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梦穿康熙换乾坤-第3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通。想必就是如此吧?”弘毅说了一个朱昌祚好理解的理由。

    “唉,果真如此,毕竟是蒙昧而不得教化啊!”朱昌祚如愿占领了道德高地,也就十分气度的“原谅”了西方人的“无知”。

    但其实关于这一点。弘毅有自己真正的理解,那就是关于先秦、古希腊这两个几乎同一时期,东西方自然哲学的比较研究。这是他当年课程结业论文的题目。

    弘毅认为,两者的区别,首先可以通过对自然哲学形成时期的不同宗教背景做个比较。在古代中国,“宗教意识”是官学的主要成分,它受“贞人筮官”的控制,并以经典文献的形式固定下来,它向自然哲学的过渡是非常滞缓和不彻底的,表现为对“天”的认识的具体化;在古代希腊。宗教意识没有成为官学。相反,它通过民间学派的辗转传播,被消弱了权威性,因此。比较迅速和彻底地为自然哲学所代替。表现为对“始基'4'”的认识的具体化。

    其次。可以以老子的“道”和赫拉克利特、巴门尼德的“道”为代表进行比较。老子的“道”被用来指万物的本原;赫拉克利特的“道”被用来指火与万物相互交换的过程,而巴门尼德的“道”则用来指认识万物的途径。

    在综合程度上,老子的“道”是最高的。它既是“有”和“无”的统一,又是“动”和“静”的统一,因此也最显得空洞和含糊,以致于后来被窜改得面目全非;赫拉克利特和巴门尼德的“道”在综合程度上尽管不如老子的“道”,但或则阐发了一和多、对立面的斗争与同一,开始意识到现象与本质之间的区别,因而显得更具体和明确。由此可以说明先秦自然哲学的抽象性和古希腊自然哲学的具体性。

    再次,通过目的观念的比较也可明晰:在中国,目的之导入自然,表现为天的理法化,其契机是寻求天道的依据,以附会人事和学说;在希腊,则表现为把神意强加于自然,其契机是寻求自然的作用因,以解释自然的生成。目的之导入自然,在战国儒家的五行说中,以人为本位;在柏拉图的自然学说中,则以神为本位。

    最后,可以通过对《易大传》和《形而上学》两部著作的比较,看到形成中国哲学以人为本位的思想基础,以及西方哲学以自然为本位的思想基础。

    《易大传》是战国儒家对《易经》的注释,它提出了比较完整的关于自然的思想,可被看作先秦自然哲学思想的最高综合。《易大传》核心是以天地为准则,作为人事的依据,它既是周以来天人合一的自然观的集成,又为秦汉“天人感应说”奠定了基础。

    《形而上学》在实体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世界的体系,并解释生成和发展,其核心是以目的作为事物的原因。它不是以人为本位,而是以神为本位;它是古代灵魂说的引伸,并最终与犹太神学相结合,成为基督教神学的重要来源。

    通过这些分析,弘毅的结论是:先秦自然观的最大特点,是人和自然界被认为是相互沟通、相互联系的,以人事追求天意,又以天意附会人事,围绕着人的现实需要、政治治理和道德规范,去将自然理法化,由此天道观与伦理观融于一炉,道德准则被奉为自然的原理和目的;古希腊自然观的最大特点是,自然界被认为是外在于人的,通过对外部世界的原因和原理的探索去认识自然,由此自然观与认识论密切结合在一起。进而由以上“重伦理”和“重认识”的两大倾向,生发出后世中国哲学“蔽于人而不知天”和西方哲学“蔽于天而不知人”的基本差异。

    但这些又如何一时半会儿就与朱昌祚、杜笃祜等人说清楚讲明白呢?还是听听尤里这个“外来的和尚”的吧!

    (本章待续)

    《打油诗一首。藏头》

    读文阅史只长息

    正说当年有契机

    版定图开皆夙愿

    去来神秘亦难期

    起身百载光阴渡

    点尽人间苦与疾

    中镇边夷平海晏

    文安武定喜泪滴

    '1' 泰勒斯,古希腊时期的思想家、科学家、哲学家,希腊最早的哲学学派——米利都学派(也称爱奥尼亚学派)的创始人。希腊七贤之一,西方思想史上第一个有记载有名字留下来的思想家。“科学和哲学之祖”,泰勒斯是古希腊及西方第一个自然科学家和哲学家。泰勒斯的学生有阿那克西曼德、阿那克西米尼等。

    '2' 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约公元前530年—前470年)是一位富传奇色彩的哲学家,是爱菲斯学派的代表人物。他出生在伊奥尼亚地区的爱菲斯城邦的王族家庭里。他本来应该继承王位,但是他将王位让给了他的兄弟,自己跑到女神阿尔迪美斯庙附近隐居起来。据说,波斯国王大流士曾经写信邀请他去波斯宫廷教导希腊文化。著有《论自然》一书,现有残篇留存。

    '3' 德谟克利特(约公元前460~公元前370年或公元前356年),古希腊的属地阿布德拉人,古希腊伟大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原子唯物论学说的创始人之一(率先提出 原子论(万物由原子构成))古希腊伟大哲学家留基伯(约公元前500 … 约公元前440年)是他的导师。

    '4' 始基,古希腊语。作为哲学名词,真正使用者是赫拉克利特。泰勒斯起开始具有哲学上的意义,指万物的根源或基本,万物从它产生又可复归于它的共同的东西。(。。)

第三百三十七章——阿尔巴人队(廿二)() 
尤里早就看出了小玄烨的打算,就是让他避开那些盘根错节的矛盾,最好是直入主题。于是,他再也不理会朱昌祚的自以为是,而是按照自己的思路铺陈下去。

    “贝勒爷和朱大人所言在理,毕竟人是不能超然物外的,更不能离开这个世界而打量世界。但就思维方式而言,古希腊先哲们却正是这样做的。阿基米德有句名言: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地球,这的确是‘天人相分’的生动写照呢!”

    尤里此话一出,坐在上面的弘毅却不由得神经一紧——地球地球啊!你说地球,这群儒生还不翻了天了?他们只要问一句话就会把今天的科学意识普及变成一次毫无异议的辩论呢!例如:大地为球?是圆的?那我们还怎么站在大地之上,岂不是早就跌入浩瀚宇宙了?

    尤里必然会被再次打断演说!有此判断之后,弘毅刚要再出来“圆场”,脖子还没来得及伸一伸呢,却已经来不及了——杜笃祜当先在一旁开了口。

    “呵呵,‘支点’?这位‘阿基’先生难不成要用月宫做支点?哈哈,怪不得西人一直要一窥月宫究竟呢!呵呵。”

    杜笃祜此言一出,就连着朱昌祚一起很是戏谑的笑了起来。

    这可完全出乎弘毅的预料。他原本是要出来解释什么是地球的,却没有想到杜笃祜感兴趣的重点是在“支点”上!难不成他的思路很超前?

    就在弘毅抻着脖子愣神的功夫,杜笃祜似乎发现了上位者的疑惑。笑着解释说:

    “右宗正大人,您有所不知。这古已有之的天圆地方之说,到了西人那里居然调了个个儿,成了地圆天方,故而才有大地为球之论。哈哈,所以他们那里的人才不远万里航海而来,还以为一直往东就能回去似地,这才有那许多枉死在鱼虾之口的水手啊!”

    杜笃祜这是在指摘早就被麦哲伦证明了的地球学说,弘毅也不以为意,毕竟中国并未参与到大航海时代的新大陆发现之旅。国内知之者甚少。但杜笃祜是怎么知道地球之说的呢?

    “地球——”弘毅盘算着如何询问。自言自语道。

    “哦,大人,前明之时,有个叫做利西泰的。是当朝汤若望汤大人的可谓‘前辈’了。他当年入华之处。曾于故明神宗万历十二年在广州自制《万国图志》。就把广袤大地绘制成了圆球状,陆地浮于汪洋海面之上。后来他到京师献图,深得明神宗之喜爱。令其绘制而成了《坤舆万国全图》,并将远藩诸国详情记载其上。是为‘地球’一说之来历。”

    杜笃祜以为小家伙不知道什么是地球,于是按照自己的理解详加解释。

    “哦!原来如此!”弘毅急忙做恍然大悟状,见好就收。

    其实,杜笃祜所说的“利西泰”就是后人熟知的“利玛窦”,“西泰”是他的表字。但这个《坤舆万国全图》到底是不是利玛窦本人所绘制,其实是存在争议的,甚至由此而引证出是郑和最先发现了美洲大陆!

    后世学者之所以有人认为《坤舆万国全图》不可能是利玛窦或当时的欧洲人绘制的,首先是因为地图上的意大利没有教皇领地,没有文艺复兴时期的重要地名托斯卡纳和佛罗伦萨,而且意大利的地形也不对。实际上《坤舆万国全图》上的欧洲地图是文艺复兴以前的欧洲样貌。

    其次,相传利玛窦编绘的这幅世界地图,参考了奥尔蒂利、墨卡托等人绘的地图。事实上,奥尔蒂利和墨卡托的地图比《坤舆万国全图》简单而且错误。16世纪时,澳大利亚大陆尚未被欧洲人发现,《坤舆万国全图》上的“鹦哥地”,其实即为澳洲。《坤舆万国全图》称南方之地,拉丁文翻译为austris,英文为australia,其实是从中文翻译而来。四大洋在图上则均有反映,它们是大西洋、大东洋 (即太平洋)、小西洋(即印度洋)、冰海(即北冰洋)。西方地图是没有小西洋的,因为以欧洲为中心,小西洋在东方。中国知道比较大小西洋的分别,是已经越过大西洋,到达美洲的证据。

    再次,中国人自己的《山海舆地全图'1'》中已有“沧溟宗”,即今误译的太平洋,而《坤舆万国全图》没有“沧溟宗”,证明利玛窦并不理解这是最大的海洋。图上大陆和岛屿的形状虽然不尽正确,特别是南半球与实际情况出入更大,可是就世界海陆轮廓而言,已基本完备了。北美洲西部的地理是欧洲人十九世纪到达后才了解的,但却出现在十六世纪的欧洲绘地图上,地理地名错误,但也是无从解释的。这些地理准确出现在中文的《坤舆万国全图》,证据中国人比西方到达北美洲西部早二百年以上,是西方抄袭中国的地理材料。

    同时,《坤舆万国全图》在西班牙位置的上方有一段文字:“( 欧罗巴洲)去中国八万里,自古不通,今相通近七十余载。”但中国与欧洲首次官方交往始于1342…1347年,当时教宗派50名教士来华,时为元朝,下数70余载,正好即郑和时代。假如是利玛窦照当时欧洲带来的地图画的,利玛窦1582年到澳门,他带来的地图约为1570年绘制,上数70年,即1500…1530左右,当时中国尚在严格的“海禁时期”,根本不通西洋,直到隆庆元年(1567年)才部分放开海禁。

    据此,学者大胆断定:此段文字根本不是利玛窦写的,而是郑和时代绘图人注的。利玛窦与当时的绘图者无意中把这段原封不动留下,明确把地图的绘制日期定于郑和时代。

    根据上述计算。《坤舆万国全图》成图于中国与欧洲通以后70余年,应为1430年左右。而地图上的欧洲,应该是欧洲教皇派使者到中国时带来的地图,因此没有文艺复兴的地名,也没有教皇领地,因为当时教皇在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