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军侯-第26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只不过这后面的事情是越听心中越沉重,先不说另外一部分人的战力如何,光是五万多大军就不是轻轻松松能应对的,大明如此用计布阵,几乎相当于是没有多大的损失就吃掉了他们整部一半的兵力。
虽然乃儿不花他们是靠着三万金帐护卫起家,这近十二万的大军当中最精锐的也要数那三万人。
可是这不代表如今被击败的那六万余人是纸糊的啊,要说战斗力他们也不差,一个个都是自家部落的青壮精锐,只是差在了没有统一的指挥,又不是相熟之人,虽然合并为一军,但实际上作战之时难免要照顾自己人,这里面的弯弯绕绕就使得这支军队的战力被削减了不少。
然而面对着如此强大的大明,面对着大明主帅的略施小计,居然连一点反抗的声音都没有,从一开始被人佯装失败勾引上钩,就已经注定了他们失败的结局。
再者说来大明明显还没有施展权力,没看到在营帐之前不远处那列阵以待的明军吗,从一开始战事打响他们被发现之后,就从大明军中分拨出来这一部应对阿鲁帖木儿,明言望去约莫着是有一万人之众。
别说阿鲁帖木儿和乃儿不花有约不能擅自妄动,就是他想动也要考虑考虑能不能短时间内击败眼前这一支万人大明军伍。
看看人家那气势,那一身精良的甲胄兵器,就算是在这风雪漫天之中,也不见敌人方阵有丝毫的异动,显然是一股精锐战卒,甚至阿鲁帖木儿都暗自比较过,这些人值少聪明面上看完全不输给他们的三万金帐护卫,而且还有可能更强一些,毕竟人家是大明军,还有装备上的碾压。
这就更别提不久之后战场中心战事扩大以后,在阿鲁帖木儿眼中清晰的看见自己的友军被包围,然后明军阵形当中居然又分出来一部加入到方才盯防他们的阵营里。
粗略的看去,这一部分人虽然看起来和前一部分相差有些区别,可能没有那么精锐,但也不能小觑,更别说这又是一万人的大队伍。
如此以来整整两万人盯防住阿鲁帖木儿,别说他手里有五万兵了,实际上真正能拉出去一战的也不过就是三万多一点,那些零散的骑卒可能就是过来白白的混口饭吃,真要是打仗死人了,他们不是缩在后面就是唯唯诺诺偷奸耍滑。
要想让这些人去和对面的大明精锐拼命,那还不如现在就把他们杀了来的快一些。
所以也别说什么和乃而不花的约定了,阿鲁帖木儿是从刚开始的敢动但是未动,到最后的不能动,完全就是被大明一方给钉死在了原地。
而直到现在,乃而不花也才惊愕的发现原来如此迅猛进攻的大明居然还没有施展全力,这又是诱敌包围,又是绕后突袭的,谁能想到的大明一方竟然还能抽调出两万精锐来看住阿鲁帖木儿这边,简直是难以想象的事情。
别说这包围一战本就需要对敌之数站在大优势,光是那一批绕袭后方的明军在乃儿不花的估算下就绝对不少于三万人,如此看来,大明此次出关作战抽调士卒绝对不少于十五万人啊,不然何以能如此布阵行事。
可现在就算是再怎么震惊又能如何,在他脱逃回来之时自己的友方就是大败的局面,而且想来能做到包围之阵,友方的统兵将领也不是什么将才之相,仔细的想一想,换位思考一番便可以知道那位万户长定然是防守待援的结果,所以也不用在抱有别的幻想了,被包围住的那一支蒙元士卒肯定是被大明剿灭的下场,完全没有出现第二个结果的可能。
那大明一方既然已经将自己的友军搞定了,下一步必然是抽出手来对付他们这里,换做谁都不可能放任他们这数万人不管不是,所以这接下里才是真正让乃儿不花头疼的时候
第480章 阵前一见()
现在摆在乃儿不花面前的其实只有两条路可以走了。
一者就是提枪上马击鼓出战,用手里这最后的三万金帐护卫来捍卫大元朝廷最后的尊严,来誓死保住自己的名誉,哪怕是全军覆没也要有身为蒙元人的骨气。
二者就是向大明投降,向这个将他们蒙元人赶出中原大地,和他们对打了数十年,双方都快成为宿敌的明帝国低头跪地请求刀下留人。
要知道乃儿不花的心中其实一直在徘徊犹豫不决,他不可能像失烈门一样十分果断的投降于大明朝廷,甚至是早就有了准备和预案,打算用什么筹码来换取大明朝廷的倚重和自己后半生的荣华富贵。
他现在的投降更像是和纳哈出一样,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逼不得已才投降于大明一方,只不过算起来两者之间还是有着一些的差别。
纳哈出那是知道自己命不久矣,心中难免要柔软一些,不想要再过多的杀戮,又加上两个叛徒的逼迫,让纳哈出在所有可选条件都不复存在的情况下,只能走向了这一个在大明麾下卑躬屈膝的结果。
不过虽然他是求降的一方,可是朱元璋倒也没有说什么严加看管戒备与他,反而还是颇为看中,虽然不像曾经那般视若人才,但好歹也能混到一个领军副将的位子,没见现在纳哈出虽然是一副命不久矣的凄惨样子,但是精神却是好了许多,心中放下了不少的事情,显得轻松多了。
至于他那个所谓的领军副将,八成看来就是朱元璋给他最后一个风光的后事罢了,所谓将军出战上马杀敌,征伐数十年,胜败皆有,但求一个马革裹尸而还,方才人生圆满没有遗憾。
与其说纳哈出是领军副将,还不如说他完全就是挂在这个职位上等死呢,每到有什么战事出现,他总会跟随而去,哪怕不能再拿起刀枪,但也要死在战场之上,因为这才是为将者最后的宿命。
如今的乃儿不花虽然也是走在了绝路上,但是他可不像纳哈出一般只剩下了一条路可以走,反而是一战一降两个完全不一样的选择,更是没有像纳哈出那么多的顾虑和自身的问题,所以才能这般犹豫不决。
到底是拼死一战以身殉国还是跪地求降残存偷生,这两个一生一死的选项,一直徘徊在乃儿不花的脑中,让其难以判断。
这件事说白了就是对本心的一种考验,就连阿鲁帖木儿都帮不了他,甚至就连阿鲁自己都很难说清楚如何选择。
当现实的状况摆在他们面前的时候,进则死,退则生,人们的选择往往很难去下定决心。
到底是遵从荣耀的死,还是遵从卑微的生,这向来是一个很难的选择题,哪怕他是北元太尉,哪怕他是北元知院,却也不能在这等选择题上有所幸免。
古往今来,生死大事一直都是生而为人所要面临的,但大部分人都是走到了生命的尽头而被迫选择了死亡。
可也有向乃而不花他们现在这样,自然的寿数还不知道有多少,但显然已经是来到了一次生死之间抉择的境地。
而且现在不是被动的承受死亡,而是可以主动的在两者之间选择一个,这令人深思的决断,往往不是那么轻易就能判定的
就在帐内两人互相沉默已对相顾无言的时候,却突然传来明军主帅请求和乃儿不花一见的消息来,让陷入犹豫不决的两人瞬间被惊醒,但又不明白这突然想要约见到底是为何。
按理说大明正是胜利一方,裹挟着大胜的气势一鼓作气的威压自己这里不是更好吗,心在这约见到底是因为什么还真的难以猜透。
本来按照阿鲁帖木儿的意思就是不用理会,反正接下来要么生,要么死,还在乎这见不见面的狗屁事情吗。
可乃而不花自己的想了想,决定还是出去与之相见,毕竟明军一方没有上来便进攻就是一个好的现象,而且明军主帅又是邀请相见,也不曾态度恶劣,所以乃而不花决定出去见上这么一面。
而且他也好奇,到底是何人为帅击败的他们,要知道大明一方能统兵的将军乃而不花可是见过不少的。
就如那两位绕袭后方的赵庸曹兴二人他就认得,更别说他看到的那杆代表傅友德的大旗了。
能统率十数万大军,手下又是大明的侯爷又是大明的国公,这怎么想都没有几个人能做到这一点。
如冯胜可以让傅友德在其麾下,蓝玉现在到也可以,毕竟刚刚受封凉国公,可算起来蓝玉才刚刚出战,不可能再这么快速的独领一方大军作战才对,而冯胜可是早就被收走了兵权,这事都传到了草原上,乃儿不花自然是清楚的。
那现在又是何人,难不成朱元璋又启用了冯胜不成,可是乃儿不花想了想又自己否定了,堂堂大明天子说出去的话决定好的事情是不会反悔的,更何况这冯胜还是朱元璋好不容易才找到机会砍去了兵权,更不可能这般轻易的调回来再让其掌军。
那么思来想去,这到底是何人有能如此统率之魄力和权势,乃儿不花还真的想不到了。
所以这见面不仅有对大明主帅友好的回应,更是有乃儿不花心里自己的好奇,他想看一看这位明军主帅的真正面目。
寨门打开,乃而不花轻骑出阵,身旁跟着几名侍卫扈从,好像完全不担心大明趁机会将他拿下的意思。
实际上大明携胜势威压进逼,更有两倍之数的兵卒相对,根本不在乎抓不抓乃儿不花的事情,直接硬碰硬的对战都完全不虚,还在乎他这个首领吗。
而朱棣本来也就没有这个打算,其实一开始这见面的提议都是傅友德的建议,不然朱棣这杀起来的性子是想着直接率军也将这里铲平了事,管他什么按兵不动摸不清虚实的花头,难道他大明战阵还能输了不成。
只不过在傅友德开口以后朱棣还是收回了自己杀戮的性子,冷静的听他分析了一番,这才点头同意邀请蒙元的首领出来一见,看看能不能更和平的将此事解决掉。
这就是傅友德给朱棣的建议,一战大胜一面纳降,如此一文一武相互映衬着协作,才是为将者的应有之道。
不能一味的打打杀杀,在适当的时候招降也是很好的应对方法。
当然一开始的时候傅友德肯定不会说出这种注意,但是现在他们杀敌两万俘虏四万,己方损失不过数千,正是兵威大盛之时,此刻迫敌以降,不更能体现大明的军威浩荡嘛
第481章 惊讶()
高头大马披风挂肩,刚出关时的朱棣是稚嫩是心中虽然激动却不能平复自己的新人,而现在的他稳稳地跨坐在马背上,眼神中充满了自信和坚定,眉宇间也没有了往昔的那份轻佻,却多出来一些稳重和坚毅。
可以说朱棣已经成功的从新兵跨越到了老人的阶段,已经具备最基本主帅的能力,自然而然的将他那份天赋发挥了出来,让原本还轻视他的这些老将们刮目相看。
经此一战,先不说其他人如何,光是此时在朱棣麾下接受指挥的将军们便对他一开始的形象大为改观。
本来这些身经百战的老将们都以为朱棣是夸夸其谈之辈,能被朱元璋任命为统军主帅也不过是因为皇子亲王这层身份在,再加上那时有傅友德这位国公的帮衬,大家伙也就没有多说什么。
但今时今日一切都不一样了,大胜之师破敌数万,此战之胜果得来谋划所出皆为朱棣之奇谋妙计和临阵指挥。
这里面可没有傅友德掺和进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