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明末之君临天下-第9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此时的宋应星闲赋在家,埋头著书,难得见到多年未见的好友,两人自是一番寒暄。

    陈思恭并没有单刀直入,直接道明来意,他有些好奇宋应星为何辞官。虽然他知道宋应星对功名看得已经十分淡泊了,但是一府知州说放弃就放弃,可不是谁都有这么大的魄力。

    陈思恭喝了口茶,疑惑道:“宋兄为何要辞去亳州知州?”

    宋应星知道他去过亳州了,也没什么可隐瞒,直言道:“朝廷吏治败坏,百官苦于党争,又有几人关心过百姓的疾苦。我本想当了知州后为百姓做些事,奈何政令不通,上下官员沆瀣一气,狼狈为奸,独木难支啊!”

    宋应星所说的,他多少也曾经经历过,对大明官场黑暗,深有了解,道:“那不知宋兄今后有何打算?”

    宋应星看了眼一旁的书架,道:“为兄已无心仕途,准备做个隐士,在家乡安安心心著书。”

    陈思恭惋惜道:“兄长大才,如此才华隐匿于乡间,对于大明绝对是莫大的损失,何不办一书院,将你所学传于世人?”

    宋应星苦笑一声道:“陈兄难道不知我所学于功名进取毫不相关,我再亳州也曾有此愿,结果书院落成之后,学子们听得教授的知识与考试无关,一哄而散。世人醉心于功名,想要他们接受为兄的思想谈何容易!”

    陈思恭表明来意,道:“宋兄应该知道我在桂王府当职,如今永明王准备修建一座书院,广招学子,教授西学、水利、农学、机械等实用之学,为我大明培养有用之才,特命我前来邀请宋兄担任院长!”

    宋应星沉思片刻,还是拒绝道:“陈兄还真是无事不登三宝殿,只是这次我恐怕要辜负永明王的一片厚爱了。”

    “为何?”陈思恭不解道,“难道宋兄真的要将一身才华埋藏在这里吗?”

    宋应星无奈摇摇头,苍老的脸上浮现出一抹苦涩,道:“陈兄的好意,我心领了,但是经过上次学院之事,为兄也有些迷茫。我自认为所著之书,皆利国利民,私下里也曾与学子认真探讨。他们有的认为为兄所教乃奇淫巧技,但其中也不乏有人认可为兄。于是我问他们‘为何不进书院,学我所授之课业’,陈兄知道他们如何回答吗?”

    陈思恭略加思索,道出两个关键词,“科举、八股!”

    宋应星点头道:“陈兄一语中的,我朝科举,无论是乡试,还是会试,头场必考八股。一般读书人往往把毕生精力都用在八股文上,尚且不得其法,又哪有精力去学其他知识。

    读书人有几人不是因为想要入仕而读书,这是他们的出路。但是我所传授的学业出路又在哪里呢?就算愚兄倾囊相授,他们学成之后,又何以为生?哎!”

    宋应星说完,他的眼神更加迷茫,身子也佝偻了,似乎又苍老了几分。

    陈思恭听后,也不由长叹道:“八股盛而《六经》微,十八房兴而二十一史废,八股之害,甚于焚书。”

    陈思恭和宋应星年轻时都曾如同现在的读书人一般,将精力全部放到了八股上,深知其害。一时间,他默然无语,宋应星说的他也曾想过,甚至因此反对过朱由榔的提议,不过后来被朱由榔的气魄与雄心所折服,渐渐忘却了。

    这一幕幕在陈思恭脑海中不断回放,直到他听得陈进忠的呼声,这才回过神,眼神迷离望着陈进忠,猛然惊醒,躬身道:“公公刚刚说什么?”

    陈进忠见陈思恭魂不守舍,蹙了蹙眉,不过还是重复道:“殿下宣你进去!”说完,转身进了屋。

    陈思恭整理了一下衣衫,才跟着进了书房。

    朱由榔听得陈思恭回来,便知道是关于宋应星的事有了结果,心里隐隐有几分期待。

    一见陈思恭进来,朱由榔急问道:“如何?宋先生可答应了要来梧州?”

    陈思恭看到朱由榔如此急切,心中更加惴惴不安,垂首沮丧道:“下官令殿下失望了!”

    朱由榔满心欢喜落空,脸上难掩失望之色,叹息道:“是因为在本王这里无法获得晋升之资吗?”

    陈思恭闻言,辩解道:“殿下误会了,长庚兄早已辞去亳州知州之职,他如何会是贪图名利之辈!”

    “哦?”朱由榔没想到宋应星竟然主动辞掉官职,疑惑道:“那他不肯来本王这里,又是何原因?”

    陈思恭如实禀报道:“长庚兄说他迷茫了,不知他所教授的知识,最终的出路在何方?”

    陈思恭将他和宋应星的谈话过程,完完整整全部告诉了朱由榔。

    朱由榔在一旁静静听完后,先是沉默,然后才道:“那宋先生如今在家做什么?”

    陈思恭道:“如今长庚兄赋闲在家,埋头于书籍中,似乎是在找寻答案。”

    朱由榔可不想这样轻易放弃一位伟大的科学家,讲他的才华浪费,又问道:“你乃宋先生的至交好友,觉得是否还有可能请得先生来梧州?”

    陈思恭想了想,道:“长庚兄性格执拗,除非他能够想通,否则,难!”

    朱由榔眼中精光一闪,道:“那就由本王来为宋先生解惑!”

    朱由榔说完后,来到书桌前,闭上眼,心中默默打了腹稿,然后睁开眼,手执狼毫笔,快速书写,行文犹如流水般。

    skbshge

第177章 帝位之争() 
不多时,洋洋洒洒一篇信写成,待墨迹干后,朱由榔叫陈进忠取来一个信封,将信装好,同时从一旁书架上取来一本小薄册子。

    朱由榔将信和册子交给陈思恭,道:“劳烦长史再跑一趟,将本王的亲笔信与册子交于宋先生,本王相信先生看过后,应该会做出正确的决定。”

    陈思恭刚才只见朱由榔奋笔疾书,不知他写了什么,机械伸手接过信封和册子。虽然不知道朱由榔哪来的信心,不过能把宋应星请来,那是再好不过,躬身道:“下官遵命!”

    朱由榔望着陈思恭离去的背影,心道希望宋应星不要辜负自己的一片苦心。

    梧州府衙终于又迎来了一位新的主人,正是之前救过朱由榔一命的苍梧知县冯元凯。没了刘之恒的掣肘,巡抚方震孺狠狠整治了一番梧州的吏治。俗话说得好,拔出萝卜带出泥,况且此次还是大萝卜,刘之恒这个软骨头,交代出了不少事情。方震孺一声令下,以往那些贿赂刘之恒的官员都遭了殃,清除了不少害人之马。当然也提拔了不少官声、政绩都不错的官员。

    冯元凯赫然在列,不过他只是暂代知府之职,正式任命还要等朝廷的文书。

    上任之后,冯元凯立刻废除了之前李良弼胡乱设置的苛捐杂税,有了巡抚的震慑,下面的官员再也不敢阳奉阴违,所以效果自然立竿见影,赢得了老百姓的拥护。

    梧州之前涌入了不少流民,李良弼对这群人几乎不闻不问,导致不少人饿死街头。冯元凯可做不到这点,但是如今的府库内粮食也不多,靠这些粮食解决流民问题也只是杯水车薪罢了,早晚有耗尽的一天,必须得想个长久之计才是正道。

    冯元凯这时想到了朱由榔的作坊。他在苍梧县时就非常关心这件事,自从香皂、肥皂出现后,一些其他的产业,诸如油、生石灰、碱面等产业也变得兴旺起来。他经过一番调查发现,这些东西都与朱由榔的作坊有关。

    冯元凯从没想过一个作坊对民生可以影响这么大。

    梧州的作坊也不少,但是没有一个能做到如此地步的,无论是规模,还是影响力。如此之大的作坊,意味着需要的人手也越多,而且他听说作坊的规模还要扩大,于是冯元凯找到了桂王府。

    桂王府后花园,朱由榔品着茶,听着冯元凯的诉求,无非是希望作坊再招工的时候可以优先考虑梧州的流民。

    朱由榔对此倒是没有异议,只要符合他的要求,招谁都一样,不过趁机捞点儿好处还是可以的。

    朱由榔道:“冯知府的来意本王已经知道了,他们都是我大明百姓,因为朝廷没能保护好他们,害得他们背井离乡,如今本王能尽一份薄力,有何不不愿意的!”

    “殿下高义!”冯元凯大喜,脸色因为太过激动而变得潮红。

    说完,他从石凳起身,朝朱由榔躬身拜道:“下官代这些百姓谢过殿下!”

    “冯大人快快起来!”朱由榔见状,急忙双手托起冯元凯道:“本王身为大明藩亲,大明百姓有难,孤岂有不帮之理!”

    听得朱由榔的话,冯元凯越发梧州有如此藩王,乃是梧州之幸。

    朱由榔道:“冯大人,本王倒是有件小事麻烦你。”

    “殿下尽管吩咐!”冯元凯恭敬道。

    朱由榔摆手道:“吩咐说不上,只是你也知道,作坊太过分散的话,管理起来十分不便,所以本王希望你能出面将本王作坊周边的小作坊迁到别处。”

    冯元凯还以为是什么事,当即保证道:“殿下放心,此事交给下官!”

    与此同时,大明留都南京早已沸反盈天。

    明太祖朱元璋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定都南京,开创大明三百年江山。

    后来,明成祖朱棣从他侄子手中夺取了皇位,迁都北京,但将南京定为了留都,六部衙门、都察院等一套建制齐全,与京师无异,但是大多没有实权罢了。

    只不过随着李自成攻陷京城,崇祯吊死煤山的消息传到南方后,一切都改变了。

    君父殉国,噩耗传到南京后,忠义之士抱头痛哭,但一些小人却看到了机会。

    太子和另外皇子下落不明,众人也都以为恐怕凶多吉少,做好最坏的打算。李自成攻占京师后,势必会南下,攻占江南。

    蛇无头而不行,况且是一个国家,国不可一日无君。

    但是崇祯之子根本无从寻找,时间不等人,只能从宗藩里选。众多藩中同属于万历皇帝一脉的只剩下福王和桂王了。

    老福王朱常洵早已被李自成杀害,只留一子朱由崧继承了王位,正在淮安避难。

    按照大明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的祖宗之法,福王朱由崧是第一人选。

    可是当初万历皇帝种下的祸根在这紧要关头突现出来了。

    万历皇帝不喜长子朱常洛,也就是短命的泰昌皇帝,天启和崇祯的老爹,想要立宠妃郑贵妃的儿子老福王为太子。由此展开了万历和朝臣旷日持久的国本之争,最终以东林诸党的胜利告终,使得老福王没能成为太子。要说福王一脉对东林没有怨恨那是不可能的。

    如今正值国难当头之际,若是福王继承了皇位,谁敢保证福王登基之后不会对东林进行清算,只怕是一场劫难。

    因此东林党第一个跳出来反对立福王为帝,反而拥立血统遥远,素有贤明的潞王。

    南京的大臣们为此争得是不可开交,东林党拼命的往福王身上泼脏水,抹黑福王。拥立福王的则坚持祖宗之法,众说纷纭,各执一词,争得不可开交!”

    有人曾提出折中的法子,拥立桂王为帝,奈何桂王此时远在广西,远水解不了近渴,只能作罢。于是双方继续明争暗斗,你来我往,斗得不亦乐乎,全然不顾大局。

    梧州桂王府,世子朱由楥经过多日的疗养,王春敬献的偏方终于让他恢复到了龙精虎猛的状态,一改往日病恹恹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