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谋在三国-第6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116章 渤海之战()
在冀州黄巾受到重创之际,青州此时也正进行着惨烈的战役。此刻正立于城头的颜良,正1满腹心事的看着城外的黄巾大军。自领军来袭,已经数日。除了刚开始的首战,得了便宜,打了黄巾个措手不及。但是随后却是灾难的开始。
任谁都没有想到,黄巾在青州会有如此威望。在渤海刚破不就,袁绍大军便尝到了孤军的滋味。百姓的白眼,士兵的厌战都是次要的,真正难受的却是,数万的黄巾围城。要是真的是黄巾也就罢了,可他们那是黄巾啊!都不过是年老正幼的孤苦之人。前一天还是善良的百姓,再颜良攻打渤海那一刻,已经成了黄巾士卒。本来挺成功的偷袭战,打成了良心战。这满城的老弱,厉害的不是手中的树枝木棍,厉害的是那种命都不要的执着。从第一批黄巾被杀之后,颜良的大军是再也提不起手中的屠刀了,无奈之下的颜良只能据城而守,以希望袁绍可以率军来接应自己。
其实黄巾军一开始并不是这样一个造反组织。一开始他们和汉代的宗教信仰是一样的,都尊奉道教。刚开始,黄巾只是民间的一个宗教组织,对房中术和采补术有极大的热情。据说黄巾军有一本秘书,就叫黄书没准这也是这一词在现在被妖魔化的原因。
自古以来农民起义,一开始都是打着造福人民,造福社会,大家所有百姓一同受益。但真正受益的不是地方军阀,就是恶霸,或者是各地的小混子。东汉黄巾起义首先便是诸侯割据,地方诸侯拥兵自重,随后导致天下大乱。黄巾作为真正的首发之人什么都没得到。结局好的如蜀汉大将廖化,名流千古。差的如普通士卒,生不得腹饱,死更无立锥。
青州因黄巾而大乱,也因为黄巾而自由。真因为黄巾的肆虐,导致青州完全失去了朝廷控制。百姓得以分得田地,为自己家小劳作。可好不容易得来的希望,眼看就要被颜良给毁了。丧失希望的青州百姓,只能为命运而奋斗,为那一点田地而献出生命。这也就不难想象,颜良这万余大军竟被自己给杀怕了。
此刻城下的黄巾,正是午饭之时,一群老者围着一破鼎正相互议论着。
“陈老,新的一批赴死之人已经准备好了。这城上的汉军正的不敢再杀咱了吗?”
“吾也不知,只愿这城上之人还有点人性,莫要多做杀戮了!”陈姓老者说完,便呆呆的看着眼前众人,周围的老者都相继呆呆的无言。
随后突然一人“哇”的一声便哭了起来。随后哭的人越来越多,哭声悲泣,绝望。瞬间满城的黄巾,都痛哭了起来。哇哇的哭声,一声声催击在城中汉军心头。眼看着哭泣已经传播进了城中,陈姓老者趁众人不注意,找了一草垛,自己爬了上去。找来仅有的壮汉,对着他们一字一句道
“城中的汉家儿郎们,老朽在此求求你们了。求你们放吾等一条生路吧!”说完便噗的一声跪了下来,周围的黄巾见陈老跪了下来,便也都有样学样,一齐跪了下来。
城外的动静,城中的颜良早就知道了,再城外传来哭声之时,颜良便已经站在了城头。看着这满地的老幼,整齐的跪在地上。颜良是真的后悔了,他自己也并非天生的屠夫,虽不是什么大贤,可也不是嗜杀之徒。若不是袁绍有知遇之恩,他没准此时便弃城而走了。可忠义不能两全,看着遍地的老幼,颜良只能对着城外大声央求道
“诸位乡老,非吾颜良嗜杀,吾奉命来此,若不得主公令,便擅自撤军,实为不忠。若吾自此辞官弃走实为不义。单请诸位放心,吾在此担保,定不会嗜杀无辜。还请诸位退去吧!”
见颜良不愿退去,陈老便跪地不起。周围的数万黄巾,也都是如陈老一般。硬生生的战场,此刻成了祭祀一般,数万人跪拜着一座古城。
“咚咚咚”
“啊!为何地动?”
“末将不知,不对。将军快看那边!”顺着麾下将领的手看去,只见远处滚去浓浓烟尘,没一会便见一杆巨大军旗,上书一个血红的“吕”字。没一会便传来震天喊叫“吕恒在此,黄巾还不快快受降。”
“啊!陈老,这吕恒是何人,为何有如此威势?”
“不好,快快传令,大家快跑,‘血手书生’来了,他可是杀人不眨眼的屠夫。快快传令,撤退!”
“快跑啊!”
城中守军见此不由大惑不解,随后一人对着颜良问道“将军,这吕恒可是那‘血手书生’?为何这黄巾对他如此害怕?”
“你是不知这黄巾,之前是谁平的啊!”随后也不管手下众将,直接自己跑去吩咐手下打开了城门,准备迎吕恒大军进城。
画面一转,此刻赶来的吕恒也是一脸懵逼。之前听探马回报渤海动向,自己便准备用自己的名号吓一吓这些黄巾百姓。本来以为自己顶多将他们吓得答应与自己谈判,没想到竟然吓得黄巾跑没了影子。索性达到了目的,吕恒便也不去深想,迎着出来的颜良便和他一起进了城。
“今日得吕中郎解围,颜某感激不尽。不知大人可是我家主公请来?”
“非也,非也,吕某不过受人之托。至于中郎一词莫要再提,吕某如今不过一闲人。至于解将军之围,不过顺手为之。为恐黄巾复来,吕某恐怕要叨扰将军些许时日了!”
听了吕恒所说,颜良便以为吕恒是投了袁绍。现在如此说辞,不过是为了考验袁绍,毕竟在颜良看来,吕恒这种文人,理所当然的会有很多要求。随后便大大方方道“既然如此,此后便多仰仗先生计策了。”
吕恒也不疑有他,互相寒暄了一会,便各自去安稳士卒了。临走之前,颜良请求将吕恒的大旗借予他用用,吕恒当然是满口答了。
随后颜良便将吕恒的大旗,直接插在城头最显眼处。用以震慑之前的黄巾老弱再来围城。只不过,没等来百姓的恐惧,却等来了廖化的数十万大军。眼看着就要再次攻城,却不想第二天,廖化便派来了使者,希望与冀州和解。颜良不敢做袁绍的主,便只能干等着袁绍到来。
双方再一次,回到了对峙。
第117章 诸侯讨董()
在北方战争打的如火如荼时,中原地区也迎来了东汉的灭亡序章――诸侯讨董。
在此要阐明一些真实历史。首先,历史上号召诸侯共讨董卓的人,并不是曹操,而是乔玄族人桥瑁。在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注引英雄记中有详细记载,“东郡太守桥瑁诈作京师三公移书与州郡,陈(董)卓罪恶,云见逼迫,无以自救,企望义兵,解国患难。”而在三国演义中却将此事写成了是曹操所为,很有可能是为了突出曹操的枭雄姿色,以及刘备的仁慈鲜明。由此也可见罗贯中很有可能是故意的在“丑化”曹操。将曹操描绘成了“宁我负人,毋人负我”的狠角色。
其次,历史上参与讨伐董卓的讨董之战,并没有“十八路诸侯”这么多。据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记载,除了曹操于中平六年(189年)十二月率先起兵之外,初平元年(190年)正月同时起兵的有十个州郡长官:其中有后将军袁术、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伷、兖州刺史刘岱、河内太守王匡、勃海太守袁绍、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另外据后汉书袁绍传,参与讨董的有十一家,如果加上曹操也就十二路诸侯。比武帝纪中所记的,多出广陵太守张超(张邈之弟)。此外,三国志吴书孙破虏传明确记载了,长沙太守孙坚参与讨董之役的经历(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和后汉书袁绍传之所以未提孙坚,可能是因为孙坚当时对袁术有某种依附关系,后汉书献帝纪就有“袁术遣将孙坚与董卓将胡轸战于阳人”,“袁术遣将孙坚攻刘表于襄阳”的记载)。综合以上资料可知,历史上联合讨伐董卓的诸侯,总共有十三家。三国演义在这十三家之外,又增加了五家:北海太守孔融(毕竟孔圣人的嫡系,怎么能不参加如此正义的战争)、徐州刺史陶谦、西凉太守马腾、北平太守公孙瓒、上党太守张杨(这些人的加入很可能是为了以后的战事做铺垫,否则刘备的发展史便太过苍白)。其实,历史上的孔融此时虽任北海相,但因忙于对付黄巾军,并未参与讨董之役;历史上的陶谦此时虽任徐州刺史,但当“董卓之乱,州郡起兵,天子都长安”时,陶谦却“遣使间行致贡献”,并因此得到犒赏:“迁安东将军、徐州牧,封溧阳侯”,自然也与讨董无关;
真实的历史上,马腾早在汉灵帝末年便与边章、韩遂等起事于凉州,反抗朝廷,直到初平三年(192年)才接受招安,任征西将军,根本不可能参与讨董;而当时的公孙瓒此时以奋武将军身份领兵屯驻右北平郡,对付乌桓、鲜卑武装,也不可能参与讨董;至于这个龙套张杨,此时仅率一支数千人的兵力,流动不定,尚未成为一镇诸侯,后来才被董卓任命为河内太守,当然更不算讨董联军中的一家。
再次,历史上的刘备与讨董之役的关系,仅在三国志蜀书先主传注引英雄记中有这样一句:“会灵帝崩,天下大乱,备亦起军从讨董卓。”而先主传正文及关羽传、张飞传均无一字提及此事,可见刘备等人当时地位卑微,仅仅是追随他人参与讨董,在整个战役中并未建立什么值得称道的功绩。
对于现在的刘备说法,基本都是在宋元以来的通俗文艺中,最早早已出现“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的说法,是元代的三国志平话和元杂剧虎牢关三战吕布,均写到“十八路诸侯”共讨董卓,而且还把刘关张写成战功最为卓著、最引人注目的英雄。而此次战役未能成功的原因也并不是诸侯心不齐。
首先,当时联军在酸枣会盟的时间是初平元年(190年)正月,此时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突然有许多人马聚集在一块,军粮供应就是个难题。由于联军首领大多缺乏自身积累,大部分人只能靠作为“东道主”的冀州刺史韩馥、陈留郡太守张邈提供后勤供应,他们二人显然也没有这么大的能力。
也就是说,面对总兵力10万左右、以骑兵为主且久经战阵的凉州军,关东联军不仅在素质、装备和后勤上没法比,就连数量上也不占明显优势,凉州军在守、关东联军在攻,攻守之势也有利于凉州军。
这就是刘岱、张邈、张超、桥瑁等人每天“置酒高会”、“莫肯先进”的原因,不是他们成心耍滑头,而是他们知道根本打不过。
曹操也在嵩里行中写“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但当他联合鲍信率先出击汴水时,却被徐荣杀得一败涂地,上万人马几乎全军覆没,应该此时的曹操没有张邈等人清醒和明智。当时真正的实力派是徐州的陶谦、幽州的刘虞和公孙瓒、辽西的公孙度、荆州的刘表和益州的刘焉,他们都手握重兵,倒是“众各数万”,占的地盘也都很大,他们如果一块参加会盟,董卓恐怕连放手一拼的信心都没有了,没准会乖乖退回凉州去。可惜他们虽然没有公开反对关东联军,但也没有参加会盟,他们仍然尊崇洛阳的天子,表明他们事实上在给董卓站台。
他们的态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