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明军侯-第29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派去问话的人仗着自己是王府一员,话里话外见透漏出傲气,更是在人家屠夫的葬礼上有些不愉快,使得屠夫老母一气之下呜呼而去。

    这回就出事了,一时间群情激奋,百姓们虽然畏惧秦王府,但可不害怕他一个小小的秦王府杂役,更被说现在有人命的官司在,让本来是去了解情况的秦王府白白惹了一身麻烦。

    而这件事本来是在西安知府的处理下渐渐平息下来,可事情的余波却远远没有平淡,一传十十传百,最后竟然变成了秦王家小小杂役大闹已故人丧仪,仗着王府权势想要强占人家漂亮寡妇,更是动手打死了亡者老母,简直是丧尽天良的禽兽行为。

    这种根本和实际情况完全不符合的谣言居然传的满大街都是,甚至连西安左近的城镇都传遍了,更是渐渐向着整个陕西布政使司辖地传播而去。

    那自然而然的就会传到朱元璋的耳朵里,你说他能不生气吗。

    而且这等鸡毛蒜皮的小事,想要调动锦衣卫的眼线去查清都难办,毕竟谁没事闲的总盯着平头百姓家去看,一时间朱元璋只能选择相信这些传言了,先把朱樉召回南京城再说。

    至于这些谣言为什么越传越离谱,越传越好像是故事,这还要问到底是谁造谣生事传出来的,但事情混乱复杂,真要彻查也是不简单。

    所以朱标在弄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之后,便打算请求朱元璋将朱樉放回来,并且把这件事的前后因果都写的明明白白,至于这其中掺杂的一些问题,那还是交个自己的皇帝老子处理吧,他作为太子的可不能牵扯过多。

    不过朱标显然没有打算等朱樉回来在离开,写完那封奏疏他便立刻启程赶赴山西太原,去找自己的三弟晋王朱棡去了。

    这种事情还是要早点完成的好,也不用太过认真,毕竟朱标可不相信自己的四弟会造他的反。

    而另一方面,他的第二个任务可是还需要紧紧盯着的才行,从山西转道回归返南京,先是回宫将陕西地图献给自己的父皇,然后便是启程又直奔不远处的凤阳府。

    朱元璋有心迁都凤阳,将自己的老家发展壮大的事情可谓是朝野尽知,现在阴天下雨水漫皇城的金陵早就让他心有不满了,但这些年来凤阳都城也没建好,问题是大大小小不断,老朱自己也渐渐断了迁都的念想。

    可是凤阳不可能就此不管,定汴梁为北都,金陵为南都,凤阳为中都这是他最早的都城计划,改是不会改的,必然要完成三都的建设。

    而作为朱元璋老家的濠州凤阳,这等化为中都的地界,到现在都没有兴建完成,实在是有些缓慢。

    所以太子朱标便被指派监察都城建筑一事,更负责建筑进度,这也是在他巡视陕西之初朱元璋就跟他说好的任务

第525章 曲折中都城() 
当今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陛下,生于濠州钟离,也就是现在的凤阳,当初大明建国的时候老朱便觉得钟离这个名字不够上档次,好歹也是自己的出生地,养育了一代天子的龙兴地方,再叫作钟离便有些不合适了,所以才改称为凤阳。

    并因为早早的就被划为中都兴建之所,更是从原来的一县之地硬生生的扩大到了一府之地,从最开始的乡下小地方,渐渐的变成了四县为一府,后有拨划进去八个县城,合击十二县为一府,是乃中都凤阳府。

    而凤阳起名缘自凤凰山之阳,不过具体为什么叫做这个名字,还得为老朱是什么意思,因为这是他亲自更名的府城。

    原本大明建国洪武二年之际,便已将最开始的钟离县更名为中立县,后有将中立县更为临淮县,是因为其毗邻淮河,可是没过多久又重新该回了中立,不过这一次直接变成了中立府。

    与此同时一直在濠州西南部的凤凰山南麓之地建造的中都皇城也渐渐有些规模,这时候朱元璋才顺势将中立府彻底更名为凤阳府,也便是中都凤阳的定名。

    很多人猜测是因为凤阳之名皆因凤凰山皇城宫殿而起,不过这一点从来没有被朱元璋点头同意过,反而是每次等到老朱回到后宫的时候总拿这件事和马皇后开玩笑,但其更名凤阳的具体因由却从未细说出来。

    不过这大理规划建设自己的老家是没错,但这于凤凰山南麓建造的中都皇城可没有这般轻松。

    南京金陵皇城始建于前朝至正二十六年,也就是大明建国的前两年,当初便是有了作为鼎鼎天下皇宫禁城的打算,只是起初朱元璋还是吴王,不太好大张旗鼓的建造,就连宫殿的称呼都只是吴王新宫不敢擅称为皇宫。

    和现在南京城的皇城相比在规格上那是差的远去了,知道明洪武元年开始,才渐渐的冲洗提起建设。

    但却因为朱元璋想着要迁都凤阳而使得工作进度异常缓慢,后来不得已之下,才将中都那边的建造先行搁置,重现捡起了南京皇宫的建设。

    这也是为什么凤阳中都皇城建造如此费力的缘故,这里面不仅有朱元璋逐渐没了迁都心思的原因,还有大明开国之初国力限制,同时建造两座皇宫都城显然是捉襟见肘,跟何况当初草原各部族虎视眈眈,元朝大将王保保仍旧沉兵西北一带俯瞰中原大地,只要朱元璋稍显破绽,说不得便是挥师南下重新争夺江山的局面。

    所以国力之偏重必然要向着军事方向,而对其他进项有所减缓甚至停滞,不然外敌都挡不住了,还要在这里修建宫殿,那岂不是自寻死路的做法。

    中都凤阳正好就卡在这不上不下的尴尬地方,前有国家侧重军事银钱调度有限,后有南京皇城的修建,作为朱元璋当时的政治所在,肯定不能让那边的皇城破烂不堪才是。

    在这两下之间,自然而然的就使得中都凤阳皇城的建造变得停滞不前,就算稍有进展也不过是小打小闹一般,与整体进度上如同九牛一毛而已。

    但现在大明不一样了,天下已然走到了洪武二十四年,而且再有一个月便是洪武二十五年,大明建国已有四成百年,和当初有些风雨飘摇的时候完全就是两码事了。

    外敌的卑躬屈膝沉默低下,自纳哈出臣服,北元破灭,最后一丝挣扎希望乃儿不花投降开始,整个大明在对外方面上已经达到了举世无敌的境地。

    没有任何一个外敌敢在这种时候触碰大明的界限,逼近他们自己还要有忙得地方,草原上没了主人,鞑靼部瓦剌部等等部落都在你争我夺的开始抢掠地盘资源。

    不过就冲着现在的局势来看,原先的几大部落除了已经向大明投降的兀良哈部以外,也就是鞑靼和瓦剌两部能够成事了,其余的不投降便是死路一条,这就是草原上的规矩,想要在夹缝当中求生存,根本不可能。

    但这些和大明而言也并无什么影响,反正不管事鞑靼还是瓦剌,都要看大明的脸色行事,虽然日后难免要提防这两家势力做大,但显然不是现在这个时候。

    而正值此时,朱标巡抚陕西回来之后,继续督建中都凤阳的担子便落到了他的身上,朱元璋对于将此差事交给太子也是十分的放心,毕竟老成持重这种评价可不是说说而已。

    对于自己的故乡,那个放牛的地方,朱元璋还是心中有着牵挂,交给其他人管理吧尚有些不放心,所以还是交个自己儿子的好。

    朱标自然是走马上任,匆匆忙忙的奔赴凤阳府凤凰山,不过好在离着南京不远,也不用太过奔波。

    但话说回来,这中都的建设颇有些曲折,从洪武二年开始建设中都宫阙,三年建造中书省,大都督府,御史台等重要府衙;四年初又开始建造方丘,日月社稷山川坛,太庙等祭奠宫宇。

    后来又是兴建粮仓银仓等等,还有钦天监,观星台等等,同年也开始建造皇城的宫墙和在宫墙附近的勋贵宅邸。

    真个中都凤阳就是这样一年建造一点,年年拖一点,搞的很不利索,从来不曾有过大兴大建的时候。

    整体时间算到现在,从洪武二年到今时洪武二十四年,建造了二十二年之久。

    要知道南京皇城也不过是从至正二十六年到如今,而且从工部呈报的进度来看,来年便是可以彻底完工的,加起来也不过是二十七年的功夫。

    这里面还要算当初大明没有建国的两年呢,和中都凤阳一比不知道快了多少倍。

    而中都的规格和南京还有一些差别,总的来说自大朱元璋放弃迁都以来,便缩减了不少中都的建设开始和规划,但就是因为其他一些乱七八糟的缘故,导致这中都城拖到现在还没有个大体的样子。

    甚至连外城墙都没有建造完成,皇城的那几个重要门户连个影子都没有呢,朱标到这里都觉得有些头疼。

    但不管再怎么头疼这中都还是要建造的,国有国制,往昔历朝历代均有复数都城,大明如今只有北都汴梁,南都金陵,和中都凤阳三处,已经算是少得了,而且自己父皇当年本有迁都之念,却不得已而打消了。

    但这不代表凤阳在他的心中便没了地位,故乡老家这种地方仍然是一处不可磨灭的存在,哪怕淡忘的再快也会在心里留下一点。

    所以不管怎么说,朱标都觉得自己肩上的担子可不轻,兴建中都这等大差事也不是那么好办的

第526章 昏厥() 
建造图纸,施工进度等等大小事务都需要朱标亲自过目,半点都马虎不得,毕竟是一国之都城,岂能有偷工减料等懈怠之举。

    而且朱标已经隐隐感觉出来了,这一次的差事可能便是自己父皇指派给他的最后一桩大事,只要将中都凤阳建造完毕,那么十有八九朱元璋便会退居幕后,自此将天下交给他这个太子来管理。

    甚至都不需要老朱寿数天尽便会主动禅位于朱标,为后世皇家子嗣做一个好的典范和开头,让老朱家的皇位更替不要像历朝历代那般血腥充满了杀戮和不安定。

    但这一切都需要朱标将这档子差事给办圆满了才是,毕竟这也是证明他身为太子能力的一种表现。

    所以自大到了凤阳,朱标便事必躬亲什么都要细细监督,更是想着要加紧工期在不出现纰漏的前提下让中都城更早一些建造完毕,那样一来他说不定也能更早一天的坐上那个位子。

    说句大实话,换做谁来都不会对天下共主的位子有所嫌弃,哪怕是向来以恭顺温谦仁德和熙的朱标也不例外。

    虽然他打心底里尊敬爱戴自己的父皇,但自从坐上太子这个位置,心里难免会对头顶上只差一步的龙椅多几分兴趣。

    这是在所难免的,甚至朱元璋都清楚自己儿子的这点念头,但他从来不会因此不满,反而感到十分的欣慰。

    因为如果是一个心中没有皇位的太子,那于国而言绝非益事,如果朱标只想着做一个安分的王爷,朱元璋肯定会对其大失所望,甚至为他做的这些谋划都要全盘推翻。

    但好在朱标纵然是和他的意志有些偏差,手段温和了一点,但朱元璋是一点都不介意的,心中有对皇位的念想就好。

    在加上这几年他的亲自培养,朱标现在虽然还是没有改变自己的本性,但起码不再像以前那般心慈手软的程度,反而适当的也是有一些强硬的态度,这在朱元璋看来是极好的。

    他自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