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踢开永乐-第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从粮仓里调出大量的粮食堆在兑换地点,以让百姓认为官府有无限的粮食可供兑换,也算是起到了点儿作用,所以应该不会被殿下认为不行吧。
正想着,看到陈彦回等三人都看向他。卓敬也是聪明人,马上猜出他们是想干什么。卓敬真的想大喊一句:我真的和皇太孙殿下不熟啊!但是他不能喊,并且喊了也未必能打消他们的想法。
陈彦回他们三个看到了卓敬正在看向他们,周继瑜说道:“卓拾遗,我们在这次的事情中的表现你也都看在了眼里,并且在你主持兑换的时候我们也都是极力配合的,所以这次的事情望您能替我们美言几句。您只需实话实说即可。”
卓敬想了想,说道:“我当然会在上的奏折里边实话实说几位的表现;但是,锦衣卫可以使用军驿,而我的奏折只能通过官府驿站来传递,虽说只是从苏州到京城,但是前后也可以差出一天的时间。未必有用。”
卓敬也算是急中生智,想出了这个问题。陈彦回、周继瑜、班立明和宋忠一顿,顿时觉得果然如此;宋忠作为锦衣卫的人,这次又参与了案子,他的奏折总不能比陈彦回等人的发的晚吧;他可没有必要为陈彦回等人担这个担子,小心把自己折进去。
而卓敬又不便使用军驿,所以他的奏折注定是要晚于宋忠的,所以他的奏折到底能不能在陛下处置之前到陛下的御座前就得打个问号了。
宋忠见此,马上告辞说道:“我衙门里还有事,就不陪几位了,告辞。”说着,就已经往外走了。
陈彦回平日里因为锦衣卫的名声不好,一向与宋忠没有交情的,这次因为案子侦办,才算联起手来了,但是同样仍很陌生;并且现在锦衣卫人员极少,残余的人也都是用来监视官员是否贪污,这次的案子没有责任,所以也没有理由让人家担风险。
他目送宋忠走出了大门,叹了一声,说道:“各位也别再这里了,各自回去写折子吧,结果如何就听天由命罢了。”说着,自己也走出去了。
其他人面面相觑,见继续留在这里也无用了,各自回去了。
十一月初二,允熥看奏折的时候,看到了锦衣卫宋忠和吴淞口千户所的千户班立明的奏折,他们可以使用军驿,所以第二天就到了京城。
允熥第一时间并未看奏折的内容,而是注意到了‘宋忠’这个名字。‘我记得看《明朝那些事儿》的时候,朱棣造反时北平都指挥使就是叫宋忠吧,因为这个名字真的太特殊了,虽然因为座钟尚未发明出来,所以在大明这个名字还不具有特殊的含义,但是自己记得很清楚。难道这个宋忠就是那个宋忠?’
允熥胡思乱想了一阵,也就丢开了,先后打开宋忠和班立明的奏折看了一遍,然后注意到老朱批答,都是同样的内容:吴淞口千户班立明世袭千户贬为百户,另寻能干武将任千户;陈彦回、周继瑜贬为知县,吏部寻有缺使补之。
允熥想:看来老朱并未太在意这件事,涉及的官员都只是贬官,并未流放。因为这三个官员他都没听说过,所以也不在意他们的下场,分析了一下老朱的心思便罢了;他注意的有两点:第一点是这次兑换策略总算是有惊无险,平安度过。在直隶地方,宝钞的价格已经稳定下来,基本没有人会把宝钞当成废纸了,甚至还有直隶地方的平安致仕的官员主动兑换宝钞好方便带回家。
维持宝钞币值是这次行动的要点,只要这一点达成了,也就行了,其他的都不重要;接下来可以在其他省份继续安排了。
第84章 讲武堂——预备()
而他注意到的第二点就是海盗。
老朱并未同意班立明在奏折上提出的大力清缴海盗的请求,只是下令各沿海卫所严防海寇进犯。
但是允熥是很注意并支持这一点的。当然,他知道,海盗是缴不完的,特别是现在大明不允许海贸的存在,所有的东西出去都是走私,本来正经的生意人也只能当‘海盗’了。
作为一个后世的人,当然反对老朱这种‘禁海’政策。关税可是国家很重要的一个税源,不说后世,只说古代,宋代的税赋就有相当一部分是关税,蒙元也是一样,到明代就少了一大块政府收入;等到明代后期开海的时候,朝政都被文官把持,开了海国家也收不到多少关税了。
作为一个现代人,他虽然从来没有在海关或者与对外贸易有关的贸易公司工作过,但是因为对这方面比较感兴趣,再加上以前自己看过一些资料,总能弄出比宋代或者蒙元的海关制度要优越一些的制度。
但是这些只能是以后在详细考虑了,事情要一个个来做,而他现在并无时间来干这个。因为在兑换宝钞稳定币值的事情暂时成功了以后,他被交代了另一个事情,就是操持将于明年二月正式开始的‘在职军官培训班’的事情了。
自从他在重阳节宴会上提出绕开这么一个‘培训班’以后,之后自己和兵部的官员早在当月就已经把条陈送上去了;按照老朱的意思,设立了战例、弓马、武艺、地理、兵法、战策、指挥和历史、国文、外藩共十门课程。其中外藩这一门课是允熥坚决要求加上去的,因为他以后是要对外用兵的,所以要让这些未来的中高级军官知道一点他国的事情。
另外分了水、陆两科,所以两科的上课内容中,指挥、地理、弓马和战策这四门课的有所不同。
历史课已经内定由允熥来负责了,因为历史课包含了对军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其他人完全不知道怎么弄,正好是允熥提出来的,大家就建议由允熥来负责这门课,如果最后没有什么用也是你们老朱家自己的事情,与我们大臣无关。
战例课没有固定的先生,蓝玉、冯胜等威名赫赫的武将轮流来上课。弓马课和武艺课正在京城四十八卫中挑选弓马娴熟、武艺高强的人,还没有最终选出。地理课是由五军都督府内的去过很多地方打仗又识字的武将来传授,因为不可能有一个武将在所有的地方都打过仗,所以先生也不固定。
兵法课就是由兵部的官员讲兵法,预计是一个纸上谈兵的课程,估计没什么用。战策和指挥与战例课都差不多,只是讲授的重点不同,也是由饱经战阵的名将轮流上课。国文是教他们写字的,很多武将都是大字不识一个的人,老朱很推崇文武双全,而允熥也认为识字在军队制度化上很重要,所以也支持。外藩课就是由礼部和理藩院的官员来讲一些外藩的事情,是最不受重视的的一课,不过允熥已经决定要在自己即位后提高这一门课的地位。
并且云熥按照后世的习惯,要求地理课、兵法课、战策课和指挥课要有一个完整的课本,还要有完整的教学规划。这可愁坏了要担任这些课程的先生,课本总能糊弄一个,但是完整的教学规划自古以来哪有这样的规矩,教到哪不都是由先生自己掌握的嘛。
要在战策和指挥课上当先生的大将一个一个的去找老朱诉苦,老朱听了之后来和允熥再商量,允熥最终同意战策和指挥课可以没有教学规划,但是必须提前告知每一年要教什么东西,并保证一定在这一年过去之前教完。因为这两门课是不同的武将轮流教授,所以允熥已经可以预见先上课的人因为自己说要教的东西没教完挤占其它人的时间的情况了。
至于地理和兵法课的先生就胳膊拧不过大腿了,只能老老实实的去写教材,并绞尽脑汁的去想教学规划。
允熥以身作则,自己的历史课也提前编写教材,并编制教学规划。这对允熥来说并不是很困难的事情,他就算没教过别人,总也被别人教过,并且后世的自己还想过考教师证,所以了解过这些。
除此以外,其他的课程,除了战例课,都要每一年课程开始之前,告知要教什么东西,并保证一定在这一年过去之前教完,教不完的是有处罚的。
这个被老朱亲自命名为‘大明讲武堂’的培训班,当然是由老朱自己挂名武学‘校长’,这个允熥提出的名字;允熥当然是当了具体负责的‘副校长’。
这个讲武堂是以后固定的单位,所以不能找一个地方就凑合下去,幸好京城够大,所以在城西找了一块地方,正在修建新的教学课堂和校舍。因为老朱除了挑选先生之外,基本上市甩手掌柜,凡事都交给允熥来处理,所以教学课堂和校舍按照允熥的意思,设计成了外观及其接近他在昆明看过的‘云諵讲武堂’的外观,只是这时还没有水泥,所以只是计划刷一层灰色的漆。
关于招生人数,因为这在大明是一个新事物,带有‘实验’兴致,所以所有父亲已亡,着急办袭职的人,还都是按照原来的办法去办;这一次的学生都是父亲尚在,自己在十六岁以上、二十二岁以下的未袭职武将后代,招生人数因为允熥一力主张,所以决定共十个班,每班三十人,水师两班,陆师八班。共计三百人。
本来允熥以为这个讲武堂是一个新事物,如果自愿报名可能招不到人,所以已经做好了分摊指标的准备了;可是没想到招生的风声刚穿出去,四处托人,要让自己的孩子进入这个讲武堂的京城武将就已经到处都是了。允熥有一次出宫去常府的时候,常森和他说到,到他这里来托关系的人已经是有不下二三十人了,这还只是地位到了,可以见到常森的;因为常继宗现在在金吾后卫当千户,已经有数不清的自认为和常继宗还有点儿交情的人来找常继宗说情了。
允熥后来思考了一下,发现了问题,因为他自己是‘副校长’和一门课的老师啊!就算是学不到什么东西,自己家还可以补救;而和皇太孙搭上关系的机会说不定就这么一次,如何不珍惜?所以大家拼命要让自己的孩子进入讲武堂。
发现这一点的允熥反而放弃了原来的招生计划,改为各省分摊指标:十二个布政使司每个二十个指标,直隶地区京城四十八卫二十个指标,其它府二十个指标,有爵位的二十个指标,要求是指挥佥事及以上的世袭或指挥同知及以上的非世袭武将家的孩子。其中水师科的六十个指标也包含在内,沿海的广枺⒏C觥⒄阍健⒅绷ァ⑸綎|、北平各分六个名额。
也有直接上允熥这儿来讲情的,允熥发现这些还真不是能轻易推脱的,都是实力派人物,比如徐晖祖来委婉地想让自己的儿子进讲武堂,能直接拒绝?老朱都没有办法直接拒绝,耿炳文的儿子,老朱就私下里直接和允熥说让人家进去;还有李景隆的儿子,常升的儿子(就是常继宗),邓愈的儿子,冯胜的儿子,傅友德的儿子等,能不让人家来吗?最后所有的爵爷家的指标都是内定的,允熥还不得不从分到京城的二十个指标中拿出五个,才够了。
因为害怕没有用,学制由三年改为了两年。不过这个时候的两年是可以当后来的三年用的,因为每年除了腊月二十三到正月十五的寒假以外,没有暑假,每月也没有什么周末双休,只是每月的初五,十五,二十五休息。
就这还是允熥极力从老朱哪里争取到的,因为大明官方的休假日只有三天:万寿节(皇帝的生日),除夕,冬至;还有就是自己的生日和父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