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獒唐-第2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太平一翻白眼,这能比吗?一个是儿子、兄弟,一个是早晚要嫁出去的女儿。
可是,看向吴启,想到些别的事儿,太平决定,好好教一教这个不着调的家伙。
“你知道母皇,乃至先帝,还有太宗,为什么要极力打压门阀吗?与门阀勋贵之间的矛盾又在何处吗?从某个角度来说,就在这个食邑和永业田之上。”
“嗯?”吴启没怎么着,吴老九却是一皱眉。
本来,他想的是修下水的用人问题,这两个家伙非扯什么食邑,吴宁是不想听的。
可是,听了太平说到与门阀的矛盾,吴宁来了兴致。
“何解?”
。。。。。。
。
第三四二章 门阀与皇权的矛盾()
大唐沿用旧制,顺带着武周朝又沿用唐制,关于食邑这一块儿,是这样划分的。
爵位分九等,分别是:
一等爵:正一品,亲王;
二等爵:从一品,嗣王、郡王;
三等爵:从一品,国公;
四等爵:正二品,开国郡公;
五等爵:从二品,开国县公;
六等爵:从三品,开国县侯;
七等爵:正四吕,开国县伯;
八等爵:正五品上,开国县子;
九等爵:从五品上,开国县男;
除了男性的九等爵位,女性成员,又从正一品的公主,到正八品的奉仪,分为了十二等。
无论男女,有爵皆为贵,且有永业之地和采邑之所。
这就
这就有点夸张了。
都不用说女人,只说九等男性爵位。
一等亲王,食邑万户。
二等爵,食邑五千户。
三等国公,三千采邑。
四等郡公,二千户。
五等,一千五百户。
六等,千户。
依次往下,七等分别是:七百、五百和三百。
按理来说,在创朝之初,对功勋文武大加封赏,这点食邑还真不算多。
你想嘛,手下的人跟你出生入死,打下这片天下,终于天下归一,你当了皇帝,那你吃肉,兄弟们还不能喝汤吗?
就拿太宗李世民来说,玄武门之变让李二问鼎天下。
秦王府中的一众文臣武将个个功勋卓著,像秦琼、程咬金,长孙无忌、房、杜这些人,都封了国公,也就是食邑三千户。
不过分吧?
一点都不过分!
那些拥护李二的叔叔伯伯、表哥表弟都封了亲王,也不过分吧?
将来李二又生了一堆儿子,自己的骨肉,再封亲王,也不过分吧?
都不过分!
那为什么给吴宁加五百食邑,跟前面说的这些都没法比,太平却说很多呢?又提什么皇帝与门阀的矛盾呢?
因为,开国的时候不过分,可再过个几十年,那就过分了,而且很过分!
举个例子,就拿吴王府他们家来说吧,算笔账。
李千里世袭了吴王李恪的一品亲王,也就是采邑万户。
可是,这还不算完呢!
李千里正房有四个儿子。
分别是:天水郡王李禧;蔡国公李瓘;郕国公李峒和成纪县男李映。
一个郡王、两个国公,加一个县男。
这就是多少食邑了?
加一起是,两万一千三百户。
别急,还有呢!
李千里的二弟李玮生了两个儿子,一个继承了嗣王爵,一个过继给了叔叔李愔,继承了亲王爵。
这又是一万五千食邑。
三弟李琨,儿女之中,有五人有爵位,一个郡王、两个国公,一个嗣王。
又是一万六。
四弟李璄,归政郡王,儿子是吴国公。
一万五。
李千里还有一众姐妹,不是公主,就是郡公,最次也是县主,且不提,只说他们四兄弟。
四兄弟家里加在一块儿,食邑六万七千三百户。
六万七千多户是什么概念?
大周朝一个中小型的州郡,所有的耕地、农户加在一块儿,差不多也就六万多户。
养活一个吴王府,就得倾一个小型州郡之所有。
而像吴王府这样的门阀宗亲,多不胜数,换谁谁受得了?
如果不加以克制,国家财政什么都不用干,专门养活他们都不够用。
这也是为什么,历朝历代都有削爵、削奉的事情发生,也因此而出过乱子的原因。
其实就是因为开国皇帝大手大脚,可着劲儿地封赏,后世子孙却要一直为祖宗还债。
太平公主解释着,“其实,门阀和七姓十家都有垄断朝政之嫌,可是其根本却有不同。”
“七姓十家在民间,压榨的是百姓之利,侵占的也是百姓的土地。”
“而且,因为各家都有从事商贸的活动,在财源上来说,并不是十分依赖土地。”
“若非世家狂妄,妄图与母皇争权,母皇也不一定这么急着把世家打掉。”
“可是,门阀却不同。他们大多是开国新贵、功勋之臣,没有世家那样的底蕴,更因为身份的桎梏,没有以商养财的能力。”
“他们的财源,主要在俸禄和永业田采邑上面,侵占的是朝廷的利益,与母皇之间的矛盾也由此而来。”
太平慵懒的靠在椅背上,“说白了,门阀要靠俸禄和采邑来养活一大家子人,可母皇又不想给他们那么多采邑,一门心思的想着削爵降奉,这是个死结,能不有矛盾吗?”
“”吴宁点着头,没有说话。
这么看来,老太太给了五百食邑,还算是放血了呢!
可不就是放血吗?
说心里话,武老太太这回真的算是重赏。因为自十年前赏了太平1200食邑之后,这是十年间,武则天第一次向臣子打赏采邑。
朝廷发展至今,已经没有多少余田做为永业田赏赐臣子了。
这还是吴老九拿下了世家,让老太太手上多了一千多万亩山东良田之后,才一咬牙,一跺脚
赏了!!
正如太平所说,这是个死结。
吴宁终于明白,为什么长安各家都拼命的侵占公用地了。
就像太平说的,这些门阀除了俸禄没什么财源,又不好意思经商,好不容易长安城出来这么大一块儿肥肉,能不动心吗?
那还不赶紧占下,补贴补贴家用?
可是,吴宁就想不通了,“门阀大族一个个光鲜亮丽的,看着也不像穷人啊?你们特么就这么缺钱吗?”
“这事得分怎么说。”太平撇了吴宁一眼,“要说钱的话,各家肯定都是有的,而且还不少。”
“真较真儿,谁家还拿不出个十几二十万贯的?”
“可是啊”太平公主阴阳怪气起来。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啊!但凡有一点生财之道,当然要抓住喽。否则,到真用的时候,手上无钱,岂不是抓瞎了?”
“!!!”
吴老九一惊,这话听着不对
先走!
“我去衙门了。”
刚抬起屁股,太平公主就扑了上来。
“诶诶诶!!你走什么啊?你到底听没听懂本宫说什么?”
妩媚地白了吴宁的一眼,“本宫的意思是说啊,趁现在有机会儿,九郎还不帮帮姐姐?”
“趁着手里有权,多给姐姐批几块地,那才是正事!”
果然。
吴宁翻着白眼,“那什么,以后再说!”
逃似的就跑了。
“切!”太平一脸不快,“小气!”
,
第三四三章 来自程伯清的指点()
赏赐食邑的事儿,吴宁没怎么在意。
不过,通过这件事儿,倒是让他近一步了解了门阀与老太太之间的矛盾,也明白了问题的根源所在。
就是钱闹的呗!
吴宁知道这一点,心情登时好了起来。
之前,老太太交代他捋顺长安门阀的那个任务,吴宁还没根没底的,现在却是有了一丝头绪。
钱的事儿,好办啊!
老子很擅长,好不啦?
正应了后世的一句毒鸡汤:这世上99%的事儿可以钱解决,剩下那1%。。。。
需要更多的钱!
暂且把这个想法放一放,他现在的首要任务是解决长安下水的问题。
只有解决了下水,地面上的问题才可以跟进解决,然后才是门阀的事儿。
一步一步来,不急。
可是下水。。。。。。
武老太太确实派来两个人,但那就是两个棒槌。
别说改造两百万人口城市的下水,这俩人连原本的旧长安城下水系统都弄不明白。
让吴宁有点绝望的感脚呢?
可是,有什么办法呢?死马当活马医,至少这两个人比他强,还是得用。
还是那句话,一步一步来,弄不出新下水系统,那就先了解旧下水系统。
旧下水系统弄不明白,那就给他们时间,让他们一点一点的研究,急不得。
“唐俊呢?”
到了城造监衙门,吴宁先找唐俊。
书吏则道:“好像在程副监的职房里。”
得,吴宁心里苦啊,老子在这儿劳心劳力,那三个货可好,整天聊天打屁,连个正事儿都没有。
杀到程伯清的职房。
果然,唐俊和程伯清,还有长孙元冀正在那儿闲聊呢。
吴宁先是对唐俊道:“去文书库给我找几张图,历年城中下水的修缮稿。”
唐俊点了下头,没说话,亲自去了。
经过那天的仙鹤楼一宴,这三个货到是不给吴宁找麻烦了。
可毕竟都是年轻人,火气旺,许是心里那个疙瘩放不下,却是都别扭着。
就像唐俊,他是书记郎,掌管文书库的钥匙,吴宁让他去找,他也不打折扣,亲自去找,但是话却不愿意与吴宁多说。
。。。。。。
唐俊一走,吴宁索性就在程伯清的职房里等着,与程伯清和长孙元冀大眼瞪小眼。
就这么僵了半天,吴老九实在觉得尴尬,对程伯清道:“怎地?都多长时间了,还别扭着呢?”
“切!!”程伯清把脸别在一边,“多长时间?多长时间也记着!”
瞄了吴宁一眼,“卑鄙小人!净出阴招儿!”
“哈哈哈!”
吴宁乐了,心说,我吴老九本来也不是好人啊!
程伯清别的还好,主要是那天防着防着,还是让吴宁给坑了,这货有点接受不了。
怎么说呢?
防不胜防!
防着太平,防着穆子期,也防着他那两个大高手,结果。。。。。。
这货还有李裹儿和武崇训!
特么他是小心小心再小心,还是掉大坑里了。
程伯清能高兴才怪。
“行啦!”吴宁缓声道,“都是老爷们儿,差不多得了!我又没杀你全家,有那么大仇吗?”
眉头一挑,“晚上我请你们吃酒,那事儿就过去了,如何!?”
“不去!”
哪成想,程伯清眼珠子一瞪,特么不说吃酒还好,一提他更来气。
“爱去不去!”
吴宁言尽于此,白了程伯清一眼,“真当你是九天玄女,绝色佳人了呢!老子还得哄着来是怎地?“
说着话,唐俊已经回来了,怀里抱着一摞的图稿,都是历年长安水利的图纸。
吴宁也就不再搭理程伯清,接过图稿,就在这屋里找了个地方翻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