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三国之诸葛天下-第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不然也不会结交医圣张仲景这一类人了,所谓臭味相投,便是如此。

    向三人汇报了买官成功一路以来的经过之后,末了,诸葛绪掏出了四个锦袋,递给了诸葛玄三人。

    “我和阿亮分别的时候,他又塞给了我四个锦袋,说是锦囊妙计,还嘱咐我说,让大家不得提前打开,必须待诸葛氏家业变卖与那朱县令完成之后,一切交割完毕,方能打开。”诸葛绪又变戏法地掏出了四个锦袋,而后将黄的递给诸葛玄,将紫的递给诸葛诞和诸葛瑾,自己留下一个。

    “阿亮这么神神秘秘,真是人小鬼大。与那朱县令的交易便在近二日即可完成。为父可不等了,便先拆了再说,看看阿亮给为父写了些什么,是不是真的是锦囊妙计。”诸葛玄笑呵呵,不以为意,拿到锦囊就准备打开。

    诸葛玄可不相信诸葛亮这么小就能给他出什么锦囊妙计,打算一睹为快,引为笑资。诸葛玄认为吃过的盐都比诸葛亮走过的路多,哪里会需要诸葛亮来出什么妙计。

    诸葛玄拉开锦囊的扎绳,不是很紧,解开了活结之后,扩大了袋口,伸手往里面一掏,东西不多,很快就拿出一张小小的绢纸。

    绢纸不大,四指来宽。绢纸不长,半尺有余。

    饱学博识的诸葛玄两眼一扫,纸上的字便满映在脑海里:

    “糜氏至,予金百万,银百万。兄赴任,有求必应,尽给之。”

    短短的二十来字,诸葛玄只觉一阵眩晕。

    诸葛亮,此子非池中之物啊。

    年轻如此地小,既有如此地魄力,若是他日有成,前途必不可限量也。

    诸葛玄虽然早已得知诸葛亮曾去过下坯,找过糜氏,谈成了诸葛氏和糜氏的合作,了解过诸葛氏有意将家财寄放于糜氏,却不知寄放于糜氏的钱财竟达如此地多。

    黄金百万两,白银百万两。

    恐怖如斯!

    诸葛玄开始犹豫起来了,虽然之前答应诸葛亮全权处理家族外迁,绝不插手,可一下子如此巨大的家资凭白运往糜氏,倒不是怀疑诸葛亮什么,只是对钱财有顾忌,真令人担心。

    一直观察诸葛亮成长的诸葛玄知道诸葛亮不会乱来,必有深意,因此打算让诸葛诞、诸葛瑾和诸葛绪也将锦囊给拆了,以此来佐证自己的想法,给心里上多一层保险。

    众人也早想知道锦囊写的是什么,便一拍即合。

    诸葛诞最先拆,拿出锦囊里的绢纸,念了起来:

    “赴舞阳,携徐奕;金二十万,贴招贤文;寒士勿论,投必养之。”

    又是黄金二十万两,还要求贴出招贤榜文,招收有一技之长的人,不论寒门和士族,只有愿意投靠诸葛氏的,便吸收为门客和幕僚。

    诸葛玄心中疑虑少去,心想果然印证了诸葛亮是个做大事的人。前后有计划,环环相紧扣。

    谨慎地诸葛玄更让诸葛瑾拆开锦囊,只见纸上写着:

    “至襄阳,领徐盛;金二十万,结交地强;多备舟船,多备钱粮。”

    让诸葛诞去发招贤榜,寒士不论,这是知道诸葛诞的性格在招揽人才上实有不足,故才采用人才自投;让诸葛瑾去结交当地的豪强,也是相得益彰,诸葛瑾有亲和力,体止有度,也是用人颇当。

    看到诸葛亮的安排,诸葛玄才发现难怪要自己对各人的赴任,有求必应,不打折扣全部满足。

    这开口都是好几十万两,相对给糜氏黄金、白银各一百万两,就变得不是那么难以接受。

    诸葛玄想着,全部看完再说,因此便让诸葛绪也将锦囊给拆了。诸葛绪早就等不及了,连忙抽出绢纸,速速念到:

    “去益阳,带远志;金二十万,掌领县兵;伐木清道,尽建民房。”

    四个锦囊妙计,都是大气魄。

    至此,诸葛玄等人心中明了,疑虑全消。

    虽然是一场豪赌,但诸葛亮是先祖选中的人,如此看来智计百出,心中折服。众人不觉得有什么不妥,反觉得热血沸腾,想大展拳脚,信心百倍。

    不要怂,就是干。

第32章 巧遇蔡邕() 
过了几日,诸葛氏的家业全部变卖与那朱县令,双方交割完毕。诸葛氏又增添许多的钱财,黄金共有二百二十万两,白银二百五十万两,其他珠宝财物不计。

    不久,糜氏如约而至。

    诸葛玄便心疼地让人将黄金百万两、白银百万两交给了糜氏,但却坚决执行,不打马虎眼。

    又过一阵,诸葛诞、诸葛绪和诸葛瑾纷纷请辞,带上相应的人员,属下随从,黄金二十万两,各地赴任。

    此中不表。

    话说两头。

    诸葛亮与诸葛绪自洛阳城门外分开后,便一直随着官道,不紧不慢地走着。

    一直走了十来天,快到了豫州陈留郡附近。

    此时官道变窄,走面几辆马车缓缓地走着,诸葛亮只好让人跟在这些马车后面,慢慢地前行。

    突然,诸葛亮的马车,可能因为官道太窄,不知是怎么了,突然受惊,急速地往前面的马车撞去。

    看到这种情形,于禁大急,想靠近拉住马缰,可惜受惊的马狂性大发,拼命地往前冲去。

    马车内的诸葛亮紧紧地抓住车厢,虽然不知发生了什么事,但诸葛亮素来泰山崩于前而不变色,倒也还算是镇定。

    砰!

    诸葛亮的马车撞上了前面的马车,受惊的马车总算是略缓了一阵,于禁趁机快速上前,拉住了马绳,制服了横冲乱撞的马车。

    于禁急忙下了马,往马车厢内一看,待看到诸葛亮安然无恙,总算是放下心来了。还好,大惊无险。

    前面的马车被这么一撞,顿时不再平衡,车厢摇晃,左右不平,便听嘎然一声,竟然被撞倒了。

    随着马车倒地,车厢裂开,哗拉的一下子。

    一车厢的书籍,随着散落满地。

    厚厚的是经书,洁白的是字帖,折叠得到处可见的是平时的注解。

    诸葛亮稳了稳心神,下了马车。看了被撞倒在地的一车厢书籍,心里暗念:摊上大事了,这回要糟糕。

    能有这么多书的,肯定不是平常人物,一般的家庭能有三五本书,便算是不错了。如此多的书,恐怕撞上的是一个大人物了吧。

    诸葛亮由一地的书籍,联想翩翩,心里在想怎么应对接下来的局面,但愿马车的主人是个讲道理的,不然今天这事就不好搞了。

    走在前面的马车,听见了动静,也都纷纷停下来。一行人往后面走来,想一观究竟,弄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最前面的是一个老者,头发花白,须长脸慈,后面跟着一群家仆,倒是来势汹汹,面容不善。

    老者一身的便服,难以猜测其身份,但观其举止投足之间,自带一种久在朝堂的感觉。这是长年为官的官威,诸葛亮自然熟悉这种气息。

    老者虽面有不愉,但却不出言训斥,料来是性格极好,脾气温和之辈。

    “老丈有礼了,还请老丈息怒,在下管教不严,以令马车冲撞了老丈,在此向老丈赔礼道歉了,这便派人将散落的书籍一一拾起,恢复原状,还请老丈多多恕罪,海涵一二。”诸葛亮不待老者开口,便先行了个晚辈礼,开口赔罪。

    看到满地的书籍倒在地上,老者是心疼的,向来看书如命,但又发现始作俑者只是一个几岁小孩,便也无心责罚,正想着如何善后,沉思中的老者却被这小孩的彬彬有礼给打断了。

    “此乃马车受惊,非你之过。小公子无须在意,待老夫将书捡起来便是了。”老者一直以来极重家教,家风淳朴,看着这小孩对自己作了个非常标准的拜见礼,也不好不回应,落了礼数,只收好起了心思,与这小孩谈起话来,以宽其心。

    “老丈宽宏大量,实乃晚辈学习的楷模,还请受晚辈一拜。”本来诸葛亮已做好心理准备,受这老者一番责难,谁知对方竟然大度如斯,令人可敬,只好衷心地感谢,又行了谢礼。

    “小公子不必如此,相逢便是缘,因书结缘,可是一大美事。如今天色已不早,我等还是先将散落在地上的书捡起再说,一来除掉泥尘,以免书籍受损;二来也好早些赶路,前往投宿。”老者心里一直记挂着掉在地上的书,想早些捡起,也好启程投宿。

    毕竟,这年代,书比人珍贵。很多书,都是孤本。书不经火,又不受露,久放嘛容易发霉,常读又多磨损。因此,常常有人挑了些好天气,将书拿出来晒,以增加其使用寿命。

    “老丈所言在理,是在下疏忽了。书籍乃人类进步的精神食粮,不可不重视之。在下这就去捡书,待捡完书后,再望老丈能指点一二,以便在下增长见识,受益无穷。”诸葛亮也不管不顾自己的身份,卷起衣袖,叫上于禁等人,走到倒地的车厢旁边,一本一本地仔细拾起地上散落的书。

    “如今车厢已裂,纵是将书籍全部拾起,也无多余的马车可安置,这可如何是好。”老夫看这小孩倒是挺机灵聪明,也不自恃身份,竟真的动手捡起书来了,一时改观不少,印象分大涨。只是想到就算将书拾起,却也没马车可装,不禁发起愁来了,喃喃自语。

    “老丈勿忧,如今车厢已裂,可将书籍放于在下的马车中,此事乃是因在下而起,在下必定将书籍完整无缺给老丈送回去。也请老丈万莫拒绝,以在下一个弥补的机会,以全在下一片心意。”诸葛亮细心地擦掉书上沾着的草屑,又吹走了书上的灰尘。听到老者的感叹,心思暗转,便生一计,一举破解地上的书无车可装,又能修补拉近与老者的关系。

    “如今岂不是为难公子,公子若是没了马车,如何赶路。要是公子不嫌弃,还请公子与老夫共乘一辆,待到前面县城,重置车马,再行上路。”老者瞅了瞅自己尽是书籍的车队,唯有二辆马车没装书籍,一辆是家中女眷,一辆便是自己坐的,这小公子慷慨识礼,也不忍他骑马步行,便出言相邀。

    “固所愿,不敢请也。冲撞叨扰了老丈这么久,却不识老丈,敢问老丈尊姓大名,如何称呼?”诸葛亮看满地的书籍,便知是饱学之士,诗书之家的老者,正愁没机会与之交谈,多多增益。

    “老夫蔡邕,字伯喈,陈留郡圉县人。”蔡邕一脸淡定地自我介绍。

第33章 拜师() 
蔡邕以为这小孩料是没听过说他的,因此也不多说,只是简单地介绍了一下姓名,贯籍。

    蔡邕对于自己的官职却是一言不提。

    诸葛亮听到老者自称是蔡邕,一时大惊。

    想不到自己马车冲撞的却是大汉朝大名鼎鼎的大儒士蔡邕,议郎蔡邕蔡伯喈。

    诸葛亮不由自主地拘谨起来了,生怕自己的举止不当,被蔡邕看在眼里,引为诟病。

    大汉多少人,撞破了头,都想和名士大儒能有些许的交集,却穷尽一生未能一见。

    如今真是天公作美,一辆受惊的马车,使诸葛亮有缘结识此时大汉最有名的儒士,说起来还真的得感谢那只受惊的马。

    毕竟,蔡邕在朝堂上,敢于直接上表,谏言宦官与外戚干政乱权,一人勇斗张让、何进二大集团,其勇气人品实在是令人心生敬意。

    不过也是因为如此,才落得个告老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