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权倾南北-第80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风云阅读网

第一四四四章 在慈善的基础上() 
因此南方的青少年受教育水平和受重视程度自然也就要好于北方,也更多一些文人雅士,比如鲍照和徐陵这种人物,尤其是鲍照,竟然因为自己才华出众而会在北上探亲的时候被北朝强行扣留,可见当时北方对于人才,尤其是在文化上有建树的人才,还是非常缺少的。

    于是就有一个很严肃的问题摆在面前。

    在南方,朝廷给那些战争孤儿以及穷苦人家的孩子一个免费上学的机会,是让他们能够在社会上立足,而且能够有机会追赶那些比他们命运更好的同龄人。

    可是在北方,如果朝廷也依样画葫芦的话,那就等于让这些孩子一下子超过了同龄人,他们的同龄人以及同龄人的家长们又该如何想?凭什么同样的贫苦,我家的孩子就不能得到朝廷的扶持和救助?

    这也是为什么现在长安义学招收学生的范畴还只是局限在长安城中,因为出了长安城,学生招收的条件就已经很难符合社会的实际。因此并不是徐素她们目光短浅,而是着实不敢。

    她们身为后宫妃嫔,出去代表的自然是皇家,甚至代表的就是大汉朝廷,开办义学的本意是好的,但是如果引起了社会上的动荡和骚乱,她们承担不了这个责任,甚至皇家和内府也承担不起。

    李荩忱沉声说道:“内府现在能够拿出来的也就只有这么多,开办一个义学尚可,但是整个三辅乃至关中的义学,并不能依靠内府来支撑了。”

    徐素低声道:“可是一个长安义学很难支撑起来三辅的需求,更往论一个关中了。”

    “不,朕倒不是这样打算的,”李荩忱微笑着说道,“现在这个长安义学,只是一个例子,给全天下人看的例子。”

    徐素怔了一下,这倒是她之前从来没有料到的。

    毕竟义学绝对不是什么赚钱的东西,而且培养出来的人也并不一定全部都可用,甚至有可能众多投入的钱财都打了水漂,如果不是有内库作为支撑,恐怕没有人会有胆量。

    作为例子,又是什么意思?

    “义学的根本在于内库的支出,”李荩忱斟酌说道,“可是内库并不是源源不断的有钱财进入,在义学的基础上,必须要把更多的社会力量牵扯进来,朕现在要把长安义学作为一个模板,告诉世人,这样一种教育后人、培养人才的行为是可行的,现在的大汉,不仅仅能够通过书院来培养人才,而是能够通过更多的方法,义学也好,私塾也罢,现在大汉上上下下需要的是人才,需要的是能够带动着各个层级、带动着整个时代向前进的人才。”

    徐素诧异的看向李荩忱。

    她不得不承认,自己的确是小看了李荩忱,或者说小看了李荩忱的格局。

    徐素以为李荩忱想要开办义学,仅仅是因为让后宫的妃嫔们有点儿事情做,而且也是为了能够为自己培养出来一些可堪大用的基层人才,毕竟金陵书院也好、成都书院和岳麓书院也罢,培养出来的都是以后步入青云的人物,但是只是有这些人在上面,而他们的思想和观念却没有办法传达到下层,那朝廷培养他们也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因此徐素认为李荩忱开办义学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把现在朝廷的新思想和新思路通过这些以后要进入基层的子弟来实现。

    不过很明显现在来看,这只是李荩忱的一个目的罢了。

    归根结底,李荩忱是要通过开办义学的方式,开始建立起来大汉的完善的从上到下的教育体制,让读书人有教授读书方法的地方,让工人有教授打造技巧的地方,也让商人有教授从事经商经验的地方······

    现在大汉已经有了培养王侯将相的书院在,也已经有了培养底层人才的义学在,李荩忱通过这些来告诉所有人,最高级的人才朝廷需要,最普通的人才,朝廷也需要,而在这之中的人才,朝廷肯定也是需要的。

    只不过现在朝廷已经没有足够的力量和钱财来培养,因此社会各级如果有余力的话,就已经可以自己开始培养人才了。

    当各级的书院建立起来,大汉的人才培养方式自然也就从原本的师徒传承开始逐渐向书院大批量教学转变,如此一来大汉自然就能够以更快的速度、更高的效率获得更多的人才。

    有了这样的教育体制,之前的九品中正制自然也就不攻自破,当社会上已经不再需要九品中正制直接选拔出来的人才,转而倾向于从书院的学生之中挑选的时候,九品中正制自然也就跟着被扫入垃圾堆,就算是世家们再想要坚持,为了能够保证自己的子弟们依然可以在整个大汉体系之中发挥作用,世家们也只能考虑如何通过书院这种教育体制来获得更多的机会。

    李荩忱现在是在做慈善,但是他的最终目的却是在慈善的基础上,彻底建立起来仿照后世并且以科举考试制度为根基的人才培养体系,从而让大汉脱离世家的掌控。

    北方复杂的情况对于李荩忱来说未尝不是好事,人们受教育水平的参差不齐,而且世家的力量远远没有南方强大,为了能够对付东南士族,北方世家,诸如弘农杨氏、蓝田于氏等等,也必须要依附于李荩忱。

    他们已经不倾向于通过建立类似于东南世家那样的世家同盟体系来抗衡皇权,而是倾向于通过击碎已有的世家同盟体系并让自己从世家演变为开国贵族。

    这主要也是因为之前经过东魏和西魏的对峙、北周和北齐的对峙以及杨坚和宇文宪的分裂,北方世家之间的基本信任已经丢的差不多,自然也不可能和历史上那样,因为利益的纠葛和层层叠叠的姻亲关系而最终诞生出关陇集团这样把控隋唐两个朝代的庞大世家同盟。

    当然了,事实上在思想逐渐进步的情况下,就算是存在这样的世家同盟,也已经很难阻拦诸如科举制这样更公平的选举人才的方式诞生。不过如果没有了世家和世家同盟阻拦,科举制的诞生只会更加的顺利。

第一四四五章 北与东() 
在世家同盟体系崩塌之后的主要利益是被李荩忱占有,而对于已经把注意力放在自己家族能够得到什么,而不是整个关陇世家能够得到什么的北方家族们,跟在后面还是有机会可以喝汤的。

    因此对于李荩忱来说,北方的政治环境实际上比南方更加好,一旦有如散沙一样的北方世家都倾向于支持李荩忱,那么李荩忱的教育体制建设实际上要比在南方更加轻松。

    长安义学和在北周国子监基础上组建的长安书院,将会在未来引领大汉教育体制和人才培养制度改革的浪潮。

    当然了,南方李荩忱是不可能放弃的,在顾家、徐家、吴家、沈家等本地大世家的支持下,这种制度也会快速推行,如果真的有人想要表示自己的不满和反对,那么大汉的白袍和羽林骑也都不是吃素的。建康府毕竟到现在也依然是大汉的政治中枢和在南方的象征,李荩忱绝对不允许建康府之中有人和自己唱反调。

    而且从北向南推行这种制度,也算是李荩忱给了南方世家一定的接受时间,如果他们不接受的话,那就只有消失。

    作为徐陵的孙女,徐素已经很清楚陛下的野心在哪里,也很清楚自己所做的是什么,难怪陛下会让沈婺华带着后宫妃嫔们出面,因为她们的身后,又代表着一个个世家的态度,不管沈家和徐家等等是否愿意这样做,当沈婺华和徐素出现的时候,大家就已经可以默认这就是徐家和沈家这些世家的想法了。

    或许徐陵当初也不会想到,自己把孙女送入宫,是为了徐家稳妥的未来,结果徐家就这样反过来被李荩忱当枪使了。

    “一屋之下的长安义学,朕不是无法负担,”李荩忱微笑着说道,“至于接下来,就是全天下这一辈人,一起为了下一辈人而承担。”

    徐素微微颔首。

    而李荩忱径直向前走去,他穿过曾经属于隋王府的回廊,看着大堂上那些结束了晨读之后认真听讲的孩子,若有所思。

    徐素站在李荩忱的身后,心中不由得感慨。

    不知道在大汉和整个民族的延续上,自己是不是也做了些贡献?

    ——————————————

    当李荩忱站在曾经的隋王府规划如何培养大汉的下一代人时,隋王府曾经的主人,正在五原城中看着垂头丧气的麾下文武。

    说是文武两班,实际上也有些抬举了,站在杨坚左手边的文官也就只剩下了骨仪一个人,而武将也就只有元谐和元浩等人。

    山穷水尽,或许就是这等景象。

    银州之战,不出意料,北周军队惨败,而杨坚因为先一步离开,总算还是逃出生天,而到了五原之后,他便下令元谐,若是进攻得手则继续向前,若是进攻不利则抓紧回军。

    不久之后,杨坚就见到了元谐,看着颇为狼狈的北周军队,杨坚甚至已经不用问到底发生了什么。

    不过至少元谐带回来了三万兵马,比杨坚的仅以身免还算好一些。可是现在就算加上五原的北周军队,杨坚手下也就是将将四万兵马。

    而汉军至少十万大军正从银州、灵武以及西北地郡三个方向向前夹攻,并且其中不乏裴子烈、韩擒虎和徐德言这种汉军已经打出名声的将领。

    在列的,可有不少都是他们的手下败将。

    因此议事堂上也难免是愁云惨淡的景象。

    五原不比银州,更难以比延州,这里已经位于草原南侧,设立城池的目的就是为了镇守河套,而河套同样是广阔的平原,以丰厚的粮食产出而不是易守难攻的地形闻名。

    在这无险可守的旷野上和敌人决战意味着什么,大家心里都清楚。

    恐怕那时候就真的是秋风扫落叶一样的景象了,北周军队将会不可避免的再一次一败涂地。

    “当务之急,就是我们到底应该是寻求北方和东方的帮助,还是要就此远遁。”骨仪开口打破了议事堂上的沉默。

    元谐等人的神情复杂。

    就此远遁他们都明白是什么意思,可是寻求北方和东方的帮助,指的是?

    要知道北面草原上的突厥人已经被驱赶殆尽,而且杨坚和他们也不是无冤无仇,如果突厥人还在的话,他们恐怕更想要在大汉拿下五原的时候,自己趁机到河套地区来劫掠一番才对。

    至于东面?

    难道是说宇文宪?

    骨仪显然也明白他们的疑惑,径直说道:“事到如今,国运艰难,但是并非到了无可挽回的地步。北方草原上,突厥人虽然已经离开,但是还有铁勒人在,他们也是草原上活跃的民族,而且和突厥人有仇恨,和我们却是无冤无仇,突厥人走后,铁勒人已经开始整合自己的力量,他们现在可不盼望着我们会进入草原。”

    铁勒人似乎一直以来都是草原上强者的附庸,当初柔然人称霸草原的时候,铁勒人跟着柔然人,后来突厥将柔然取而代之,铁勒人自然而然又成为了突厥的奴仆,现在突厥人也走了,北方的草原也终于轮到了被遗弃的铁勒人当霸主。

    现在的铁勒人还是一盘散沙,不过他们之中的几个大部落已经开始谋求联合,其中比较强大的薛部和延陀部已经合二为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