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奋斗在盛唐-第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二娘多惜财的一个人啊,平日里就是只进不出的主儿。现在一听梅姬要从府中取走东西,瞬间就跟好斗的小公鸡似的,张牙舞爪,大有“你要进府取物,除非踏过老娘的尸体”的架势,不死不休,不服就干!

    二娘旁边的小初九也是咋咋呼呼道:“对,你休想进府,这府中的一切都是我们公子的。刚才也给你看了契书,方铭将家业统统卖回给了我家公子。白纸黑字上都写着,府中一切皆归我家公子所有。这契书上也有方铭的亲笔画押,你总不能认错吧?还有县衙士曹吏姚度的作保。可容不得你胡搅蛮缠。”

    这一刻,为了崔氏的家产,为了崔耕的私有财产神圣而不侵犯,二娘和小初九都站在了统一战线上。

    梅姬闻言,面色僵硬之余不迭冷笑道:“是,白纸黑字是没错,姚士曹的作保也没错,可你们竟只花了一贯钱,就购回所有,这不是天大的笑话吗?”

    “哟,瞧你这记性,”二娘揶揄道,“当初你和方铭篡占了家业,可连一贯钱都没出哩。你咋不说那也是个天大的笑话呢?”

    梅姬气急,下意识地看了身旁的宋温一眼,随后道:“当初可是有我义父宋户曹作保,还能有假?”

    二娘道:“真假如何,你自己心里还没个数啊?哈哈,真是现世报啊,短短一个月不到,你的奸夫设计害你,自个儿远走高飞,你呢,身陷那又脏又臭的大狱,遭报应了吧?这就是坏事做多了,天都要收你啊!还有姓宋的,亏心事儿做多了,你看,这县尉一职都被俺家二郎拔了头筹。哼,这叫啥来着”

    “二夫人,我知道,我知道!”

    小初九非常配合地补了一刀:“不信抬头看,苍天饶过谁!”

    “对极,”二娘赞了下初九,道,“行啊,咱家二郎当了两天县尉,你这身边小厮都长能耐,会做学问了!”

    两人一唱一和下,梅姬气得小脸青一道紫一道,浑身瑟瑟发抖。

    而宋温也好不到哪里去,本来是替梅姬过来撑腰的,可现在梅姬篡占的产业被方铭以一贯钱贱卖给了崔耕,他都快悔烂肠子了。要知道,这些产业也在他的觊觎之中,他是梅姬的身子也要,梅姬的财产也要的。现在好了,被方铭这孙子这么一弄,鸡飞蛋打,狗屁也捞不到了。

    这还不止,自己现在给梅姬掠阵,这些人居然不敬畏不说,居然还众目睽睽下挤兑挖苦自己,这哪里还能忍?

    只见他面生怒意,双目中透着阴鹜,冷声道:“你这牙尖嘴利的粗鲁妇人,信不信老夫现在就叫人将你拿下,也尝尝那阴湿的地牢滋味儿?”

    二娘如今腰杆子硬实的很,不屑地回了句:“你敢?”

    宋温见自己居然被一个粗鲁妇人给鄙视了,更是勃然大怒:“你看我敢不敢?”

    说话的当间,冲那几名杂役班的轿夫一挥手,勒令道:“去,将这妇人拿下,好好教训一番!”

    不过话音稍稍落下,就听身后响起一道熟悉的声音:“你动一手我看看,宋温。你若敢动我二娘一根汗毛,爪子都给你剁下来!”

    正是几步之外,听着嘴仗的崔耕及时出现。

    宋温猛一回头,圆目怒睁,却也再放不出什么狠话来,吱唔道:“你”

    一见崔耕出现,二娘这下更是放开胆子来了,道:“你这黑心的胥吏,坏事做绝,迟早要遭报应!梅姬,你这浪蹄子,还不赶紧给老娘滚?扫帚呢?”

    说这话的功夫,二娘已经返身进府去找扫帚,准备要轰走这俩人。

    这时,崔耕不仅不阻止,居然当着宋温的面,冲着站门口的一干丫鬟仆役纵容道:“你们也傻站着,都欺负到自己家门口了,还能忍?都去给我找来扫帚、棍棒,若有人敢硬闯私宅,窃夺私产,你们就给本公子群起而攻之。打伤了,我给治!打死了嘛——”

    崔耕将目光落在宋温和梅姬身上,一字一顿道:“我给赔!”

    一众下人齐声应是,纷纷返身进府,寻找趁手的家伙什。

    宋温见此情势下,知道他和梅姬已经占不到理儿了,再干耗下去,背不住真要吃眼前亏。

    崔耕就是个混不吝的王八蛋,宋温再一次亲身体验到了。

    随即,他冲几名轿夫赶紧吩咐道:“快,起轿,送梅姬夫人去城南宅子!”

    同时,不忘跟梅姬嘀咕道:“你且先到城南的那处宅子安顿下来,过些时日,我再替你置办些首饰。”

    梅姬知道自己眼下已经是一无所有,唯有靠着最后一点姿色来挽住宋温这个靠山了,对他的话自然是言听计从,不敢忤逆。

    她不甘地看了眼祖宅新换的崔府门匾,又怨毒地看了崔耕,最后恨恨地钻进了轿子中。

    轿夫大唤一声起轿,便匆忙抬着轿子离去。

    宋温则不想在崔耕面前失了面子,故作淡定地用手弹了弹衣裳上的尘土,看着崔耕缓缓说了句:“姓崔的,来日方长,别以为当了县尉就能稳稳压我一头!呵呵,宋某等着你如何重振我们清源县学。忘了跟您说一声,重振县学之事,便是宋某亲自向明府大人提请的!”

    “妈了个蛋的,原来是你这老东西在背后使坏!”

    崔耕这下终于明白了,提议要重振县学的竟然不是胡泽义,而是宋温这老东西在设计坑自己。如果这重振县学之事不是个大坑大难题的话,陈子昂会趁机跑路去春游,将皮球踢给老子?

    一气之下,崔耕眼疾手快捡起地上一块大石头,“宋温,有种别跑,看老子不捶死你狗东西!”

    可宋温见机得快,早就逃之夭夭,仓惶遁出了丽景坊。

第47章 话说县学难() 
众目睽睽下,在崔府门前奚落了梅姬,硬是让她吃瘪而去,二娘简直太扬眉吐气了,前些日子积压下来的郁气,瞬间一扫而光。

    站在大门前,她扬了扬手中的扫帚,冲身边围拱的一干下人,得意忘形道:“瞧见没?这就是得罪老娘的下场!宋温那老匹夫撑腰又能怎样?哼,在咱家二郎面前,不也是屁都不敢放一个吗?二郎,你来你来——”

    二娘笑颜如花,不迭地朝崔耕招手,对着下人们说道:“我告诉你们,咱家二郎如今可是了不得。新任清源县尉,堂堂九品的朝廷命官,神气吧?”

    见着崔耕并未搭理自己,二娘莲步匆匆下来台阶,走到崔耕身边,抱着他的一条胳膊,急道:“你这孩子,咋不吱声儿哩?快,跟这些丫鬟仆役们说说,咱们清源县里除了县令大人,是不是叫你说了算啊?”

    此时的崔耕哪里有心情搭理二娘的臭显摆?他正郁闷着宋温这老王八犊子给他挖的坑,重振县学之事

    我的天,越想越头大,这事儿怎么搞啊?一头雾水,毫无头绪,难解啊!

    郁闷之余,他兴致怏怏地敷衍了句:“懒得理你,赶紧开饭吧,饿了!”

    说罢挣脱开二娘的手抱,快步进了府门。

    热脸贴冷屁股上了?

    崔耕的零配合,直接回绝了她的臭显摆!

    二娘那叫一个尴尬啊!

    看着下人们纷纷投过来的眼神,她恨不得立马钻地缝。

    不过她到底是久经阵仗的人,猛地双手叉腰,气呼炸道:“都傻着干啥?还不赶紧干活去!你你你说你呢,没听小官人说吗?他饿了,赶紧开饭!”

    哗!

    大门口的下人一哄而散,独留下被崔耕撅了面子的二娘,自顾郁闷着:“刚才还好好的,这是咋啦?说急眼就急眼,这倒霉孩子,这么多人面前落老娘的面子,真是不孝啊!”

    第二天,崔耕照常按点起床。

    不过却是哈欠连连,眼圈黝黑,显然昨晚心里装着事儿,夜里一宿睡得不怎么安生。

    用过下人备好的早饭,他也没心思故宅重游感怀一番,便急急出门奔县衙应卯值衙。的确没什么好重游的,这崔家祖宅他打小就生活在这儿,十七八年了,哪里犄角旮旯不熟悉?

    进了县衙,来到县尉署,便让人叫来姚度,准备商量商量重振县学这破事儿。

    也只能叫姚度了,现在他手底下虾兵一箩筐,但蟹将的话,也唯有姚度一人可堪用。至少姚度是读书人出身,有在县衙办差的经验,而且也勉强是个干事的人。

    矮矬子里面儿拔将军,总不能挑宋根海这货色吧?

    不一会儿,姚度便入了房中。

    崔耕示意他坐下,也不虚头八脑,直接单刀直入进正题,将宋温挖坑,陈子昂踢皮球的重振县学之事逐一道了出来。

    姚度一言不发,从头到尾将此事听了个全乎,丝毫不敢懈怠。

    毕竟他现如今跟崔耕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必须急崔耕之所急,忧崔耕之所忧。不说别的,单单宋温这个不安定因素,就像一把明晃晃的铡刀悬在他脑门上,随时都能掉下来。

    姚度听完之后,面色沉重地吐出一个字儿:“难!”

    崔耕没好气地回了句:“本官知道难,不然找你来商量作甚?”

    姚度苦笑道:“大人,卑职说得难,与大人理解的难,有天壤之别。卑职的意思是说,大人根本做不了这事儿。因为您不合适!”

    崔耕道:“为何?”

    姚度道:“大人应是不了解何谓县学,更不懂里间的个中道道儿。待卑职跟你细说一番,你便会明白,您真的不适合做这事儿。所谓县学”

    姚度掉了一下书袋,便细细地向崔耕解说起这县学的门道儿来。

    说到县学,就要先说一下唐代的科举。众所周知,唐代的科举常科主要以进士科和明经科为主。而这参加科举的考生又是怎么来的呢?

    科举的生源,一个是来自生徒,一个是乡贡。

    由京师国子监、弘文馆、崇文馆和各地方州县学馆出身,通过学校的选拔考试合格后,由学校局举荐到礼部参加科举考试(即礼部试),称作生徒。同样是州县学出身,却得不到学馆举荐,先经州县考试,及第后再送尚书省参加科考,叫乡贡。由乡贡入长安应试者,通称举人。

    无论是生徒还是乡贡,这些未来都有可能金榜题名进士及第的学子,除了出自长安国子监等国家级学府外,都是出自各地州县的学府里(州府的学校叫州学或府学,县衙的学校叫县学)。

    可想而知,在科举取士的唐代,县学的影响力有多大。

    入县学者,必须是通过县试的童生,负责县试的自然是该县县令,一旦这些童生县试成功,县令便成了他们的座师。这些童生要么是寒窗苦读的寒门子弟,要么是私塾出身的大户人家子弟。但一旦进了县学,不仅意味着他们将来有了参加科举,及第入仕的机会,也意味着他们可以享用到县衙补贴的膳食津贴。因此,县学学子,也被称为廪膳生员,简称廪生。

    一县县学,通常都是有县令垂直领导,配有学正、教谕等人,还有一些负责后勤及保卫工作的杂役。因为学正、教谕等职,到了宋朝才成为官职。所以,唐代县学的学正,通常是聘请本县的退休官员来发挥一下余热,主持县学的日常工作,然后聘请部分有科考经验的举人来当固定教谕,最后再花重金延请一些有名气有才气的名士来当客座教谕,时不时地来县学上上课。如果将教谕比作教授,那教谕也分常任教授和客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