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明军侯-第3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朱棣对于这个辅佐了自己十多年的老人离去,心中说不悲痛那是假的,甚至他还有一种辜负了周朝寄托的情绪。

    但人死不能复生,朱棣做出的决定也甚少有更改的时候,哪怕是再重新回到那一天,回到他去金陵城奔丧的时候。

    再给朱棣一次选择的机会,恐怕他还是不会改变自己的想法,注定了要辜负周朝对他的一片希冀和野望。

    可不说其他的,单论周朝这些年来对王府呕心沥血矜矜业业的付出,就足以让朱棣为其神伤,特意厚葬于北平城外的一处山林当中,也算是圆了周朝当年希冀潇洒于世隐居山林的愿望,只恨一步错踏入了官途便一辈子也出不去了。

    周朝的死让朱棣不再想要新的王府长史出任,所以并没有向宗人府报备,而他自己就是右宗正,这点小事情还是很轻易地就能决定。

    而且还有一点,燕王府两位长史,周朝本身是年岁小于葛长史许多,按理说先走的也应当是年老体衰的葛长史。

    可事实难料,谁知道他一病呜呼,独留下葛长史一人支撑着王府。

    现在老人家本来身体就不好,难免将来莫一天就撒手人寰,这样一来燕王府两长史之位尽皆空缺,这可不是什么令人高兴的事情。

    虽然葛老长史话多唠叨,为人刻板严厉,但正是如此才让朱棣满意,因为他自知本身便有很多有失规矩的地方,能有一个老人时刻提醒才能让朱棣不出现什么大的错漏,所以他和周朝两人都是朱棣满意的长史人选。

    那现在好了,一个已经先走了,另外一个估计也差不太多,王府长史司一下子就要空缺两位,这对于朱棣而言简直难受,哪怕是想要重新挑选也非易事。

    况且想要一个真正称心如意的长史,能为自己分忧,这本就不容易,天下众多亲王府邸,各处由宗人府安排长史之位,想要真正和亲王性格相符的,哪有那么简单就能找的到。

    所以朱棣现在担心的就是将来王府长史司左右长史之位全都空出来,自己又找不到合适的人选继任,那面要在处理一些事物上束手束脚乃至效率极大地降低。

    本来按照朱棣的意思是调任张枫去长史司担任做长史,将宿卫统领的职责卸下交给张武,现在宿卫已经大改,就算离了张枫也不会出现什么变故。

    反而留着张枫在宿卫颇有一些浪费人力的意思,让张武这个糙汉子担着就足够了,正好填补长史的空缺。

    可张枫说什么都不干啊。

    让他做个武官打打杀杀的还行,换个职业出做文士一方,那简直是在强人所难。

    况且王府长史在张枫看来还真没有宿卫统领来的舒坦。

    一天天累死累活忙里忙外的不说,不仅要处理燕王府的内务,还要帮着朱棣解决北平的一些事情,甚至还要考虑未来啊等等。

    总之按照张枫的话就是,这种费脑又费力的活计,还是不要找他这个粗人来做的好,免得把燕王府弄得乱七八糟。

    对此朱棣也只能无奈的勉强接受了这个拒绝理由,毕竟张枫和他的关系于常人不同,姻亲之间本就不会太过严苛命令。

    所以朱棣还是需要仔细考虑王府长史司空缺的问题,想着找一些最合适的人选才行。

    纵使不能如周朝葛长史这般得心应手,但也要相差不多才是,最起码也要具备不能为自己添乱的这种基本条件。

    如果挑了一个长史,然后时常劝谏自己这个那个的,什么身为王爷要做好大明皇族的表率等等,不能如此不能这般。

    这不是为自己找一个得力的下属,这是为自己找一个麻烦回来啊。

    所以为了避免此等悲剧的发生,朱棣决定当慎之又慎的选择继任长史之位,最起码也得勉强入眼才是。

    这件事便成了他眼下最头疼的问题,哪怕是身在前往边关准备巡视边防的路上,脑子里还是在思考这个问题。

    不过按照张枫的话来讲,朱棣纯粹就是没事闲的想太多,现在情况还没有确定,周朝的死却是可惜,但葛老长史可还健在。

    人家又有一个儿子在,按照大明的规矩子承父业,将来燕王府长史司里肯定有葛诚的一席之地,难保左右长史其中之一不会是他。

    所以在张枫看来这件事本身就不是什么大问题,葛诚虽然不想他父亲那般,但也是燕王府老人了,足以应对朱棣的一些平常事务,根本用不着考虑的这么麻烦

第563章 巡边(上)() 
“王爷,王爷!”

    张枫连喊了好几声,才让朱棣回过神来。

    现在正往北地边境赶去,朱棣因为担心王府长史司的问题而一路上都显得有些分神,不过之前还离着边关很远的时候分神也算不得什么。

    但现在眼前就是古北口长城了,出了这古北口便是草原之地,往东北方向才是宁城地界,一路上还要经过一段混乱的地方,那里虽然算是鞑靼部治下,但实际上不管是大明还是鞑靼都不愿意理会。

    而上一次朱棣领着张枫剿匪便是在这一片,也正是因为这地方的混乱制度没有人愿意管理,才使得马匪丛生盗贼横行。

    大明之所以不管完全就会是因为长城地势辖制的问题,更何况出了古北口就是一马平川的地方,大明如果贸然深入根本就无法有效地构筑防线。

    别说现在明军战力高强对阵草原骑兵胜多败少,但那可要分什么时候。

    如果依托着城墙守势作战,有利地形牵扯蒙元人的骑兵,那么大明军伍的胜率可以达到八成之高。

    但如果是在草原上广阔地势作战,双方不论其他,战力对比之下仍是五五开的局面,这还要看大明这边是否有充足的骑兵做牵扯作用。

    实际上如果大明真的战马数量充足,能够上马作战的骑兵够数,朱元璋肯定不会放过关外广博的土地。

    依照他的性子,天下间何人不可打。

    古往今来总是外邦之人南下犯境,如果今时今日大明能够打出长城占领草原,让那一片牧马的操场彻底称为大明的疆域地图之下。

    不似唐时都护府那般名义管理驻军强势镇压,而是彻彻底底的将那里归为大明疆域,这才是朱元璋心中的野望。

    但战马数量的不足严重的影响了明军能够扩大疆域的心,也正是因为草原地势利于马上做战。

    不论是奔袭亦或者支援,都是需要强大的脚力也就是马匹支撑才能够做到。

    而地势的平坦也正利于骑兵大部的冲锋,能将万骑之势扩大到五万乃是十万等浩大规模,这便是地利因素的强大影响。

    但无奈啊,大明什么都不缺,唯一缺的就是战马的数量。

    数万匹乃至十万匹马当中,能够充为战马的也不过是五六成左右,而蒙元那边则完全是大明的三到四倍。

    两方根本就不成比例,这也是朱元璋深深羡慕的一点,但也没有办法。

    不过老天给了蒙元人数量众多的战马,却也给了大明强大的守势边关。

    从春秋战国开始,到秦皇汉武历代天下一统之帝王,都会对北地边关长城进行修缮和增防。

    大明自然也不例外,如今的古北口长城是由北齐长城乃至辽,金,元到今日的明为之,古北口长城都是兵家争夺之地。

    自然也是大明边防戍卫强大之所在,尤其是已故中山王徐达大元帅奉皇命所铸古北口关城,更是能屯兵数万之众,是北地长城边防的一处重要所在。

    现在朱棣率领自己会下的三山护卫军,已经赶到了长城之下不远的地方。

    这也是张枫为何将他唤醒的原因,毕竟前面就是出关城口了,朱棣虽然是燕王,但一应的文书还是要递交准备的。

    并且张枫远远地就看到古北口城下有一批人在等着,明显就是等待朱棣前来的守将,那还不得赶紧将他唤醒以防失礼。

    实际上不用张枫呼喊朱棣也差不多要回过神来了。

    虽然他心里想的是王府长史司以后的空缺问题,但不代表朱棣看不见远处的人,明显就是要到古北口的时候,他当以此次出关巡边为主,长史司什么的还是回来以后再说吧。

    至于这一次为什么突然调遣朱棣去北地巡视边防,而起还要上至宁城附近。

    原因就在于如今受封宁王的皇十七子朱权前段时间上表朝廷,说宁城左近边关地区有敌军隐现,疑似蒙古骑兵。

    朱元璋考虑到如今大明刚刚失去了几位国公,在最高端的明面战力上缺少了一大批。

    这难免要给外敌,尤其是蒙古人一个信号,也就是大明国立正处于一个虚弱的阶段,要趁机攻打正好是此时。

    所以朱元璋为了震慑他们,尤其是最近动作频频和瓦剌部拼的你来我往不处下风的鞑靼部阿鲁台,要让那个老家伙看清楚大明仍然是他不可招惹的对象。

    而此时调遣其他将帅前去都不太合适,因为毕竟刚刚他屠杀了大明一批将官,如果此时有人趁机投敌做出有辱大明国威的事情来,那简直不要太糟糕。

    交给朱棣就是正正好好,还不用担心会出现什么乱子,毕竟这几年来自己四子的统兵能力表现的日益增进,对战外敌之时屡屡取胜,已经是一员大将了。

    由他去处理北地边防的问题,人选正是最合适的,而且还不需要从其他地方调遣士卒,只用燕王府的三山护卫就可以了。

    如此一举多得,除非朱元璋他自己是傻掉了,才不会交给朱棣去办呢。

    不过老朱也是考虑到对于自己这个爱子的关照问题,毕竟他算是半主动的放弃了争储的念头,朱元璋虽然嘴上不说但心里还是明白的,所以难免要多多关注一些。

    调遣朱棣前往也算是朱元璋这个做父皇的对儿子的一点小小补偿了吧。

    至于此次上表的老十七朱权,朱元璋本身对他也是比较满意的,因为这个儿子虽然不是战事骁勇但却是众多皇子当中最令朱元璋放心的一个,不然也不会给他一个宁王的封号,去关外宁城之地驻守着。

    不过这一次看来,光是让他驻守配以本部藩王护卫还是有所欠缺的,尤其是现在宁王府护卫不过寥寥三万余人,还未曾扩大到满编。

    不然朱元璋也不会调遣朱棣北上了,直接由朱权自己负责就好了的。

    所以这一次的事情让朱元璋心里也有了别的想法,那就是尽快加大宁城的戍卫力量,要保证努尔干都司乃至北边之地的安稳。

    哪怕不增加藩王直属也应当有一股分量足够的部曲镇守在那里才对

第564章 巡边(下)() 
那调派哪一部前往合适,这对朱元璋而言也算是个不大不小的难题。

    大明驻军以各地方卫所为主,努尔干都司地域广大卫所之间距离颇远,又不能随便处理,一时间想要找一个合适的部曲还真的不容易呢。

    尤其是现在大明军方正处于一个敏感的时期,失去了几位国公和勋爵之后,对于空缺的权力京城高层的添补,地方卫所指挥使的调派等等,这些可都是需要朱元璋考虑的事情。

    在这种时候如果草率派人前往北地,那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和影响,哪怕是朱元璋也难以保证。

    所以最好的办法还是从北地那边着手,或者是从努尔干都司那想办法。

    羊毛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