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猿球崛起-第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我想以我在有熊部落中的公信度而言也可以算是个名人了吧!毕竟是族长吗!大家都知道啊。呵呵。

    而我的身高在一米八左右,那么我的手臂差不多就在一米二或者一米一之间了,以我的手臂作为长度的单位。

    而后再将这个木棍平均的分成十份,那么这十份中的一份就是分米了,而再将分米分成十份就是厘米了,后又将一千米作为千米来计算比较长的距离,这样一个体系的长度计量单位就被我创造了出来。

    我想在现在厘米是已经够用的了,必进我们现在的技术而言是不可能去加工一些厘米精确度以下的东西的。

    可以说这个发明是具有历史性意义的,它的出现能够让族人们在工作中可以对他们带来很大的便利,在不会出现在建房时筑造的墙体一面高一面低,打制的工具不会一个大一个小,一个长一个短的等等等等的相似情况出现了。这样不但会浪费人力物力,而且还浪费时间不是。

    而且长度单位的创制也有便于工具零件部位的统一化和标准化,当零件个部位能够统一和标准化之后,所带来的就会是工具上的巨大发展,这样我们就可以将这个工具分开了制作其零部件了,最后在进行组装就可以了,我们就可以制造更为复杂和精密的工具了,这是为以后工具技术的提高和进步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相信在有了我所创造的长度单位定制之后,我们部族肯对会迎来工具的伟大进步和创新。这些将是我所期待的。

    我把我所创造的长度单位米用铁匠工坊的铁水直接浇筑成了一个一米的铁棍,又按对比先前木棍上的单位长度在铁棍上做了标注,以后这个铁棍就是我们的米的定量了,而这个铁棍我将会把它放在以后建成的部落大厅的显眼位置,作为度器来统一部族的所有长短单位。

    做完这一切之后,我回到了城墙挖掘的工地上,将一米的木棍交到了诸坯的手中,并对诸坯交代,地基的宽度是这根木棍的十倍,而深度是木棍的三倍。

    这时诸坯用疑惑的眼神看着我说:“族长什么是三倍,什么是十倍啊?”

    我顿时以手扶额,感觉自己真是郁闷死了,这个连小学一年级的小学生都知道的东西,而我们部族的优秀建筑家却不懂这时什么,也不知道他是怎么建房子的,建的房子有没有质量的问题啊!

    对于这个世界的了解让我接受了这个比较幼稚的问题发生在一个建筑师的身上的事实。而后我就对他耐心的教导了起来,什么是三倍,就是这样长的棍子有三根加在一块的样子,十倍便是是根这样长的棍子在一块的长度。

    等到听完我的循循诱导之后,这个原始社会的建筑专家便瞬间明白了我所说的倍率是什么意思了,同时他也从这个里面发现了很多的东西,一时间也是兴高采烈的手舞足蹈。

    我在看到他对于一些他所不懂的东西的求知欲望后得到满足后表现出来的喜悦后,我一时间也是想到了一个问题,我是不是要开一个学校,将我们部族的这些文盲扫一扫了的想法了。

    (本章完)

第46章 创造度量衡(二)() 
我在创造出长度的衡器之后,我想我是不是要趁热打铁将重量的衡器也一并的创造出来啊!

    必进现在部族中只有我能粗略的对于一些粮食或者煤炭、铁矿、猎物等的重量进行一下估算,其他的族人是没有这个能力的,而以后我们部族会发展的越来越大,总不能所有的统计工作都由我来做吧,这还不是要把我累死的节奏啊!

    先前部族比较小,只有两千多人,一天大家吃多少,用多少,收获多少等等等等的我经过看一眼就能粗略的知道大概的重量,但是现在我们部族现在加上刚刚交易回来的这些族人后,现在的人口就已经达到了差不多有两万五千人的规模了,这个时候当人口达到这个规模后,我以前的粗略统计筹划就不行了,必进人口增加后在要是进行粗略的统计规划就会出现大问题的,而以后呢?当我们部族以后的人口达到十几万人,几十万人,几百万人的时候怎么办?

    再要是这样粗略的估计就成问题了,这些人口的消耗,产出等的计算规划统筹就不是我一个人能完成的工作了,这就需要有专人来干这项工作了,所谓未雨绸缪就是这个道理,我要在这个问题还不是很严重的时候就将他处理了,就会给以后的工作带来很大的便利,如实不然等到事到临头了再去解决不但问题会更加严重复杂,同时也会使工作变得更加的困难。

    所以说现在在我有很多充足的时间的情况下,我决定还是尽早的把这个工作完成比较好。

    重量单位的创造就比较简单了,找了一块石头,自己用手掂了掂,感觉有差不多一斤重的样子,将这个石头的重量设定成为一斤的重量,找来一些打制铁器时用剩下的边角料,在制作了一个简易的天平,而后将石头放在天平的一端,又在天平的另一端不断的放入铁料,等到天平达到水平之后,那么这些铁料现在的重量就是一斤的摸样了,之后将这些铁料融化后浇筑成方形的摸样后,在铁胚上注明一斤后,这个定制重量的衡器便是出世了。

    实物衡器和称量衡器是相配套的,在食物重量衡器制作出来后就必定要做出称量衡器,不然做了重量衡器要他干什么,用手掂重量吗?所以重量定制实物衡器的创造就会紧接着带来测量具体重量的秤这个衡器的问世了。

    秤的原理也是杠杆原理,都是一些倍率上的推算,找一个棍子,棍子要一头粗一头细,在棍子的一端设一个支点,当我们再提起这个棍子的支点后,这根棍子能够保持悬空并水平,那么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用杠杆的原理来制作秤了。而后在距离支点较近的地方放上实际重量的重量衡器,而后在另一端放上制作的砝码,砝码按照棍子的长短大小以及支点距离实物重量衡器的距离长短可以制成比重量衡器轻一倍或者几倍再或者十几几十倍率的样子,当然利用杠杆的原理进行不断的测量,当棍子两端在同时放上砝码和重量衡器时以支点悬空并水平时,这时砝码所在的位置就是重量衡器的相应重量了。

    这个很简单的杠杆原理,只要是上过中学,并物理合格的话,那么是不会很难的,虽然我上大学时学的历史,但是我最起码中学是毕业的,物理就更不在话下了,所以制作这一套的重量衡器虽然很麻烦,但是对我来说并不是很困难,必进我是知道其原理的。

    毕竟这个是要作为一套的重量衡器用来使其具有公信力的,所以这一套衡器我都是用铁来打制的,只有支点处,和两端连接砝码和拉起实物处我是用的鹿皮做的绳子,其余的部位我都是用的铁质的,上面的刻度都是我标注好后有铁凿打上去的,做好后也是放了起来准备和长度定制的度器一样到时候部落大厅建好后放在一起作为以后部族统一重量的衡器。

    其实我也有想到过用最为原始的天平来作为衡器的,但是一个是天平不便于使用,你想你要是测量一个有几十上百斤的东西,你就要有几十上百斤的砝码,这个就已经是很不方便了,但是你要测量有几吨重的东西时你想年还要有几顿重的砝码,这就让人难以忍受了。

    所以我直接在基于杠杆原理的基础上,直接按照支点较为接近实物处而产生倍率的关系,做出了前世后期使用较为平繁的较为先进的秤了。这样简单而且实用,携带又是方便,而且在携带方便的情况之下一次性所称量的重量有比较大,可谓是简单实用又方便啊!一石三鸟,岂不快哉!

    这个时候作为度量衡三器的两器已经已经被我创作出来了,而就剩下量器我还没有制作出来,度器的创作让我们可以知道距离的长短,而衡器的创作让我们可以知道东西的重量,而量器虽然相比较这两器而言在现下虽然不是很紧要迫切,但是作为三器之一的量器,也是很重要的。

    虽然和衡器有一些相同的作用,但是衡器对于一些较重的东西比较好用,如铁、铜、煤等一些金属或者是其他的一些重物就能很好的称量其体重,但是量器的作用呢?

    我们都知道,量器的发明创造一开始都是用来测量农产品的多少的器具,而这些农产品多是向我们有熊部族种植的粟米一样的小颗粒食物,这些食物有不便于用衡器称量,所以才发明了量器,用量器的体积来称容这些谷物是最合适不过了。

    我没有向前世古代时那么复杂的制造出那么一堆的还算方法,而是直接的采用了衡器设定的定量斤来作为算法,一样是十进制还算,这样用起来和算起来都是比较方便的吗!

    这个就要用到制陶组了,我先是用秤出一斤粮食,而后烧制一个刚好能容下一斤粮食的容器,那么这个容器就是作为量器出现了。

    这个量器的出现,等到我们来年大规模的种植农作物,在农作物丰收后,就可以派上用场了,当然我是不会用这个一次只能称量一斤的量器来作为我收获的粮食的称量器具的,它只能是和先前的两个器具一样被摆放在以后将要建成的部落大厅之中作为度量衡三器用以让族人们能了解长度的多少,重量的多少来做为定量工具。

    到时我会专门制作大型的量器,一次性就可以量几十上百斤谷物的量器。

    等到度量衡三器都制作好后,这时我的创造和统一各种器具的工作才算是完成了,我想在我创造发明了这三器之后,我们以后的子子孙孙都会用着我所创造的度量衡,那么我是不是就会被永远的被载入史册了。呵呵,也不枉我来着原始社会一遭啊!

    但是我在接下来就想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这些东西只有我一个人懂啊,除了在做度器时,木鲁和诸坯知道这些东西的用处之外,其余的人对于这些器具的用途是一概不知的啊!

    看来我的学校计划还是要早早进行的啊!不然这么些文盲,难道我在安排工作的时候都要一个个的解说吗?岂不是要累死!

    哎,我怎么觉得自己就是永远都忙不完啊!你说我要是穿越到一个科技稍微发达一点的古代也行啊,这里完全就是向有句歌唱的一样,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

    但是我比那还要惨,只能是我自己造了,开玩笑,敌人比我还无知落后呢!怎么让敌人造!

    看来我的学校扫盲计划要提前的进行了啊,只有学校才能为我提供大批量的高素质的人才啊,向以前一样一个个的培养不但累效率还是有点低啊!

    (本章完)

第47章 创建学校() 
一想到前面这些个人才的培养都是我手把手的教的,我就对这种非常原始的教授方法而深恶痛绝了,麻烦不说效率地是肯定的,而且教育质量只是一般。

    所学到的东西不是凭借着经验就是猜测,完全的没有文字化和具体数字化,这样的结果只能是技术的培训只有手把手的传帮带,完全的没有效率而言,有时候在没有一些基础知识的情况下这种教授也是非常吃力的。

    要是我把这些人统一组织起来,先期对他们进行一些基础知识的教育,而后在进行一些知识的学习,是不是这样学习的质量和速度就会快些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