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奋斗在盛唐-第1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崔耕不禁有些哭笑不得,道:“郭都尉关注错重点了。现在咱们是牵扯进了李家和武家的争执,到底该怎么办?”

    武则天如今都要当皇帝了,肯定是武家势大,这没什么说的。

    但这并不表示所有人都心向武氏,恰恰相反,大多数人是敢怒不敢言。

    很简单的道理,凭什么啊?

    凭什么你一个女人能当皇帝,这有先例吗?

    要说大唐是你带兵打下来的,我们也就认了。但问题是,你的权力,全都是来自老公和儿子。受了人家的好处,还把人家的亲戚朋友斩尽杀绝,这事也干得太缺德了。

    当然了,人们再怎么腹诽,也不能改变武则天是一代明君的事实。这几十年来,她把大唐治理的井井有条,百姓安居乐业。所以,大伙也都服他,不想换个老板。

    这就造成了一个非常矛盾的现象,一方面,人们不想有人发动叛乱。另一方面又觉得武则天称帝是不对的,发动叛乱的人值得同情,执行平叛的人的应当鄙视。

    所以,崔耕今天就想和郭恪推心置腹地谈一谈。到底是选择武家受天下人的鄙视,还是冒着杀头的风险选择李家。当然,最好还是两不相帮,把这事给压下去。

    好在郭恪没让他失望,打了个哈欠,道:“什么李家武家的?那些贼人都死了,单凭你几句话,难道就要本官掀起一场惊天大案?简直是岂有此理!”

    崔耕会意,也附和道:“是啊,卑职刚才说什么了吗?我怎么不记得了?”

    两人相视一笑,尽在不言中。

    回到原地,郭恪命令将士们带上俘虏往回走,顿时欢声雷动。

    可没过多久,就有一个军士大叫着“为战死的兄弟们报仇”,暴起发难,把那五个俘虏全部刺死了。

    郭恪对其严加训斥,不过念其同袍情深,只给了十五天禁闭的惩罚。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还对此事下了一道军令,任何人不得提及真相,只说是贼人勇悍,没有留下一个活口。

    海寇作乱,武府失火,三十一名贼人被折冲都尉府击毙,这个消息很快就传遍了泉州城。

    好在死的除了折冲府的兵就是贼人,善后倒是不难。

    郭恪写了份公文,向兵部要战死将士的抚恤,要有功的将士的嘉奖,刺史冯朴乐得做个顺水人情,非常爽快的联名副署了。

    公文刚刚发出,林三郎就迫不及待地找到了崔耕,焦急地问道:“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

    崔耕早就知道他得来找自己。

    郭恪不想搀和武家和李家之争,崔耕就不想搀和了,但这场战斗总得有个大功臣吧?

    抱着死道友不死贫道的精神,二人一合计,得了,就是林三郎了。

    于是乎,在那份公文上面,是林三郎发现了贼人的阴谋,就赶紧回营调兵。

    结果整好赶上郭恪生病,军情紧急,于是林三郎领了郭恪的手令,带兵出来剿匪,立了一场大功。

    天地良心,林闯回去报信之后,就被郭恪命令带着一百军卒守折冲府了,何曾有什么带军平乱的功劳?

    至于报信一事,也是随便找个扈从就能干,怎么就成了平乱第一功呢?

    崔耕的说辞早就想好了,道:“三郎你别着急啊,这是我和都尉大人商量好的,为的是肥水不流外人田”

    在他的介绍里,一战杀了三十多个贼人,战死了二十多个府兵,战损比就有些难看了。

    要说是郭恪领兵,算不得什么功劳。至于上报自己的功劳呢?也没什么用处。

    自己这九品县尉干了没几个月,就当上了从七品的折冲府长史,升迁之速超过了大部分世家子弟,简直是祖坟上冒了青烟。

    但这青烟也不能老冒吧?朝廷肯定不会同意再次让自己升职,最多赏一些彩缎银两什么的,那就没什么意思了。

    但是林三郎就不同了,现在才是九品的兵曹吏,有了这份功绩,怎么也能升一级吧?要是动用林家的关系运作一下的话,就是连升两级都有可能!

    既然如此,就不如把这份功劳让给林三郎了。

    林闯仔细一琢磨,还真是这个道理,不由得感叹道:“崔二郎真是个厚道人啊,你这个朋友我交定了!”

    厚道人?

    崔耕听了心中一颤,似乎前几天也有人这么称呼过我?

    接下来的几天里,崔耕的日子过得滋润无比。

    首先,有了林闯这个地头蛇的帮助,连采买东西都不用他费心了,根本就没什么公务。

    其次,林三郎经常带着他出去花天酒地。刺桐港附近好吃的好玩的太多了,崔耕流连忘返乐不思蜀。

    最让他高兴的是,听说那场大火,把武良驹的别院烧成了一片白地。虽说是别院,但武良驹一年中大半时间住在这里,大部分的财物也在这里,这下子他可算是一夜回到解放前了。

    另外,据说那个胡姬也趁乱逃走了,让崔耕减少了一点内疚之意。

    这一日,林三郎又来了,手里拿着一张烫金的请帖,道:“崔二郎,三天之后,你可必须赏脸!”

    “咱们哥俩谁跟谁啊,不就是吃顿饭吗?至于这么隆重?”崔耕笑着把请帖接过,但一看内容之后,顿现满脸的困惑之色,道:“已利鼻国首商礼?这这是什么玩意?喂,看不懂啊,这玩意是个啥?”

第119章 林家有远见() 
经过林三郎的一通比划和详解,崔耕终于听懂了所谓的“已利鼻国”,到底是什么地方了!

    这个海外藩国的大概位置,应该就是在自己那场荒唐大梦中所见到的,位于“马六甲海峡”附近的一个国家吗?

    此国距离泉州有五千多里。在贞观年间,曾经遣使来大唐朝贡,其国的特产有象牙、乳香、蔷薇水、万岁枣。

    贞观年间时,林家便早早瞄上了已利鼻国了,先是派人去此国考察,后又派小船进行试探性贸易。

    经过几十年的探索,这条新航线已经非常成熟了,才有了这次大规模的贸易。

    这次贸易,林家总共派出了三艘大船,二十艘小船,足足占用了林家全部航海力量的一成。

    五天后,船队会带着已利鼻国的特产正式抵达泉州港。

    为了庆祝这条航线正式开通,林家特邀泉州城有头有脸的人物前来观礼。

    所谓观礼,跟大梦中见到的开业剪彩差不多。不同的是,后世企业的“试营业”最多几十天,而一条新航线的“试营业”长达几十年。

    看来,吃航海这碗饭也不容易啊,没有几代人的坚持,怎能等到这一天?

    旋即,他非常痛快地应承道:“这是好事啊,那天我一定对了,这么大的事儿,你一定也请郭都尉了吧?到时候我们俩一块去。”

    “郭都尉倒是请了。”林三郎的面色有些尴尬,吞吞吐吐地道:“不过,最好你们俩最好分开去。”

    崔耕大惑不解,道:“为什么?”

    “好吧,反正也瞒不住,我就实话实说了。”林三郎道:“郭都尉拿的是我爹亲自手写的请帖。至于你这个请帖,是我亲手写的。这么说吧,郭都尉是我爹的客人,你是我的客人,你们俩不挨着。”

    崔耕对此倒是没什么不满的,本来么,林父那是跺一脚泉州城晃三晃的人物,以郭恪的身份可以与之平起平坐,自己就很差一点意思了。

    另外,自己和林三郎这些日子处得不错,但和林父却连面都见过,让林三郎来请自己岂不是理所应当?

    道理是这么个道理,但是,这么好的敲竹杠的机会怎能错过?

    崔耕故作不爽地说道:“唉,看来是我崔二郎官微职小,不值林老爷子的一张请帖了。”

    要是往常,林三郎肯定能看出崔耕眼里的戏谑之意。不过今天,他关心则乱,还真没看出来。

    林闯连连摆手,急着解释道:“不是的,不是的,二郎莫要误会哩。按你的身份,怎么也值我爹一张亲手写的请帖。这次之所以委屈你,是为了做戏给别人看。”

    崔耕听了这话,心中那团八卦的小火苗又点起来了,饶有兴致地问道:“哦?难道这里面还有什么说头?”

    林闯道:“这里面的说头可大了,听我慢慢跟你说。”

    原来,泉州港势力最大的商人有两家,一个是林三郎他们家,一个是张家,也就是林三郎他大哥的岳父家。

    两家虽然是姻亲,但是也有点小竞争——竞争的就是海商领袖的位置。

    用商人们的行话,这个位置叫“领船”。

    小海商,只有一两艘船三四艘船,是很难自己出海做生意的。

    道理很简单,遇到暗礁风暴什么的,船沉了,旁边要是没有人相救,那不是得等死吗?

    还有最现实的,在海上遇到海盗,在目的地遇到土匪,没有一定的势力,肯定就得玩完。

    所以,那些小海商每次出海的时候,都会跟着大海商的船队。

    他们把这些大海商称之为“领船”。

    作为“领船”的好处是很多的。首先是小海商会根据自己货物的情况,上交一笔“保护费”。其次,为了避免恶性竞争,领船有平衡船队所带货物的权力。就算全无私心,光靠信息的优势,就足以赚得盆满钵满了。

    至于凭借领船的身份,获得的人脉和势力等看不见的好处,更是数不胜数。

    现在泉州港是有两个领船,张家和林家。

    两家都想独霸这个位置。

    这次的“已利鼻国首商礼”,就是林家为争夺“领船”下的一步棋,目的是炫耀实力——跟着我们林家,就能去已利鼻国做生意,就能赚大钱。

    听到这里,崔耕忍不住打断道:“我就不明白了,领着别的海商一起做买卖赚的钱再多,能有自己垄断一条商路赚得多?你们林家又不缺船,独占了前往已利鼻国的商路岂不是更好?”

    林闯傲然道:“我们林家在五胡乱华的时候为避兵祸,从洛阳老家出发,乘船来泉州定居。当时财不过千贯,船不过三艘。时至今日,却已经家财过百万贯,大船数十,小船过百。二郎以为,我们林家起家的秘诀是什么?”

    崔耕道:“是什么?”

    “就是有钱大家赚。若是我们林家开通一条新航线就敝帚自珍,恐怕早就烟消云散了。”

    崔耕讶道:“不至于这么严重吧?”

    “当然了,武良驹那孙子你见过了吧?几百年来,泉州港又何曾只有一个武良驹?要是光我们林家一家海商,恐怕早就被吃干抹净了。正是因为海商众多牵连到千家万户,那些人才不敢轻举妄动。还有海上的各种蛮夷海盗,没有大家伙齐心协力,单凭我们林家也远远不是对手。所以,虽然我们分享商路摊薄了利润,却换来了长远的安宁。”

    崔耕仔细想想,这还真是林家的经营思路。比如说林家建蕃学,可不是为了林家一家服务,而是服务了整个泉州港。泉州港兴旺发达了,林家自然也就水涨船高。

    正是因为有如此的胸襟和眼光,林家才能累历数百年不倒,发展成为泉州一等一的世家大族。

    他由衷赞叹道:“如此说来,你们林家若做了这个领船,才是真正的造福泉州百姓哩,我崔二郎定当全力支持。不过这跟你给我发请帖有啥关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