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国崛起1857-第35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皇帝一家的鼓励下,今年民间募集的善款更多,很多普通的老百姓也开始了捐献,一个子,两个子的,积少成多,竟然也有三千万两的巨款。

    至于朱敬伦一家的努力,其实也只卖了几百万两而已,但是通过这种方式造成的影响,却是上亿两银子都换不来的。

    朱敬伦在用这种方式证明,为了拯救北方同胞的性命,大明的百姓尽力了,大明的官府尽力了,大明的皇帝也尽力了。

    朱敬伦救灾最大的目的当然是拯救生命本身,可如果说他在其中掺杂了政治目的的话,那就是要通过这种举动,向满清治下的广大百姓,文人士大夫和商贾们表达一个意思,那就是大明的政府和皇帝,是将满清治下的百姓也当作自己的子民在爱护的。

    而对于大明的百姓,则要通过发动这一场全民参与的救灾行动,让大家切身感觉到,大明的百姓,跟满清的百姓,依然是同胞兄弟,血脉相连,应该同舟共济。

    其实就是通过这种方式,达到北方百姓跟南方百姓互相认同以及提升整个中国民族的凝聚力的目的。

    朱敬伦始终担心,如果国际形势不许可,大明可能很长时间都无法一统全国,那样的话,随着大明跟满清经济差距,教育文化差距渐渐拉开,那样很容易在明清之家的同一民族中产生隔阂感,当这种隔阂感持续的时间足够长,一个民族也就分裂成两个民族了。

    东西德时期,东德人长期遭受歧视。朝鲜半岛,甚至出现了一批不将北方朝鲜人看作一个民族的声音。中国台湾同胞跟大陆的隔阂,香港人对内陆人的各种排斥心态,这些都是因为隔阂引起的。

    如果能够通过一次救灾行动,极大的弥补一次隔阂造成的疏离感,无论如何都是非常划算的,至于代价,财政负担算什么,经济困难算什么,背负的巨额外债又算什么?

    将来每当大家回忆起这个困难时期的时候,官员们会感叹当年大家为了北方的同胞多么辛苦,商人们会回忆说当年为了北方的同胞,赋税多么沉重,而那账面上的几亿美元债务,更是一次次在诉说着大明政府为了帮助同胞所做的努力有多么大,进一步在西方世界树立起大明这个东亚大陆唯一负责政府的形象,让大明将来统一国家得到舆论上更大的支持力量。

    总之任何代价,一旦跟拯救生命,跟团结民族,统一国家挂上关系的时候,也就不会显得多么昂贵了,跟未来可能的收益相比,这个代价无论怎么看都不算大。

    当然任何投资都是有风险的,如果大明将来不能一统全国,这笔投资就算失败了,血本无归,一旦完成了统一,这笔投资带来的潜在收益,将会极其丰厚。而一统天下,这个目标能不能实现,在大明君臣心中从来没有怀疑过。

    甚至这些年来,北伐的呼声从来都没有断绝过,很多人都认为大明已经具备了一统天下的力量,而这次北方天灾,让大家觉得机会也来了,所以在救灾的舆论中,那股子中国特有的分久必合的观念,也发出了强大的舆论呼声。

    其中尤其是以少壮派主持的大明軍队,对北伐的热情最为高涨,军方刊发的期刊、报纸上,连篇累牍的进行各种北伐的军事渲染,在軍队中凝聚了一股北伐统一天下的强大意志。

    这种现象让朱敬伦极为担忧,19世纪各国軍队中的通病,对战争的盲目乐观主义情绪,竟然在大明軍队中也出现了!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六百零八节 大明军国主义() 
盲目、狂妄,自认为天下无敌,热衷于使用暴力,这些都是军国主义的特征。

    比较典型的是普鲁士德国以及推崇和模仿普鲁士的日本,但事实上,近代大多数国家,都或多或少的带有一些军国色彩,这是跟历史大环境分不开的。

    刚刚从习惯使用暴力解决问题的中世纪走出来的欧洲国家,很显然不可能诞生什么其他解决问题的思路,英国作为最先进的国家,发明了现代外交概念,中国则在漫长的历史中,认为对待夷狄应该怀柔,采取经济手段控制周边游牧民族,尽管中国没有诞生系统的外交概念和程序,可依然是有一种和平解决问题的思路的,这种和平的态度,不够激烈,不够热血沸腾,但却是成熟的表现。

    什么样的国家容易爆发军国主义,会极度强调军事,重视军事,一定是那些有过漫长的屈辱史,经常作为军事入侵的受害者的国家,才会形成这种思想。

    典型的是普鲁士,经过两次世界大战,虽然德国都打输了,但是德国人的军事表现,有目共睹,因此在全世界都有海量的拥趸,认为德国不是输在战斗上,只是综合国力不如人。但翻开欧洲历史,普鲁士或者整个德国,反而是欧洲被欺负的最惨的国家之一,仅次于波兰,甚至普鲁士历史上,长期必须作为波兰国王的封臣存在,普鲁士诸侯见到波兰国王,还需要跪拜。

    司马迁说,“耻辱者,勇之决也”,屈辱往往是让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甚至个人自强不息的原动力,中国有无数成语描述这种现象,什么知耻而后勇,知耻近乎勇等等。

    因此普鲁士这种长期被人凌辱的国家,非常具有自强的精神条件。

    日本的军国主义则有些古怪,因为历史上,他们很少遭受外来侵略,多数时候他们都是一个施暴者,在朝鲜半岛跟中国王朝先后打过两次仗,虽然都输了,可并不是大陆国家去侵略他们,而是他们主动进入了大陆。

    可这样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中,却带有强烈的耻辱文化,日本的耻文化跟忠文化,基本上构成了日本的两大精神支柱,切腹就是一种不甘于受辱的现象。强烈的耻文化,让日本在没有真正遭受过实质性侵犯的情况下,天然带有一种受害者心态,好像别人都亏欠了他,因此民族性情中带有一种偏激和贪婪,事实上没人亏欠他们,欺辱日本人最狠得,只是他们自己人。

    日本民族这种天生的受害者心态和耻辱感,仅仅一点点精神刺激,他们立刻就产生了强烈的危机感和需要自强的意识观念,于是在学习普鲁士军事的同时,很容易就接受那种军国主义。

    而中国历史上,虽然绝大多数是强大的,只在元清两朝主体民族丧失了独立性,被草原民族征服,但漫长的历史上,远超任何国家的富裕,却让中国成为侵略的重灾区,因此中国其实是一个真正的军事入侵的受害者,中国人更应该具有受害者心态。

    但反而是中国人这种受害者心态不是很重,显得平和宽容,往好了说这叫大国民气度,往坏了说叫做麻木不仁,没有骨气。

    总之在这种情况下,大明軍队中也出现了军国主义,还是让人挺意外的。

    当然这种军国主义,也跟国民精神一样,并不是很激烈,真正让中国人民族性格激烈起来的,其实还是清末民国一次次遭受外敌入侵,尤其是日本人的入侵,可谓是打造了中国民族的现代性格,甲午战争对中国人心理的冲击是巨大的,但甲午战争受影响的只是一些文人士大夫,而且他们也没有对日本报以仇恨,而是真真正正开始正视现代文明的威力,开始学习日本了,在日俄战阵期间,掌握舆论的中国文人其实是支持日本人的,号召大家给日军捐款捐物。

    直到抗日战争,才真正让中国民族的民族主义觉醒,也才真正让中国民族把日本人给恨上了。

    现在的大明显然还没有诞生强烈的民族主义观念,老百姓甚至文人士大夫的世界观更多的是一种皇权臣民观念,民族观念有,但不够强烈。西方式的现代民族观念强烈的,还是那些最早受到西方文化影响的新派人物。

    现在在大明軍队中掌握权力的中高层军官,显然就属于这种人物,因为从大明建国的1866年,一直到1870年普法战争后,他们一直都在欧洲学习,长达五年的学习经历,浸染在欧洲近代军国主义文化中,他们难免沾染了这种精神,而且并不以此为恶,反而将其看作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浓厚的尚武精神。

    很多人对比了中西方文化观念后,也认为中国人麻木不仁,在满清的统治下屈辱顺从,不知道反抗,认为这种麻木不仁,就是因为丢失了祖先的尚武精神,于是在打着恢复尚武精神的旗帜下,军国主义就被他们万分推崇起来。

    这些军官回国之后,很快就掌握了实际权力,对大明軍队进行了深刻的变革,采取军区制,组建大兵团,建立预备兵员,这些西式军事革新。还看法各种军事期刊,报纸,鼓励军人写作,而这些中高级军官又通过他们的文章,将从西方沾染的军国主义思想,用尚武精神的概念推广开来。

    于是民族主义,军国文化开始在軍队中先爆发开来,大批接受过教育的新兵,在軍队中很快就沾染了这种精神,他们的诉求自然而然就变成要求北伐中原,驱逐鞑虏,光复汉人江山。

    在軍队之外,民间反而依然保持着一种平和的心态,即便是王韬这样的启蒙思想家,也只是认可西方文明中的优点,反对盲目的排外,主张批判性的吸收西方先进文化和思想,真正到了完全否定自我文化,那还是五四时期的事情了,鲁迅等一批激进的文化分子,把自己的文化批评的一无是处,甚至认为只有废除中国文字,才能拯救中国。

    盲目的排外不对,盲目的否定自己肯定也不对,现在这种平和的心态其实很好,一方面有人能够看到西方的先进之处,一方面还能够保留自己的优秀品质,也算是朱敬伦一直着力引导的目标。

    只是万万没想到,自己亲手掌控的軍队,反而率先变得激进起来。

    但想起来,这似乎也是必然而然的事情,一群年轻气盛的少壮军官,突然被送到欧洲军事最强大的英法等国,一待就是五年,他们真真正正的看到了西方强大的军事思想和军事制度,如果不沾染上一点不太好的精神,那才是怪事。

    再说了,军国主义问题,也得分两面看,站在历史的角度,这不是一个好东西,因为他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伤害。

    可站在当下的时代背景下,军国主义也未必不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手段。

    西方国家哪一个不带有军国主义色彩,法国这样的共和国,当一战爆发的时候,满大街的年轻人欢声雀跃,庆祝自己伟大的祖国跟死敌德国宣战了,可想而知,如果没有这么激烈的民族主义和军国精神支撑,法国怎么可能抵抗强大的德军四年的攻击,二战时期他们可是一两个月就投降了的。

    19世纪是带着中世纪野蛮残余的工业化的欧洲,将使用暴力解决问题的野蛮风气强加给了全世界,将世界带到了野蛮血腥的黑暗丛林时代。这个时代,一切都是军事实力说了算,没有人讲公理和道义。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中国民族不能用民族主义和军国主义等思想把自己武装起来,那又如何在这个黑暗丛林时代保护自己。

    所以看到軍队产生了军国主义倾向的时候,朱敬伦并没有打算阻止,他唯一担心的是,军国主义思想中的盲目、野蛮和非理性现象。

    这种盲目自信会让軍队过于轻视敌人,一战爆发的时候,法国、德国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