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踢开永乐-第1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是下午工作的时候,潘仁不时地就会和他人说起这件事情,并且总是不为人察觉的引导他人琢磨允的坏处。不过今天允刚刚发完了福利,效果不太好,但是潘仁并不气馁,毕竟来日方长嘛。

    下午六部尚书都来找允了。实封的事情大面儿上的说完了,但是细节很多。并且还有其他的事情。

    比如工部尚书严震直说道:“陛下,这三位封国国君的王府,到底是他们自己修,还是朝廷给他们修?”

    允答道:“既然是封国,那怎样修王府、在哪里修、何时修都是他们自己决定,朝廷不管。”

    礼部尚书陈迪说道:“陛下,太祖皇帝的已安葬多时,封国之事也安排下去了,何时请各位未为封国国君的殿下回封地?”

    允其实不太想让这些藩王中的大多数回封地的。但是这是朱元璋留下的祖制,就连史上允当了皇帝那么想撤藩的人都不敢马上违背祖制,而是一个一个的除掉,所以允也不敢。

    所以允说道:“过几日选个黄道吉日就送各位藩王回封地吧。等礼部定下日子了,再来告知朕。”然后允又想起了什么,说道:“让周王世子留京。”

    然后允又想起了什么事情,说道:“藩王之子,年满七岁的,均像太祖皇帝在时一样,在京中统一教导。”

    因为兵部尚书现在无人,兼任左侍郎的陈性善又分身乏术,所以右侍郎景清是兵部主官。景清说道:“陛下,那以后分给几位封国国君的卫所,俸禄和粮草是还是朝廷吗?”

    允想了想,说道:“英王和岷王的卫所,等到一切都预备好了,就让他们自己负责吧;西北秦王的沙州卫,先一直下去,等到朕说停止的时候再停。”允是打算等到尚炳控制哈密以后在停止补给。

    然后吏部尚书练子宁、刑部尚书茹、户部尚书齐泰也有其他的事情来请示允,允一一作答。然后等他们都走了,允批答折子。等到折子都批完了,天已经黑了。允留几位官员吃了晚饭,返回后宫。

    今晚是按照规矩在抱琴的宫里。承干宫中抱琴当然早就做好了准备,等允一进来就拉着朱文给允行礼。

    允也伸手扶起她,说道:“朕说过几次了,不必行大礼的。”

    不过允虽然这样说了,但是抱琴可不敢和熙瑶学。熙瑶是正妻,又有了儿子;她不过是其它嫔妃。

    允大概也明白,所以说过去就得了,与抱琴、文进了殿内。

    允先问抱琴:“你的手怎么样了?好些了吗?”

    抱琴说道:“不过是一个小口子,当不得陛下每日询问。大概后天就行了。”

    允说道:“可不要图快,还是再多养几天的好。”

    抱琴让侍女给允端上来一些点心,又说道:“前几日宫里新进了一些宫女,臣妾恰好发现一名宫女的筝弹得特别好,所以就要了来。”

    然后她转身对一名年纪大约十四五岁、姿色俏丽的宫女说道:“紫妍,来,给陛下弹一曲舒缓的。”

    那名宫女答道:“是,娘娘。”然后抱着筝放到专用的桌子上,弹了起来。

    允从前世起,就很喜欢音乐,虽然他自己唱歌跑调,但是不妨碍他喜欢听古典音乐。特别是中国的古典音乐,有的听起来就能让人心情完全放松下来,特别适合在紧张的工作间隙听一听。

    此时音乐响起来以后,允眯着眼睛,一边吃着剥好的瓜子,一边倾听。

    半晌,允对抱琴说道:“这人筝弹得不错,都快比得上你弹琴了。”抱琴既然以‘抱琴’为名,也是从小练琴的。

    抱琴把允的习惯都研究透了,知道他喜欢这种音乐,笑道:“陛下,紫妍的筝可比臣妾的琴弹得要好。等明日陛下再来了,臣妾还让她给陛下弹奏。”

    允说道:“可惜你的手伤了,不然你和她合奏一曲,肯定很好。”

    抱琴说道:“过几日臣妾的手好了,就和紫妍一起为陛下弹奏。”

    又过了一会儿,紫妍的筝一曲结束,又弹起了另一曲。抱琴看着允的心情不错,说道:“陛下,文今年也三岁了,找个先生给他开蒙吧。《千字文》等再大些了再说,最少《三字经》、《百家姓》要背起来了。”

    然后抱琴又马上补充道:“还有武术也要开始学了。”她本人是不觉得皇子要学武的,但是允本人习武,她就也说了这么一句。

    允揉揉眼睛。这个时代的家长怎么比后世的家长还要凶残?前几日熙瑶也说给宝庆、敏儿、思齐她们三个找先生开蒙,不让她们总是这样玩儿。这帮小孩儿周岁最大的也才三岁好不!

    允对于教育孩子是有自己的想法的。他反对从小就死记硬背这些东西。《三字经》还罢了,《百家姓》并无规律,虽然也有韵律,但是连不成完整的故事,记起来很头疼的。

    允觉得,这个时候的孩子学习一下是可以的,但是不能死记硬背。当然,如果他们家是普通百姓,就指着聪明的孩子考上科举改变命运呢,那也就只能硬背了,但是他们家现在不是不用这样嘛。

    允认为,应该找那种最有耐心、最会讲故事的人,一字一句的讲《三字经》每一句的含义,并且讲的生动活泼孩子喜欢听。最终让孩子爱上学习,而不是父皇的夸奖而学习。

    所以允说道:“武术是得开始打基础了。明日朕找几名侍卫,也不必武术太好的,来教文练起来。以后文是要封国的,身体可不能不好。”

    顿了顿,允又说道:“至于《三字经》、《百家姓》什么的,干嘛要背呢?咋们家又不是要考科举,背这个干什么?”

    “朕对于孩子的教育是有自己的想法的。明日起文去干清宫。朕要给他,和宝庆、敏儿、思齐她们几个一起开蒙。”

    抱琴惊讶的说道:“陛下亲自开蒙?”允能不能教好啊?

    允说道:“朕先亲自开蒙。朕对于给孩子开蒙的先生是有特殊的要求的,一时半会儿未必能找到,所以朕先开蒙,等到合朕的要求的先生找到了,朕再让先生教。”

    虽然抱琴仍然对于允的教学十分的怀疑,认为他未必能把孩子教好。但是让允来教,文就可以每天见到允了,这对文可是十分有利的,所以抱琴忙不迭的答应着。

    晚上抱琴服侍允。要说这几名嫔妃,在床上最和允心意的还是抱琴,有时候允都想着:“要是熙瑶和抱琴的优点合二为一,那就太好了。”

    晚上,还是昨日刘川拜访的那家庭院,昨日后来商讨的那两人又聚在一起了。

    昨日后来进去的那个人说道:“今日我从练子宁口中探听到了陛下严厉处置刘川的缘故了。”

    另一人声音低沉,说道:“喔,什么缘故?”

    先开口说话的人说道:“是陛下认为刘川所言不实,有欺君之嫌,所以严厉处置他。”

    借着并不明亮的月光看过去,此人就是吏部考功司郎中潘仁。

    声音低沉的人说道:“原来如此。陛下可真是诛心呐。”

    潘仁恨恨地说道:“自古以来,连圣人都说,‘论迹不论心’,陛下如此作为,非圣君所为,真是小人。”

    声音低沉的人说道:“咱们不是早就知道陛下是这样的人吗?”

    潘仁说道:“那咱们现在该如何是好?”

    声音低沉的人说道:“说来奇怪,陛下具体做事并不如何出众,但是总能找到解决的办法。虽然他自己按照自己找到的办法未必能把事情解决,但是他的办法却总是可行的。”

    “就好像陛下之前见过类似的事情一样。或许陛下在当皇太孙的时候,经常去民间,注意到了许多事情吧。”

    “所以咱们做事,就找那些陛下一定没有见过的事情。”

    “至于其他的事情,w。就徐徐图之吧。”

    =

    江行省宁波府海盐县,城外靠近海边的一个小村子里,几名身体壮实的中年人聚在一起说话。

    其中一人说道:“陆老二,你的消息准么?上沪县真的要开海了?”

    被称之为陆老二的人说道:“怎么不准?你自己不是也听别人说了?如果不是要开海,前几个月那么打海盗为什么?这二年又没有太多的‘倭寇’骚扰海边的老百姓。”

    另一人说道:“段老三,消息是准的,并且海盗清缴完了一批之后,马上就要真的开海了。据说,上沪县的县令都给皇帝老儿上折子了。”

    段老三说道:“既然萧老大都这样说了,那我也就信了。明日,我就随几位一起去上沪县探探情况去。”(。。)rw

    <;!……fgxs52……>;

第二百一十五章 以官代吏() 
一秒记住[新]

    这几个被称为萧老大、陆老二、段老三的人并非是海盗,只不过与海盗有关系的坐地商人而已。更新最快其中段老三本名段和,还有秀才的功名;萧老大和陆老二家里也有人是秀才。

    因为他们不是海盗,又是本地有名的士绅,所以只要不是当场抓到和海盗交易,也不拖欠税赋,当地的官府是不会拿他们怎么样的。并且他们通过官府的胥吏开一份路引也不难,嘉兴府又紧挨着松江府,所以才相约去上沪县探探情况。

    上沪县是真的要开海了。在朱元璋去世前后江浙沿海的海盗被消灭了十之五六,剩下的十之四五都上岸装起了良民,或者跑到了大小琉球甚至十一区去了。

    张彦方自然不知道其中的道道,见到被砍下的脑袋、瑟缩着的海盗,并且通过盘问确定这些人不是普通种地的百姓被杀良冒功以后,就以为这一带的海盗就全部清缴完了。

    再加上沿着黄浦江西岸的东西都建好了,并且上沪县的士绅又总是暗暗提醒他赶快开海,所以张彦方也就写折子请求开海了。

    允是七月初七收到的折子。张彦方除了请求确定开海的日子以外,还请求划拨人手,并且准许他招募差役。至于具体的章程什么的都已经订好了,张彦方等着人手够了就可以安排了。

    允一看是关于开海的折子,就没有下发,自己给批了。批完了以后让人把吏部尚书练子宁叫过来。

    过了一会儿,练子宁来了。允对他说道:“练卿,你和国子监祭酒徐先生商议一下,挑选些人为市舶提举司的官员,人挑选出来了把人名单报给我。”

    “并且把此事告知齐泰。并且让齐泰在户部周边儿看看哪还有地方盖一个市舶提举司的衙门。虽说以后市舶提举司大多数的官员都在通商口岸,不过京里也是有人的。”

    “哦,折子还不能给你,你找个中书舍人抄一遍,然后把折子送回来。”

    练子宁说道:“是,陛下。”然后接过折子,打开看了一下。

    还没等看完,练子宁就说道:“陛下,怎么在市舶提举司设置了这么多官员?虽说大多都是九品、或者未入流的官员,但是也太多了吧。”

    “赵宋的市舶司,官员不过四五人,其他的可都是吏员。”

    允说道:“胥吏为害地方,人所共见。太祖皇帝就深知胥吏之为害,所以在位之时屡屡清查。但是胥吏往往是本乡本土人,外来的县官难以管束,所以胥吏害民之事仍然层出不穷。”

    “今朕有意以不入流之官代替部分吏员,只不过天下的府州县太多,一时难以实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