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明军侯-第3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将来若要更改,当是有不小的阻碍,便是从藩王自身到朝廷大臣,必然会有很多人跳出来阻挡想要改变的朱允炆。

    可在朱允炆他们眼里,这分封藩王制度本身便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要知道古时汉之强盛,不也因分封制而引起过内乱,要不是有推恩令哪还有汉武帝雄图霸略大败匈奴的伟业。

    如晋时八王之乱,这便是不吸前人教训的遗患,最后导致西晋大一统之后仅仅维持三十七年便告亡国。

    如今大明正是开国之初,值天下大定百姓力争上游,国力日日增强的时候,更有如今的大明天子朱元璋雄才大略威压一世,各部藩王也都是皇子辈的,方显得天下无事藩王安稳。

    可在朱允炆他们看来,这些分封在各地的藩王迟早会成为祸害大明的隐患,因为他们手里掌握着护卫军,且数目不小,乃是最大的不稳定因素。

    古往今来,手中有兵乃为乱之始,更何况这手里有兵的还不是一个两个,如今的边境赛王,除了已故的亲王朱樉以外,可还有八个人呢。

    不过虽然初代亲王已逝,如今接任王位的乃是朱樉长子朱尚炳,刚刚就任王位两年,却已是在西安一地有不小的声望了。

    可朱允炆却对其无丝毫忌惮,因为相较于自己的长辈藩王,显然是同辈之人更容易应对一些,再加上他知道朱尚炯身弱体疲,断然不会成为他的威胁。

    那么剩余八个王爷当中麾下护卫军数量最多的自然是朱棣,目前已有八万之众,其次便是晋王朱棡,再次就是宁城朱权了。

    不过相较于自己的四叔朱棣,朱允炆显然对他那个只知道享乐的三叔没有多少忌惮,纵使朱棡手里有二十万兵马也不会让他担心。

    可朱棣就不一样了,这几年来南征北战立下了不少功劳,在北地边军当中那是声名显赫颇受尊崇。

    在朝堂上也有朱元璋作为最大的后盾,那作死的御史便是最明显的例子了,可不是所有文臣死谏都是对的,想要对朱棣动脑筋,可是得考虑考虑如今皇帝陛下的意思。

    就算朱允炆本人身为储君皇长孙,在应对这方面的事情上也不可能直接和自己的皇爷爷对着干,只有旁敲侧击的建议而已。

    效果倒也是有的,之前朱元璋也考虑过这方面的问题,觉得边塞九王的权势确实是大了一些,早就下令剥去了一部分,更是对分封在外的各路藩王有严格的规令。

    只是他偏偏在朱棣这里留了一些余地,或者说基本上就没怎么动手。

    个中原因朱允炆自然是不知道的,朱元璋显然也没有明说的意思,毕竟这里面涉及到皇位争夺的问题。

    而朱允炆也不可能一而再再而三的进言,一次还能容忍,两次朱元璋可就不会那么好说话了。

    这毕竟涉及到大明制度的根本问题,也就是朱元璋并不认为自己的分封藩王制度有什么错误,当然不可能只听朱允炆一言之词便更改大明持续了数十年的国策。

    并且现在的朱允炆终究还只是储君,虽然名为国之根本,但自身的力量上还是不足,胳膊终究拧不过朱元璋的大腿,所以他才识趣的没有再继续这方面的话题。

    可在私下里,尤其是他自己的东宫内,在和黄子澄讨论的时候却越发的觉得藩王制度是极大地隐患,甚至对自己的四叔朱棣都带有不小的厌恶。

    这倒不怕被朱元璋知晓,因为锦衣卫并没有在东宫安插人手,东宫内的太监宫女也都是朱允炆的人,这是由朱元璋默许的现象,是表示对未来大明天子的一种尊重。

    而朱允炆之所以说是厌恶自己的四叔,还不如说是极端的忌惮来的更为妥帖一些。

    朱棣可是手握近十万大军,最近几年又凶名赫赫,虽然还不至于达到小儿止啼的地步,单其燕王大纛已足以让关外草原部落见之胆怯,闻其名而惧其人。

    如果,只是说如果,将来他朱允炆登基以后,自己的四叔心中不满,或者野心膨胀日益张狂,尽起自己麾下大军南下攻伐,那对大明而言是何等的灾难。

    十万北边骁勇善战之士,这是莫大的隐患,朱允炆又岂能放得下心来。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早就将龙位是为自己囊中之物,断不能给任何人窥伺的机会,哪怕那个人现在还没有这样的心思,那也得未雨绸缪才是

第588章 朱元璋的坚持() 
这是朱允炆的心病,也是黄子澄齐泰等人的心病,因为在他们的理想大明之中,当时不应该出现这种有不可控因素,尤其这因素的杀伤力还异常巨大,简直是最糟糕的一件事了。

    他们的想法是大明将来儒风盛行,天下和睦,以文治国守天下,要不得这些打打杀杀的刀兵,跟朱允炆最核心的观念完全相驳。

    这一点其实就连朱元璋都没有察觉到,他以为皇长孙有儒家大学教育,会是一个仁德谦厚的君主。

    可是他万万没想到朱允炆会受儒家影响那般沉重,比他的父亲懿文太子朱标都要更深一层,简直是为文道而昌,心里对武人相当的反感。

    可朱允炆是聪明人啊,他自然清楚自己那杀戮半生,从刀山血海中厮杀到如今帝王大位的皇爷爷本身就是一个武人,所以根本就不敢表现出这样的情绪来。

    洪武洪武,洪大伟业的强盛武力,年号之中不无彰显武力之意,更有相当的豪杰之气,能有这样年号的皇帝岂能不是一个崇尚武力之人。

    朱允炆心里自然明白这一点,所以他的那点小九九早就埋藏的极深极深,除非等到朱元璋归天,他登基大宝的那一刻以后,不然他是半点都不会泄露出来的。

    因为如果让朱元璋知道了这一点,哪怕他再让人满意,朱元璋也绝对不会希望大明出现一个完完全全的文皇帝。

    要知道文武之道一张一弛,断断不可全文亦或全武,不然便是在为国家取灭亡之路,是国之罪人。

    就算朱元璋是武人出身,心里难免有些偏颇,却也不敢走那样一条黑的道路。

    而朱允炆的内心恰恰是全文之道的推崇者,这已经是触碰到了朱元璋最根本的底线。

    文主政,武主战。

    文官负责大明运作,武官负责护卫大明太平,这两者谁都不能缺也谁都不能独大,不然就是让国家走上了偏路,是取死之道。

    没有文人,光靠武人只知道打打杀杀,他们哪里会懂得治理国家,大明迟早会死在征伐的道路上。

    没有武人,光靠文人只知道勾心斗角,他们根本不会临敌作战,如有外邦入侵,难道要这些文人用口舌之利去迎击敌人锋利的长枪吗。

    所以一文一武两者当是相互调和,稍有偏颇倚重没错,但万万不能全赖一系而治国,不然就等着亡国吧。

    然而早就陷入儒道甚深的朱允炆已经出不来了,或者说他根本就没打算出来。

    其本人尚文,其父尚文,其祖父尚武,祖孙三代之间的距离已经注定。

    虽然朱元璋是照着文治培养朱标,可恰恰却没有想到钻牛角尖的是朱允炆,而最合适的继承人朱标却因病逝世。

    如今虽然是子承父位,由朱允炆为大明储君,可朱元璋原本的筹划是一点都没变的。

    这几年的教导可没有要把朱允炆教成一个只会说仁义礼智信的儒生,而是确确实实的在传授帝王之道,讲述他朱元璋自己的心得。

    所谓君临天下,当御万物,万物为数之多;当御万民,万民百姓之众;当御百官,百官心思之广。

    御民,御官,御天下。

    皇帝就是要坐在龙椅上掌握天下,可是这天下之大根本不可能是一个人有独立掌握的能力。

    所以君和民之间便有了官这一阶级,作为两者中间的调度。

    由君御百官,百官治天下万民,便是由君治天下万民。

    如果是一个合格的帝王,能够统率百官无不忠心者,那天下自然安稳昌盛,百姓平和蒸蒸日上。

    如若君无能,无法统御百官,乃至被百官所掣肘,这便不能治天下万民,自然就会出现不和谐的一幕,也会损害国运。

    而在朱元璋看来,现在大明的继任者最缺乏的就是这帝王心术,,所以这几年他全都再教这些。

    可言者有意听者无心啊,朱元璋是好好教,但朱允炆并不是真心在学,他只是记下了能应对来自自己皇爷爷的考核,并没有太多想要留为己用的年头。

    这只能说是儒家思想在他的脑袋当中影响太深了,以至于帝王心术竟比不过孔孟之道,让朱允炆是越跑越偏。

    可他懂得掩饰,所以朱元璋没有发现。

    当然了,也许是这位已经风烛残年的霸主老了,老到已经没有多少心力去关注这方面的问题,已经没有多少时间去更仔细的注意了。

    要知道朱元璋现在已是六十九岁高龄,这在帝王史上都是不多的寿数。

    而且他还是亲历战争征伐半生的开国君主,实实在在从刀枪箭雨当中活了过来的皇帝,身上的旧伤比徐达也没有少到哪去。

    能拖到如今的地步,全凭着朱元璋一人的意志力,对大明的不放心,对储君的不放心,让朱元璋活生生的将自己拖到了现在。

    其实早在朱标病逝之前,有太医就判断朱元璋身体日渐衰落,正在走向人生的最后阶段。

    当时那太医说这话出来可谓是冒着被杀头的风险,但朱元璋却没有在意,因为那时候基本上的布置已经完善了,一切都准备的差不多,大明可以顺顺利利的交个自己的儿子朱标,所以寿数不多也无大碍。

    可事出突然,朱标病故的消息不得不让朱元璋继续坚持下来,哪怕他因为打击而导致身体情况的恶化,也没有在这几年有过一天病倒的例子出现。

    这让当初判断他身体的太医十分惊讶,一度怀疑是不是自己的医术出了问题。

    然而当他再一次诊断朱元璋的身体之后,才发现一切都没有变,他的医术,皇帝陛下的身体,都没有问题。

    有问题的只是朱元璋的意志,是他不愿就此离去的信念。

    也许能让这位雄主倒下的也就只有朱允炆真正让他放心的那一天了,只有大明不会出现意外,他才能彻底放下心里的担子安详的走完自己的一生。

    然而现在显然还没有到那个时候,朱允炆的表现虽然令他满意,但可没有到达真正的顶点,朱元璋还需要时间,大明还需要时间,还没有到他倒下的时候

第589章 羽翼渐丰() 
兵部侍郎,朝廷三品官员齐泰,被东宫储君皇长孙殿下招为己用,一时间传遍朝堂之上,文武百官人尽皆知。

    朱元璋虽然也是知道东宫召见了齐泰,却没想到这么快就被自己的长孙收到了麾下,但是他也并没有太过在意,反而有些赞同的意思。

    毕竟只会一味听他话的储君可能不会犯错,但绝对不是一个合格的储君。

    现在朱允炆能够自己招募人手,能够有识人之明辨人之能,朱元璋只会有欣喜满意,并不会生气反对,好似朱允炆未曾事先和他说明便擅自收朝廷三品大员为己用就是多大的错事是的。

    其实现在自感时日无多的朱元璋,巴不得朱允炆这个皇长孙能够尽快的成长起来。

    而如今看样子,朱允炆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