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踢开永乐-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儿子也曾和徐、光军、祖一起到北边打仗,徐、光军、祖不管多大规模的仗都预先侦查好情况,做好各种情况的预备方案,交战之时调兵遣将也很有条理,虽未曾独立打过大仗,儿子相信徐、光军、祖能为名将;而李景隆善夸夸其谈,未必不是纸上谈兵。”
齐王朱博也说道:“那李景隆油头粉面的小子,一看就像是赵括;徐、光军、祖为人沉稳,看起来就像是大将之才。”允熥还吒噫了一下,不是说朱博好色贪财,王爷当的十分昏庸吗,原来看人还挺准的。
随后,秦王朱樉等人也纷纷表达自己的意见,有认为徐、光军、祖更厉害的,也有认为李景隆更厉害的,还有觉得差不多的。其他人允熥就没在意,就注意朱权和朱高炽了,没想到这两人都认为李景隆更厉害。朱高炽还可以理解,后世他还没太大的名声;朱权就太让他失望了,“宁王善谋”就这个看人的水准,怪不得燕王靖难的时候轻而易举的把他给忽悠了!
朱元璋一直面带笑容地听着他们讨论,一句能表露自己想法的话都没有说,大家互相说了几句,话题就逐渐跑偏了,主要是这个话题太局限了。就在话题跑偏到未知的,小孩子不宜参加的话题之前,允熥问道:“皇爷爷,之前叔叔们在说什么?”
朱元璋没有答话,秦王朱樉说道:“去年yn多有蛮夷造反,今年从四月开始,罕东(大概在gs敦煌至酒泉一代)、都匀(在gz毕节(在gz建昌卫(sc等地蛮夷和蒙元降将相继造反。因大军行进,糜费甚巨,朝中遂有文臣提出放弃这些蛮夷之地,善加安抚,使其不生事即可。父皇让大家说说自己的想法,也才刚开始讨论。”
允熥还没听完秦王的话,有句话就差点脱口而出‘大明帝国的土地虽大,但没有一寸是多余的。’作为一个经受多年爱国主义教育和关心时事的新一代社会主义接班人,虽然并没有什么班可接,但仍然反对任何丧失领土的行为,到了大明帝国很可能可以接班了,更不会同意任何放弃领土的行为。允熥废了很大的力气才忍住先不说话组织组织语言。
允熥一边想想该说什么,一边暗骂上奏折的无耻文臣,虽然他也并不知道谁上的这份折子。这时,湘王朱柏说:“刚才七哥和十一哥说如果大军久攻不下,为了节省花费,应当允许他们称臣,大军撤回,详加安抚,弟弟大不以为然。”
“那蛮夷之民多是畏威而不怀德之辈,若大军撤回允其称臣,他们必以为我大明怕了他们,一定更加骄横,杀人越货,荼毒边民,不如一次打掉他们的嚣张气焰,使其畏威而惧之。”
湘王朱柏的思想很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大国沙文主义啊,很符合我的胃口,不错,允熥想。随后,朱博又反驳了几句,晋王等也说了几句,话说的都很简单,有的人还很犹豫,显然是自己的观点还不确定。
叔叔辈的说完了,该小辈了。作为在坐的,并且也是所有现存的火字旁辈的人中最大的,允炆当仁不让的得第一个发言。
允炆说道:“几位王叔说的都有其有道理之处,边境蛮夷之民多是畏威而不怀德之辈,已经归顺我大明的如降而复叛,当镇压之,不然边民必受荼毒;但西部边境地形复杂多山,大军行进不易,镇压叛乱往往费时日久,还难以竟全功,所以以后对于外族归附当慎之又慎,以防得不偿失,以后固守现境即可。”
听到允炆的最后一句话,允熥脑中忽然想到了一个现代人总结的观点,但一时不好组织语言,面对高炽问询的眼神,示意他先说。高炽不解,不过也不是什么大事,于是先说了自己的意见,大概内容与允炆差不多,只是突出表达了江山已经被皇爷爷打好,后代除了时不时打击一下北元,其他的守成即可。其他人听了允炆和高炽的话,也觉得很有道理,不少人都微微点头,包括大boss朱元璋在内。
大家都说完了,只剩下允熥还没有发言了(其实不发言也可以,但是有理想有追求的允熥怎么可能不发言呢)。允熥咳了咳嗓子,虽然此时大家并没有都盯着他,除了湘王和齐王有点儿互相针对外,现场气氛也比较轻松,但允熥还是很紧张,这毕竟是他第一次在老朱面前发表意见,也很可能成为他争夺储君之位的第一次公开表现。
允熥又深吸了一口气,并且尽量看向空无一人的地方,才说道:“孙儿比较认同十二叔的观点,但还有不同之处;刚才二哥说以后对于外族部落归附当慎之是对的,但以后固守现在的疆土是不对的,我大明还需要不断的开疆扩土。”
听了允熥的话,大家其实没太大的感觉,不过是又一个鹰派而已;老朱都微微皱眉,因为这个观点完全与他的理念相背离,老朱希望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固化的,万世不易又相对简便易行的制度,但如果子孙后代不断的对外扩张,自汉代以后的历朝历代,对外扩张大多消耗国力很大但成效甚微,得不偿失。
老朱的观点是有道理的,秦汉时期已经把周围容易征服的地区都征服了,形成了后来的传统汉地,剩下的地方都是不好控制的地方,从汉武帝起开始驯化这些地方的蛮夷,或移民实边,但到明初也没有太大的成效。这个以后在细说,因为允熥接下来要说的话不是从这个角度说的。
第8章 谨身殿大讨论——允熥的一鸣惊人()
‘蜀秀才’朱椿说道:“我这做叔叔的可要反驳你了。这天下已定,四海之内虽偶有叛乱,但都是藓粒之疾,接下来需要做的就是内修德政,同时防范北元起死回生而已,开疆扩土是很让人热血沸腾,但是很容易变成隋炀帝那样徒耗国力之举。”
允熥到了这时,反而不紧张了,回道:“十一叔说的有道理,不过我有几个问题请教十一叔。”
“什么问题?”朱椿说道。
“一亩地的粮食产量,北方上田是二石(dan)左右,南方上田是四石左右,中下田当然更少。虽然因为多年战乱人口较少土地不够精耕细作,但亩产增加的余地也不大了,我说的可对?”
“确实如此。”
“我不太清楚全国现在有多少亩耕地,但是如果疆土不扩大,耕地总数不会有多少增加的,我说的可对?”
“不错。”
“亩产不会增加多少,耕地不会增加多少,那么,如果疆土不扩大,全国的粮食总产量会一直不怎么变化,我说的可对?”
“对。”这时,好像有人想到了什么,有点躁动。
“而在国家稳定,没有大的战乱的情况下,天下的总人口会不断增加,那么,总有一天,人口的总数会超过全国粮食能养活的人口的数量,我说的可对?”
“……你说的,我没有发现问题。”
“当人口超过了粮食总产量能养活的最多人口的时候,就会有一部分人吃不上饭,这部分没饭吃的老百姓会怎么干呢?总不会在家等着饿死吧。”
这时,已是全场抽气声,这个理论在后世因为科技的快速进步导致粮食产量提高的速度很快(味道和营养就不要说了),以及各种合成食物的大行其道,已经不是特别正确了;但在这个年代,这个理论就是普世真理,是比后世的普世价值还要真的真理。
同时,在座的皇子皇孙还没有像明末时期,大声质问被俘虏的起义军士兵为什么不在家饿死的2b文官那样的傻叉,大家从自己的父亲或者爷爷朱元璋同志的起家史就可以知道,没有人会心甘情愿的非正常死亡,在所有人都吃不饱饭的时候,一场水旱灾害就会导致大规模的起义,或者站在统治者角度,叫做叛乱。
连老朱都震惊了,他从未想过这个问题,但允熥提出来后,他竟然无法反驳。允熥的话中当然是有瑕疵的,并非每一个快饿死的人都会起义,还会有易子而食等情况;也并不是每一次起义都一定需要大规模镇压,可能几十个饱餐一顿的衙役就能干掉几千饥民,类似的事情在他年轻时候见多了。但作为想给子孙后代留下一个万世基业的朱元璋来说,可能几百年以后才危及大明江山的问题,他都想在他生前就留下解决方法。老朱这回认真地看着允熥,看他接下来会不会说出解决的办法。
其实类似的想法古人也有,唐代就有过将狭地百姓迁往宽地的法令,但是古代从未有人系统的总结过这些社会学规律,也才有了今天允熥装逼的机会。从现场反应来看,效果非常不错。不过允熥一点轻松地感觉都没有,因为可以算是现在全世界第一大boss的明太祖朱元璋非常认真地看着他,弄的允熥非常紧张,前胸后背的衣服上已经湿了一片,感觉好像去万达应聘一个小职员结果万、达大老板、王、健、林亲自来面试一样。
但是再紧张也得继续说完啊!允熥又深吸了两口气,继续说道:“所以孙儿以为,以后仅仅是守成是不够的,当然内修德政是必须的,但是继续开疆扩土,获得更多的肥沃的土地去养活日益增加的人口也是不得不为的。如果不内修德政或过度使用民力,恐怕会像隋代那样二世而亡。”
“但是如果死守祖宗的遗留而不思进取,则迟早会有起义来企图推翻我大明。自秦代开创大一统皇朝以来,共有西汉,东汉,李唐,赵宋维持时间较长,除了赵宋是亡于蒙古人以外,其他三朝灭亡之事均由民间起义引发:西汉哀帝时就有起义百姓,还放火烧了武帝的茂陵,动摇了西汉的统治,王莽篡汉实际上是给刘氏解了套,让天下人以为老百姓吃不上饭全是因为王莽改制,这才有了东汉建立;光武帝建立东汉,维持了一百六十年,就已经粮食不足,爆发黄巾起义,地方大封州牧,动摇了东汉统治,才有后来魏武代汉。”听到这里,数个人注意到允熥用了“王莽篡汉”和“魏武代汉”这两个含义完全不同的词语。‘允熥看来对曹操感观不错。’朱元璋想到。
“之后的唐代成立二百年以后发生了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王仙芝黄巢起义,但唐代之前有过一次安史之乱,回鹘胡兵和三镇之兵荼毒百姓,劫掠农民,人口锐减,知道数十年后才恢复。”
“所以为了大明能不断延续,要么拥有更多的耕地以养活越来越多人口,或者让增加的老百姓自己去番国找食吃。”允熥从另一个方面非常新颖的解释了这几朝几代的灭亡原因,并且还有道理。
这时,朱元璋开口了:“你们觉得允熥有什么说的不对的地方了吗?”他面对着自己的儿子们说道。说这话时的朱元璋,非常认真,就好像是在与大臣们上朝,从没见过朱元璋这个样子的朱权允炆高炽,和本书的主角朱允熥都是瞬间感觉括约肌已经快要控制不住膀胱里的液体流出来了(就是控制不住要尿了),只是仅存的理智仍然在使脑神经向括约肌传达着‘坚守’的命令。
晋王朱棡说道:“允熥说的有道理,但是如果不断扩张土地,如何保证这些遥远的土地始终控制在我大明的手中呢?唐代向西扩张,曾将疆土越过咸海,诗仙李白就出生在西域的西边,但后来中原混乱,西域之地尽失,并且对西域的扩张也较大的消耗了唐代的国力,如何避免新得之地不失并且不较大消耗大明国力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