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三国之诸葛天下-第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竖日。

    蔡邕早早地找来了诸葛亮。

    “阿亮,如今你新拜为师,师母却不幸早逝,但为师尚有一女,单名唤琰,颇算聪慧,小表字文姬,算是你的同门师姐。今天便介绍你二人互为相识,也好全同门之谊,他日有个照应。”

    蔡邕一大清早就说要介绍女儿给诸葛亮认识,丝毫不介意表露对这个新收学生的喜爱。

    因为经过昨天教诸葛亮学飞白体书法发现,诸葛亮简直是无师自通,一点便透,短短半日,虽字迹仍显不足,但那是因年纪太小,手力不足,导致笔力有限。

    可是诸葛亮写出来的字,却已是颇有蔡邕的神韵,就像写过了几十年的字一般。

    “学生向老师请安,祝老师身体安康。多谢老师引荐,老师之女,自是博学多才,才气英英,学生必将多多向师姐学习,发奋图强,努力向师姐看齐。”天下谁人不识蔡琰蔡文姬,曾经的诸葛亮就对这个奇女子挺是仰慕佩服,只是奈何一直无缘相识罢了。

    诸葛亮对蔡文姬虽不识其人,却挺了解,知道这是个不但有才气,且性格倔强的女子,天意弄人,以往的蔡文姬命运多舛,所托非人,一生都在不幸之中度过。

    先嫁河东卫仲道,夫丧,无子。后回娘家,又被趁机劫掠的匈奴左贤王掳走,生下两个孩子,才由曹操重金赎回,又嫁与董祀,福没享受过,董祀犯死罪,蔡琰屡次相救,身不由己,被多次折辱,如背书、会满堂宾客等。

    随着老师蔡邕的带领引路,诸葛亮紧跟其后,对蔡琰充满了想象。去见蔡琰,就像去探险新世界一样,既紧张又好奇。

    待来到一辆蔡家女眷乘坐的马车旁边,蔡邕停步,朝里面喊了一句。

    “文姬,快快出来。为父给你介绍一下为父新收的得意学生。”蔡邕话语刚落,只见马车的窗帘便被人掀起。

    最先映入眼底的是一只素手,洁白如玉,随后,一头乌黑细长的百花分肖髻从马车中像瀑布泻涧般流出来,蔡琰站在马车外,白皙的脸蛋,淡淡的柳叶眉,小鼻子小嘴巴也显得极为标志。

    脸庞的娇美,玲珑的外形,优雅的姿态,略带一丝羞涩的谈吐,让人看了不由得生出几分怜爱。这分明是一朵美丽的茉莉花,洁白无暇,清新淡雅,芬芳扑鼻。

    诸葛亮竟一时看呆了,真是美若仙人。

    此女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

    蔡琰看起来仅仅五六岁的样子,却有一双晶亮的眸子,明净清澈,灿若繁星,出于礼貌与优秀的家教素养,对着诸葛亮充满善意的微微一笑,眼睛弯的像月牙儿一样,仿佛那灵韵也溢了出来。

    一颦一笑之间,高贵的神色自然流露,不得不惊叹于蔡琰天生清雅灵秀的光芒。

    “女儿见过父亲,向父亲请安,祝贺父亲喜得高徒。”蔡文姬下了马车,走到蔡邕面前,盈盈施了一礼。

    “文姬,这是为父近日新收的学生,名唤诸葛亮,乃是徐州琅琊诸葛氏子弟,今后就是你的师弟了,为父若是不在,你便替为父教导指点他,以你的才情学识,足以重任。”蔡邕指了指一旁傻站着的诸葛亮,告诉自己的女儿蔡琰,这是新收的学生诸葛亮,以后要多多关照,多多亲近。

    “见过诸葛公子,公子有礼了。”蔡琰虽然不明白父亲蔡邕为什么突然就收了个弟子门生,这向来不是父亲蔡邕的风格,但守礼持德的蔡琰还是规规矩矩地向诸葛亮行了个女子福礼。

    “见过文姬师姐,今日能有缘认识师姐,实是前世积福,三生有幸。在下才浅德薄,得苍天垂怜,方能拜入老师门下,成为师姐的师弟,还望师姐万莫见外,喊在下阿亮即可,以免平白生分。”终于回过神来的诸葛亮也急忙回了蔡文姬一个师弟礼,并让蔡文姬不要见外,直喊其名。

    蔡邕见俩人搭上话了,有意让他们多多亲近,互相熟悉,便寻了个借口,径直离开了,留下蔡文姬和诸葛亮独自交流。

    “阿亮师弟,不知师从父亲的哪一方面?”蔡琰觉得自己身为师姐,不好不先开口,作为女子又不知该如何引起话题,只好心思一转,随意地一问。

    蔡琰虽然对文学、音乐、书法颇有涉猎,却对人际社交不太擅长,属于天然呆的那一种。

    “不怕师姐笑话,阿亮昨日才有幸拜入老师门下,老师才学博大精深,阿亮天资愚钝,尚未能学其皮毛一二。目前正跟老师学习书法,通过飞白体练字。师姐长伴老师膝下,定然造诣更深,还请多多教教师弟。”为免给美女蔡琰留下个坏印象,诸葛亮诚实地回答,一点都没有水分,毫无虚假。

    听到书法,蔡琰的兴趣就上来了。蔡琰素来不爱针线女红,反而随蔡邕的性子,喜爱文学、书法、音乐多一些。不过也好在蔡邕将蔡琰当作男子进行培养。

    “原来如此。书法需日积月累,勤加磨练,要想书法大成,须先选择一种字体,精益求精,然后再学其他字体。不知师弟喜欢隶书、真书、草书哪一种?”打开了话匣子的蔡琰开始发挥自己的博学多才,准备碾压诸葛亮这个新手师弟,肩负起蔡邕要求多多教导诸葛亮的责任。

    “还请师姐原谅,师弟启蒙不久,对书法字体皆一无所知,昨日观老师字迹隽秀,羡慕不已,故才死缠烂打请求老师收入门下。劳烦师姐解惑,愿闻其详。”诸葛亮写过那么多字,自然知道隶书、真书、草书的区别,但此时美人在侧,红袖添香,为免佳人没有用武之地,适时提出蔡琰指点。

    隶书,字形多呈宽扁,横画长而竖画短,讲究“蚕头燕尾”、“一波三折”。

    真书,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

    草书,存字之梗概,损隶之规矩,纵任奔逸,赴速急就,取草创之意。

第36章 邀请() 
“若是隶书,则学父亲的八分体即可,势多波磔;要是真书,则以黄门侍郎钟繇钟元常大人最佳,可多多临摩《贺克捷表》、《墓田丙舍》,自有增益;草书的话,则推凉州三明之一大司农张奂之子张芝张伯英前辈尤善,人称张有道,天纵颖异,可将《八月帖》当为范本,专精其巧。”

    仿佛孔子附身的蔡琰滔滔不绝地讲解三大书法字体,沉浸在书法的世界不能自拔,散发出另一种圣女般淡雅高贵的气质,不可亵渎。

    “不知师姐学的是哪一种字体?”诸葛亮恬不知耻地套问蔡文姬的秘密,想以此拉近与蔡文姬的关系,做到一脉相传,同门不练二法。

    “自然是学习父亲的八分体,不过有闲暇之时,也会练练隶书、真书之类的。”蔡琰不知诸葛亮只是为了套问,随意地将所学告之诸葛亮。

    “那师弟也学老师的八分体,和师姐一样。以后还请师姐多多教我,练字也好有个伴。若有叨扰师姐之处,还请师姐不要赶师弟走哦。”诸葛亮打蛇随棍上,偷偷地一步一步引导,最终提出要和蔡文姬学字,实在是心怀不轨,昭然若揭。

    “无妨,若是有疑问,要是父亲没在,可以来问我。同门师姐弟,自当多照应。”大度的蔡琰就事论事,同意诸葛亮以后常来找她一起切磋学习。

    俩人谈了许久,蔡邕总算是珊珊而归。

    见此,俩人只好停止交谈,彼此倒有一丝不好意思,脸红隐现。短短的交流,让蔡文姬认可了诸葛亮这个师弟,诸葛亮也觉得蔡文姬美貌温婉,见识不凡,自然愿意亲近。双方的感情略略生温,虽未有太多的好感,但也算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阿亮,为师看前路不远,便要到了陈留郡境内,先前你说要回泰山,如今官府四肆搜捕,为师也得暂避风头,抱头鼠窜,为免得连累了你,看来你我师徒二人得就此分道扬镳了。”蔡邕见诸葛亮也算是见过蔡琰了,便带诸葛亮回到马车内,然后告诉诸葛亮目前的情况恐怕无法继续同行,继续教导诸葛亮了。

    虽然师生缘分尚浅,时日无多,但蔡邕对诸葛亮这个学生,真是越看越喜爱,恨当初未能早些相见,结为师生。

    “老师说笑了,学生新拜入老师门下,听老师谆谆教导的时光太短,且尚未学得老师的一二分功力,怎么会舍得就此分开。学生自当长伴老师左右,勤思敏学,侍候孝顺,还请老师莫嫌学生手脚笨重,留教身边。”诸葛亮自是不愿让蔡邕就此离去,毕竟虽然拜师成功,但要是不能成为蔡邕的亲传弟子,仅仅只是萍水相逢的记名弟子,恐怕扬名天下的效果就要大打折扣了。

    正如当初先主刘备刘玄德,曾师从郑玄、卢植,但因刘备无心向学,玩风太盛,而郑玄、卢植也不太重视刘备,以至于虽然贵为郑玄、卢植的弟子门生,但在世间的文名却远远不如其他的弟子。像国渊、公孙瓒等都略比刘备胜一筹。

    诸葛亮可不想再步这个前车之鉴。

    “为师愿意新收你为门生,自是喜欢你的人品与才学,方如此,如今却是为了避祸逃难,加之为师自身居无定所,有家不可归,四处隐姓埋名,艰难度日,唯恐被朝廷奸佞所指认,为了不连累你,才出此下策,并非是嫌弃你天资不足,学问愚钝,不愿授学与你。”蔡邕也和诸葛亮掏心挖肺,说心里话。奈何整日奔波,实在是不适宜继续教导诸葛亮,终日人心惶惶,也无心授学。

    “老师有难,学生不会坐视不理,视而不见。依学生之见,为了一步到位,杜绝后顾之忧。恳请老师随学生一同返回泰山。此举有三利,一来泰山有家父身为郡丞,想来搪塞朝廷官府的搜捕更加容易;二来老师也能结束频繁奔波,暂时安定下来,过安稳的日子;三来学生可以长伴老师身边,承欢膝下,聆听教诲,求学解惑。还请老师能够同意学生一腔热忱,些许心意。”

    诸葛亮想出了个一石三鸟的妙计。只要把蔡邕往家里一拉,到时泰山郡郡丞府诸葛家还不得被天下文人视为圣地,被慕名而来的各路人才踩破门槛。

    当然,诸葛亮也确确实实有心为老师蔡邕解决目前的处境,虽不说蔡邕年纪大了,长期奔波,对其身体伤害很大,且论蔡琰岁数太小,就无法再这样流离失所,蔡邕一家实在是折腾不起了。

    “去泰山郡?那不是给令尊招惹麻烦么?要是万一令尊不同意收留我等,不是陷你我师生情分于不义?况且,哪有老师住在学生家中的,还是为了避难?”

    蔡邕踌躇不已,一连疑问,对诸葛亮的邀请感到迷茫,害怕真的答应,前往泰山郡,万一事有不利,恐难以回旋。毕竟,陈留,可是土生土长的老家,熟人也多,只要小心些,还是能安身立命的。

    “老师多虑了。家父若是得知阿亮有幸能拜入老师门下,必定万分高兴。家父一直对老师之为人最是推崇,平常请都请不来老师到泰山一游,如今老师亲去投宿,家父必会扫榻以待,还请宽心。就算老师不思自身劳累,坚持得住,也请为文姬师姐着想一二,师姐正是如花年华,岂能将时光白白浪费在这荒郊野外,奔波疲命之处。”

    诸葛亮积极地劝说蔡邕同意前往泰山,入住他家。这样一来,大家都好。诸葛亮从来都不觉得要是回了泰山郡,护老师蔡邕一家周全,是多大一件难事。关键在于蔡邕能够同意,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