沙场,善领兵,训练新军原也合适,只是临阵逃脱的禀性太过跳脱,若是把这禀性教给亲军,岂不糟糕?”

    一支刚刚成型的新军,就像一张白纸,交给顾兴祖,万一他教他们一开战就跑路,那还打个屁啊。

    貌似很有道理啊,宋诚竟半天说不出话来。

    顾兴祖的行为,确实没办法让人拍胸脯保证,他下次上战场不会丢下部下逃跑。可放眼朝廷,除了他,还真没有更合口适的人选。

    宋诚只好道:“臣好些天没去看井驸马了,还真有些想念,臣告退,去探探井驸马。”

    井源回府后,朱祁镇便派太医院的院正细心为他诊治,只是他伤势过重,又上了年纪,恢复缓慢。

    朱祁镇笑道:“卿想请井驸马训练新军?只怕有些难,朕听说,驸马还不能下床。”对这位立下赦赦战功的驸马兼姑丈,朱祁镇很关心他的病情,每天都宣院正进宫询问,对他的情情知之甚详。

    宋诚尴尬了,你要不要说得这么直白?

    “也罢,你去跟顾卿说,朕削他侯爵,着他戴罪立功,待功成之日,再恢复他的爵位罢了。”

    朱祁镇一副我看在你面子上的神情,让宋诚有些无语,可还只能谢恩:“皇上英明。”

    不日圣旨下,顾兴祖削镇远侯爵,原府居住,着其训练新军。

    这些天,顾兴祖不后悔是假的,大不了像宋瑛一样战死沙场,总比苟活强。接到圣旨,他感动得眼泛泪花,哪怕没有爵位,又得去训练新军,可好过窝在小院不见天日啊,诏狱是长住的地方么?

    顾淳好意安慰:“祖父当把新军练起来,只要练好新军,必然有重用。”新军是他一手带起来的,还能少了他的功劳?

    这个道理顾兴祖自然是懂的,出诏狱马上梳洗更衣,带厚礼过府拜谢宋诚。

    宋诚客气一番,收下礼物,说起新军:“我这里有一份训练计划,您只须照此训练就是。”把一张写好的纸递到顾兴祖面前。

    顾兴祖高兴:“大人有章程就好,老夫只须照章例办理即可。”接过纸一看,傻眼了:“这这这”

    这么严苛的要求,新军们怎么办得到?

    宋诚道:“第一个月为考核期,一个月后考核不及格的,发放银子,遣出新军。这些人受了一个月的训练,也吃了不少苦,为其赎籍也是应该。”

    这也是为什么名单定下来后,即刻为这些人赎籍的原因了。这些人可是经过严格挑选的,除了符合要求的身高体重之外,还有负重、耐力等项目测试,考核及格才能成为新军的一员。

    顾兴祖道:“大人宽厚,是他们的福气,可这训练,也太严苛了些。”言外之意,想打个折扣。

    宋诚断然不准,道:“达不到要求的一律遣回,绝不降低要求。”

    顾兴祖用力揪着胡须,只是摇头。

    “您老就放心吧,这些人出身都不怎么样,为了能留下,肯定会咬紧牙头熬过第一个月,一个月后已经对这样的训练习惯了。”宋诚笑道。

    他之所以不问出身,只对身体素质有要求,甚至为这些人脱贱籍,目的便是在此。贱籍那么多,有血性勇气脱籍的不多,身体条件达到要求的更是少数。

    这些人迫切想改变自身处境,有什么苦吃不了?

    “好吧。老夫尽力一试。”顾兴祖不是很有信心,纸上写的训练项目,他自问年轻时一样也做不了。

    宋诚笑道:“营养跟得上是没有问题的。每天保证中午、晚上两餐有肉,三餐都有蛋。皇上已从私库拨了银子,本官也募了一些,这些人三个月伙食、军饷足够。”

    顾兴祖又是一惊:“不从国库拨款?”

    宋诚点头:“没错。”

第90章 有目的() 
右安门附近有一块空地,面积不小,适合拉练。这块地是定国公府的,宋诚跟朱祁镇提了,朱祁镇想了半天,愣是没想起现在的定国公是谁。

    小太监到定国公府宣人,门子通报进去,徐永宁迎了出来,道:“徐某随公公走一趟吧。”

    徐永宁因为得罪王振,去年父亲徐显忠去世后,一直没有袭爵。徐家一门两国公,显赫非常,他这一支更兼任五军都督府的左都督,可以说,京城的防务是由徐家负责的。可是,自从徐显忠去世后,左都督变成张辅,徐永宁空有祖上荣光,却只能赋闲在家。

    难得皇帝宣,徐永宁喜出望外,皇帝还能想起定国公这一脉,难得哪。

    宋诚见来的是一个二十多岁的青年,容长脸,斯斯文文的,不像武将之后,更像读书人,不仅有些奇怪,这就是定国公徐增寿的后人?

    宋诚看上那块地,又是皇帝亲自开口,徐永宁自然满口答应。

    宋诚道:“作价多少,还请明言。”

    徐永宁道:“宋大人这么说就见外了。徐某听说,宋大人为新军募集经费,马上准备好银子,只是一直没有接到宋大人的命令,不好贸然求见,不如这块地就算是定国公府送予新军,不知宋大人意下如何?”

    他把“定国公府”四个字咬得很重。

    宋诚推辞:“宋某怎么好白拿小公爷的地?自然是要重求购。”

    其实徐显忠已经去世,徐永宁没有袭爵,定国公府名存实亡,小国公爷的称呼,只是宋诚客气而已。不过徐氏一门显赫已极,徐永宁没有袭爵,想必也是暂时的。

    徐永宁坚持要送:“那块地空着也是空着,宋大人不让这块地荒废,徐某足感诚情,回头徐某就把地契送到府上。”

    “既是这样,宋某请人牙子作价,按价购买。”

    “宋大这样,可就太见外了。”

    两人你来我往,寸步不让,大有相持不下的意思。

    朱祁镇在旁边听了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