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红楼探秘-第7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七,诗稿虽然是“或随兴而发,或赋事而成”,但并非是“身不离牖下而徒吱吱作草虫响”的狭隘而又庸俗之作,而是以维护“和平壮雅、法律精严之功”为己任,以不负“圣天子作人至意与詹、李二夫子谆谆教诲”为目的的严肃而又高雅之作。所谓“圣天子”指的是圣祖康熙皇帝,而这一点又透露了他“从金台李夫子游”的时代背景。
从上述三序一跋的文字中,我们从张宜泉身上似乎看到了胤祯的身影,看到了他忧国忧民的一颗赤子之心,也看到了他在一些官员和知识分子心目中的崇高威望和地位。虽然官史没有为他留下这些记录,但他的作品《红楼梦》和《诗稿》却成了他载入史册的不朽之作,成了我们追寻其历史足迹的重要文献。对我们来说,这也是不幸之中的大幸,值得高兴,值得庆贺。(未完、待续)
(本章完)
第145章 、胤祯的归隐生活之谜(1)()
胤祯1755年归隐之后,在民间生活了十九年,于1774年一个冬日走完了自己的余生,除了留下一部不朽之作《红楼梦》以外,还有记录他在民间生活足迹的《春柳堂诗稿》。我手头的《春柳堂诗稿》(以下简称《诗稿》),是上海古籍出版社于1984年出版的,它是文学古籍刊印社于1955年8月版本的再版。这个版本是根据北京图书馆馆藏原刊本复制的,最大程度的保留了《诗稿》1889年刊印时的原有风貌。笔者粗略统计了一下,里面总共收集了168首诗,它们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五言排律,第二部分是五言近体,第三部分是七言近体。上海古籍出版社在出版这本书的时候,对它的介绍是这样写的:
《春柳堂诗稿》,清张宜泉撰。宜泉汉军旗人。他的一生经历,还有待查考。
《诗稿》除一部分所谓和其声以鸣国家之盛的排律以外,余则“或随兴而发,或赋事而成”,在一定程度上真实反映了作者的生活面貌。其中与曹雪芹有关的诗篇,更是进一步了解曹雪芹的可贵资料。
很显然,这本书原本是作为曹雪芹的研究资料出版的,里面除了有与曹雪芹有关的诗篇外,他们的生活环境,生活条件,生活方式也颇多相似之处,再加上二人不一般的关系,这个诗集自然成了不可多得的历史研究资料。至于张宜泉本人,由于并非是研究重点,他的身世和经历一直都停留在“有待查考”的层面上,没有做进一步的考证,因而我们对他的了解极其有限。由于不知道他的背景和来历,这个诗集所反映的情感和生活,对我们来说,也只能是隔靴搔痒,看看而已。
然而,当我们把重点从曹雪芹身上转向张宜泉时,回过头再来看这个诗集,情况就大不相同了。那种“隔靴搔痒”的感觉已经荡然无存,里面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好像是作者在与我们面对面的交流,不仅感到亲切,还会形成共鸣,形成心灵的融合。“春柳”是《红楼梦》的代称,《诗稿》以此命名,其中的含义不言而喻。
《诗稿》分为三个部分,除了诗体不同以外,在内容上也各有侧重,但无论是“和其声以鸣国家之盛”,还是“随兴而发”,都是以《红楼梦》为前提,为背景的,这一点我们必须清楚,否则又将陷入“不知所云”的尴尬。下面笔者就对《诗稿》这三个部分分别加以解读,通过它让我们走进胤祯的思想,走进他的生活,走进他这段特殊的时光。
1、第一部分主要围绕“春柳”的性质和来历展开,里面特别强调了《红楼梦》的创作背景和创作目的。
关于“春柳”的来历,《红楼梦》的柳絮词作了种种暗示,薛宝琴的《西江月》说得最明白,她说:
汉苑零星有限,隋堤点缀无穷。三春事业付东风,明月梅花一梦。几处落红庭院,谁家香雪帘栊?江南江北一般同,偏是离人恨重!。
它明确表明,“春柳”不是来自普通人家,而是来自“汉苑”和“隋堤”,来自皇家。“几处”、“谁家”与“汉苑”、“隋堤”相呼应,以此点明它的“根”在天上,不在人间。而《诗稿》的第一部分,开篇即对这个问题作了一番阐述,这首诗的题目***色满皇洲》,原文是这样写的:
阊阖开黄道,东风出紫宸。霏微香陌迥,淡荡御阶匀。彩日辉纶掖,晴烟袅锦闉。花明三殿绕,柳媚九重新。绕阁莺梭掷,穿楼燕翦频。应昌徵镐晏,鸣盛叶韶钧。喜洽趋朝履,欢生入觐绅。愿言临帝阙,拜首永长春。
这首诗无论从格调、语气,还是氛围、背景,都与薛宝琴的《西江月》大不相同。前者被离愁别恨的情绪所笼罩,诗人的伤感、悲痛、惋惜之情充斥在字里行间。后者则一扫以往的阴霾,让读者感受到的是阳光,是希望,是一个崭新的世界。如果说春天在《红楼梦》里只是一种梦想的话,那么在这里已经变成了现实,变成了诗人生活的状态和环境。所以诗人才会如此兴奋,如此喜悦,如此情不自禁,迫不及待的要把它展示出来,让读者也能感同身受。
很显然,两首诗都写的是皇都,但反映的却是两个不同的时代,两种不同的政治背景,两种不同的心情。对比两个朝代,诗人大有昔非今比之感,故而在后面的《雨雪载途》中发出了“感今时序变,忆昔岁华殊”感慨。不用说,《诗稿》所处的背景是一个新朝代的开始,是一个春天的到来,所以诗人用“花明三殿绕,柳媚九重新”来形容它的新变化,新气象。
“春柳”在这样的背景下焕发出了自己的光彩,迎来了期盼已久的春天。所谓“白雪歌残梦正长”,这个“梦”就是要构筑一个千载难逢的太平盛世,让大清的江山充满活力,永葆青春。因而,他写下了“愿言临帝阙,拜首永长春”句子,以表达自己对这一梦想得以实现的喜悦,并希望它能永远的保持下去。
“春”即“晴”,它是阳光,是雨露,是繁荣昌盛,是国泰民安,是太阳对大地的馈赠,是上天对黎民的眷顾。可以说,它承载了“明明德”的全部内涵,是诗人一生的追求。因而,他又写下了《日月无私照》来表达自己的坚定信念。他说:
转运随元化,昭回并自东。百灵临委照,万象仰从公。杲杲朝霞上,亭亭夜露中。楼台开地轴,星斗豁天空。出海晴辉朗,横山浩气崇。曈昽穿隙遍,皎洁数毫穷。曝鉴功非异。躔逡度未同,有明符圣德。遐迩披光融。
这就是日月带给大地欣欣向荣的景象,也是“明”应有的品质,这个品质概括起来就是“光明正大”四个字。(未完、待续)
(本章完)
第146章 、胤祯的归隐生活之谜(2)()
除此之外,《雨及望时来》、《风过瓶梅笔砚香》、《甘露晨降》、《河出荣光》这几首中的“圣朝恩泽普”、“恰似承恩诏”、“如饴廷献早,盈瓮永涵春”、“帝德符休运,荣光已塞河”等,都反映了诗人心目中理想的世界,体现了大地之“春”来自“帝德”的思想。
其实,作者把自己的身份和出家归隐的秘密也隐藏在了诗中,《雨雪载途》以含蓄的笔墨,真挚的情感写道:
雪野春旋凯,来思瑞满途。感今时序变,忆昔岁华殊。绝域残花敛,荒屯败絮铺。泞车沾屑汁,迟马踏琼酥。日照关河远,烟消塞岭孤。娇丽迎旐啭,卉木映戈拲。怀国浑忘苦,勤王岂惮劬。行营无定息,千里碎银铺。
它表达了作者抚今追昔的感慨之情:“春旋凯”、“瑞满途”的情景,令他不禁想起“绝域”和“荒屯”的悲凉。“前车之鉴,后事之师”,这段历史虽然已经成为过去,但其中的深刻教训后人必须记取,绝不可重蹈覆辙。因此,尽管诗人身在“关河”和“塞岭”的江湖之上,过着“行营无定息”的漂泊生活,但“怀国浑忘苦,勤王岂惮劬”,始终保持着一颗忧国忧民,居安思危之心。
“娇丽迎旐啭,卉木映戈拲”,这句话直接翻译过来的话就是:让美人迎接送葬的魂幡,让香草反衬酷刑的暴戾。“旐”是出丧时在前面为棺柩引路的旗子,也叫魂幡,而“戈拲”则是桎梏和残暴的象征。这句话实际上指《红楼梦》的作用有两个,一个是完成了主人公“葬花”的心愿,另一个是揭露了篡位者的暴行,以史为鉴,避免悲剧再次重演。表面上看,它的内容是“美人香草”,但在“美人香草”的背后有残酷的现实,有血淋淋的教训。
诗人为什么要这样做?“怀国浑忘苦,勤王岂惮劬”直接回答了这个问题。尽管这条路泥泞难行,但能为后人铺就一条金光大道,再苦再难也在所不惜。所谓“千里碎银铺”,指的就是要创造一个美好的未来。然而,“勤王”两个字在不经意间透露了诗人的身份。胤祯于1755年“死”后,乾隆赐谥号为“勤”。诗中的“勤王”指的就是他,这是诗人的真实身份,也是他《诗稿》的主人。
另一首诗《诵诗如鼓琴》表达了作者找寻知音的强烈愿望:
谁识吟坛上,拈毫有伯奇。琅然初起兴,铿尔渐凝思。條达音传远,悠扬韵落迟。暗谐单父曲,明混渭阳丝。舞鹤惊翻囿,潜鱼误跃池。楚秦非可辨,风雨若为施。亚志高山得,情分渤海移。钟期应义手,门外听如痴。
这首诗说的是:吟坛之上,有奇文妙思,它那悠扬顿挫的韵律,传递的是千古绝唱,所以是“诵诗如鼓琴”。《红楼梦》就是吟坛之上奇文妙思的产物,所谓“暗谐单父曲,明混渭阳丝”,指的是这本书有言外之意,弦外之音,不懂“高山流水”的人,无法与之产生共鸣,与之进行心灵沟通。
《万户捣衣声》和《天香云外飘》则表达了《红楼梦》是一部怀念月中桂子的作品,它与李白“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里面隐含怀念“良人”的寓意一样。《鹤鸣九皋》则体现了作者之鸣,如野鹤鸣于九皋,是上天传来的声音。《秋月如圭》把《红楼梦》比作秋月,比作悬挂在历史天空的明鉴,它不仅能为王孙公子们指点迷津,还有澄清历史,还原真相的功能,故而是“朗耀彤庭上,疑持黻座前”。《三冬足用》则道出了作者的创作动机,是为了实现自己“彤庭当献策,落笔扫烟云”的理想。在《冬岭秀孤松》、《数点梅花天地心》、《景星舒光》中,诗人又把自己的作品比作迎风傲雪的寒梅、孤松和光芒四射的星星等,是福祉和祥瑞的象征,能为“圣寿”增无极之岁,能为大地添“元泰”之气。
关于《红楼梦》的创作手法,诗中也有反映,《凿壁偷光》就是在影射这个问题。“邻室灯空灿,寒儒夜独愁。壁闲原可凿,光好竟能偷”,两句话便指出“借用”的方便和好处。而“破卷蝌文著,残篇鸟迹搜”则又说出了“借用”是为了著书立说,是为了历史传奇。“破卷”和“残篇”指的就是《红楼梦》,因为它看上去是未完的作品,故以“破”和“残”相称。
《红楼梦》的创作手法是什么?简单的说就是“以文为戏”,而这个“戏”就是“邻壁之光”,是作者完成自己使命的工具和帮手。王熙凤是“戏”的代表,她就是作者从“邻室”偷来的“光”,所以她的命运早已注定。续书中的签上诗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