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谋在三国-第7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董卓撤回西线长安城,却把洛阳焚城焦土也是一种坚壁清野的战略,这洛阳到长安有几百里地,诸侯无粮,补给线跟不上,能够迫近长安之兵力肯定少之又少,便于董卓大军个个击破!如果此时董卓军据潼关而守更有把握!再加上此时董卓军受挫虎牢关,不敢再小看诸侯军!而潼关有天险,易守难攻,即便能够攻破也需要时间!这时间越长,诸侯军越容易离间!

    董卓迁都,此时的形势来说,站在他的角度,还是有必要的。因为他在进入洛阳,控制朝廷之后,废立天子,胡作非为,引起朝臣和各地诸侯的强烈反对。一些有野心的大臣纷纷请求出外到地方上担任州牧、刺史、太守,一到任就招募兵马,相互结盟,一起向洛阳进攻,讨伐董卓。其中,河内太守王匡派兵驻扎在河阳津,直接威胁到洛阳的安全。

    袁绍在河北,袁术在南阳,都在号召地方诸侯起兵讨伐董卓。虽然董卓很快就击败了王匡的军队,但他也感到洛阳很不安全。进攻洛阳尤其积极的是刘备,曹操,孙坚连续击败董卓的军队,一直在向洛阳逼近。河内在黄河以北,孙坚是从南阳方向进攻过来的,加上山东的刘岱、张杨、曹操等人的军队也在向洛阳逼近。所以,董卓认为洛阳在地理上是四战之地,容易受到攻击,决定迁都关中。董卓这个判断当然是没有问题的。定都洛阳是因为长安在王莽时期的农民起义中受到多次破坏,关中地区也经历了多次农民起义军的洗劫,人口流亡比较严重。而洛阳在四方辐辏之地,又是东周旧都,所以刘秀最终选择了以洛阳为都城。而且,从刘秀的角度说,是比较自信的,在当时的地理观念中,洛阳居天下之中,就意味着洛阳到各地的距离都差不多,所以便于中央对各地进行控制。那么反过来,这就意味着,从各个方向进攻洛阳,都是比较方便的。

    从军事上说,关中易守难攻,洛阳则是四战之地,从东南西北各个方向都可以直接进攻洛阳,缺乏有效的地理屏障来进行战略掩护,是不太安全的。关中地区的地理环境就要好多了,向东有崤山把关东地区隔离在外,要进攻关中只能走函谷关、潼关这个路线。要么就是从山西长治、临汾一带渡过黄河,进入关中地区以北,再向南进攻。而董卓当时面临的情况是,因为他控制朝廷,诸侯又都是以他为进攻目标。所以,在董卓集团看来,在关东地区已经群雄蜂起,天下大乱的情况下,迁都关中,去一个战略上更安全的地方,对外防御只需要封锁潼关就行了。诸侯如果要进攻关中,大军只能走这一条路,董卓集团就可以集中兵力防御,而不用分兵在各个方向上进行防御。

    对于吕恒来说董卓的迁都可能是种种原因造成,但是对于张飞这种猛将来说,董卓的迁都行为完全是懦夫的逃跑行为。老话说,天子有德,守在四夷,守国之道,在德不在险。如果自己有能力有所作为,形势再差也是可以想办法挽回和扭转的,如果自己没有这个能力,就是再好的形势,再好的地理屏障,都没什么用,终归还是要灭亡。董卓就属于没有这个能力的人。先放弃洛阳,退守关中。退守关中不足,干脆自己给自己修个超大型堡垒。说到底,董卓灭亡并不完全是军事原因,而是政治性,还是他残民以逞,以民为壑。曹操所处的兖州也是四战之地,强敌环伺,但曹操却能消灭敌人,统一北方,这就是差距。

    而正是因为历史的突然加速,让吕恒对现在的东汉感到了无比的迷惘。自己到底应该如何去做,是为三国的形成做贡献,还是继续装作一个历史过客,看着历史自己演变。

第124章 传国玉玺() 
“袁盟主有令,你二人所部进驻洛阳,全足所有,全力负责洛阳灭火。”刘备上前接过袁绍来令,转身对着吕恒看了看道“玄甫,这袁盟主可安排了追兵追击董卓?”

    吕恒想了想随后笑道“呵呵,若我所料不错,我们的袁大盟主,已经不愿领兵追击了。”

    “这可如何是好!陛下正值危难,吾等岂可置之不理?”等刘备诉苦结束,却发现大帐中静悄悄的。刘备觉得奇怪便对着吕恒问道“依玄甫看,不知吾等应何去何从?”

    “依令而行!”吕恒说完话便闭上了嘴。刘备见此犹豫了一番,最后咬了咬牙道“好!”随后二人大军,在关羽的带领下准备灭火事宜。

    而反观袁绍大营,此时却是一片歌舞升平。在袁绍看来,此时与董卓的战事已经结束。自己自冀州而来的战略目标已经达成。既然该得的都得了,现在若继续与董卓作战,便有点得不偿失了。所以在得知董卓迁都之后,袁绍便立刻下令停止进军。为防诸侯领军追击而惹怒董卓,袁绍特意将诸侯都邀来整日宴饮。而最为得瑟的孙坚已然被董卓打残,先前又与袁术发生了矛盾,在双方纠缠不休后,大怒回了江东。而曹操则是不顾自身伤亡,直接脱离盟军,独自追击董卓去了。剩下的不过刘备与吕恒这两个不安稳势力,在田丰出了小计之后,被派去洛阳灭火了。

    等关羽等人将大火扑灭,吕恒便赶紧领着刘备赶来了皇宫。吕恒是想碰一碰运气,看看现在会不会如历史一般,董卓迁都将传国玉玺给扔在了皇宫水井。为了以防万一,吕恒便亲自领着刘备张飞,对着皇宫水井一个个查看。

    见吕恒这奇怪的行为,张飞不由问道“玄甫先生,你这是作甚?若是口渴,某家去为你打来水。你这一个个水井的查看,可是在寻什么宝贝?”

    吕恒转身看了看张飞,又看了看刘备,见二人一脸疑问的表情,吕恒便也不隐瞒,直接解释道“昨夜在下夜观天象,见大汉国运两分,大者奔洛阳而去,小者为活水掩埋。姑今日来此寻这小者是何物。”

    “什么大的小的,某家却是不信。先生若是开心,自管去寻便是,某要带着某家兄弟了。”

    旁边的刘备也是一脸无奈的表情,毕竟连番的大战,本就精疲力尽了,好不容易有了休息时间,不想竟被吕恒拉来寻宝了。碍于吕恒面子,刘备道“不知先生,这皇宫还有几处水井?”

    “这个,在下也不曾来过这皇宫内院,这皇宫有几处水井,我更是不知。”

    “大哥快看,那水井是不是在发光?”

    吕恒赶紧转过头,看向前方水井,果然见前方水井在闪发这淡淡绿光,随后大笑道“哈哈哈!可算是找到了,定是这处水井了。快些过去,过些过去。”

    随后一行人快步走上前,因为吕恒是为传国玉玺而来,所以并未带任何亲卫。走至井边,从上往下看去,下放一宫女尸体,怀中抱着一盒子,盒子少了盒盖。淡淡的绿光从盒中发出,悠悠的月光下更显的肃穆。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曾令玉工雕琢过一枚皇帝玉玺,称之为“天子玺”。据史书记载,此玺用陕西蓝田白玉雕琢而成,螭虎钮,一说龙鱼凤鸟钮玉玺上刻文是丞相李斯以大篆书写的“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自此传国玉玺出世。传国玺自问世后,就开始了富有传奇色彩的经历。传说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南巡行至洞庭湖时,风浪骤起,所乘之舟行将覆没。始皇抛传国玉玺于湖中,祀神镇浪,方得平安过湖。8年后,当他出行至华阴平舒道时,有人持玉玺站在道中,对始皇侍从说:“请将此玺还给祖龙(秦始皇代称)。”言毕不见踪影。传国玉玺复归于秦。秦末战乱,刘邦率兵先入咸阳。秦亡国之君子婴将“天子玺”献给刘邦。刘邦建汉登基,佩此传国玉玺,号称“汉传国玺”。此后玉玺珍藏在长乐宫,成为皇权象征。西汉末王莽篡权,皇帝刘婴年仅两岁,玉玺由孝元太后掌管。王莽命安阳侯王舜逼太后交出玉玺,遭太后怒斥。太后怒中掷玉玺于地时,玉玺被摔掉一角,后以金补之,从此留下瑕痕。

    王莽败后,玉玺几经转手,最终落到汉光武帝刘秀手里,并传于东汉诸帝。东汉末,十常侍作乱,少帝仓皇出逃,来不及带走玉玺,返宫后发现玉玺失踪。旋“十八路诸侯讨董卓”,孙坚部下在洛阳城南甄宫井中打捞出一宫女尸体,从她颈下锦囊中发现“传国玉玺”,孙坚视为吉祥之兆,于是做起了当皇帝的美梦。不料孙坚军中有人将此事告知袁绍,袁绍闻之,立即扣押孙坚之妻,逼孙坚交出玉玺。后来袁绍兄弟败死,“传国玉玺”复归汉献帝。三国鼎立时,玉玺属魏,三国一统,玉玺归晋。西晋末年,北方陷入朝代更迭频繁、动荡不安的时代。“传国玉玺”被不停地争来夺去。晋怀帝永嘉五年(公元311年),玉玺归前赵刘聪。东晋咸和四年(公元329年),后赵石勒灭前赵,得玉玺;后赵大将冉闵杀石鉴自立,复夺玉玺。此阶段还出现了几方“私刻”的玉玺,包括东晋朝廷自刻印、西燕慕容永刻玺、姚秦玉玺等。到南朝梁武帝时,降将侯景反叛,劫得传国玉玺。不久侯景败死,玉玺被投入栖霞寺井中,经寺僧将玺捞出收存,后献给陈武帝。隋唐时,“传国玉玺”仍为统治者至宝。五代朱温篡唐后,玉玺又遭厄运,后唐废帝李从珂被契丹击败,持玉玺登楼自焚,玉玺至此下落不明。)

    等盒子拿上来,吕恒便赶紧让与刘备。刘备颤抖着双手,从盒中拿出玉玺。在月光的照耀下,玉玺上大篆书写的“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清清楚楚。好在四处无人,此时的三人懵懵的看着眼前玉玺。刘备是因为激动,张飞是因为紧张,而吕恒则是因为不敢相信。作为一个后世之人,这是第一次见到这传说中的东西。本以为就是一普通的玺,不想竟然如此特殊。吕恒带来刘备,最主要的目的是想看看刘备此时的真实想法。若刘备在如此时刻还不愿露出真实想法,吕恒便不愿选择刘备了。如今见刘备如此上道,吕恒便决定,给刘备来个“玉玺加身”。

第125章 认主刘备() 
“吧嗒,吧嗒”点点滴滴的水声,在这宁静的夜晚却是清楚的吓人。一旁呆愣的张飞大张着嘴,惊讶的看着刘备手中的玉玺。不同于张飞的呆愣,刘备此时却是相当的复杂。作为一个刘氏之人,不想当皇帝的人都是扯蛋。要知道,这传国玉玺还有一句天命所归一说。

    “先生,这,这,可是传国玉玺?”

    吕恒早就在一旁观察着刘备了,本以为刘备还要迷茫一会,不想刘备如此之快便改变了主意。光是如此,可不会令吕恒折服,吕恒准备再试一试刘备,便对着刘备微微一笑道“正是传国玉玺!玄德公,你可知这传国玉玺有一传说。”

    “先生请说”

    吕恒清了清喉咙,随后拉着二人躲入一无人之处,张飞此时已经反应了过来,见二人有事要谈,便自发的跑去为二人把风。吕恒见已经差不多了便对着刘备道“春秋时,楚人卞和在楚山,见有一凤凰栖落于山中的青石板,因自古有“凤凰不落无宝之地”一说,卞和便认定山上必有重宝,随后卞和仔细寻找,终于在山中发现一块玉璞。卞和随后便将此璞献给楚厉王。然而经玉工辨认,璞被判定为石头,厉王以为卞和欺君,下令断卞和左脚,逐出国都。厉王薨,武王即位,卞和又将璞玉献上,玉工仍然认为是石头,可怜卞和又因欺君之罪被砍去右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