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谋在三国-第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王允本来应该是做贼心虚的状态,但是谁知当看到吕恒的脸,便立马心头火起。也不管自己对错,直接冷言冷语的道“方才王某见一狂徒,竟自以为是,自以为有大才可治天下,不想竟被陛下赏了一顿打。故而发笑,不知吕大人如何看其人,其行啊!哈哈哈”
吕恒听了王允回答,也是哈哈大笑,立马想到一报仇之法。“王大人可是认为吕某之法,污了王大人眼界?”
本以为王允起码客套一番,谁知王允竟然就这么大咧咧笑言道“可不就是惹人言笑之举,不仅污了老夫的眼,还污了老夫的耳。就你这屠夫所献之策,恐怕非屠夫不得为用。哈哈哈”
吕恒听完,微微一笑,随后飞起就是一脚。现场顿时凝固,连被打的王允都愣住了。等反应过来,自己已经被吕恒打得鼻青脸肿。“哇”的一声,二人扭打在一起。旁边站立的大臣赶紧上前将二人拉开,也幸好被拉开,否则再打下去,吃亏的绝对是吕恒。王允好歹文武双全,可不是吕恒这半路出家的人可以比的。
朝会之上竟然有大臣斗殴,自大汉立朝以来,从未有此等之事。不等灵帝开口,旁边的乔玄等人就已经忍不住了。
“侍卫何在,将此二人拉开,奇耻大辱!奇耻大辱啊!”
“大汉立朝数百年,从未发生如此之事?这二人是何人?简直是祖宗的耻辱!”
“莫要多言,看那个年轻的没?那可是‘血手书生’,莫要被听到。”
在四周大臣议论之际,吕恒与王允二人已经被拖至灵帝处。灵帝看着眼前的二人,不由感到好奇,至于祖宗耻辱什么的,却不在灵帝考虑之中。
“吕恒,你方才刚被伐了仗刑,现在就再次犯事,可是要试试我大汉的刑刀?”
“陛下明鉴,此事错不在臣,臣是实在气氛不过,才行此莽夫行径。”
“你恶人先告状,岂有此理,你一莽夫有何资格诬陷于吾,你以为陛下不能明鉴?陛下请诛此贼,以正天下。”
“陛下臣冤枉啊!臣受罚不过数刻,又怎会知法犯法。臣请诛王允。”
见二人吵吵闹闹,灵帝不由大怒“闭嘴,是非黑白朕自有主见。王允,你先说为何在此与其殴打。”
“陛下明鉴,臣方才正写好治国之策。刚好见吕屠夫一瘸一拐过来,臣可怜其行,便开口教训与他。谁知他三言不和,便踢了臣一脚。臣怎能任由吕屠夫殴打,便出手防范。陛下明鉴,此贼在朝会期间,竟然行此恶行,可见其人心之恶,藐视陛下圣威。”
灵帝听完王允之言,感觉王允所说应该有一半为真。但是作为皇帝,当然不能只听王允的一面之词,便处罚吕恒。所以让王允先住口,随后让吕恒开口解释。
见终于等到自己了,吕恒先是对着王允一拜,随后便对着王允问道“不知王大人可还记得方才所说,可还敢承认方才所言。”
王允一听,顿时便感觉有问题,但是眼前情况容不得王允再去思考。便硬着头皮道“我王允敢作认,既然说了自然承认。”
吕恒得到王允答复,立马继续其后准备“回禀陛下,方才臣受领陛下教诲,正是悔改之际。便行的有些慢,谁知王大人不仅在一边嘲笑臣的样貌,还嘲笑辱骂陛下对臣的教诲。这可让臣如何去忍,臣实在气愤不过,便为陛下打了王允一顿。陛下,臣要告王允,辱骂同僚,欺君罔上,咆哮朝会。”
吕恒话刚落,王允便急不可耐道“陛下,吕屠夫这是血口喷人,臣从未有辱骂陛下之举。更不会有欺君之行。”
“噢!王大人,方才可是你说‘在下所献之策为惹人言笑之举,不仅污了王大人的眼,还污了王大人的耳。还口口声声的说‘就你这屠夫所献之策,恐怕非屠夫不得为用。’王大人,你此言所说,在下可有说错?”
王允听完,发现和自己所说没有多大区别,便承认道“不错,便是我说的,你待如何。”
见王允承认,灵帝顿时大怒。灵帝虽不是昏君,可也不是一宽容大度之人。自己方才正觉得吕恒所献之策,可以一用。可是转眼见,自己所承认之策。竟然被王允一律否认了。还被王允辱骂了一番,此刻灵帝不仅气王允的无知,更气吕恒的借刀杀人。灵帝毕竟是做皇帝多年,虽然心中大怒,可是表面依旧是无喜无悲。审视了一会二人,又考虑了一番自己朝会打算。最后便决定各打一百大板,准备重拿轻放。
“王允君前失仪,罚俸一年。吕恒殴打同僚,藐视朝会,贬任幽州,行其所献之策。此番朝会结束便立刻前去赴任,不得在洛阳逗留。”等旁边太监记录完毕,便再次开口道“死罪可免,活罪难逃。来人,将此二人拉出去仗刑二十。”
等灵帝说道吕恒所献之策,便已经知道自己所错何处了。见侍卫来拉自己,也不挣扎任由侍卫拖走。而吕恒这边就不开心了,大喊大叫道“陛下,臣冤枉,臣冤枉啊!”可惜侍卫根本不理会吕恒的叫喊,硬生生拉着吕恒下去拖打了。
熟悉的味道,熟悉的地点,只不过此时多了一个王允。王允死猪一般的躺着不动,任由侍卫收拾。而吕恒就不同了,杀猪一般的大喊大叫。连旁边的施刑的侍卫都不忍心再打下去了。
第72章 三国大事件(解释章,不感兴趣的,可以直接跳过)()
自董卓乱政之后,190年东郡太守桥瑁诈称以京师三公之名向各地发檄文,陈述董卓的恶行,联络各地州牧、刺史及太守讨伐董卓,共有十一路地方军加入,群雄并起,共推袁绍为盟主,史称“关东军”。
董卓为了回避其锋芒,于是挟持汉献帝、强迁居民,迁都到长安,并火烧旧都洛阳。其间,关东联军只有孙坚、曹操真正出兵与董卓对战,但因持久力不足而退,而关东军也随之解散。此后,群雄纷纷割据一方,互相攻击。董卓迁都后,自封为太师,继续掌控朝政。
192年董卓最后被司徒王允和部下吕布等合谋刺杀,其族人亦被屠灭殆尽。不久董卓属下李傕、郭汜等人率兵攻入长安,杀死王允,吕布兵败逃亡,李傕等人挟持汉献帝,专政四年。其间凉州马腾与韩遂等也率军逼近长安。李傕派郭汜、樊稠及侄子李利于长平观击败马腾等人。
195年,由于李傕与郭汜等人内部不和,发生内斗,分别挟持献帝与大臣,长安陷入一片战乱。7月,汉献帝离开长安,开始东归洛阳。李傕与郭汜等人又联合起来,追击献帝。而后汉献帝派人与李傕、郭汜讲和才停止追击。196年献帝辗转流亡,回到已成废墟的旧都洛阳,随后被曹操迎奉到许都,以汉献帝胁迫其他诸侯,史称“挟天子以令诸侯”。隔年,郭汜被自己的部将伍习杀死。198年,曹操派裴茂率领段煨等关中诸将讨伐李傕,李傕被诛杀,至此关中初定。
讨伐董卓之战结束后,各地方军阀对东汉中央政权已不加理会,转而发展各自的势力。原董卓部下张济因军中缺粮,途径荆州南阳掠夺,在攻打穰城时战死。其军队由侄子张绣继承后,反被荆州牧刘表安置在宛城,联手抵御曹操。孙坚在攻打刘表据有的襄阳时战死,其子孙策投奔袁术后向他借兵,带领孙坚旧部于196年到199年间在江东四处征战。最后孙策独领江东,与刘表对峙,并等待时机北上中原。197年袁术于寿春称帝,国号“成”,最后被曹操及刘备攻灭。
194年益州牧刘焉病死,其子刘璋接任,与汉中的张鲁决裂,两方对峙。马腾、韩遂等人则于凉州、雍州一带各自发展势力。公孙瓒击败刘虞后雄踞幽州,最后被袁绍灭亡。东迁的吕布先是夺取曹操的兖州,被击败后先附刘备,接着夺其领地徐州,最后被曹操于下邳抓获处死。刘备继任病故的陶谦成为徐州牧,但先后因吕布及曹操而失去徐州,不得不依附河北袁绍,后又逃到汝南试图建立势力。
此时期各势力中成绩最突出的是袁绍与曹操,袁绍先用计占据韩馥的冀州,继而打败田楷、臧洪、公孙瓒等人,掌握青、冀、幽、并四州,雄霸河北,气势强劲。曹操四处征战,收编黄巾军余部男女老少约十万人,择其精锐组成了著名的“青州军”,几经转折,控制了兖州。曹操奉立东逃的献帝于许昌后,借由朝廷名义来讨伐各地群雄;先后破袁术、灭吕布、降张绣、逐刘备。势力发展成兖、豫、徐三州、部分司隶、雍州等中原地区。由于袁曹双方的势力持续壮大,最后发生了决战。
公元200年曹操通过官渡之战大败袁绍,又通过几年时间,消灭了袁绍三个儿子袁谭、袁熙、袁尚的势力。通过北征乌丸以及平定辽东公孙康,曹操基本上统一了北方。
208年,曹操统一北方后,乘刘表病死之机率大军南下,其子刘琮向曹操投降,刘备离开新野,南下江陵,途中被曹军追上击败,逃至夏口。此时鲁肃到备处探听情况,刘备也派诸葛亮出使江东,双方结盟,共抗曹军。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大败曹军于赤壁,曹军退回北方后,平定马超、韩遂西北联军,统一北方。促使形成三国鼎立局面。孙权、刘备双方也开始各自争夺荆州。刘备成功逼降荆南四郡;而孙权部将周瑜也向荆州南郡发兵成功将西北一带收为领地。211年,刘备率部进入益州,逐步占据了原来刘璋的地盘。219年,刘备从曹军手中夺得汉中,关羽也向曹军发起进攻,但是孙权遣吕蒙袭杀关羽,占领荆州大部,隔三峡与汉军相持。222年,张飞被杀,刘备出兵与吴军相持于夷陵,猇亭一战,被吴将陆逊击败,退回益州,刘备不久便驾崩于白帝城。之后不久,在诸葛亮、孙权的努力下蜀汉、东吴恢复结盟关系,共抗曹魏,至此,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
南北之间虽然还常有战事发生,有时规模还比较大,但是总的说来,力量大体平衡,鼎足之势维持了四十余年之久。
263年,魏国丞相司马昭派钟会、邓艾、诸葛绪分兵三路南平蜀汉,与蜀汉大将军姜维发生拉锯战,钟会被挡于剑阁前,邓艾避开姜维大军的锋芒,抄阴平小路直取涪城,进逼成都,蜀汉后主刘禅投降,蜀汉被魏所灭。
265年司马昭去世,其子司马炎夺取曹魏政权,定都洛阳,建立晋朝,史称西晋。司马炎称帝后开始筹备伐吴,派王濬于益州大造船舰,以羊祜镇守襄阳与镇守江陵的吴将陆抗对峙。在264年孙皓即位后,交州(约今广西省及越南北部)向曹魏投降。两年后吴军意图夺回但被晋将毛炅击败。269年孙皓以虞汜、陶璜及李勖等人分陆海两路会师合浦,至271年方夺回交州。279年,修允部属郭马于广州(约今广东省及广西省)叛变,孙皓先后派滕循、陶浚、陶璜等多方围剿方平定。同年晋军率大军南征,吴国岌岌可危。
东吴重臣陆凯及陆抗相继去世后,晋将羊祜提议伐吴,但遭贾充反对而作罢。279年西北之乱始平,王濬、杜预上书司马炎,认为是时候伐吴,贾充、荀勖等认为西北未定而反对。最后司马炎决定于该年十一月大举进攻吴国,史称晋灭吴之战。他以贾充为大都督,上游王濬唐彬军、中游杜预胡奋王戎军、下游王浑司马伷军多路并进。280年一月孙皓急任丞相张悌率沈莹、孙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